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长育肥猪胃肠道正常厌氧菌群的数量和分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厌氧微生物学方法,对2头育肥猪的胃、小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的固相、液相和粘膜中的总厌氧菌、淀粉分解菌,纤维分解菌和蛋白分解菌的数量分布和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总厌摒力和3种功能菌群的数量在胃和小肠区段固相内容物中占绝对优势,而在盲肠、结肠和直肠内容物中以液相菌群占绝对优势,在胃和小肠区段,固相,液相内容物中3种功能菌群的数量间无明显差异,但在盲肠、结肠和直肠段,固相、液相内容物中淀粉分解菌和蛋白分解菌为优势菌群,在各区段胃肠道粘膜中,胃和小肠的3种菌群的数量相对较低,盲肠粘膜中主要菌群数量分布为蛋白分解菌>淀粉分解菌>纤维分解菌(P<0.01);而结肠和直肠粘膜中以淀粉分解菌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将180羽10日龄AA白羽肉鸡随机均分6组,即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预防组、加味白头翁散预防组、感染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治疗组、加味白头翁散治疗组。预防组于攻毒前连续饲喂相应药物5 d后,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胸肌接种野毒分离株大肠杆菌DE,然后各组连续给药5 d。结果表明,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加味白头翁散对野毒分离株大肠杆菌DE攻毒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差异极显著(P 0. 01);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对野毒分离株大肠杆菌DE攻毒预防效果优于加味白头翁散,差异极显著(P 0. 01);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加味白头翁散对野毒分离株大肠杆菌DE攻毒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P 0. 05)。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组和加味白头翁散组肉仔鸡盲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极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 0. 01),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 05);肠球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及芽孢杆菌等数量均极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 0. 01),预防组肠球菌、双歧杆菌数量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 05),预防组芽孢杆菌、乳酸菌数量与健康对照差异极显著(P 0. 01)。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组肉仔鸡盲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略低于加味白头翁散组,差异不显著(P 0. 05);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预防组肉仔鸡盲肠中肠球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及芽孢杆菌等数量均略高于加味白头翁散组,肠球菌、双歧杆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 0. 05),乳酸菌、芽孢杆菌的处理间差异显著(P 0. 05)。因此,加味白头翁散发酵产物能有效预防肉仔鸡大肠杆菌病,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不同剂量甘露寡聚糖对鸡细胞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45只1日龄海兰褐壳蛋鸡雄性雏鸡随机分成3组(Ⅰ、Ⅱ组分别在千克基础日粮中含甘露寡聚糖2、4g,Ⅲ组为对照组),试验期42d.结果表明,Ⅱ组鸡的白细胞吞噬率和PHA淋巴细胞转化率(27.6%,47.8%)与Ⅲ组(23.6%,43.8%)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Ⅱ组鸡的白细胞吞噬率与Ⅰ组(25.3%)比较差异显著(P<0.05).Ⅰ组鸡白细胞吞噬率(25.3%)显著高于Ⅲ组(23.6%)(P<0.05),PHA淋巴细胞转化率(47.1%)极显著高于Ⅲ组(43.8%)(P<0.01).Ⅱ组鸡盲肠大肠杆菌数(9.001亿)、盲肠和回肠内容物pH值(6.137、5.097)都极显著低于Ⅲ组(9.412亿,6.66、6.08)(P<0.01);Ⅰ组鸡盲肠大肠杆菌数(9.164亿)显著低于Ⅲ组(9.412亿)(P<0.05),盲肠和回肠内容物pH值(6.253、5.258)都极显著低于Ⅲ组(6.667、6.08)(P<0.01).测试的各项指标除白细胞吞噬率外,Ⅰ组和Ⅱ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日粮中添加甘露寡聚糖能显著提高鸡的细胞免疫功能,能通过改善肠道内环境,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数,促进有益的乳酸菌生长,降低场内容物的pH值.