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国洲  谢维斌 《贵州农业科学》2011,(12):194-195,201
为马尾松种子园建园时无性系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对马尾松种子园无性系胸径(营养生长)与结实量(生殖生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不同无性系间,胸径与结实量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r=0.27598);在马尾松相同无性系内不同单株胸径与结实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7).在入园材料选择时,预选家系的生殖生长指标与...  相似文献   

2.
以纸浆材示范林和种子园子代测定林为基础材料,兼顾扦插生根率、造林成活率、采穗母株的生长量及材性性状(木材密度)等综合指标,经过初选和复选,最终筛选出纸浆材优良无性系39个 这批无性系6年生林分材积、胸径、树高生长量均超过实生林分的226%、75%、42%,生根率超过初选无性系28%,木材比重的选择增益平均达到8 7% 可为建立马尾松采穗圃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3.
杉木无性系结实强度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以结实强度为指标,评价杉木种子园无性系的结实能力,以利提高无性系再选择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杉木无性系结实强度具有较高的重复系数,单株为0.250-0.477,无性系为0.500-0.733,为中等遗传控制,无性系间CV36.33%-121.81%,无性系内分株间为27.27%-62.73%,系间变异大于系内变异。可提高无性系结实能力评价精度和无性系再选择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马尾松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分析了马尾松在河南省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马尾松前期生长为指数曲线,后期生长为对数曲线,全期生长为S型曲线;马尾松生长状况与速生期随立地条件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利用10个马尾松组培无性系苗木为母株营建采穗圃,繁育扦插苗营造无性系试验林,分别使用性状表现水平分析法和加权系数法对其1年生林分内无性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马尾松无性系地径、树高和成活率平均值分别为25.64 mm、1.32 m和95.8%,分别超过对照平均值8.5%、21.1%和6.4%,无性系生长与实生苗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 < 0.01);参试无性系地径和树高分别介于22.16~31.07 mm和1.12~1.57 m之间,生长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 0.05),无性系间表型变异丰富;无性系地径和树高重复力分别为0.84和0.92,生长主要受遗传控制。按20%入选率筛选出2个无性系MGC-1和MGC-7,其地径和树高平均值分别为29.80 mm和1.53 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3.61%和14.64%,平均现实增益分别为16.21%和15.91%,与对照相比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1.87%和37.01%。  相似文献   

6.
范桂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4,(8):127-128,136
通过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种子园135个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进行测定,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的木材基本密度在无性系间存在很大差异,变化范围为0.3640~0.6391,变异系数为9.6%,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以表型值大于群体平均值加1个标准差进行选择,入选20个优良无性系,其木材基本密度平均达0.5615,比群体平均值高17.1%,遗传增益达9.1%,可作为营建改良代种子园和营造工业原料林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分析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湖北京山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49个分离的RAPD位点的基因多样度(H)平均达0.3169,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达0.4813,其中多态位点百分数(P)为71.01%,与同工酶研究的马尾松天然群体的P值(68.06%~77.78%)十分接近。各种源间遗传距离的总体平均值为0.1074,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则以湖南和江西最小(0.0225),其次是江西和浙江(0.0231),广东和江西的遗传距离最大(0.2175)。遗传距离与空间距离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而与纬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选用桐棉种源马尾松优良单株10株为组培材料进行无性系繁育,以其0.5年生苗木为研究对象,对无性系的苗高、地径生长进行测定和差异显著性分析,利用加权系数法构建选择指数,对各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和初步选择。结果表明:无性系苗高生长介于15.9~24.2 cm之间,地径生长介于2.9~3.8 mm之间,无性系间表型性状变异十分丰富。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无性系苗高、地径的重复力分别为0.96、0.91,说明生长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根据综合评价分析选出PC2和PC7两个无性系,其苗高和地径遗传增益分别为15.16%与13.33%和10.35%与5.04%,现实增益分别为15.79%与13.88%和11.44%与5.57%。  相似文献   

