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冷型花生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红外测温仪观测了4个不同花生品种的冠层温度,并测定了花生主茎功能叶片的部分光合生理性状。结果表明,自然界花生存在冠层温度分异现象,豫花9331和豫花153冠层温度较对照品种持续偏低,属冷型花生;开农41号和无名2号的冠层温度均高于对照品种,属暖型花生。冷型花生较暖型花生的叶绿素含量高,绿叶面积持续期长,净光合速率(Pn)高,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也具有明显优势,说明冷型花生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此外,冷型花生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能够产生和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基因型绿豆群体的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光合性能,以不同产量水平绿豆品种为材料,在开花结荚期利用红外测温仪对绿豆冠层温度进行观测,并定期测定主茎开花节位叶片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参试绿豆品种在开花结荚期间存在冠层温度分异现象,低产品种“汾绿2号”、“洮9947 6”的冠层温度持续偏高,高产品种“冀绿9802 19 2”和“潍绿2116”冠层温度持续偏低,且高产品种主茎开花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胞间CO2摩尔分数等光合生理指标均优于低产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大麦品种冠层温度差异,应用红外测温仪对大麦的冠层温度进行长期观测,并测定花后功能叶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调查部分农艺性状,探讨冠层温度与灌浆结实期功能叶生理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麦品种的冠层温度存在极显著差异,与法瓦维特(CK)相比,95-83、D-18的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甘啤4号、哈瑞特和99-6的冠层温度持续偏高;与冠层温度偏高品种相比,冠层温度偏低品种功能叶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MDA含量及SOD活性等在灌浆前期差异不明显,但在灌浆中后期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冠层温度与千粒质量、株高、叶面积呈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可见,不同大麦冠层温度存在差异,且温度型与对应植株功能叶生理特性优劣及农艺性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抗旱小麦的冷温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 4种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 ,通过测定功能叶片光合速率、群体冠层温度、叶片功能持续期 ,以及可溶性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等指标 ,研究抗旱小麦的冷温特性。结果表明 ,在籽粒灌浆期间 ,抗旱小麦和冷型小麦的冠层温度持续偏低 ,它们的许多性状如叶片功能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等明显优于暖型小麦和耐旱性差的小麦 ,在籽粒灌浆后期表现尤为明显。因此 ,在生产中 ,冠层温度可以作为衡量旱地小麦代谢功能的指标 ,并将为旱地小麦品系、品种的选择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豌豆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不同豌豆品种冠层温度的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应用红外测温仪观测了不同豌豆品种的冠层温度,并测定了开花后叶片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自然界中豌豆的冠层温度存在分异现象.长皋和久留米丰的冠层温度持续偏高,黑目和欧哥斯特的冠层温度持续偏低,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豌豆品种较冠层温度持续偏高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速度慢,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下降幅度小,丙二醛的含量低,积累速度慢.  相似文献   

6.
谷子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不同基因型谷子群体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应用红外测温仪对谷子冠层温度进行了2 a观测,并测定了灌浆结实期谷子功能叶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自然界谷子存在冠层温度分异现象,衡谷9号的冠层温度持续偏低,谷丰888和05-61的冠层温度持续偏高。且这两类群的生理特性有着明显差异,尤其在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方面冠层温度低的衡谷9号的表现较冠层温度高的谷丰888和05-61为优。因此,在谷子品种选育中以冠层温度持续偏低作为目标性状之一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花生群体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花生群体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方法】应用红外测温仪对豫花9331、豫花9327及鲁花11号花生的冠层温度进行了长期观测,并测定了饱果期花生主茎功能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以及该时期花生荚果的干物质积累量,并对一些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品种花生群体的冠层温度存在着明显的分异现象,鲁花11号、豫花9331持续偏低,豫花9327持续偏高。