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以非均衡理论与生存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了重庆、江西、湖南、安徽、湖北、陕西以及海南等省市土地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状态。结果表明,1994~2005年,研究区域土地供给与土地需求处于非均衡状态,但土地市场供给与需求的非均衡度Z处于[-0.1,0.1]的适度非均衡区域内,市场机制能够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供求非均衡是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显著特征。本文在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双曲线市场聚合方程,构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供求非均衡模型,利用2008—2018年中国31个省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面板数据,对市场的有效供给、有效需求、非均衡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测算,以探究非均衡的演化态势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各省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非均衡度存在明显差异,有效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整体的供求非均衡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当前处于有效供给不足、有效需求过旺的状态。为了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供求偏离的非均衡态势,本文提出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险种补贴、加快保险科技和农业保险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科学》2019,(14):255-257
在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土地宏观调控要求及江苏省土地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剖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江苏省土地宏观调控面临的问题,并从总量调控、区域调控、结构调控、效益调控、土地宏观调控绩效评价与监测等角度构建江苏省土地宏观调控"五位一体"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目前的需求主体呈现多层次,因而需要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以及更大的贷款量。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研究农村金融市场是怎样的非均衡状态、如何均衡其需求与供给,就成为供给主体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功能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构建评价指标,以2002—2012年为研究时段,借鉴对耦合度系数模型加以改进的协调耦合度模型以及重心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发展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协调耦合度呈上升趋势。全区协调耦合度由0.60上升至0.72,从中度协调耦合发展为中高度协调耦合。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相互作用不断优化,三要素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步趋向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协调耦合度区内差异较大,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化格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区内城市化的非均衡发展;产业与人口非农化处于相对稳定均衡状态,土地非农化与产业、人口非农化匹配程度不高成为区域城市化协调耦合发展的瓶颈。最后就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差异化城市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李美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77-8579,8585
根据土地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和文献,构建了土地资源配置优化度评价指标体系,对天津市土地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从分析结果来看,虽然近年来天津土地资源配置正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但总体而言,用地规模呈粗放式扩张,社会和环境效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必须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控制性规划出发,对土地供给进行有效、合理地调控,以供给引导需求,提高存量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国内外的城市规划体系,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了规划措施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利用规划措施调控房地产价格的具体思路。研究认为:住宅结构性供给不足和优良地段的土地供给不足导致房地产价格过高,这是市场失灵的表现;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调控市场的手段,应该通过规划措施提高土地和房屋的有效供给,以及控制开发商和公众利益之间的矛盾;调控房地产价格的规划措施应主要采取调整城市结构、改善城市交通、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相似文献   

8.
基于PSR模型,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进行了详尽阐述,并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1年成都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中,压力子系统和状态子系统均表现不协调,而响应子系统则处于基本协调。而从综合协调度数值来看,成都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协调度不高,处于初步协调状态,土地利用尚处于可持续利用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分析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起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模型,用耦合度来表达这两种效益之间的协调关系与程度土地利用效益之间的耦合关系为一椭圆轨迹,系统演化经历低级共生、协调发展、极限发展、再生发展4个阶段以广州市为例,对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之间的耦合规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5年期间,广州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处于持续上升状态,而生态环境效益波动较大,最近几年处于上升状态在此期间,广州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表现为一条抛物线,总体处于协调发展阶段1994年以前,耦合度处于下降状态,1994年以后,耦舍度处于上升状态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土地利用效益处于最佳耦合状态,最近几年耦合程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并对其在后发县发展战略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为例,基于区域1996~2004年耕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及其他相关预测方法,对未来年期内耕地供需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科学的预测与模拟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区内耕地供给呈直线下降,且趋势较为明显,而耕地的需求量却逐年增加。在此双重影响下,研究区耕地的供、需形势将日趋紧张。因而,文章分别从经济、法律、市场机制以及节约和集约型利用机制等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研究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勤 《农学学报》2013,3(5):74-78
在巩固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论述了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增强农业市场主体活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分析了农民的"恋地"情结、基层组织引导不力、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充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少且实力弱等是当前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制约因素。按照系统工程理论,提出了积极培育土地流转供给市场,大力培育土地流转需求市场,努力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市场,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监管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78-22680
讨论了一种水产品价格非均衡蛛网模型,应用预测控制理论,使系统稳定运行,保证水产品供求差平稳跟踪预先给定的目标。定义了供求变化模式,研究了该模式中参数的选择对系统动态特性和鲁棒性的影响。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得出该模型的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在商品上市前期,由于对市场信息了解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在短时间内价格波动比较大,随着时间增长,市场逐步达到供需平衡,相邻两期价格的波动大体一致;模型参数&增大可以减少超调,使系统稳定度增高,但动态响应越缓慢,供求差准确跟踪给定目标的时间越长。因此决策层可通过选择不同的参数制定不同的供求变化模式满足实际的需要,保证市场的稳定发展。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从总量供应、生产品种、市场流通、应急调控、质量监管等方面对福州市"菜篮子"工程——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从菜地流失、组织化程度、稳产能力、科技水平、污染状况、质量安全等方面对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从基地保障供应、流通主体培育、强化安全供给、加强应急保障、加工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蔬菜产业新一轮发展的重点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商洛地区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孝存  张妍  张红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18-10420
依据商洛市多年耕地、水资源和人口统计数据,从水土资源总量及二者匹配关系分析入手,构建了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分析模型。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商洛市水资源优势明显,但耕地资源短缺问题突出,限制了水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且区内水土资源匹配差异较大;根据县域水土资源匹配系数的差异性,将商洛各县(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划分为匹配较好、一般和较差3个等级;认为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开展水资源规划和水利工程建设等是提高该区水土资源匹配程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论是分析商品价值形成的科学理论,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运用劳动价值论分析茶叶的价格现象,得出如下结论:茶叶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茶叶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茶叶生产价格是决定茶叶市场价格的内因,市场供求等因素是影响茶叶市场价格波动的外因。  相似文献   

17.
基于系统平衡的四川省耕地面积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保护事关一个地区粮食战略安全问题,而耕地面积的测算与预测为耕地保护提供了决策支撑。本文以2004年为基期年,在综合分析四川省人口、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耕地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区域耕地需求预测模型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分别探讨2005~2020年间耕地需求量与耕地有效供给量。结果表明2005~2010年耕地有效供给量都高于低粮食自给率下的耕地需求面积,但基本都低于高粮食自给率下的耕地需求面积,至2020年四川省预测耕地有效供给量分别低于低粮食自给率和高粮食自给率下耕地需求面积56.21×104hm2和83.41×104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提高西北干旱区设施农业土地利用效益提供可供借鉴的案例。【方法】应用因子分析法、综合层次分析法。【结果】设施农业土地利用效益虽然受经济、社会、生态因素影响,会出现波动,但总体效益较高。【结论】西北干旱区提高设施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着力点,在于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科学规划,更加注重集约经营,更加注重技术普及推广,更加注重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在平均增长法、回归分析法、用地定额指标法的基础上,尝试采用一种着眼于供需双方并系统考虑影响因素的预测方法,对实证研究区域的影响住宅用地供应量的相关因素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目的是为了研究一套科学合理的确定年度住宅用地供应量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选择的因素涉及有关法律法规、经济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相关政策,因此用该方法确定的年度住宅用地供应量既符合我国土地利用的有关法律法规,又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不违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土地利用相关政策相协调,最终将达到住宅用地的供需平衡,促进土地一级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