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20092015年江苏省糯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粗和行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秃尖长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穗位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秃尖长、行粒数和穗行数与产量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穗粗和千粒鲜重与产量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直接通径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秃尖长>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鲜重>穗粗>鲜出籽率>株高>穗长>穗位高。由此可知,在选育高产糯玉米新品种时要特别注意对秃尖长的负选择,对行粒数和穗行数的正选择。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20112014年江苏省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与品质间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外观、柔嫩性和皮厚薄与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气味风味、色泽和糯性与品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皮渣率、支链淀粉含量与品质呈负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外观、气味风味、色泽、糯性、柔嫩性和皮厚薄与品质间的回归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品质性状与品质间的直接通径系数表现为外观>皮厚薄>糯性>气味风味>色泽>柔嫩性>支链淀粉含量>皮渣率。因此,江苏省在选育高品质鲜食糯玉米杂交种时,应以改良外观、皮厚薄、糯性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鲜食糯玉米品质性状育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2011~2014年江苏省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与品质间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外观、柔嫩性和皮厚薄与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气味风味、色泽和糯性与品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皮渣率、支链淀粉含量与品质呈负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外观、气味风味、色泽、糯性、柔嫩性和皮厚薄与品质间的回归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品质性状与品质间的直接通径系数表现为外观皮厚薄糯性气味风味色泽柔嫩性支链淀粉含量皮渣率。因此,江苏省在选育高品质鲜食糯玉米杂交种时,应以改良外观、皮厚薄、糯性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4.
糯玉米鲜食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人们对鲜食糯玉米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其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对鲜食糯玉米的育种进程及栽培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鲜食糯玉米采收鲜果,以及其采收期的特殊性,因而有必要对其鲜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性进行研究,为育种和良种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西鲜食糯玉米育种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5-2009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的糯玉米品种进行分析,从品质、产量以及其他抗逆性方面探讨了广西鲜食糯玉米的育种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鲜食糯玉米育种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糯玉米以食用或加工其青果穗为目的,在制订育种目标时须综合考虑产量、品质、粒色、熟期和抗病虫性等因素;依据基础材料与育种技术手段的不同,选育自交系方法有5种:自然授粉品种资源选系、优良糯玉米杂交种选系、杂(回)交转育法选系、群体改良选系和新技术选系;在新组合筛选时,需注重果穗外观商品性和口感品质的选择;通过常规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拓宽种质资源,加强品质鉴定技术和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是我国鲜食糯玉米育种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鲜食糯玉米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个性状不同的糯玉米自交系,用Griffing方法(4)完全双列杂交,对糯玉米11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GCA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行数、穗粗、籽粒深度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外,其余各性状的SCA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行数、穗粗、籽粒深度主要受加性基因决定,其余性状同时存在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在程度上存在差异.在产量性状方面,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高的自交系有P6、P2、P3和P1;特殊配合力在多数性状上表现较高的组合有P23、P36、P15、P46、P12和P13.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选用2015-2021年鲜食糯玉米国家区域试验的541个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参试品种的产量、品质性状、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鲜食糯玉米的品种筛选与选育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鲜果穗产量在不同生态区间和不同年度间差异较大。