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乌鳢的生长模型和生活史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特殊VBGE生长模型对黄花泡乌鳢(O.argus)的生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特殊的VBGE生长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黄花泡乌鳢的生长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根据r-造反和k-选择理论,通过主要生态学参数的分析可知:黄花泡乌鳢的生活史类型偏向r-选择型。  相似文献   

2.
鸭绿江上游花羔红点鲑(Salvelinus malma)的食性分析及生态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鸭绿江上游花羔红点鲑(Salvelinus malam)的食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不了同年龄组和季节的食物组成及摄食强度的变化,探讨了鸭绿江上游花羔红点鲑的三维生态位及其分化。  相似文献   

3.
花羔红点鲑的主要分类特征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点鲑属鱼类具有多态性,其属内分类较难。从形态特征、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及生态习性方面描述了鸭绿江野生花羔红点鲑种群的主要分类特征,探讨了花羔红点鲑种群在我国的分布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
应用生态学方法对鸭绿江花羔红点鲑Salvelinus malma(Wabum)、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Pallas)和长白哲罗鱼Hcho ishiawai Mori的繁殖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鱼的繁殖策略表现在初次性成熟年龄和规格、繁殖季节、产卵式型和个体绝对繁殖力方面各不相同,而产卵场及其条件和繁殖方式及行为大致相同,是其自身固有物种特性在同一水域适应生态环境的具体表现,充分发挥了不同鱼类利用同一水域空间、时间和铒料生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在室外自然条件下(2~8℃),将初始平均体质量(275.5±33.9)g的花羔红点鲑饥饿处理0(对照组),5,10,15,20 d,再投喂饵料,然后再饱食15 d,研究短期饥饿胁迫对花羔红点鲑生长率和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和再投喂对花羔红点鲑的生长有显著影响。随饥饿时间延长,花羔红点鲑的体质量不断下降,体质量损失率逐渐加大,各处理组(0,5,10,15,20 d)体质量损失率分别为0,3.59%,7.06%,7.61%,9.92%。花羔红点鲑在继饥饿后再投喂,其体质量逐渐增加,体质量增长率随饥饿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各处理组(0,5,10,15,20 d)体质量增长率分别为5.25%,11.10%,12.81%,17.93%,19.13%。花羔红点鲑继饥饿后再投喂,通过对各处理组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FR)和饲料效率(FCE)的研究结果表明:饥饿5 d,10 d组的特定生长率要高于对照组(0 d),但差异不显著(P>0.05),15 d,20 d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饥饿5 d组摄食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10 d,20 d的摄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15 d组的摄食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随饥饿时间延长,各处理组饲料效率不断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饥饿和再投喂对花羔红点鲑耗氧率影响显著。花羔红点鲑的代谢率(耗氧率)出现阶段性变化,在饥饿状态下,前期(0~10 d)耗氧率下降速度较快,由217.7 mg/(kg.h)降至157.9 mg/(kg.h),而后期(10~20 d)下降速度慢,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对照组耗氧率明显要高于饥饿组,其数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再投喂后,花羔红点鲑的代谢率上升,饥饿20 d以内的鱼经过10 d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
IBDV对SPF鸡的致病性研究朱瑞良,张绍学,唐珂心,牛钟相,孙蕙兰,柴家前,常卫山,徐海花(牧医系)关键词:SPF鸡,人工接种,IBDVPATHOGENICITYOFIBDVTOSPFCHICKEN¥ZhuRuiliang;ZhangShaoxue...  相似文献   