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豫花9331、鲁花11号功能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较高,可溶性糖含量在逆境条件下变化平缓,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持续时间较长;相关分析表明,主茎高、分枝数和侧枝长均与冠层温度呈负相关。【结论】冠层温度偏低的花生品种生理活性高于冠层温度偏高的花生品种,且温度型归属与功能叶片生理性状的优劣及植株农艺性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新、老大豆品种冠层产量和光合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0个新、老大豆品种冠层产量和光合作用的研究表明,新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老品种(P0.01),新品种产量主要集中在冠层的中上部,而老品种的产量则以冠层中部最大,冠层上部、下部产量较低且相差不大.新品种植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高于老品种,但差异不显著.新品种叶片的光合速率高于老品种,同时,新品种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光合速率差异较小,老品种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光合差异较大,特别是下层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较大;由于新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和单位叶面积的净光合速率高于老品种,新品种的光合能力显著高于老品种,特别是冠层下部的光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老大豆品种各生育期不同节位产量及叶片性状的变化,为吉林省大豆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29年育成品种元宝金、1941年育成品种金元1号、1999年育成品种吉农7号和2000年育成品种吉林45号为材料,比较新老品种不同节位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叶片干质量、比叶质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各大豆品种在整个生育期间不同节位的叶片性状不同;元宝金和金元1号在生育前期中下部节位叶片的叶面积大,净光合速率、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高,而生育后期叶片功能下降较快;吉农7号和吉林45号在生育后期中上部节位叶片的叶面积大,净光合速率、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高,叶片功能持续期长,这些节位的产量也比较高;元宝金和金元1号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叶片干质量和比叶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吉农7号和吉林45号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较2个老品种更密切。【结论】吉农7号和吉林45号产量提高是由于中上部节位的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得以改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叶绿素含量降低对水稻叶片光抑制与光合电子传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水稻突变体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其野生型,但其光合电子传递效率与净光合值显著高于对照,文章旨在阐明其生理学机理并探讨其在高光效育种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人工气候室的盆栽试验设置高光强(光照强度为700—800μmol·m~(-2)·s~(-1))与低光强(光照强度约为100—200μmol·m~(-2)·s~(-1))2个处理,并结合大田试验,观测突变体与野生型的叶绿素荧光、超氧阴离子含量、丙二醛含量、SOD酶活性、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片荧光显微结构与冠层温度。【结果】突变体材料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其野生型,并且光照强度对其叶绿素含量的效应也不相同。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突变体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60%,而野生型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却降低20%以上。光反应曲线表明,突变体光合值显著高于野生型,尤其在1 000μmol·m~(-2)·s~(-1)光照下,低光强与高光强处理中低叶绿素含量突变体光合值分别比野生型高9.4%和46.5%。叶绿素荧光数据也表明,水稻突变体的电子传递速率(ETR)、光系统Ⅱ的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淬灭(q P)、光下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高于其野生型。在高光强处理下,野生型材料中的应激活性氧超氧阴离子与丙二醛(MDA)含量受到光抑制。叶绿体超微结构与荧光显微结构表明,野生型材料叶绿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且其维管束间距离显著大于突变体,其维管束面积小于突变体,不利于水分在叶片中的传输。田间冠层热力学图像表明中午高温、高光照条件下,突变体冠层温度显著低于其野生型。综合以上结果,野生型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在高光强下会导致过量光吸收,光系统Ⅱ电子传递效率下降,超氧阴离子与丙二醛累计,导致叶绿素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因此,其光合值显著低于突变体材料。同时过量光吸收会导致叶片与冠层温度上升,不利于冠层群体光合。【结论】在未来高光效育种中选育叶绿素含量适当降低的品种,有助于避免高光强下叶片的过量光吸收,从而缓解活性氧的产生与光抑制,并有利于降低冠层温度从而缓解水稻群体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11.
