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稻种植决策行为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以洪湖市逾250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户中稻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由此提出中稻种植在洪湖市将来的趋势。结果表明:洪湖市中稻种植由于机械化的推进、劳动强度较低和当地土地特征等原因,种植面积将会稳定并有一定上升。  相似文献   

2.
洪湖市地处江汉平原,是湖北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当地的农作物种植中,中稻种植面积最大,因此对洪湖市的中稻估产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2012年7月的洪湖市IRS-P6遥感影像获取的NDVI、RVI、近红外波段数据,结合在洪湖市的燕窝团结村、丰乐村、戴家场柴林村、汊河西池、龙口月华村几个中稻重要产区建立的33个野外样方采样点,建立线性、对数、二次、三次、复合、幂、S型、增长、指数九种回归模型,通过分析比较各种方程的精确度,得出最佳的中稻估产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Logistic回归的中稻推荐施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洪湖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6、2007年中稻肥料效应试验结果为数据源构建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得到目标产量≥6 750 kg·hm-2、≥7 200 kg·hm-2和≥7 500 kg·hm-2时的Logistic模型,模型中引入有效磷、速效钾养分等级和氮肥用量为自变量,3个回归模型的显著性和各参数效应均满足了显著性检验(P<0.05).由概率预报模型可计算出不同土壤养分等级和不同氮肥用量下的中稻产量≥6 750kg·hm-2、≥7 200 kg·hm-2和≥7 500 kg·hm-2的概率分布,可为当地施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3414"试验设计,对湖北省洪湖市中稻施肥问题进行研究,摸清了不同肥力水平土壤的施肥参数,提出了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建立了中稻施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县域肥料配方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洪湖市为例,利用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结合运用了ArcGIS 9.0软件的地统计分析模块(Geostatistical Analyst) 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 Analyst),研究了湖北省洪湖市中稻、棉花适宜的复混肥料配方及其在县域上的分布.结果表明,中稻、棉花适宜的复混肥料配方(N-P2O3-K2O比例)各3个,中稻配方为21%-6%-18%、20%-9%-16%、20%-11%-14%,棉花配方为19%-8%-18%、20%-9%-16%、21%-12%-12%.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并探索其产量形成特征,为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个适宜长江上游地区的中熟和中迟熟优质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中稻机械化湿润直播蓄留再生稻,通过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对参试水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水稻品种间的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显著(P< 0.05,下同),在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条件下,全生育期为201~217 d,再生力为0.75~1.36,抗折力为0.89~1.57 kg,中稻产量为6.29~9.90 t/ha,再生稻产量为2.84~4.71 t/ha,两季产量为9.81~12.80 t/ha。以产量为分类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水稻品种分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中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低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低产再生稻中产等5个类型。筛选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水稻品种川优5213、川优8213、西优32、川康优637、旌22优占、B优2928和川绿优青粘等7个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水稻品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稻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稻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下同),与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稻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产量与再生稻每穗粒数和再生稻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两季产量与中稻产量和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川优5213等7个水稻品种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可作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品种及在种质资源改良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吉首市1982—2013年4月15日—9月20日的日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与中稻产量的关系,并建立中稻产量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32年来吉首市中稻产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气温、生殖生长期的降水量、营养生长期的相对湿度以及成熟收获期的日照时数等5个要素与中稻气候产量显著相关,根据这5个要素建立了与中稻产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以利用中稻产量预报模型指导中稻生产,更好地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稻实行机械化收割可节省中稻收割成本,提高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的种植效益。研究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对解决在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发展粮食生产意义重大。2014-2015年在我县九龙镇、袁市镇、丰禾镇等地对再生稻测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稻实行机械化收割对中稻产量无影响,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与中稻人工收割蓄留再生稻每667平方米节省支出300元,节支增效195元以上。2014年对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9块稻田(上、中、下等田各3块)进行再生稻测产,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130千克,较中稻人工收割蓄留的再生稻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低35千克;2015年对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9块稻田进行再生稻测产,平均667平方米产量135千克,较中稻人工收割蓄留再生稻平均667平方米产低35千克;按再生稻谷3元/千克计算,2年平均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产量较中稻人工收割减少35千克,减少产值105元/667平方米。