7.
UV-B辐射对农垦58s某些生理特性和育性的影响李合生1)岳兵1)曾汉来1)戴秋杰2)(1)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2)江苏省农科院,南京210014)EFFECTOFUV-BRADIATIONONSOMEPHYSIOLOGICALCH...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粒细胞系集落刺激因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影响,方法;以酶标免疫测定法检测了31例CRF患者血清及尿-GCSF水平及40例健康人血清及尿G-CSF水平,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CRF患者血清及尿-GCSF水平分别是24.14±2.1pg/ml和30.72±1.83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CRF血清G-CSF与BUN,Scr均无相关性,但血G-CSF与尿G-CSF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亚磷酸三酯法人工化学合成了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huIGF-I)基因的4条寡核苷酸 片段,再通过片段1、2与3、4末端互补配对和Klenow酶促补平及酶切连接成为完整的huIGF-IDNA片段,用 EcoR I/PstI酶切后克隆于 pGEM T-Easy Vector,经测序证明所得 DNA序列与设计的序列完全一致;选用植物 偏爱密码子校正了启始密码子ATG下游的6个密码子,并在ATG处增加Kozak序列后,插入pBI121的BamHI/ SacI位点,构建了以 35S为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以 Hind II/EcoRI切下“35S-Kozak-IGF-I-NOS(ter.)”插入 pCAMBIA2300之Hind II/EcoR I位点,构建成huIGF-I植物表达载体;通过CaCl2直接转化法将表达载体导入农 杆菌EHA105(Rif.r),并以菌落原位杂交技术和 DNA dot blot对重组农杆菌进行了筛选,所获得的重组农杆菌菌株为培育huIGF-I豆药用植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斑点免疫金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胶体金标记提纯后的兔抗IBVIgG,建立了一种以微孔滤膜为固相载体,以红色胶体金为标记物,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斑点免疫金测定法(DIGFA)。DIGFA对IBV的最小检出量为20.3×10 ̄(-8)g,在10份自然病例样品中检出8份。鸡胚培养法以育传3~5代,出现侏儒胚者为阳性,从上述样品中检出6份。对接种IBV的鸡胚尿囊液,DIGFA法检出率为100%。实验结果表明,DIGFA法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早期诊断具有简便、灵敏、快速、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鲑鳟鱼的血细胞形态学差异,采用光镜及电镜技术对白点鲑Salvelinus malma(体质量49.07 g±12.05 g)、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体质量83.23 g±15.07 g)、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质量60.12 g±11.86 g)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质量42.04 g±10.26 g)4种鲑鳟鱼外周血细胞的组成、大小、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鲑鳟鱼外周血细胞中可见红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及单核细胞,其中,红细胞占大多数,淋巴细胞数量仅次于红细胞,大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密度在4种鲑鳟鱼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4种鲑鳟鱼的成熟红细胞形态结构相似,血栓细胞形态多样,其他种类白细胞形态结构相似,白细胞均以血栓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体;白点鲑血栓细胞最多,成群结队排列,红细胞数量也较多,红细胞长径和短径均最大,单核细胞中富含细胞器,嗜中性粒细胞分叶较多;红点鲑红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也较多;虹鳟红细胞密度最小,淋巴细胞最多,嗜中性粒细胞长径和短径最大;金鳟红细胞和白细胞密度最大,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长径和短径最大。研究表明,4种鲑鳟鱼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特征与其他鱼类相似,但不同物种间血细胞数量和大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花羔红点鲑人工繁殖和仔鱼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花羔红点鲑人工繁殖和仔鱼培育技术进步了研究,并探讨了亲鱼大小与绝对繁殖力、受精卵发育时间与温度、成熟卵大小与初次摄食仔鱼大小等问题以及人工养殖群体对野生种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野生与养殖花羔红点鲑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野生与养殖花羔红点鲑Salvelinus malma肌肉中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野生与养殖花羔红点鲑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野生群体肌肉中水分的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而粗蛋白质的含量和粗脂肪的含量则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野生群体肌肉中粗灰分的含量高于养殖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群体肌肉中无氮浸出物的含量低于养殖群体,差异显著(P0.05).(2)野生与养殖花羔红点鲑肌肉中氨基酸总量(w)分别为(18.01±0.29)%和(16.46±0.15)%.野生群体肌肉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或等于养殖群体,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3)野生与养殖花羔红点鲑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均以油酸(C18∶1)含量最高,硬脂酸(C18∶0)含量最低.亚油酸(C18∶2)、EPA(C20∶5)、二十二碳五烯酸(C22∶5)、DHA(C22∶6)的含量野生群体低于养殖群体,差异显著(P0.05).(4)野生和养殖花羔红点鲑的化学评分分别为0.90和0.87,氨基酸评分分别为0.67和0.64,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都为蛋氨酸.  相似文献   

