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普通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结果表明:普通油茶易感南方根结线虫,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中抗南方根结线虫,博白大果油茶高抗南方根结线虫;接种60 d内调查,南方根结线虫侵入博白大果油茶后不能完成其生活史,而普通油茶在28 d内就能完成生活史并繁育后代;接种根结线虫后对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的生长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抑制普通油茶茎、叶的生长的同时促进其侧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参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舒城县油茶低产林业进行样地调查,通过采取不同油茶低改措施的对比试验,对油茶高接换优技术在油茶低产改造中的运用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经过连续跟踪调查试验,得出高接换优技术对油茶低产林改造见效快、投入产出比大、技术可行、适宜推广,对改变油茶林低产现状、提高油茶产量与效益、对油茶低产林改造意义重大,并对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油茶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江西赣北地区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部分林农、大户和民营企业纷纷参与到油茶造林和开发的热潮中,油茶种植面积连年递增。但随之而来的油茶病虫害问题成了制约油茶发展的瓶颈。本文对赣北地区地理、气候条件和油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进行初步探析,旨在提高该地区油茶病虫害防治水平,对该地区发展油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补贴政策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微观经营主体,分析现有油茶补贴政策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掌握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福建省5个县市的216户油茶经营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稳健回归的方法,分析油茶补贴政策等因素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样本农户的油茶补贴收入与油茶抚育投入水平总体而言都偏低,其均值分别为0.951万元和1.369万元。家庭油茶补贴收入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现有油茶补贴政策有利于农户油茶抚育投入的增加。此外,家庭油茶经营面积、劳动力成本、当地非农就业机会相对较少时,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户具有非农劳动技能、户主年龄皆对农户油茶抚育投入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提出从资金和技术等领域加大对油茶抚育环节的支持力度,通过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户的经营管理技术水平,以联户等形式实现规模化经营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煤污病和油茶白绢病4种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影响发病的因素及其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以为油茶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九江市发展油茶产业的区位优势及油茶栽培区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九江市发展油茶产业的势头很好,林农、大户和公司等各种社会主体参与油茶造林和开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油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该文对九江市区位条件、气候特征、油茶栽培区划进行了初步探讨,阐述了九江市油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对九江市发展油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九江市油茶产业发展进行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包括强化油茶提质增效、推进科技创新推广、构建油茶经营机制、延伸油茶产业链、推进油茶产销衔接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河南油茶品种资源选育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52-17653
介绍了河南省油茶品种资源丰富,均为天然分布,品种良莠不齐,油茶产量普遍较低.从当地油茶实生林分中选育出了具有高产、抗病虫、抗寒等优良性状的油茶品种豫油茶1~7号,以满足油茶分布北部边缘区发展油茶对耐寒良种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介绍黎平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对油茶生产的基本情况、成本、效益以及油茶产品市场进行分析,指出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为当地油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2种植物对油茶炭疽病菌和软腐病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滤纸片法初步测定了12种植物的3种有机溶剂粗提取物对油茶炭疽病菌、油茶软腐病菌的生物抑制活性,筛选出抑菌效果好的植物,测定其对2种油茶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博落回的3种粗提取物对油茶炭疽病菌、油茶软腐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乙醇粗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最好,对油茶炭疽病菌、油茶软腐病菌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6.58、41.39 mg/m L,其中在浓度为62.5 mg/m L时,对油茶炭疽病菌、油茶软腐病菌的室内离体抑制率分别达80.87%和61.1%。离体叶片保护治疗作用与林间防治作用和对照药剂效果相当,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云南生物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超群  杨文彩  奚琪  王磊  杨航  刘明月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096-13098
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云南省提出要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和生物林业4大生物产业.该研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云南统计年鉴》在“十一五”期间的指标数据,从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农业产业、生物能源产业、生物林业产业等4个方面分析了云南生物产业的整体发展现状;将云南优势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品产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今后云南生物产业发展进行展望,为云南生物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迅猛发展,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媒介生物研究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为媒介生物的分类鉴定提供了可测量的指标,对媒介生物的分类地位和进化关系有了更准确的定位.就分子生物学在媒介生物研究中应用的一些新进展做了综述,以期为媒介生物资源的检测开发利用、虫媒病毒的检测分析及所传疾病的诊断和防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印度甘蔗害虫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实例分析总结了印度甘蔗害虫生物防治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论述了印度甘蔗害虫生物防治体系 ,并对害虫天敌的大规模饲养方法作了详细说明 ,认为本地天敌的开发利用对甘蔗害虫的生物防治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曲树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79-480,484
总结了生物制图的特点、古代生物图谱的应用与继承及传统生物制图的基本方法,提出了现代生物制图必须引进新技术、新方法,使现代技术与传统手段相结合,实现生物制图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分别介绍了生物天敌、生物农药、昆虫信息素、昆虫生长调节剂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各种生物防治方法的应用优势,并分析了农业害虫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滥用造成的危害,精准施药技术及相关植保机械发展迅速,实现了化学农药的减施增效,并提高了化学农药的利用率。但在生物防治领域,尤其是利用活体生物的防治措施中,精准化施药技术研发相对滞后,增加了生物农药向市场推广应用的难度。为了更好地了解针对生物防治的精准化施药技术研究现状,分别从植保机械精准施药技术现状、植物病虫害和杂草生物防治的精准施药技术等方面展开综述,并对生物防治精准化施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展望,旨在为生物防治更加精准高效地推广应用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任意 《北京农业》2012,(9):36-39
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管理维护园林景观中的生物要素是研究的方向。与园林设计要素相区别提出园林生物要素,尝试提出一体化的生物技术协同处理园林景观废弃物的方法,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大量利用同一技术,解决多重领域问题,形成生产繁殖—管理—维护—监控以及回收处理的链条,即园林生物要素链。  相似文献   

18.
利用11个小麦新品种(系),对生物产量、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的表型正相关也达极显著水平。生物产量的遗传潜力及与籽粒产量的密切程度均大于收获指数,说明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应是维持现有收获指数水平,主要通过提高生物产量,协调提高二者之间的关系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文中阐述了生物制造的概念、研究内容和方向,分析了中国生物制造的研究进展、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生物制造的发展提出了展望,旨在为我国生物制造的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20.
油蒿与臭柏沙地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沙地固定情况和生物结皮发育程度选取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中半固定沙地初期阶段发育的生物结皮(SF-E)、半固定沙地较厚的生物结皮(SF-L)、新固定沙地生物结皮(NF)、中期固定沙地生物结皮(MF)、老固定沙地生物结皮(OF)和苔藓结皮(MOSS)6种类型生物结皮和臭柏(Sabina vulgaris)群落中丘间地(IV)和丘顶(TV)2种生物结皮,比较了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生物结皮表层土壤有机质、总N及土壤粒度组成存在差异。随着生物结皮从MS—SF-E—SF-L—NF—MF(MOSS)—OF—IV—TV的发育,表层土壤有机质、总N及粉粒质量分数呈现递增的趋势,而土壤粗砂粒质量分数随生物结皮的发育而递减;表层土壤富集的养分及细颗粒组分有向下位移的现象,导致表层下10 cm处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及颗粒组成也随生物结皮的发育程度而发生与表层土壤趋势相同的变化。总之,生物结皮的发育能显著增加表层土壤有机质、总N及土壤细颗粒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