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意境创造水平直接决定着诗歌艺术成就的高低。摩诘诗以清新自然、恬淡闲适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的审美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相似文献   

2.
薛逢诗歌在唐代诗人中算不上大家和名家,但也算独具面目的一个。薛逢诗歌艺术看似不名一状,难测其端:诗歌风格豪放与英逸交错,诗歌感情基调沉郁与雄浑间杂,诗歌语言浅俗与精警并存。而在其思想和心态表达上:盛世理想主义情怀中渗透衰世感伤,关中士族辉煌自傲中渗透没落烙印,岁月人生反复感慨中渗透个人忧愤。从中可见盛唐的理想主义、中唐的通俗化向晚唐的怀古伤今倾向的转变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说,薛逢的诗歌艺术形式和思想心态是盛中唐向晚唐过渡的标本,也是时代由盛而衰和诗歌变向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3.
赵麦成 《河南农业》2007,(18):60-61
诗歌意境是诗歌中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合为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五结合“即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品风格,把握意境:结合关键词,揣摩意境;结合人生体验,领会意境;结合意象,品味意境;结合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悟意境。“五结合“是鉴赏学习古代诗歌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对学生视为拦路虎的诗歌意境学习,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美国当代的著名诗人,她的诗歌渗透着一股浓烈的死亡气息。其实,不仅普拉斯的诗歌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死亡色彩,她自己本人就是死亡的亲自实践者,她对死亡并不陌生。普拉斯被文学界称为"死亡艺术家",她将死亡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心灵感受。可以说,在普拉斯的世界中,死亡已经超越了恐惧、绝望、毁灭与总结,象征着希望与重生。本文尝试研究普拉斯诗歌中的死亡主题,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在宋初诗坛模仿唐人风气盛行之时,从微观创作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意新语工"的诗学观点,他注重诗歌艺术的创新,在选材、立意和构思等方面讲究匠心独运,对唐诗权威表现出一种挑战姿态,并创作出许多超越唐诗并独具风格的诗歌。  相似文献   

6.
《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是中国古代作家接受史研究的一部力作,不仅填补了王维研究领域内的学术空白,深化了对王维及其诗歌艺术的研究。更以其“接受史论”的特色,在同类著作中别开生面,提升了古代文学接受史研究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7.
薛能口头上对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作出尖刻的评论, 但在实际诗歌创作中却自觉地向这些“前辈名家”学习。其诗歌渊源复杂, 在诗歌思想、风格上受李白、杜甫、陶渊明影响最大; 在诗歌创作题材上受白居易、刘禹锡影响最深; 在诗歌创作态度、艺术技巧上颇受贾岛等影响较深。最终形成豪健和英逸并存的诗歌风格, 但未能超越这些“前辈名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璀璨的明珠,《蒹葭》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不朽的名篇,也是《诗经》中被称为"最的风人深至"的佳作,以《蒹葭》为例从意境之美、距离之美、朦胧之美、悲情之美、哲理之美五个方面解析中国古典诗歌之美,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特质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更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解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怀民是清代高密诗派领袖,今存诗437首,其中五律最多。其诗歌创作现实功利性很强,即借助“师古”——古诗宗法“陶韦”、律诗学习“张贾”,以矫正明清诗坛“矫饰”“熟俗”、不“入格”等流弊,故呈现“清真”“平淡”“新奇”的风格特征与“格法精严”的艺术特点。其审美理想、成长环境、人生遭际、创作态度等也是影响其诗歌艺术特征的主要因素。其诗被后人奉为典范而广为流传,在一定范围内扭转了一代诗风,在清代诗坛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诗歌局限主要是题材内容不够广泛。  相似文献   

10.
罗丽 《农业考古》2003,(1):134-138,144
农业诗歌是以农业为题材的诗歌和直接与农业相关的诗歌。它可以分为三部分 :无名氏创作的民歌、文人官吏创作的田园诗、农学家创作的农技诗。中国古代农业诗歌时空跨度大 ,具有最庞大的作者群 ,能较全面地再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社会根本的土地制度 ,不仅以种种形式反映在诗歌中 ,而且必然对诗歌的内容、形式有较大影响。中国早期农业诗歌的创作可上溯到《诗经》之前 ,因为《诗经》中的诗歌在内容、艺术上已经比较成熟 ,(清 )沈德潜《古诗源》等诗集中收录了不少的西周之前的古诗 ,但学者们对其作者及产生年代争议颇大 ,因此本文只…  相似文献   