其中,东华北区产量最高为17 099.4 kg/hm2,比西南区高25.3%;2021年4个生态区鲜果穗产量平均为17 813.4 kg/hm2,比2015年增加了42.0%。品质性状方面,皮渣率在不同生态区间差异较大,东华北区最低,仅为西南区皮渣率的36.6%。农艺性状方面,秃尖长、空秆率在不同生态区间变异系数较大,倒伏倒折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27.3%~199.6%。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鲜果穗产量和穗粗、穗行数、鲜百粒重正相关,和秃尖长负相关。因此,在筛选与选育糯玉米品种时,株型方面应重点选育植株抗倒性强、空秆率低的材料;穗部性状选用秃尖稍短、果穗较粗、穗行数较多、鲜百粒重较高的材料;品质方面选皮渣率低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江苏省内鲜食糯玉米各农艺性状对鲜穗产量的影响程度,以来源于2021年江苏省区域试验的14个糯玉米新品种为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各品种不同农艺性状和鲜穗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联顺序为穗粗>生育期>株高>鲜出籽率>穗长>行粒数>穗位高>千粒鲜重>穗行数>秃尖长。穗粗、生育期、株高、鲜出籽率、穗长、行粒数是影响糯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穗位高、千粒鲜重、穗行数对产量的贡献次之。在选育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时,可着重考虑对适宜穗粗、穗长和行粒数的选择,同时兼顾株高、生育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不但对鲜食糯玉米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还对食品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加强鲜食糯玉米的口感和营养成分,必须提高其育种水平。本文将主要围绕鲜食糯玉米育种的生产现状开分析,并提出具体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对鲜食春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海兵  刘正  王波  程昕昕  王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54-10455
研究了地膜覆盖对鲜食春糯玉米生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改善糯玉米的生境,提高其蛋白质含量,促使糯玉米提前上市,但覆膜后糯玉米支链淀粉的含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根肿病抗病接种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土置入法对大白菜根肿病抗病适宜接种浓度进行研究。5个不同病菌浓度(0.005、0.01、0.05、0.10、0.20 g鲜病根重/g风干土)的病土均可以使感病品种感病,其中C浓度(0.05鲜病根重/g风干土)是最适宜的发病浓度。  相似文献   

13.
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12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黔北地区糯玉米新品种引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2个糯玉米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分析各供试品种的鲜穗产量、品质表现、果穗性状及生育期等。[结果]各品种果穗性状、鲜穗产量、口感品质表现差异较大,其中筑甜糯2M1313鲜穗产量、果穗性状和品质均优于其他品种。[结论]筑甜糯2M1313适宜于在黔北地区作为优质鲜食糯玉米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品种展示试验表明,白糯玉米中的京科2000(YHJ、NKY),甜加糯玉米中的金糯628、NKY—n3、NKY—n2,黄糯玉米中的吉农糯7号等各玉米品种的熟性、产量、口感及室内考种分析均表现不错,建议在宁夏参加区试、审定,为大面积推广做准备。  相似文献   

15.
不同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供鲜食糯玉米品种审定的可靠依据,筛选出适宜山西省晋中市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进而推动晋中市特色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从物候期、植株农艺性状、植株抗性、果穗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评价6个方面对参加山西省特用玉米联合体鲜食玉米品种测试的19个糯玉米品种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白甜糯66产量最高,为21853 kg/hm2,比对照品种晋单(糯)41号、京科糯2000分别增产30.9%、26.1%;其次是白糯99,产量为19273 kg/hm2,比对照品种晋单(糯)41号、京科糯2000分别增产15.4%、11.3%;再次是晋甜糯2号,产量为17966 kg/hm2,比对照品种晋单(糯)41号、京科糯2000分别增产7.6%、3.7%;迪黑糯2134抗性表现优良,籽粒饱满,感官品质较高,其余各品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品黑糯482果穗糯性高,皮薄无渣,品质评价评分较高.白甜糯66、白糯99、晋甜糯2号、迪黑糯2134、品黑糯482适宜在山西省晋中市进行推广种植,其他品种建议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鲜穗产量的影响,为四川省优质高产糯玉米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鲜食糯玉米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糯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穗长生育期穗粗秃尖长行粒数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穗长是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出籽率对产量的影响较小。[结论]在鲜食糯玉米育种中,应以穗长、生育期、穗粗、秃尖长等几个性状为主要目标,提高鲜食糯玉米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高产高效的作物间作配套种植模式,改善红壤区的种植结构。[方法]设置花生/糯玉米间作、花生单作和糯玉米单作3种栽培模式,分析比较不同模式对花生与糯玉米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花生/糯玉米间作模式对花生和糯玉米的生长性状影响不大。产值效益最高的是花生/糯玉米间作模式,其次是糯玉米单作模式,再次是花生单作模式。[结论]该研究可为丘陵红壤区的作物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