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角帆蚌     
三角帆蚌俗称河蚌、珍珠蚌、三角蚌。它属淡水双壳类软体动物,属瓣鳃纲、珠蚌科、帆蚌属。它广泛分布于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尤以我省洞庭湖以及中型湖泊分布较多。三角帆蚌是我国特有的河蚌资源,又是育珠的好材料。用它育成的珍珠质量好,80个~120个蚌可育成无核珍珠500克,还可育有核珍珠、彩色珠、夜明珠等粒大晶莹夺目的名贵珍珠。珍珠及珍珠层粉具有泻热定惊、防腐生肌、明目解毒、止咳化痰等功能,是20多种中成药的主要成分,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并有嫩肤美白的特殊作用。用珍珠加工成的饰物,精致美观,高贵典雅,其价格…  相似文献   

2.
珍珠采收通常是杀死珠蚌后,从囊袋中取出珍珠,采用该方式一只河蚌只能培育一次珍珠。再生珍珠循环培育新技术是采用活蚌取珠方式,一只河蚌可循环多次利用,省工、省本,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3.
报导了在三角帆蚌内脏团植入正圆形珠核与蚌体长之间的匹配实验结果。比较了不同规格的蚌体对有核珍珠留核率、成珠率、尾巴珠率、光洁度、光泽度、正圆度及珍珠等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8.00~8.25 mm的珠核而言,植入12.0~12.2 cm的蚌体的内脏团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光泽度为衡量珍珠价值上限的指标,为了研究三角帆蚌供片蚌和育珠蚌对有核珍珠光泽度的相对贡献,以白蚌(内壳主体色为白色的三角帆蚌)为材料,以壳长和外壳青色为选择性状,设置不同选择策略,建立8 组三角帆蚌群体,在每组群体随机选出供片组和育珠组,开展组合插核手术。经18个月培育,发现不同育珠组合中,供片蚌和育珠蚌同时来自 Ⅰ 组选择群体的YAA育珠组合所育珍珠光泽度值最大,比YGG、YHH产珍珠光泽度分别提高15.46%、21.51%;不同组供片蚌培育珍珠的光泽度差异显著,供片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r = 0.717 ~ 0.939 ),建立供片组内壳光泽度和珍珠光泽度回归方程为:y=16.81+0.93x(R^2=0.777),供片蚌生长性状与珍珠光泽度相关性不显著;不同组育珠蚌培育珍珠的光泽度差异显著,但育珠蚌生长性状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以上结果说明幼蚌期选育外壳颜色青色的三角帆蚌,达到了提升珍珠光泽度的目标,可作为选育产高光泽度珍珠三角帆蚌的间接性状,供片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显著相关,以其作为目标性状更优。  相似文献   

5.
千斤珍珠塘技术小结曹迎庆江苏金坛市长荡湖水产管理委员会(213200江苏省金坛市直溪镇良田村农民尤二孝,1993年至1994年在20亩池塘中吊养嫁接蚌8万只,1997年剖蚌44230只,收获珍珠30818公斤,平均每只蚌产珠697克,亩产珠15?..  相似文献   

6.
三角帆蚌系软件动物,隶属于瓣鳃纲,真瓣鳃目,蚌科,帆蚌属,别名:三角蚌、水壳、劈蚌、江贝、翼蚌、溪蚌、铲蚌、小壳等。是中国独有的优秀淡水育珠蚌,分布于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和湖南等省大、中、小型湖泊及其周围河流内。在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邵伯湖及高宝湖等湖泊及其周围河流内,产量较高。国内以三角帆蚌所产的珍珠质量最佳,珠质细腻、光滑、色泽鲜艳、形状较圆,但珍珠生产比较缓慢,同时繁殖用亲本多为野生种或长期近亲繁殖,经累代养殖,出现生活力下降,个体变小、产珠性能和抗逆性差等问题,千万产量低,经济效益下降,困扰着淡水珠贝养殖业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油气储运》2005,(12):36-37
为什么要饲养珍珠蚌?珍珠是华贵的装饰品,又是名贵的中药材,经济价值高,养珠业常有“金库”之称.因此发展养珠业大有前景、珍珠是通过蚌类培育而成的。蚌类属软体动物门,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养珠业常选用帆蚌、褶纹冠蚌和珍珠蚌等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少育珠蚌的死亡,预防各种蚌病的发生,防止水质老化,提高珍珠的质量和产量,在养蚌育珠开始必须选好水域,准备塘口。因为育珠周期较长,在内塘育珠期间清整池塘比较麻烦,所以在放养蚌之前就应该彻底清整,并应在每进行一个周期的养蚌育珠之后,都进行一次清整。其中特别要注意底质的改良,池塘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9.
三角帆蚌、池蝶蚌及杂交F1代养殖效果与育珠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三角帆蚌、池蝶蚌作为亲本进行自交与杂交,获得了4群体F1。对实施手术无核插片手术后1年、2年、3年的4群体F1的养殖效果与育珠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各年龄组育珠性能方面,反交F1>池蝶蚌>正交F1>三角帆蚌,且反交F1具有显著杂交优势;正交F1在壳长、成活率方面具有一定杂交优势,其它方面指标均低于池蝶蚌,略高于三角帆蚌。实施插片手术3年的反交F1较同龄的三角帆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31.96%,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2.71倍,成活率提高20.14%;较同龄的池蝶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14.95%,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54.01%,成活率提高10.14%。  相似文献   

