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性腺指数进行测定并观察性腺组织切片,结果发现: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在1周年内可以达到雌性性成熟,即网箱养殖条件下雌性黄鳝初次性成熟年龄为1龄;网箱养殖条件下1周年内黄鳝的性腺指数大致呈增长趋势,在6月,性腺发育成熟时,性腺指数达最大值,其值为14.33±2.07;网箱养殖黄鳝在1周年内血清雌二醇质量浓度在6月达到最大值,即(1 233.52±126.07)pg/mL,血清睾酮质量浓度在5月已经达到最大值,即(13.99±1.54)pg/mL。  相似文献   

2.
室内低盐度饲养大黄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低盐度(盐度为10)条件下,室内养殖8月龄大黄鱼幼鱼的摄食、生长及存活率情况。低盐驯化30 d状态稳定后的8月龄大黄鱼幼鱼经8 h长途低盐度运输,养殖在盐度为10的室内半封闭循环水系统内,经5 d环境适应阶段和80 d饲料投喂阶段后,幼鱼平均体长由原来的5.31 cm变为8.36 cm,增长率为0.04 cm/d,平均体重由原来的2.59 g增加到8.50 g,增重率为0.07 g/d,存活率为70.5%。由于投喂饲料的单一性以及幼鱼的低摄食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幼鱼生长缓慢。实验为在河口入海地区及沿海围垦的低盐度水域的大黄鱼养殖奠定了基础。研究亮点:首次在室内循环水系统养殖条件下,采用低盐咸水驯化养殖的方式研究了大黄鱼的摄食、生长与存活,探讨了大黄鱼淡化养殖的可能性,为我国的大黄鱼低盐度水域的推广养殖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体河Tun丰满度,性腺和肝脏指数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池塘、洚江口和安庆江段三个不同水体采集河Tun雌性亲本,通过测量体长和解剖称重,计算河Tun丰满度、性腺指数和肝脏指数,分析了河Tun雌性亲本在繁殖季节体长体重的和卵巢肝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池塘人工养殖的河Tun丰满度最大,性腺指数与肝脏指数呈负相关;养殖河Tun卵巢成熟度明显高于长江口水域的野生亲本,但又低于安庆江段的野生亲本,建议亲鱼采集点应选在安庆以上江段为家。  相似文献   

4.
由池塘、长江口和安庆江段三个不同水体采集河鱼屯雌性亲本,通过测量体长和解剖称重, 计算河鱼屯丰满度、性腺指数和肝脏指数, 分析了河鱼屯雌性亲本在繁殖季节体长体重的关系和卵巢肝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池塘人工养殖的河鱼屯丰满度最大; 性腺指数与肝脏指数呈负相关;养殖河鱼屯卵巢成熟度明显高于长江口水域的野生亲本,但又低于安庆江段的野生亲本, 建议亲鱼采集点应选在安庆以上江段为宜。  相似文献   

5.
上海低盐度封闭海域IMTA建立及大黄鱼生态养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上海金山低盐度封闭海域建立了IMTA(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系统,进行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成鱼生态养殖试验及营养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水生植物穗花狐尾藻、近江牡蛎进行生态修复后,水体中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磷酸盐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下降58.82%、37.50%、55.32%、53.85%和45.18%,大黄鱼存活率达到94%,10月份特定增长率0.22%±0.018%/d。生态养殖的大黄鱼肥满度、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分别为1.82±0.25、1.36%±0.32%、3.18%±0.22%,均显著低于非生态养殖的大黄鱼13.7%、25.7%、24.5%(P0.05)。特别是粗脂肪含量为31.14%±0.11%,显著低于非生态养殖的大黄鱼42.46%±0.08%(P0.05);粗蛋白、灰分和水分含量分别为66.79%±5.94%、3.84%±0.003%和73.15%±0.07%,均分别显著高于非生态养殖的大黄鱼54.91%±4.88%、3.14%±0.005%和65.96%±0.03%(P0.05);生态养殖大黄鱼的必需氨基酸的缬氨酸(Val)、蛋氨酸(Met)、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苏氨酸(Thr)、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含量显著高于非生态养殖大黄鱼20.7%,36.0%,22.1%,20.5%,20.1%,25.2%,18.2%(P0.05)。以上结果表明,大黄鱼可以在5~6低盐度海域生存和养殖,生态养殖模式下的大黄鱼具有更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连海区青蛤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大连海区青蛤Cyclina sinensis性腺的组织切片观察及肥满度的周年变化确定其繁殖期.依据青蛤性细胞本身的特点和发育规律将其性腺发育分为5期,即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青蛤肥满度的周年变化与性腺组织学变化相吻合,肥满度最高为8.07%(8月2日),最低为5.27%(12月1日);大连自然海区的青蛤性腺发育过程以1年为1个周期,7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繁殖期,繁殖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水温为24.0~26.8 ℃.  相似文献   

