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正> 1980年以来,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先后育成适宜长江流域作单、双晚种植的粳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当优C堡与当优3号,1981~1984年两组合先后经南方稻区区试及省区试鉴定,并于1983年开始多点试种.1984年扩大到各300亩,种植地区达六个省市及省内十九个县(市),地跨12个纬度(26—38°N).在多数年份和多数地区,作单、双晚种植都表现出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扬油2号生育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油2号原名88-5,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从泰县油菜的天然变异株中经系统选育而成.1993年3月经扬州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一、选育经过1983年从泰县油菜的大田中干成熟期选择天然变异株,每株收取主轴菜籽,当年秋播时分株种植.后经多年单株及集团选择,育成高产、耐病、含油率较高的黄籽白菜型油菜.1987~1989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1989~1992年先后参加扬州市区域试验、江苏省早熟品种预试组试验、生产试验,同时进行大面积试种,目前在江苏、安徽等地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新疆奇台冬性黑粒小麦的生产水平,并为新疆种植富硒黑小麦提供参考,选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10份黑小麦品种(系)在奇台地区进行试种试验。通过与对照品种比较,调查供试新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0个黑小麦品种(系)的生育期与对照相近,植株生长量较对照偏大,群体茎蘖动态及抗性差异较大,冬黑1号和16黑鉴46产量构成协调性较好,单产水平较高,适宜奇台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在格尔木地区进行试种的6个藜麦品系种植表现,进行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评价。试种藜麦株高范围为179.5~203.4 cm,生育期范围为157~159 d。不同藜麦品种(系),因表现性状不同,适应能力有高有低,通过对6个藜麦品种(系)在格尔木的种植,观察它们在本地的生育期、适应性及抗逆性,筛选增产潜力大、性能表现优良的藜麦品种(系),在格尔木地区以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国内外曾从选育自交不亲和系、化学杀雄、雄性不育两用系,三系等途径开展研究,並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们从1975年开始进行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三系”的研究,于1983年选育成功甘蓝型油菜(B.napus)雄性不育系陕1A和陕2A,並实现了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用雄性不育系陕2A和恢复系垦C_1选配的1代杂种“杂37”,经1982-1985年4年25个点次的试验,“杂37”在试  相似文献   

6.
徐州2111是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于1976年选用河南大粒品种濮农3665作母本,用印度春性抗病,早熟品种“U.P.301”作父本杂交育成。 1983年,在徐州地区小麦良种区试(中肥组)9点试验结果,平均亩产698.9斤,比对照泰山1号增产14.3%,在8个品种中名列前茅。同年,参加全国黄淮平原冬麦区优良品种(系)联合鉴定试  相似文献   

7.
扬油1号(原4087)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于1976年用(杂67×米达斯)作母本、(杂67×华油632)作父本进行复式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高产新品种。1986年4月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确定在淮南地区推广种植。 产量表现 扬油1号于1981~1983年参加扬州市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177.6公斤,比宁油7号增产18.6%,居首位。1983~1985年  相似文献   

8.
1977~1988年我们对小麦白粉病的研究,包括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小麦白粉菌生理专化,小麦白粉菌对小麦品种的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小麦品种的抗白粉病遗传,选育包括抗白粉病在内的综抗性小麦品种等项工作。现分别总结如下:一、小麦品种(系)抗白粉性鉴定此项工作前后进行了11次,供试小麦品种(系)达1945个次。其中约5%的材料经多年重复鉴定,这些主要是国内外引入的抗源材料和抗白粉单基因系。工作历程主要由室内苗期鉴定转为大田成株鉴定。每年所鉴定的品种包括国外引入或国内各地培育的抗源材料,各地选育的区试品种(系)及生产上应用的重要品种,一般有200~300个。并由我所和安阳、洛阳、驻马店和信阳等地、市农科所合作,进行多点鉴定,以便更好地  相似文献   

9.
<正> 烤烟新品种82—77是河南省农科院烟草所育种室在原77089品系基础上定向选育出来的少叶型优质品种。1983—1987年,我县对该品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试种。试验证明,该品种的田间表现、农艺性状、内外观质量和经济效益均好于当前推广的长脖黄和G140等品种。现将试种情况初报如下:一、特征特性:82—77株式筒形,株高125~140厘米;节距7厘米左右,茎围9厘米左右;有效叶23—25片,腰叶长75厘米,宽  相似文献   

10.
桔橙“清见”系日本园艺试验场(现果树试验场柑桔部兴津支场)1949年以特罗维塔甜橙(华脐实生变种)与宫川温州蜜柑杂交育成的杂交品种,是目前日本推广得最好的杂柑品种之一。1963年试花结果。1969年开始在较温暖的试验场试种。1974年开始进行品系适应性、遗传性鉴定试验。1979年  相似文献   