9.
为了马尾松无性系用材良种选育和高效培育,以2012年营建于江西抚州的马尾松试验林的63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马尾松树高、胸径、冠幅和树干通直度等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所受的遗传控制和性状间的相关性,筛选生长优良的无性系亲本。结果表明:马尾松无性系生长和形质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差异,各性状变异系数变幅为12.44%~36.36%。树高和胸径最大无性系为最小无性系的3.21和4.40倍,各性状受中等至较强的遗传控制程度;最大分枝角重复力为0.35,受中等的遗传控制;树高、胸径和树干通直度等性状均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变幅为0.69~0.79,有利于无性系的选择。马尾松无性系性状间遗传相关系数总体小于表型相关系数,性状遗传和表型相关显著性具有相似性,高径生长量较大的马尾松无性系树干通直度较高。初选出19个(72、76、60、61、69和70号等)生长量高、稳定性强的马尾松无性系,入选的无性系树高和胸径分别比总体均值高1.04 m和2.39 cm。马尾松无性系生长和形质性状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各性状遗传稳定性较高,受中等至较强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楚雄紫溪山华山松无性系种子为研究对象,对该园95个无性系的球果结实量及20个无性系种子的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松无性系之间结实量的年度方差分量不同,但遗传力在中上水平,表明结实量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同种源间的结实量差异极显著.种实性状与结实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由此认为:华山松在选择育种中将结实量作为选择指标,既不会影响种子的质量,且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11.
摘要:从优树选择、园址选择、嫁接技术等方面介绍了马尾松种子园的建立和经营管理技术,种子园的营建加速了石阡县马尾松良种化进程,获得不断提高的良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保障,可以为马尾松良种选育与良种生产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优树选择、园址选择、嫁接技术等方面介绍了马尾松种子园的建立和经营管理技术,加速了罗甸县马尾松良种化进程,为获得不断提高的良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保障,可以为马尾松良种选育与良种生产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马尾松种子园不同时期(建园初期、丰产期及衰老期)产出的子代为材料,采用SSR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结合子代测定数据分析交配系统对子代遗传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园初期与丰产期的子代家系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I)较高,同为0.53,衰老期的子代家系则为0.47。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均以建园初期子代群体为最高,丰产期子代次之,衰老期最低。马尾松种子园建园初期与丰产期的子代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丰产期参与繁殖的父本数量最多,近交水平较低,从而保证了种子的品质。而种子园衰老期子代的遗传多样性明显下降,说明种子园的老化不仅影响种子产量,而且影响种子遗传品质。在亲本分析中,种子园建园初期、丰产期及衰老期的子代均未检测到自交情况。由此可进一步证实马尾松是典型的异交树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证明马尾松松针中抗氧化因子的存在及各因子与马尾松松针抗氧化作用的协同关系。[方法]以新鲜马尾松松针为试材,通过测定其提取液的过氧化值、酸价、VC、VE、VP和胡萝卜素含量研究了马尾松松针的抗氧化特性。[结果]与未添加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相比,添加了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在同一时间测定的酸价较小,其在不同时间测定的酸价变化值也较小。添加了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被氧化的程度远远小于未添加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Vc含量为4.092mg/kg,VE含量为21.000μg/kg,VP含量为36.385μg/kg,胡萝卜素含量为10714.300μg/kg。各抗氧化因子对松针抗氧化特性都有协同增效作用。各因素的协同增效作用依次为:VC>VP>VE>胡萝卜素。[结论]马尾松松针含有抗氧化因子,可以作为功能食品的素材。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种源地理变异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6个马尾松种源进行育苗及造林试验,初期结果表明各种源在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等性状上存在显差异。用10个不同数学模型,拟合16个马尾松种源在纬度和经度上的一维和二维地理变异规律,马尾松种源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与纬度呈现显的变异,与经度的关系不明显。且二次数学模型比一次数学模型拟合效果更优,是模拟马尾松地理变异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6.
胡宗庆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210-211,206
通过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和分离马尾松根化感物质,应用种子发芽试验研究马尾松根化感物质对马尾松的化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夹带剂萃取条件下,萃取参数1、萃取参数2条件萃取的马尾松根化感物质对马尾松种子发芽高峰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在夹带剂萃取条件下,萃取参数1分离Ⅱ的三个浓度处理、萃取参数2的所有处理、萃取参数3分离Ⅰ的三个处理马尾松种子的发芽高峰表现为换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马尾松林下套种竹柏,通过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套种密度的造林试验,对竹柏的生长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种植密度对竹柏的地径、树高和冠幅生长均有着显著影响。在郁闭度0.4、0.5下套种竹柏,宜采用900株·hm-2的种植密度;在郁闭度0.6、0.7下套种竹柏,宜采用500株·hm-2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固定样地连续2年采脂观测和气象因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桂东南地区气温是影响马尾松产脂量的主导气象因子,马尾松产脂量随气温变化规律十分明显,产脂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大;在月平均气温较高的4~10月份,产脂量分别占全年总产量的84.97%~86.19%;而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对产脂量的影响不如气温明显,但保证一定数量的降雨量对马尾松增强泌脂能力十分有利;在降雨量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日照时数增加有利于提高松脂产量。  相似文献   

19.
松墨天牛幼虫在马尾松树上垂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松墨天牛在被害马尾松树上的分布研究表明 :松墨天牛幼虫的数量随胸径的增大而增多 ;带虫株率随胸径的增大而减少 ;幼虫在树干上的分布数量下段 >中段 >梢段 .树干 2 m以下带虫量占整株的 2 0 .35 % ,因此 ,在虫情调查时可以调查 2 m以下的树干来估测全树的虫口密度 .为虫情调查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