添加高剂量甘露寡聚糖对鸡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没有明显的累加效应,说明了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在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程度的?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羽肉种鸡去盲肠对3种非常规蛋白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鸡对棉粕中天冬氨酸(P<0.01),甘氨酸(P<0.01)、酪氨酸(P<0.05)的真消在显著高于去盲肠鸡,胱氨酸(P<0.01)反之;正常鸡对菜粕中缬氨酸(P<0.05)、苯丙氨酸(P<0.05),赖氨酸(P<0.05)真消化率显著高于去盲肠鸡,甘氨酸(P<0.05)反之;正常鸡对禽副粉中脯氨酸(P<0.01)真消化率显著高于去盲肠鸡,天冬氨酸(P<0.01)和赖氨酸(P<0.05)反之;正常鸡对棉籽、菜粕和禽副粉平均真氨基酸消化率都略高于去盲肠鸡,但是差异不显著。去盲肠鸡的内源氨基权排泄量高于正常鸡,但是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选用21日龄左右健康无病、初重基本一致的杜长大猪进行饲喂试验,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8头猪,自由采食和自由饮水。试验设计为:第Ⅰ组为对照组,第Ⅱ、Ⅲ组在千克基础日粮中分别加入糖萜素250,500mg,第Ⅳ、Ⅴ组在千克基础日粮中分别加入糖萜素250mg+黄霉素4mg,4mg黄霉素。结果表明:①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第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②Ⅳ组比Ⅱ、Ⅴ组提高了饲料转化率,表明糖萜素与黄霉素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试验各组腹泻率均低于对照组;③各试验组盲肠中大肠杆菌均低于对照组,以Ⅳ组效果最好;结肠、直肠中大肠杆菌,试验Ⅱ、Ⅲ、Ⅳ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Ⅴ组(P〈0.05),其中Ⅲ组含量最低。处理Ⅲ能显著增加盲肠中双歧杆菌数(P〈0.05),处理Ⅳ能显著增加盲肠中乳酸杆菌数(P〈0.05),各处理均能增加结肠和直肠中双歧杆菌数和乳酸杆菌数,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选用21日龄左右健康无病、初重基本一致的杜长大猪进行饲喂试验,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8头猪,自由采食和自由饮水。试验设计为:第Ⅰ组为对照组,第Ⅱ、Ⅲ组在千克基础日粮中分别加入糖萜素250,500mg,第Ⅳ、Ⅴ组在千克基础日粮中分别加入糖萜素250mg+黄霉素4mg,4mg黄霉素。结果表明:①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第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②Ⅳ组比Ⅱ、Ⅴ组提高了饲料转化率,表明糖萜素与黄霉素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试验各组腹泻率均低于对照组;③各试验组盲肠中大肠杆菌均低于对照组,以Ⅳ组效果最好;结肠、直肠中大肠杆菌,试验Ⅱ、Ⅲ、Ⅳ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Ⅴ组(P〈0.05),其中Ⅲ组含量最低。处理Ⅲ能显著增加盲肠中双歧杆菌数(P〈0.05),处理Ⅳ能显著增加盲肠中乳酸杆菌数(P〈0.05),各处理均能增加结肠和直肠中双歧杆菌数和乳酸杆菌数,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对断乳仔免腹泻率的影响及其低纤维型腹泻的发生机制,选择30~35日龄健康力克斯免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在其他营养相近的基础上,分别饲喂粗纤维含量为7%、9%、12%和14%的日粮。观察不同纤维日粮对试兔腹泻率、肠道pH、盲肠挥发性脂肪酸(VFA)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研究表明:粗纤维含量对腹泻率有重大影响,中高纤维日粮(12%和14%)没有发生腹泻,而低纤维日粮组(7%和9%)的腹泻率分别为59.33%和20.67%,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低纤维水平日粮组(7%、9%)的试验兔,胃、空肠、结肠、盲肠的pH值均高于中高纤维组(12%、14%),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盲肠总挥发性脂肪酸随粗纤维含量的增加而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随粗纤维含量的增加而上升,CF14%组极显著的高于7%组(P〈0.01)。丙酸和丁酸的变化不显著(P〉0.05);纤维含量对盲肠主要微生物菌群有较大影响。从整体来说,有益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和消化球菌)以CF12%组占优,CF14%次之,CF7%组最低。其中双歧杆菌各组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大肠杆菌与之相反,CF7%组检测出沙门氏菌。