11.
现代女性诗歌从幼稚到成熟走过了一条曲折复杂的道路 ,本文从诗歌主题入手 ,从爱情、母性、生命角度发掘最贴近女性心灵的诗歌 ,阐述了女性诗歌的独特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歌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永恒的艺术越力和审美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高峰。产生这一特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唐代综合国力的强盛,古今中外同类例证不胜枚举。唐代诗歌的时代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表现了唐代士人渴望展示才华和人生价值,为国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②多层次多侧面地描写大自然的优美壮丽,折射出时代的繁荣和鼎盛;③在爱情诗领域里,也同样挥洒得感天动地,美艳雄奇,酣畅淋漓而不失温柔缠绵之致;④即使是表现离情别绪、家国之痛这类感伤题材,唐人也涂抹得气势磅碑、深沉博大、豪情浪漫,表现出坚挺、达现的唐人民范。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体裁,诗歌欣赏是对一种语言和一种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理解。而诗歌翻译则是各类文体翻译中最难的,不仅要兼顾诗歌的形式、韵律还要兼顾诗歌的意境,更要注意诗歌特有的语言结构、感情色彩和新颖的想象。这些都是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面临的藩篱。本文从歌德<游子夜歌>的六个中译本浅议诗歌翻译中"求真"与"求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诗歌欣赏是重构诗美的审美活动。杜诗创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喻象,这些喻象的运用,强化了杜诗的审美特征,体现了诗歌的直觉美、想象美,也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创作个性,丰富了诗歌欣赏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5.
废名诗歌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特色,在现代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废名诗歌以传统和现代结合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对温(庭筠)李(商隐)诗词传统的继承,承续了晚唐诗歌风格,也转化和指向了对荒诞现实世界的指认;用禅宗“公案式”思维结构诗歌,披上了佛家顿悟和哲思的袈裟,也转化和指向了现代人的虚无和寂寞;选择繁密的佛家经典意象,营建了一个参禅悟道的集合生成的意象群,也转化和指向了现代派的唯美—颓废。废名用传统的方式表达了现代人的感受,其传统“袈裟”外衣下包裹着的是现代人的孤独和寂寞。  相似文献   

16.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已成为王维诗歌的定评,但成因却探究甚少,王维集诗人、画家于一身,在诗歌创作中大量采用了绘画的一些基本原理及表现手法。王维的诗是诗画艺术相互渗透,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校园诗歌小议贾志超当代诗坛的情势日趋复杂,各种流派竞芳争艳。而校园诗歌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涌人当代诗坛,并以其独特的魁力,征服了不少读者,同时也使更多的学子拿起手中苦涩许久的笔加人这个行列。但是由于作者的大量增加,其中未免良莠不齐,而最终校园诗歌...  相似文献   

18.
解读《雨巷》,对于深入理解戴望舒诗歌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戴望舒《雨巷》的创作背景作为出发点,并从极强的艺术韵味和音乐特征两方面探讨了戴望舒的诗歌特点,以期为广大高中生深入理解戴望舒诗歌创作特点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黄庭坚作为一代诗派的创始人 ,在诗歌创作上刻意求新求奇 ,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的层次分明 ,上下文之间转折陡急 ;句意凝练新奇 ,音节矫健峭拔 ;语言务去雕饰 ,平常中生新意。三点融为一体 ,构成了黄诗生新瘦硬的独特艺术风格 ,在宋诗中独树一帜 ,鲜明地体现了一代诗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诗是否可译的争论已持续多年,学术界有些专家、学者作了否定回答。一些诗因与源语言的语言文字结合太紧密而无法移植到另一种语言中因此可译度很低,然而,这类诗是诗翻译中的特例。事实上,多数的诗还是可译的。客观说来,100%对等的诗翻译基本不存在,多数诗的可译度都在0~100之间浮动,从保留诗歌美学因素、诗歌翻译中的补偿方法两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