7.
3种养殖模式下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大黄鱼与海区放养和传统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的肌肉品质差异,测定了3种养殖模式下大黄鱼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海区放养大黄鱼粗蛋白含量高于深水网箱,显著高于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粗脂肪含量是海区放养大黄鱼的2倍以上,深水养殖大黄鱼的粗脂肪含量介于二者之间。海区放养大黄鱼的脯氨酸含量高于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高于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丙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海区放养组其他氨基酸含量与深水网箱组差异不明显,显著高于普通网箱组(P0.05)。脂肪酸含量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棕榈油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DHA、EPA,放养大黄鱼和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棕榈酸含量最高,深水网箱大黄鱼的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为自然组(63.60)、深水网箱(66.32)、普通网箱(57.67),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为29.1、28.57、24.40,海区放养养殖大黄鱼DHA含量显著高于深水网箱和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3种养殖模式下锌含量差异不明显,海区放养和深水网箱大黄鱼的磷含量相同,高于普通网箱。海区放养钙和镁含量均高于深水网箱高于普通网箱。深水网箱硒含量和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相当,低于海区放养大黄鱼。该研究对于不同养殖模式下大黄鱼肌肉品质及不同养殖来源的大黄鱼鉴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淀山湖翘嘴鲌繁殖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淀山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种群数量变动、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对淀山湖翘嘴鲌个体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本个体繁殖年龄由3~6龄构成,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2 764~737 760粒,平均为134 901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820~13 982粒/cm,平均为3157粒/c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104~554粒/g,平均为234粒/g;个体绝对繁殖力、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而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仅与性腺成熟系数和卵巢质量相关。研究表明:淀山湖翘嘴鲌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卵巢质量、性腺成熟系数和净体质量均呈正相关;体长相对繁殖力与卵巢质量、性腺成熟系数、净体质量和肥满度均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与性腺成熟系数呈正相关,与卵巢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常常出现同一批次鱼苗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个体差异明显、部分鱼生长速度缓慢的原因,试验选取福州市连江县某鱼场同一网箱内同一批次投放的鱼苗,根据个体大小分组,体质量为60~100 g的为生长正常组,体质量为10~40 g的为生长缓慢组,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饲喂300 d,试验结束时,采用消化酶活性检测、荧光定量PCR和石蜡组织切片3种方法,分别测定大黄鱼肠道的消化酶活性和菌群数量,观察肠道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鱼的各种消化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酵母菌和弧菌等兼性厌氧菌数量高于生长正常组,且两组之间酵母菌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长正常组鱼肠道绒毛密集、修长且完整,而生长缓慢组鱼肠道绒毛稀疏,有大量损伤,前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生长正常组(P0.05)。研究表明,大黄鱼鱼群生长速度与肠道菌群及肠绒毛状态有关,而与肠道消化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10.
大洋河河蚬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年6月—2006年8月对辽宁省东港市大洋河下游采捕的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样品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肥满度、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洋河河蚬的性腺发育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恢复期和休止期6个阶段,肥满度指数在2-10月间随水温上升递增,生殖期为6月上旬-10月中旬,其中6月中旬和10月上旬分别大量产卵一次,为两个生殖高峰期,水温为16.0—16.5℃;壳长为10-15mm的1龄河蚬可达性成熟,性成熟季节全为雌雄异体,比例约为1:1,繁殖方式为非孵育型。采用阴干和紫外线照射联合刺激,可诱导亲贝排放精卵。卵为沉性,外被一层胶质卵膜。受精卵在水温为20—22℃,pH为7.3~7.8的淡水中,约10d发育至附着变态阶段,壳长约200μm。  相似文献   

11.
东海区大黄鱼渔业资源及资源衰退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近几年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对东海区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渔业状况、种群结构、生殖特性及种群洄游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东海区大黄鱼渔业投入的捕捞力量和强度过大,已远远超过了大黄鱼资源的承受能力,大黄鱼资源量快速衰减,过度捕捞使东海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形不成大黄鱼渔汛,渔业部门虽然制订了许多资源保护措施,但至今大黄鱼仍属东海区资源严重衰退的鱼种;大黄鱼群体组成呈现低龄化、小型化趋势,群体优势年龄组和优势体长组分别由20世纪70年代的4~7龄(220~350 mm),减小到90年代以后的1龄(140~160 mm),且初次生殖年龄提前。  相似文献   

12.
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丁氏鱼或Wak ting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4种鱼的21个形态性状的种间形态差异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鱼的所有性状差异显著(P〈0.01),头部性状以及臀鳍条数、脊椎骨数、幽门盲囊数是区别4种鱼的主要性状,黄唇鱼与丁氏馘、大黄鱼、棘头梅童鱼的差异逐渐增大;大黄鱼与黄唇鱼、丁氏馘的差异相当,而大黄鱼和棘头梅童鱼形态差异较小。以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4种石首鱼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8.31%~100%(P1)和98.36%~100%(P2),综合判别率为99.46%。  相似文献   