其他各组没有发现沙门氏菌,也未检出魏氏梭菌。该研究揭示了低纤维日粮使家免消化道内环境(如pH、VFA等)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是发生腹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日粮纤维水平对不同猪种肠道物理屏障和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日粮纤维水平对不同品种猪肠道形态、通透性和微生物的影响,按照2×4双因子设计,选择体质量约40 kg的健康二花脸猪和与二花脸猪相同生理阶段约65 kg的大白猪各24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7%、14%、21%麸皮替代基础日粮,每组6个重复,使用奥饲本全自动生产性能测定系统进行饲喂,每个重复1头猪。正试期28 d,试验结束时采集血液样品,分离血清用于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含量测定;屠宰采集盲肠和结肠中段样品进行形态学观察,采集空肠和结肠黏膜进行微生物16S rRNA基因拷贝数测定。结果表明:猪品种对血清内毒素含量、D-乳酸含量、空肠双歧杆菌丰度、盲肠隐窝深度、盲肠肠壁厚度、结肠肠壁厚度、结肠肌层厚度、结肠大肠杆菌和结肠乳酸杆菌丰度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麸皮水平对血清DAO含量、D-乳酸含量和结肠大肠杆菌丰度有显著影响(P0.05)。二花脸猪,与基础日粮对照相比,7%和14%麸皮替代日粮处理的D-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21%麸皮替代日粮处理的DAO含量显著升高(P0.05),7%麸皮替代日粮处理的盲肠肌层厚度显著升高(P0.05),21%麸皮替代日粮处理的盲肠肠壁厚度显著降低(P0.05),7%麸皮替代日粮处理的结肠乳酸杆菌丰度显著升高(P0.05),14%麸皮替代日粮处理的结肠大肠杆菌丰度显著降低(P0.05)。大白猪,与基础日粮对照相比,14%麸皮替代日粮处理的DAO含量显著升高(P0.05),14%和21%麸皮替代日粮处理的盲肠肠壁厚度显著增加(P0.05),7%麸皮替代日粮处理的空肠双歧杆菌丰度显著降低(P0.05),14%麸皮替代日粮处理的空肠双歧杆菌和结肠乳酸杆菌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大白猪和二花脸猪在大肠形态、肠道通透性、空肠双歧杆菌丰度、结肠大肠杆菌丰度和结肠乳酸杆菌丰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日粮麸皮水平影响结肠大肠杆菌丰度。7%麸皮替代水平增大二花脸猪肠道通透性,但增加盲肠肌层厚度以适应纤维的消化,并增加结肠乳酸杆菌丰度促进肠道健康。14%麸皮替代水平会导致大白猪肠道通透性增大,盲肠肠壁增厚,空肠双歧杆菌和结肠乳酸杆菌丰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健康成年鸡盲肠正常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成年鸡盲肠内正常菌群的7类菌属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乳杆菌数量最高,双歧杆菌次之,肠球菌的数量最低。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极显著地高于其他菌类,为成年鸡盲肠内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铜和维生素A及互作效应对肉仔鸡小肠各段肠壁厚度和绒毛高度、盲肠主要微生物、血清生长激素(GH)的影响。【方法】采用4×2(Cu×VA)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日粮Cu水平为0、8、150、225 mg?kg-1,VA水平为1 500、5 000 IU?kg-1,生长阶段分为前期(0~4 w)和后期(4~7 w)。选用1 d艾维茵肉仔鸡448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4只鸡,公母比为1﹕1。【结果】①前期添加Cu(8 mg?kg-1)生产性能较好,后期不添加Cu生产性能较好。②添加Cu 225 mg?kg-1明显降低生长前期肉仔鸡回肠肠壁厚度,添加Cu 150 mg?kg-1使生长后期肉仔鸡小肠各段肠壁厚度明显较低,在整个生长期,高铜对绒毛高度无影响;日粮添加Cu 150 mg?kg-1显著提高盲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数量,添加Cu 225 mg?kg-1显著降低盲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增加大肠杆菌数量;Cu 8 mg?kg-1组盲肠沙门氏菌数量最低。③日粮中添加VA5 000 IU?kg-1显著降低前期小肠各段肠壁厚度和后期空肠肠壁厚度、提高前期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盲肠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前期沙门氏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④Cu和VA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前期回肠肠壁厚度、后期空肠肠壁厚度(P<0.05);极显著影响前期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后期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前后期盲肠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P<0.01);⑤Cu、VA及互作对血清GH无影响(P>0.05),前期GH平均水平高于后期。【结论】日粮添加Cu 150 mg?kg-1和VA 5 000 IU?kg-1有益于肉仔鸡小肠肠道形态和盲肠肠道菌群平衡;Cu和VA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1.
