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植被是一个地区生态的保障,对于何恢复被破坏的天然植被,使人工植被与现有的生态和谐共存,并保障可以有天然植被相当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这是一个地区特别是像壶关县这要环境结构区域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作为干旱少雨的地区,壶关县的地理气候环境恶劣。在这样的背景下,壶关县的生态环境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以及政府科学、系统的规划。本文在介绍植被恢复的科学方案的同时,力图切合本县实际经济状况、生态现状,对植被恢复的发展前景做一些研究和计划。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植被承载力与植被生态恢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植被承载力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关系调控、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生态植被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分析了土地植被承载力对植被结构的影响,认为在大气降雨量为唯一土壤水分输入量的黄土高原,土地植被承载力决定了植物群落密度,直接影响植被结构.从植被地带和群落适应性原理、缓解土壤干旱、控制植被生产力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态恢复与土地植被承载力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建设必须优先考虑土地植被承载力,根据土地植被承载力进行植被生态恢复建设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和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非地带性植被生态需水量及其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的关系出发,将生态地下水位分为临界生态水位、适宜生态水位和最佳生态水位.结合生态地下水位,将干旱区非地带性植被生态需水量划分为临界生态需水量、适宜生态需水量和最佳生态需水量,并以潜水蒸发模型估算了额济纳绿洲植被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植被适宜生态需水量区间为4.3840×108~14.10130×108m3,最佳生态需水量为10.338×108m3,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要求下的缺水量为2.8822×108m3.要维持2000年的绿洲规模,狼心山站下泄水量应不小于5.6992×108m3.该研究对干旱区科学制定生态恢复方案和水量分配方案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中的植被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较大,对城市环境影响恶劣,通过植被重建可对垃圾填埋场进行较为有效的生态恢复。通过分析影响垃圾填埋场植被重建的诸多因素后,提出进行植被重建的方法途径,并对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中的植被重建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环境的动态影响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十年来,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断流,地下水水位剧烈下降,天然植被衰退,为恢复和重建塔里木河下游严重受损的生态系统,从2001~2006年,先后进行了8次生态应急输水.在实地考察和前人研究的资料基础上,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的背景进行介绍,通过对生态输水后地下水位恢复情况、地下水矿化度变化、植被对生态输水的响应以及生态输水对土地沙漠化情况影响的分析,由此反映生态输水的效益,从而对塔河下游生态输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广东采石场植被生态恢复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广东采石场植被生态恢复的现状以及近几年的工作进展;介绍了目前采石场采用的台阶、槽板、燕巢及喷播覆盖等岩壁复绿技术及应用的植物种类,同时提出了现阶段采石场植被生态恢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7.
利用植物群落学研究方法,在江心洲南京生态科技岛内的设立了54个标准样地,并就该岛内的植被类型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洲岛内维管植物共计95科203属266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5种,裸子植物6科8属9种,被子植物85科191属252种,其中入侵植物12科20属23种;另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2)洲岛可划分为5个生态植被类型,包括I沿江滩涂湿地生态类型、II内陆湿地生态类型、III森林生态类型、IV农业种植生态类型和V构筑物干扰生态类型。(3)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通过原有植被保护、林相改造、重新构建等3种策略实现;针对洲尾、洲西侧廊道和洲头等群落现状特征,提出以群落构建优化为主的生态恢复措施,以期为江心洲及类似洲岛生态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简述四川“5.12”地震给当地植被和生态造成的严重危害,指出了地震后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要遵循植被的生态完整性、植被的异质性、物种间的生态交互性和生态系统的排外性的原则,同时,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灾区开展生态评估、注重自然恢复与生态恢复相结合、采用飞播建设模式、提高科技含量与实行扶持政策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简述四川“5.12”地震给当地植被和生态造成的严重危害,指出了地震后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要遵循植被的生态完整性、植被的异质性、物种间的生态交互性和生态系统的排外性的原则,同时,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灾区开展生态评估、注重自然恢复与生态恢复相结合、采用飞播建设模式、提高科技含量与实行扶持政策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台县黑河湿地位于黑河中游下段,属荒漠地区湿地,主要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根据湿地湖泊生态恢复保护示范区基本建设现状和确保湿地生态良性循环,通过植被恢复工程、护岸工程、湖心岛植被恢复工程等工程设施的建设,使项目区内黑河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11.
