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脱毒甘薯切段快繁培养基的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毒甘薯茎尖苗的大量繁殖可以采用试管快繁或温室繁殖两种方法来完成。相比之下,试管快繁较温室繁殖具有以下不可替代的优点:①速度快。在合适的条件下(温度25℃、光照18h/d),一个茎尖苗20多天即可作继代培养,以一个茎尖苗繁殖5株计,其繁殖系数为5n。...  相似文献   

2.
甘薯脱毒是一项增产极为显著的农业新技术,脱毒试管苗快繁是该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甘薯脱毒试管苗快繁主要采用切段离体快繁的方式。这种方法具有繁殖速度快,可避免病毒再侵染等优点。但是,为提供大量脱毒试管苗以及保存待检测试管苗,需要制备大量的培养基,耗...  相似文献   

3.
秦梅  张燕  徐美恩  杨发明  陈春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238-11239,11258
[目的]研究甘薯茎尖分生组织的分化培养基配方及快繁培养的影响因素。[方法]以甘薯茎尖作为外植体,总结出茎尖分化培养前的灭菌方法,筛选出适宜的分化培养基配方、快繁培养基配方以及影响快繁的各因素。[结果]75%的乙醇30 s+0.1%升汞10 min能取得较好的灭菌效果,降低污染率;适宜的茎尖分化培养基配方为:MS+0.5 mg/L 6-BA+0.2 mg/L NAA+0.25 mg/L GA3+10 mg/L病毒唑;快繁培养基配方为:Ms+0.1~0.2 mg/L NAA+2 mg/L泛酸钙;适宜的糖用量为30 g/L;培养条件为温度28℃、光照强度2 000lx、光照时间16 h/d时脱毒苗茎段生根较快,侧芽萌发后节间适中,有利于提高繁殖系数。[结论]为脱毒苗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蔡蕊  徐民泽  段浩楠  刘洪炎  徐洪伟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2):16-18,前插2
对紫色甘薯试管苗进行快繁试验,研究了消毒处理、植物激素6-BA、蔗糖浓度及扦插条件对试管苗进快繁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MS+6-BA(1.5 mg/L)+IAA(0.2 mg/L)+蔗糖(30 g/L)为最适宜的快繁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扦插后,获得紫色甘薯薯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紫色甘薯快繁体系,开发了一种稳定、高效的紫色甘薯试管苗快繁技术。  相似文献   

5.
甘薯在传统育苗中由于工艺设施简陋、育苗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育苗产量低、育苗周期长、苗木栽后缓苗期长等弊端,严重制约了甘薯的栽培与发展,文章探索的“阳畦快繁技术”即可提高单位苗床的出苗率、出苗量、提前供苗,同时又能缩短大田栽植后的缓苗期。  相似文献   

6.
黄山贡菊的脱毒快繁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丽辉 《特产研究》2002,24(1):48-49,55
以茎尖剥离和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组培脱毒苗,通过瓶内快繁和在原种基地快繁相结合,培养了一代原种苗并进行小区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脱毒功开花时间比常规苗提前10d左右,预计干花亩产达90kg,比常规苗增产40%左右,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苗。  相似文献   