病、健鸡不同肠段正常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项研究测定了病、健鸡空肠和直肠的双歧杆菌等11种细菌,结果显示鸡白痢病具有明显的肠内菌群失调。拟杆菌显著减少(P<0.01),大肠杆菌菌数增加(P<.0.1)而乳酸杆菌等7种茵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从健康猪粪便筛选分离到对肠道致病菌有较强抑制特性的3株乳酸菌,分别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体外益生特性研究表明:3株乳酸菌能耐受胃肠道环境,能黏附猪小肠表面粘液,对猪源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139,E. coli O139)、E. coli C83905、E. coli C83524、E. coli C83529、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O4Hi,ST O4 H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均有较强的抑制特性。对小白鼠肠道大肠杆菌的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没有明显降低,而添加乳酸菌组大肠杆菌数量明显降低。对小白鼠腹腔注射E. coliC83905,乳酸菌组死亡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果证明3株乳酸菌在猪饲料添加剂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应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了CCL28在15d和30d龄仔猪胃肠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CCL28在15d龄猪的十二指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和30d龄仔猪的十二指肠上段、下段、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胃组织中有表达;在15d龄仔猪的十二指肠上段、空肠、胃组织中无表达,在回肠、结肠组织中表达弱;在30d龄仔猪的十二指肠、空肠、盲肠、胃组织中表达弱。CCL28的时空表达提示其与仔猪胃肠道黏膜组织的发育及在不同部位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寡聚糖对仔猪肠道菌群及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寡聚糖对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了 10窝仔猪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两窝。第 1组 (对照组 )日粮为以玉米、豆粕为主的基础日粮 ,第 2 ,3,4 ,5组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 0 .0 5% ,0 .10 % ,0 .2 0 % ,0 .35%的寡聚糖。试验分为两个阶段 ,7~ 2 8日龄断乳 ,断乳~ 56日龄结束。 2 1日龄取粪样进行大肠杆菌、 p H、水分测定 ,4 2日龄每组屠宰 3头仔猪取盲肠、结肠、直肠进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 p H、水分测定。结果表明 ,在哺乳阶段 ,寡聚糖能显著 ( P <0 .0 5)降低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和 p H,但对哺乳仔猪的生产性能和粪便中的水分含量影响不显著 ( P >0 .0 5)。在断乳后 ,0 .10 %的寡聚糖添加量能显著( P <0 .0 5)提高仔猪的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减少腹泻率的发生 ,0 .35%的寡聚糖添加量对仔猪的生产性能没有影响。 0 .10 %与 0 .2 0 %的寡聚糖添加量能显著 ( P <0 .0 5)抑制直肠中大肠杆菌的增殖 ,促进结肠中双歧杆菌的增殖。寡聚糖对盲肠、结肠、直肠中的 p H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但能显著 ( P <0 .0 5)降低直肠中的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对动物肠道的黏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乳酸菌作为益生菌可以产生乳酸、细菌素以及其他抗菌物质来抑制大肠杆菌等肠道病原菌的增殖,但是其对动物肠道的黏附性是选择其作为益生菌株的重要依据。