K型杂交小麦901的冷温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K型杂交小麦901的冠层温度和对照相比,具有持续偏低的特征,尤其在灌浆成熟期间。它的许多性状如叶片功能期、根系、叶绿素含量、蛋白质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和净光合率也比对照为优,更远优于具有暖温特征的小麦。901的这种特性和它的基础体温偏低密切相关。在自然界,其它品种也存在基础体温和种种性状尤其代谢功能相互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不同温型大豆与其叶片生理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揭示自然界大豆种质材料冠层温度是否存在差异,采用BAU-I型红外测温仪,观测了5个大豆品种植株的冠层温度,同步测定其功能叶片的部分生理性状。结果表明,自然界存在冠层温度偏低的低温大豆种质即冷型大豆(如汾豆55、冀NF58)和冠层温度偏高的高温大豆种质即暖型大豆(如94101、东大2号)。在整个籽粒灌浆期,冷型大豆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暖型大豆,随生育期的推移,丙二醛(MDA)含量积累速度也慢于暖型大豆。由此认为不同大豆种质材料冠层温度存在差异,且温度型归属与功能叶片生理性状的优劣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大麦叶片表皮蜡质含量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植物叶片表皮蜡质含量与抗旱性的关系。【方法】对抗旱性不同的6个大麦品种进行干旱处理,对灌浆期的大麦旗叶、旗叶鞘表皮蜡质含量与7个重要的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干旱条件下不同大麦品种间的蜡质含量、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及气孔导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抗性大麦品种的表皮蜡质含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抗旱性弱的品种。表皮蜡质含量越高的品种,其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越低,水分利用效率越高。【结论】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降低蒸腾速率。干旱胁迫下叶片失水,气孔开度减小甚至趋于关闭,而高蜡质含量品种的气孔导度更小,阻力增大,降低蒸腾速率,减少水分散失,维持较高含水量,提高植株抗旱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基因型小麦冠层的温度参数相关信息,探寻快速高效筛选冬小麦抗旱品种的指标和方法,给冬小麦抗旱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小麦为研究对象,获取干旱胁迫下10个抗旱性存在差异的小麦品种冠层热红外图像,采用温度频率直方图等分析方法提取冠层温度特征参数,明确温度特征参数与抗旱指数之间定量关系,分析冠层温度特征参数对筛选冬小麦抗旱品种的有效性。【结果】基于产量抗旱指数(DRI)的分级标准将测定小麦品种分为4种抗旱类别,其抗旱性越强,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植株含水量(PWC),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籽粒产量越稳定。基于热红外图像提取冠层温度特征参数,小麦抗旱性越强,冠层温度的差异性越小,冠层温度的离散程度也较小。产量抗旱指数(DRI)与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的作物冠层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偏差(CTD)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79—0.84,而与冠层温度标准差(CTSD)、变异系数(CTCV)、水分胁迫指数(CWSI)和冠层相对温差(CRTD)呈显著负相关(r=-0.56—-0.78)。基于单一生育时期冠层温度特征参数建立了产量抗旱指数(DRI)回归模型,估算精度为r2=0.73—0.87,其中以拔节期预测模型精度最高。而基于3个生育时期的相关冠层温度参数CTD、CTCV、CTSD CWSI组合构建产量抗旱指数(DRI)预测模型,较基于单一生育时期预测精度显著提升(r2=0.95)。【结论】利用热红外图像可进行小麦品种抗旱性的早期鉴定与快速评价,这对促进作物高效节水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笔者研究了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5个产量不同的主栽品种生育后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RuBP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高产品种生育后期的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RuBP羧化酶活性均高于常规品种,品种间差异显著.因此,将剑叶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RuBP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作为寒地粳稻高光效育种和超高产育种中的一项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试验,以西安91-2、甘啤3号和扬饲麦3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PEG6000(5%、10%、15%、20%、25%和30%)渗透胁迫下大麦苗期叶片光能利用和能量耗散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渗透胁迫的增加,3个大麦品种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PSⅡ)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初始荧光(F0)、表观光合量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等则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个品种在低浓度的PEG处理下只是通过减少光能的利用和增加热耗散维持光合机构的稳定,但高浓度的PEG处理造成了光合机构的破坏,不同品种的表现不同。与甘啤3号相比,西安91-2各项生理参数值变化幅度小,与西安91-2相比,扬饲麦3号各项生理参数值变化幅度小。  相似文献   

17.
以新麦18号(CK1)和豫麦49号(CK2)为对照,对周麦18号小麦品种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产量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周麦18号产量构成因素比较协调,其千粒重最高,为48.8g,分别较新麦18号、豫麦49号提高21.1%、32.2%。周麦18号在灌浆期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较稳定的净光合速率、较低的冠层温度,灌浆强度达1.28g/(d.千粒),还具有较强的碳、氮代谢活性以及灌浆中后期较强的根系活力,这些特性是周麦18号高产稳产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