13.
大黄鱼幼鱼对低盐度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盐度的突变和渐变实验研究了大黄鱼幼鱼对低盐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盐度突变实验中,将大黄鱼幼鱼直接从海水(盐度27.2)移入盐度为3~24的水中,72 h内不会导致明显死亡;从海水移入盐度为2的水中,72 h的存活率可达72%;从海水移入盐度为1的水中,3 h后开始出现死亡,24 h内大部分死亡;从海水移入淡水中,6 h内全部死亡.在盐度渐变实验中,将大黄鱼幼鱼从海水直接移入盐度为6的水中后,再以不同的幅度降低盐度,在盐度高于3时,大黄鱼幼鱼的死亡率与相应盐度的突变实验相比无明显差异;在盐度低于2时,大黄鱼幼鱼的死亡率低于相应盐度的突变实验的结果.研究表明,大黄鱼幼鱼具有较高的低盐度耐受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黄鱼网箱养殖污染与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大黄鱼网箱养殖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对环境的污染现状,从负外部性、公地悲剧、产权模糊以及囚徒困境4个角度分析了大黄鱼网箱养殖污染的经济学根源,指出了科斯手段和庇古手段各自的适用条件,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宁德市大黄鱼成鱼养殖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对宁德市7户大黄鱼养殖主体的调研结果,分析了大黄鱼成鱼养殖的成本构成情况及收益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饵料成本、人工成本及鱼苗成本构成了大黄鱼成鱼养殖成本的95%左右;(2)不同养殖主体单位成本及成本构成差异大;(3)规模养殖无单位成本优势,但大规模公司养殖收益凸显规模效益;(4)成本利润率浮动范围小,产业整体养殖效益趋于稳定。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3点建议:(1)研制并进一步推广大黄鱼人工配合饲料,科学化投料以降低养殖成本;(2)成立中、小规模养殖户合作经济组织,统一销售,提高市场拓展力度;(3)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大黄鱼成鱼养殖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提取大黄鱼肠道内容物和肠壁样品总DNA,构建细菌16SrDNA克隆文库.分别从两个文库中随机挑选阳性克隆子测序,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黄鱼肠道中存在梭杆菌纲(Fusobacteria)细菌、拟杆菌纲细菌(Bacteroidetes)和γ-变形细菌纲(γ-Proteobacteria)细菌.肠壁样品细菌多样性高于肠道内容物样品.梭杆菌属细菌在肠道内容物样品中占据优势地位,而肠壁样品则以拟杆菌属细菌为最优势细菌类群,其次是梭杆菌属细菌。两个样品中均只检测到少量γ-变形细菌纲细菌.  相似文献   

17.
采用乙醇加热纯化提取的方法,从大黄鱼鱼卵中提取磷脂,研究乙醇含量、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磷脂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含量为92%、料液比1∶8、浸提温度45℃、浸提时间20 min、浸提3次,在该条件下产品的提取率可达47.73%.采用薄层层析法结合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大黄鱼鱼卵磷脂含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神经鞘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5种组分,相对含量分别为69.38%、4.14%、8.52%、7.24%、10.72%.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黄鱼在不同温度(0、4、25 ℃)和不同盐分(0、0.5%、2.0%、5.0% NaCl)贮藏条件下生物胺(BAs)的变化情况,采用离子色谱-抑制电导及紫外串联检测分析了大黄鱼中腐胺(Put)、尸胺(Cad)、组胺(His)、酪胺(Tyr)、苯乙胺(Phe)、亚精胺(Spd)、精胺(Spe)7种生物胺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大黄鱼肌肉均未检出组胺和精胺;0、4 ℃贮藏16 d,大黄鱼中生物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缓慢增加,生物胺总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41~17.53、1.53~187.63 mg·kg-1。25 ℃贮藏6 d,生物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急剧增加,尤其是Cad、Put和Tyr 3种特征生物胺,生物胺总量变化范围为9.44~2 539.22 mg·kg-1。采用不同含量盐分处理,25 ℃贮藏6 d,大黄鱼中生物胺含量随盐分含量升高明显降低,当NaCl含量达5%时,生物胺总量变化范围仅为1.32~120.93 mg·kg-1,生物胺生成得到有效抑制。另外,不同贮藏条件下,大黄鱼中TVB-N值变化趋势与生物胺变化趋势相同。实验结果表明,低温及适当添加盐分贮藏是控制大黄鱼产生生物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获取的Modis和SeaWiFS遥感数据,包括2001、2002、2004、2005年东黄海秋季海表水温和叶绿素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环境数据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分析,得出小黄鱼最佳栖息地指数(HSI)模型。利用Surfer软件绘制小黄鱼不同年份秋季HSI的分布,得出32°N~33°N、122°30′~123°30′E海域范围内小黄鱼的HSI值较高(HSI〉0.5),比较适合小黄鱼索饵栖息,而在30°N以南、125°E以东海域HSI指数值较低(HSI〈0.5),不太适合其索饵栖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