14.
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生长、存活以及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养殖密度(3.33、6.93、10.01、13.65kg/m^3)对白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幼鱼生长、存活和行为的影响。经48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存活率、肥满度影响差异不显著,对其生长离散影响差异显著(P=0.001);体重变异系数(CV)与养殖密度(SD)呈正相关(CV=0.288SD-5.999,R=0.875,P=0.004);特定增长率(SGR)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不断减小,二者呈显著负相关(SGR=15.220—5.908SD,R=-0.832,P=0.005),但净增重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不断增加,且各密度组最终净增重差异极显著(P=0.000);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的活动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低密度鱼集群性较低,对光线、声音等外界刺激反应比较敏感,大部分鱼都在水体底层进食,投饵时易剩料;高密度组的幼鱼相遇频率要高于低密度环境中的频率,彼此相互碰撞与避让,鱼类出现游动急躁情况。  相似文献   

15.
饥饿和再投喂对花羔红点鲑肌肉组分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外网箱流水养殖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处理饥饿和再投喂后对花羔红点鲑肌肉组分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和再投喂使花羔红点鲑肌肉组分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水分和蛋白质无显著影响,对肌内脂肪和肌糖原影响显著,较长时间饥饿并再投喂后,鱼体脂肪含量显著增加,由16.32%增加到18.89%.饥饿和再投喂可明显改变花羔红点鲑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特别表现在红细胞数量由114.18×104/mm3下降到79.20×104/mm3,白细胞数量由2.02×104/mm3增加到4.10×104/mm3,血脂含量也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6.
王庆奎  邢克智  陈成勋  郭永军  张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16-4617,4650
[目的]研究周期性饥饿对点带石斑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方法]对点带石斑鱼幼鱼(初始体重23.97±3.97g)进行周期性饥饿"饥饿1d喂食5d"(S1F5)、"饥饿1d喂食7d"(S1F7),对照组持续喂食。各组日投饵量占体重的2%,试验共进行48d。[结果]S1F5组和S1F7组的湿重特定生长率(SGRw)和增重率(WGR)均小于对照组,S1F5组的饵料湿重转化率(FCEw)低于对照组,而S1F7组的FCEw略高于对照组。[结论]周期性饥饿降低点带石斑鱼幼鱼的SGRw和试验结束时体重,而且饥饿频率越高越明显。点带石斑鱼幼鱼在周期性饥饿过程中的生长属不能补偿生长。  相似文献   

17.
患病北极红点鲑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4年5月四川省某养殖基地养殖的北极红点鲑患病鲑进行了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分离,从病灶处分离到细菌和真菌。分离到的细菌经API生化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subsp.salmonicida)。用引物AP1和AP2对纯化后的细菌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长度为421 bp的DNA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用NCBI-BLASTn在GenBank中搜寻相似序列,结果与杀鲑气单胞菌各株A层蛋白部分编码基因有99%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用引物EUS-F和EUS-R对分离到的真菌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长度为755 bp的DNA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用NCBI-BLASTn在GenBank中搜寻相似序列,结果与水霉属各株的DNA片段(包括18S核糖体RNA基因部分序列、内转录间隔区1全序列、5.8S核糖体RNA基因全序列、内转录间隔区2全序列和28S核糖体RNA部分序列)有93%-100%的同源性;而与属于丝囊霉菌属的EUS各株相对应的DNA片段仅有60%的序列同源性。因此判定所分离的真菌为水霉。杀鲑气单胞菌是引起疖疮病和溃疡病等病的病原菌,而水霉广泛存在于水中,当鱼受伤后,水霉孢子容易从患病部位侵入鱼体,加重感染。因此判断该病主要是由杀鲑气单胞菌引起,而水霉则引起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8.
水体磷浓度对斜生栅藻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关玲  李伟  丛超  刘朝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76-11577
[目的]研究磷浓度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以防止和控制"水华"的暴发。[方法]从斜生栅藻细胞数目、藻比增长速率和藻最大现存量几个方面对磷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在通常水体情况下,斜生栅藻的生长随着水体磷浓度的升高而加快,斜生栅藻生长的最适磷浓度为2mg/L左右,低浓度和较高的磷浓度都会对斜生栅藻的生长起一定的限制作用。自然水体中当磷浓度达到0.02mg/L就被界定为水体富营养化,这时斜生栅藻就会随着外源磷向水体的输入而生长增快,一般情况的水体磷浓度均低于2.00mg/L。降低自然水体中磷浓度的增加是控制绿藻"水华"暴发的根本措施。[结论]该研究为"水华"的综合治理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