中稻机收每667平方米节约了成本300元。机收中稻成本200元/667平方米,其中机收作业费100元(因交通便利情况,作业面积大小等因素而定),雇工搬运稻谷费用100元;而中稻人工收割中稻的成本在每667平方米500元。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是一个中稻产区。这是因为中稻生长期短,能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有利于增加复种指数;同时中稻产量高而稳定。但这地区的中稻,大部分是麦茬中稻。常因小麦成熟較迟,收麦插秧劳畜力紧张,栽秧期遇到干旱,使部分中稻迟栽,影响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中稻花期高温的变化及其对中稻产量的影响,利用1991-2005年气象统计数据及对7个省份中稻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适合"中稻+再生稻"生产的水稻品种,在头季中稻生长前期按一季中稻生产方法进行田间管理,齐穗后15天左右施一次促芽肥。当谷粒黄熟度达到90%以上、且有70%的稻株倒二、三节芽伸长到2~3cm时,抢时收割头季,采取人工收割,留桩高度30cm,脱粒机不下田,尽量保护稻桩,收割后3~5天施肥一次。测得WZ-8再生稻产量为407.8 kg/667m2,"中稻+再生稻"产量为1 186.9 kg/667m2,均为参试组合最高;其次是WZ-4,中稻产量和再生稻产量分别在600 kg/667m2和300 kg/667m2以上,总产为986.0 kg/667m2。结果表明:WZ-8的中稻、再生稻和"中稻+再生稻"产量均为最高,具有较大的"中稻+再生稻"生产潜力;其次是wz-4,也可作为本区域的"中稻+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中稻产量方面,不论是农户常规施肥,还是测土配方施肥情况下,氮肥对中稻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对中稻产量的影响最小;肥料利用率方面,配方施肥区比常规施肥区氮和磷分别提高11.02个百分点和2.27个百分点、而钾降低3.4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杂交中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蓉 《福建农业学报》2011,26(2):211-214
通过对福州市2007~2009年中稻新品种联合区试的30个杂交中稻品种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观测数据分析,为鉴定、评选高产稳产中稻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差异性分析表明,粒重变异系数最小,性状相对稳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丛穗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偏相关分析表...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及农业生产规模化背景下,经过3年摸索出"中稻+再生稻"生产模式,总结出中稻+再生稻全程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包括优选品种、机械化集中育秧、适龄机插、科学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再生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解决中稻规模化生产产能低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临川区中稻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本文开展了中稻配方施肥综合效益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农户常规施肥或测土配方施肥情况下,氮肥对中稻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对中稻产量的影响最小;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氮肥利用率和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1.02、2.27个百分点,而钾肥利用率降低3.4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中稻花期高温的变化及其对中稻产量的影响,利用1991-2005年气象统计数据及对7个省份中稻生产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建立了中稻生产定量分析函数模型,每个方程中除了包含传统的生产投入变量、技术进步变量等外,还分别包含7种类型的气温变量.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长江流域中稻花期的极端高温呈升高趋势,并伴随较大幅度的波动,且各地区增长幅度存在较大差异;当极端高温处于35℃到39℃之间,中稻的平均产量与35℃以下情况无显著差异,但当极端高温达39℃以上时,平均产量会显著降低13%.  相似文献   

17.
刘淑萍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4):37-39,100
2011年太湖县通过对中稻新组合产量、生育期和抗逆性等因素的分析,筛选出进入下年度示范的杂交中稻品种,最终确定适宜我县推广的中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不同季节生态型水稻对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为水稻高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研究早稻、中稻、晚稻和再生稻的分蘖动态、株高等农艺性状指标、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种植水稻分蘖数表现为中稻>再生稻头季>早稻>晚稻,株高以中稻最高,再生稻再生季最低。不同季节种植水稻的产量以中稻和再生稻头季高于其他季节种植水稻,水稻的结实率、每穗粒数与水稻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各个生育时期干物质总积累量均表现为中稻>再生稻头季>晚稻,水稻茎鞘、叶片干物质积累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穗干物质质量从抽穗期到成熟期明显增加。成熟期总的干物质积累量与水稻产量极显著相关。中稻和再生稻头季种植提高了水稻的农艺性状指标,合理协调了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和产量构成因素,提高了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明确旱育保姆对直播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过程的调控规律,采用旱育保姆用量的单因素随机试验进行大田试验,测定了直播中稻的秧苗素质、分蘖、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旱育保姆包衣后显著提高中稻的成秧率、基茎宽和根冠比,但苗高、叶挺长和挺高比降低;施用旱育保姆包衣剂后分蘖数量显著增加,但成穗率略有降低。旱育保姆包衣剂可以显著促进直播中稻干物质积累;旱育保姆包衣剂可以增加直播中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但降低穗粒数,通过产量构成因素的调节效应,显著增加直播中稻产量(3.1%~8.2%),产量超过600 kg/亩。总之,旱育保姆包衣剂应用于直播中稻,通过改善秧苗素质、增加有效穗数、促进干物质积累总量,提高产量,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对杂交中稻丰两优香1号进行不同播期、密度、施氮量和水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其最佳栽培因子组合。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是影响中稻生育进程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播期对中稻生育期影响显著,对产量影响极显著,施氮量对中稻产量影响极显著;中稻高产栽培的最佳组合的播期为5月1日、大田栽插秧苗密度为60万苗/hm2、施氮量为121.6kg/hm2、水分为10cm水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