7.
西伯利亚花楸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组培快繁途径快繁西伯利亚花楸,具有用材省、繁殖率高、保持优树的优良遗传特性的特点。通过对启动初始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的筛选,对室内过渡、大棚炼苗条件和炼苗基质的研究,全面掌握了快繁的条件和配方要素。为开发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和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8.
脱毒甘薯培育、增产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1991~1994年通过甘薯茎尖培养,筛选出适于甘薯茎尖成苗的培养基和简便快速的消毒方法;并采用目测、指示植物鉴定、血清检测和电镜观察法汰除带毒苗,采用切段培养、单叶扦插或防虫冬暖大棚越冬繁苗,加速脱毒苗繁育;1991~1993年在济南选地区用7个品种在田间系统挖株调查,看出脱毒苗长势旺,结薯早,薯块膨大快,平均增产88.7%,大、中薯率平均提高19.9%,出干率平均提高1.8个百分点。1993年用5个品种,在9个点进行大田示范试验,平均增产42.9%,增产幅度为16.7~158.1%。脱毒苗对甘薯黑斑病、黑痣病的抗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甘薯脱毒苗生产效率,加速种苗生产速度,缩短生产周期,本文就一些传统的技术环节作了较大修改,提出了一套实用经济,快速简捷的脱毒苗工厂化生产程序。本程序包括材料选择,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病毒检测(症状学诊断,指示植物嫁接检测,血清学检测)及试管苗快繁(切断快繁,加温育苗,采苗圃育苗)等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甘薯脱毒苗不同繁殖方式生产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脱毒苗无论是网室隔离繁苗或是大田无隔离繁苗,均比原大田苗(非脱毒苗)增产,其中网室隔离繁殖的脱毒苗增产23.8%,大田无隔离繁殖的脱毒苗增产17.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商品薯分析结果表明,脱毒苗增值比增产效果更明显,对有市场开发价值的品种,隔离繁殖种苗更能体现脱毒苗的效益和作用。同时,甘薯脱毒苗隔离繁殖对延缓病毒和其他病虫害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增产增值方面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冠对降雨雨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动能是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动力来源。降雨经过林冠层后,由于受到林冠的再分配作用,雨滴特性(雨滴大小、雨滴终点速度和雨滴动能)发生改变,进而改变林下土壤侵蚀特征。为探讨南方红壤区典型树种马尾松林冠对林下土壤侵蚀的影响机制,于2014年5—6月期间在福建长汀县观测了5场有代表性的天然降雨,采用滤纸色斑法对马尾松林内外的降雨雨滴同时进行观测,并汇总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林内外的降雨雨谱,研究结果表明:1)与林外雨滴相比,林内雨滴数量增多,分布范围变大。林外雨滴数量为1 346个,林内雨滴数量为1 608个,比林外多19.5%;林外雨滴直径的大小分布范围是0.6~5.7 mm,林内雨滴直径的大小分布范围是0.4~6.1 mm。2)马尾松林下不同大小雨滴的分布呈双峰曲线,2个峰值对应的直径分别是1.5、3.6 mm,林外不同大小雨滴的分布呈单峰曲线,峰值对应的直径为1.8 mm,林内雨滴中数直径(3.2 mm)比林外(2.0 mm)高60.0%。3)雨滴直径(d)<2.0 mm时,林内外雨滴终点速度相似,d≥2.0 mm后,林内雨滴的终点速度开始低于林外,且二者间的差异随雨滴直径的增加由0.6%逐渐增加到2.0%。4)人工马尾松林是南方红壤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一种可行途径,降雨经林冠层后,受林冠截留和林冠高度的影响,降雨动能减少了21.8%。该研究可为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机理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枣麦间作系统中光能在小麦群体内传播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农业气象学原理和方法,根据实测资料,计算分析了枣麦间作系统中枣树带遮荫宽度及荫影内的相对光照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遮荫区、非遮荫区内小麦群体的光能铅直分布特点。应用数理方法,模拟了遮荫区及非遮荫区内小麦群体光能铅直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南北走向的枣带每天早、晚其遮荫区域较宽,相对光照度较大,中午前后,遮荫区域较窄,相对光照度较小;尽管遮荫区与非遮区内小麦群体的光能铅直分布有明显的差异,但二者都附合高斯曲线的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组培苗内源激素测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同一株系试管苗材料,在MS无激素培养基上切繁培养1周后,设置快繁、结薯、保存3个处理,从第2周到11周,每周统计单株生物产量、单株培养基下面的生物产量、单株培养基上面的生物产量,通过激素酶联试剂盒测定出吲哚乙酸、玉米素、脱落酸含量情况,并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各模式下内源激素与生物产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方程,制订出一套试管苗快繁、结薯、保存的三区分管模式,为马铃薯细胞遗传分析、基因表达研究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4.