10.
使用三角帆蚌、池蝶蚌作为亲本进行自交与杂交,获得了4群体F1。对实施手术无核插片手术后1年、2年、3年的4群体F1的养殖效果与育珠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各年龄组育珠性能方面,反交F1>池蝶蚌>正交F1>三角帆蚌,且反交F1具有显著杂交优势;正交F1在壳长、成活率方面具有一定杂交优势,其它方面指标均低于池蝶蚌,略高于三角帆蚌。实施插片手术3年的反交F1较同龄的三角帆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31.96%,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2.71倍,成活率提高20.14%;较同龄的池蝶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14.95%,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54.01%,成活率提高10.14%。  相似文献   

11.
随着珍珠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伴之而来的蚌病也日趋严重,危害极大.蚌病猖獗给育珠业造成严重的灾难,使珠农遭受惨重的经济损失,挫伤了群众的育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珍珠是一种以出口为主的特殊商品,只有优质,才能扩大市场,多创外汇。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珍珠的质量普遍有所下降。据绍兴县水技站的资料,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二年该县所产的珍珠,其中一、二、三级的珍珠要占40%左右,而现在已下降到30%以下。诸暨县还发现有的地方,过去70—80只蚌可剖得0.5公斤珍珠,现在要150—230只蚌才能剖得0.5公斤珍珠。追其原因,主要是缺少关键性的养蚌育珠技术,特别是先进技术。根据现实情况,普及和提高育珠技术已是当务之急,保证珍珠质量是中心环节。我们认真总结绍兴县  相似文献   

13.
注射法培育三角帆蚌有核珍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角帆蚌有核珍珠培育方法作了研究。珍珠囊体外培育采用胰蛋白酶对外套膜组织块进行解离,收集细胞悬液于珠核上培养珍珠囊,然后将体外形成的有核珍珠囊再者插核,并将酶解处理后的细胞悬液注射到所插核部位。结果表明,外套膜组织细胞悬液贴核生长正常,并且能够培育出体外珍珠囊;将体外珍珠囊插到母蚌外套膜内,同时注射外套膜组织细胞悬液,经60天养殖后,可以看到在珠核外面已有珍珠层开始沉积。  相似文献   

14.
超大型珍珠生长、色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5个不同地域的珍珠养殖基地的水质、底泥、珍珠色泽调查结果进行生物学分析与统计。结果表明:浅色珠是我国淡水珍珠的主流;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分泌浅色珠珠质的能力较强,平均月产珠量达0.70g/只;水体中元素的含量与底泥中的元素的含量基本呈正相关;珍珠的呈色与水体中不同元素的含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育珠蚌蚌龄与珍珠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1月上旬购进南京浦口北汙珍珠场的三角帆蚌,通过暂养,同年4月中旬经插片手术后,挂养在约4亩静水池塘中。1983年10月下旬,在采珠前随机选择在育珠阶段蚌壳生长较宽的和较窄的两组育珠蚌各45只。记录蚌龄,每只蚌的全长,及育珠阶段生长的宽度,然后分别采珠,称重计数。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16.
三角帆蚌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取珠后三角帆蚌肉的营养成分,包括水分、灰分、脂肪、多糖、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钙、磷以及几种微量元素。通过比较与分析,评估了取珠后三角帆蚌肉的营养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利用蚌肉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鳜蚌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形式。实践表明,鳜蚌混养每667平方米产鳜鱼30公斤以上,收珍珠15公斤~20公斤,可获纯利3500~4000元。  相似文献   

18.
1982年秋,我们曾用不同年龄(即3龄、5龄、7龄)的三角帆蚌作人工育珠试验,结果发现,蚌的年龄不同,所形成的珍珠在形态、光泽等外观方面均出现了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9.
池蝶蚌产于日本滋贺县的琵琶湖,为日本特有种。 1997年底由杭州市洪门水库开发公司在国内独家引进。经过近几年的养殖生产证明,池蝶蚌无论从其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还是从其生产出的珍珠的品质方面均远远优于国内主要育珠淡水蚌——三角帆蚌。……  相似文献   

20.
在南亚印度,珍珠被尊称为“天神”。每年的5月,是珍珠大批上市出口销往印度的旺季,这对于湖北鄂州市东沟镇的鱼-珠“养殖状元”陈绪金来说,正是丰收的时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