文章就乳酸菌对动物肠道的黏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黏附的生理效应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NS复合乳酸菌对猪生长性能及其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广使用NS系列复合乳酸菌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30头重胎母猪及其所产342头仔猪随机分成3组,其中A组饲喂添加0.2% NS复合乳酸菌制剂的基础日粮,B组饲喂加0.2%六味酸制剂的基础日粮添,C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间对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成活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检测仔猪肠道中大肠杆菌和乳酸菌的含量。【结果】试验后期(63~150日龄),A组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但从整个试验过程(0~150日龄)来看,各组间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除仔猪回肠内容物中的大肠杆菌数量是C组略低于A、B组外,其他肠道各段的大肠杆菌数量均是C组高于A、B组;在乳酸菌方面则恰好相反,仔猪肠道各段的乳酸菌数量均是A、B组高于C组。经济效益评估分析,发现A组的平均毛收益较C组高16.7元/头,较B组高6.7元/头,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NS复合乳酸菌通过改善仔猪生长前期胃肠道的菌群平衡,增强仔猪抵抗断奶应激能力和提高成活率,在中后期能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显著促进肉猪增重,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将6窝仔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处理组,研究外源乳酸菌芽孢乳杆菌S1对仔猪空肠和结肠食糜中乳酸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仔猪断奶前,空肠和结肠食糜中乳酸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较稳定;断奶后,仔猪空肠和结肠食糜中乳酸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均明显下降,乳酸菌的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芽孢乳杆菌S1能提高断奶后仔猪空肠和结肠食糜中乳酸菌与大肠杆菌的数量比值.断奶后,仔猪结肠VFA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结肠VFA含量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乳酸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影响,试验选用144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基础+3 g·kg-1乳酸酸化剂、基础+6 g·kg-1乳酸酸化剂,测定仔猪生产性能,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回肠和结肠黏膜粘附的乳酸杆菌数量。结果表明:添加乳酸酸化剂后,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14 d后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加,回肠和结肠黏膜粘附的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表明乳酸酸化剂能减少肠道有害菌,增加有益菌的繁殖,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9.
选择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选育群公羔(单羔)45只,分别于0、7、14、21、28、35、42、49、56d屠宰测定盲肠的相对质量(消化道质量、肠道质量、大肠质量)、相对容积(消化道容积、肠道容积、大肠容积)、相对长度(肠道长度、大肠长度),盲肠内容物pH和粘膜pH,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结果表明:盲肠相对质量(消化道质量、肠道质量、大肠质量)和盲肠相对容积(肠道容积、大肠容积)的增降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随日龄增长均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0~56日龄羔羊盲肠内容物pH和粘膜pH分别在5.77~7.06和6.03~7.22之间,均呈弱酸性;粘膜pH略高于内容物pH.随着pH的升高,单位质量内容物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有所上升,而乳酸杆菌的数量则有所下降.0d羔羊盲肠中即有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存在,并且单位内容物中所含数量最高;盲肠内容物pH从21d开始趋于稳定;随着日龄的增大,单位内容物中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均处于下降趋势,乳酸杆菌数量从28d后趋于稳定,大肠杆菌数量35d后趋于稳定;试验期内乳酸杆菌数量始终高于大肠杆菌数量.在舍饲并始于7d补饲条件下,绵羊肉用羔羊于28d或35d断奶不会对其盲肠形态及内容物pH、单位内容物乳酸杆菌数量和大肠杆菌数量等指标的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