协调内外需关系 促进经济内外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持我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运行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经济内外均衡协调发展。近几年来,宏观经济内外失衡日渐严重。本文认为,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直接动因是内需与外需发展不协调。本文重点分析了内外需关系失调与经济内外失衡、国内投资与消费矛盾加剧、国内经济结构失衡的逻辑关系,认为只有协调好内外需关系,保持内外经济均衡发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持续攀升的压力,进而有助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分析了我国内外需关系失调的表现;最后提出了协调内外需关系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围隔试验,于2007年12月~2008年9月在已富营养化的太湖水域围隔修复区内投放大型枝角类,利用其对水华藻类的控制效应移栽沉水植物,分析了试验前后围隔内、外水质因子变化.结果显示:生态修复区内水体各项水质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Ⅰ~Ⅲ类水质标准.试验期间,围隔内、外水体中各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2009年9月围隔内水体中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含量分别为0.55、0.02、1.4 mg/L,比围隔外分别下降66.0%、50.0%和70.8%;溶解氧增加了85.9%,水体透明度平均为1.68m.随着围隔内沉水植被群落的构建,2009年5月7日对围隔内、外水质因子的监测发现,水体叶绿素a和氮磷等主要指标较外围水质指标都显著下降(P<0.01),这表明沉水植物对水环境有明显改善和维稳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科技期刊雠实行审稿制度,是保障科技期刊科学性,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实现学术争鸣,从而促进科学技术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对《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6~1998年计454篇论审选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校内、外审稿和编辑部内审等方法对审稿质量、审稿速度等的影响,旨在探讨农业科学期刊公正性、快捷性、经济实用性的审稿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围栏这一人为手段对山区草地植被下土壤动物的影响,在草原围栏措施下,对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植被、地下根系、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实地监测,比较了草原围栏内外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个体数量及生态分布。结果表明,围栏内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标高于围栏外,如类群数围栏内为19种,围栏外为8种;个体数围栏内为234个,围栏外为125个;Shannon-Wiener指数围栏内为0.653,围栏外为0.498;即围栏有利于草原植被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保持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胚胎移植中,最大的问題是要从母牛取得尽可能多的胚胎。为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优良母牛的繁殖率,取得较多的胚胎,仅仅通过超排处理是不够的。如果从卵巢的生长卵泡储库中取得卵母细胞,並在体外培养和受精,然后再移植到受体母牛,这是挖掘母牛繁殖潜力的很好途径。这对于那些存在繁殖障碍或患有疾病的优秀母畜,提供了生育后代的可能。对于研究卵细胞的发育,受精等方面,也很有重要意义。通过体外培养卵母细胞表明,在卵泡内培养卵母细胞时,其发育条件近似于母体环境,所以发育进行得较充分,能较完全的成熟。但成熟速度较泡外培养缓慢。为了解卵母细胞在卵泡内和卵泡外培养时的染色体形态改变情况,我们进行了泡內和泡外轮流培养卵母细胞的试验。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12月,通过定位监测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林内外温湿度,探究林分对空气温湿度的调节作用。选取45 a树龄的麻栎林为研究对象,以裸地作为对照组,在麻栎林、裸地样地中选择光照条件、土壤状况一致的试验点,使用Decagon自动气象站收集温湿度数据,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并分季节、时间段进行均值检验。研究表明:①林内外温度日变化曲线为抛物线型,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为U型,林内外温湿度日变化呈对称关系。②麻栎林处在生长旺季时,林内温湿度变化幅度小于林外,5-8月麻栎林降温作用最显著,8月麻栎林增湿作用最显著。③从全年来看,麻栎林全年降温13 661.4℃,季节温度林内外差值夏季>春季>冬季>秋季。较裸地全年相对湿度增加41 769.69%,季节相对湿度林内外差值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对比夏季不同时段温湿度相关性,14:00温湿度变化相关性显著,全年气温林内(y)和林外(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886 6x+1.207 6,R2=0.972 3。全年相对湿度林内(y)和林外(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61 8x+0.042 3,R2=0.978 0。结合全年观测数据进行均值检验,全年林内外温湿度变化不显著,夏季林内外相对湿度变化显著,对比夏季不同时段温湿度相关性,在中午时分麻栎林降温增湿作用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繁殖季节中国林蛙血清钙、钾离子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林蛙的某些生理生化指标随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繁殖期是其个体发育的一个特殊时期。本试验对中国林蛙春季繁殖期研究结果表明,其血清钙、钾离子浓度排卵前分别为l23.69±14.9lmg·L-1,4.096±0.200mmol·L-1;排卵后分别为69.37±9.11mg·L-1,2.515±0.178mmol·L-1。这与中国林蛙生殖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