马鸿勇  张峰  张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562-6565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利用1959~2009年黑河流域6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近51年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近51年来,黑河流域湿地气温、降水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近20年来增温、增湿趋势更加显著;气候变化使黑河流域地表向干旱化发展的趋势加快,山区尤为显著;与气候密切相关的湿地生态环境也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响应,具体表现为地下水位上升、湿地面积减少、农业种植结构改变、气象灾害增加、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结论]该研究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调查黑河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状况,分析黑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探讨黑河流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构建黑河流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若干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雒新萍  王可丽  江灏  孙佳  朱庆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37-15738,15778
[目的]研究2000~2008年黑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方法]利用2000~2008年黑河流域21个气象站的逐日气候资料,结合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分析了黑河流域9年来潜在蒸散量(ET0)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主要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黑河流域春、夏、秋、冬四季和年的ET0序列变化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多年平均ET0空间分异特征明显,表现为从东北荒漠向西南山区逐渐减少,且多年季节变化依照夏、春、秋、冬季的顺序递减,逐月变化呈单峰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7月。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水汽压是影响研究区内ET0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而平均气温对ET0的影响作用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制定流域规划、地区水利规划及排灌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the data for meteorology, hydrology, soil, planting, vegeta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irrigation reg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Northwest China, the model of balance of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region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security of water resource was assessed, from which the results that the effects of unified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between Gansu Province and Inner Mongolia on regional hydrology are significant with a decrease in water supply diverted from Heihe River and an increase in groundwater extracted. In addi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groundwater level has been steadily decreasing due to over pumping and decrease in recharges. In present year (2003), the volume of potential groundwater in the irrigation districts is far small because of the groundwater overdraft; even in the particular regions, there is no availability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for use. By 2003, water supply is not sufficient to meet the water demand in the different irrigation distri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re not secured, and the water supply crisis occurs in Pingchuan irrigation district. Achieving water securit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griculture, economy, industry, and livelihoods while maintaining or improving the abilities of the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of water resources, determining of the reasonable percentage between water supply and groundwater utilization and water saving in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are taken into account. If this does not occur, it is feared that the present performance of water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may further aggravate the problem of scarcities of water resources and further damage the fragile ecological system.  相似文献   

15.
金鑫  杨礼箫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952-7955
分析了ArcGIS空间分析技术计算太阳辐射的过程,并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黑河上游山区DEM数据以及靠近黑河上游山区葫芦沟小流域的野牛沟气象站的日照时数资料确定的透射率和散射比率两个天气因子,计算了黑河上游山区太阳辐射分布。最后,用位于葫芦沟小流域的3个气象站的实测太阳辐射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证明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了河西走廊不同地区盐碱土壤的碳、氮、氢含量,研究了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内陆河不同流域地区盐碱土壤中的碳、氮、氢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点.尤其是疏勒河流域,其碳、氮、氢总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地区(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沿河西走廊从西向东,土壤中碳、氮、氢的总含量依次降低,土壤的肥沃程度也沿河...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日益严峻恶化的局面,2000年开始对黑河下游进行了调水。东、西居延海是黑河尾闾,调水以前均干涸多年。通过实地调查、遥感等手段,分析了干涸多年的黑河尾闾东、西居延海调水后水资源、植被及生态环境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水量统一调度以来,东居延海分别于2002~2006年连续5年10次进水,总计入湖水量达到1.797 7亿m3,最大水面面积达35.7 km2;西居延海也在2003年进水,入湖水量达到0.272 3亿m3,东、西居延海总计入湖水量达到2.07亿m3。(2)调水前东居延海及四周植被覆盖度低,植物种类少,普遍生长不良,调水期末湖内及四周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大,植物种类增加,生长较好,植被呈现向良性演替方向发展的趋势。(3)遥感调查表明,黑河下游东、西居延海调水后草地面积增加了15.35 km2,高覆盖度灌木林面积增加了5.9 km2,而中、低覆盖度灌木林面积减少了8.59 km2,戈壁滩、沙化面积减少了19.98 km2,生态环境也有了极大改善。以上结果表明,调水5年多来东、西居延海生态环境正向良好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8.
黑河中游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河中游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开发历史较早,绿洲化程度较高的第二大内陆河流域.本文用林业生态工程体系的理论与方法,构筑了黑河中游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框架,并提出了关键的技术措施,为西部大开发和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黑河中游典型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其安全评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结合黑河干流高崖水文站至平川大桥水文站区域的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种植结构、经济发展等资料建立黑河中游典型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模式,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估。结果表明,黑河分水对中游典型灌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水利用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现状年地下水开潜力很小,甚至有些灌区开采潜力严重不足,超采严重。现状年各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都已经接近安全警戒线,平川灌区已经超过安全警戒线,若今后在水资源管理、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调度、农业节水等方面没有重大突破,黑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将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20.
黑河中游农业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为追求经济发展而向黑河干流取水量过大导致的黑河下游地区地表水流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对该地区社会、经济等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关的资料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考虑地表径流随机性特征,构建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的灌溉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并使用层次分析法与线性加权法进行多目标问题求解。结果表明:将优化后的配水方案应用于黑河中游地区,其灌溉用水比实际节约3.358×10~8 m~3,水分生产力提升0.380 kg/m~3,用水费用节省3.89×10~7元,可以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为该地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一个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水资源配置方案,同时,为类似地区的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