11.
沙打旺(Astragalus huangheensis Fu.etliu.sp.)原产我国黄河故道地区,生育期170~180天。在无霜期短的北方不能正常结实,产籽量很低,甚至不结籽,妨碍种植面积的扩大。为此,我们开展了早熟品种选育研究。1979年决选出两个早熟品系。经过1980~1981年多点区域试种,表现良好。1982年经农牧渔业部畜牧局同意,开展了区域(中间)试验。现初报如下:一、试材来源与试验地区条件试材为辐射诱变获得的两个早熟品系(暂称早熟Ⅱ号和早熟Ⅳ号)以及一份辐射诱变前的原始材料(辽宁生产上使用的品种),以后者作对照。区(中)试分布于北方12个省区,北到黑龙江省的富拉尔基,西至新疆石河子。地势条  相似文献   

12.
在常规中籼稻育种中,无论是形态株型育种,还是高光效生理育种,其实质都是协调每亩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最佳值.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常规中籼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我省常规中籼稻高产品种的合理结构,明确育种方向.采用江苏省1981~1983年中籼稻新品种区域试验、新品系联合鉴定试验以及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1983年中籼稻新品系鉴定共80个品种(系)资料  相似文献   

13.
泗棉2号(泗阳835)是泗阳棉花原种场从泗阳437×墨西哥910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1981年在我县金西乡示范试种,表现早熟、优质、高产.1982~1983年参加我县组织的棉花品种比较试验,产量均居首位,是一个增产潜力大的棉花新品种.为了深入了解泗棉2号的生态特性、生育规律及栽培技术,我们在品种比较试验的同时,进行了栽培试验和系统的观察记载,现将试验和观察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来源及产量中籼糯也叫申粘糯(原代号TH16—5,系谱号80—30—2—1)是信阳地区农科所1980年从红早糯中系统选育而成。1983年进入糯稻品系鉴定试验,亩产546.9公斤,比对照种红早糯增产15.89%。1984年信阳地区农科所糯稻品种比较试验,亩产343.4公斤,比对照种红早糯增产32.9%(均于8月30日倒伏),达到极显著水平。同年在豫南农专试种0.507亩,在4月28日播种,6月16日麦茬稻移栽的长秧龄58天的情况下,亩产408.9公斤。1985年豫南稻区区试结果,13个参试单位,平均亩产474.9公斤,比对照  相似文献   

15.
通麦6号是我所用73-132(二棱大麦)×72-20-14(2)(二棱元麦)杂交选育成的抗病、优质元麦新品种。在1977年夏获得F_1代杂交种后,1978年F_2代选留了二棱元麦68株,1979年F_3代根据抗病性、穗粒性状及后期熟相继续选取二棱元麦114株,1980年从114个株行中选留了6个株行,1981年选择了熟期相同、粒重高、皮色白、综合性状好的三个株系併系繁殖。1982年秋播参加本所鉴定试验,1983年秋播参加南通市元麦品种比较试验。1984、1985年秋播参加江苏省元麦区域试验並在各地示范试种,1986年8月  相似文献   

16.
一、选育经过辽粳287新品种是我所1980年从东沟抗病鉴定圃筛选出来的,亲本组合为秋岭×(色江克×松前)。1981年入选种圃,1982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1983年参加预试圃试验,1984~1985年参加省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和北方稻区中早粳晚熟组区域试验,1986~1987年进行生产试验和多点试种示范,表现株型好、秆硬、耐肥、抗倒伏、抗稻瘟病、产量高。1986~1987年在省内及北方有关稻区种植面积约为1.5万亩左右。1988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辽粳287。  相似文献   

17.
新陆早16号(原名97—185),2003年2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命名。该品种纤维品质优良,属早熟中长绒陆地棉类型。2001~2003年在呼图壁县北戈壁棉花专业合作社进行试种、栽培试验、良种扩繁及示范,该品种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并具有抗高温、耐旱的优势,产量水平与当地主栽品种相当。  相似文献   

18.
"嘉33"系2001年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合在苏南及浙江等地区作一季晚粳稻种植。河上镇2009年引进试种,2010年示范推广。经试种、示范,总结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一、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丹玉13号是我所选育的两个自交系MO17~(Ht)为母本与E28为父本杂交而成的多抗性玉米杂交种。两系均具有抗大斑病Ht_1基因,经抗病虫接种鉴定,抗大、小斑病、抗丝黑穗病、抗玉米螟、抗倒,叶片上冲,株型紧凑。丹玉13号1979年组配,经1980~1982年所内比较试验,1981~1982年丹东地区多点鉴定,1982~1984年省级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大面积生产示范,证明该杂交种是一个高产、多抗、适应性性的新组合。1983年试种3000亩,1984年种植60万亩,1985年种植260万亩。  相似文献   

20.
在丹东地区对外引烤烟品种进行两年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系)的选育地距引种试栽地越近,抗病性越好、适应性越好;品种(系)的选育地距引种试栽地越近,其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越接近对照种。引进品种必须抗病优质兼备才能实现高效益生产,品种(系)的选育地距引种试栽地越近,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