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使油气集输系统能量利用更加科学有效,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供能、用能理念应用于油气集输系统设计中。按照"以热定电"的原则设计了油气集输分布式能源系统:将燃气轮机和余热锅炉应用于油气集输系统,燃气轮机发电为集输系统提供电能,利用余热锅炉回收发电后的尾气余热为集输系统提供热能,系统盈余的电力上网。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与常规集输站相比,分布式能源系统集输站能量利用率提高7.01%,效率提高16.5%;同时,油气集输分布式能源系统年节省费用开支498.29×104元。可见,将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于油气集输,既可以提高系统的节能性,又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煤层气集输管网复杂,包含了大量数据和多种学科领域的交叉。针对煤层气集输管网地域广、地形复杂、系统要素多、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以沁水煤层气集输管网为研究对象,将三维GIS技术与集输管网相关情况相结合,建立具有编辑、查询、分析、可视化等功能的集输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通过三维GIS与仿真模拟软件相对接,实现了煤层气集输系统的模拟与优化,为煤层气集输管网的规划设计、操作控制及调度管理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稠油集输系统能耗分析与效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稠油集输系统存在的一系列生产问题,结合我国各主要油田目前采用的节能降耗新技术,给出了辽河油田稠油集输系统效率的计算方法。根据转油站和高二联合站效率的计算结果,分析了稠油集输系统能耗分布情况,找出了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稠油集输系统的改造方案。与改造前相比,稠油集输系统能耗明显降低,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接转站—联合站—联合站—首站”四级布站的集输系统更安全、经济运行,以胜利油田某集输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工艺流程一定的情况下,考虑水力、热力等约束,建立基于联合站处理效果的集输系统整体运行参数优化模型,并采用随机试验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在满足外输原油含水率、污水含油量的前提下,与优化前相比,优化后的集输系统节约成本1771元/d、总能耗降低8.3%、集输系统效率提高4%,优化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油田集输系统的实际生产运行提供理论指导,降低生产能耗。  相似文献   

5.
樊北煤层气因其低压、高密、大起伏、小流量的特征,使得其集输管网系统结构复杂、压力敏感、流动参数变化细微,工艺分析和调度管理工作困难。以PNS(Pipeline Network Simulation)管网仿真软件为核心,结合樊北煤层气集输管网三维地理信息系统、SCADA系统及实时数据库,描述了樊北煤层气集输管网动态仿真调度系统的构架,阐述了动态仿真模型、模型自适应及在线仿真的实现过程,讨论了动态仿真与GIS地理信息系统交互式作用及自动建模和动态查询展示的方法和过程,实现了动态仿真调度系统在线分析和跟踪煤层气管网系统的流动,量化集输管网系统运行状态并分析评价指标,直观搜索、查询及展示系统中各个部分的运行参数,为大型、复杂煤层气地面集输管网系统的调度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分析手段和决策依据,协助调度方案的决策和实施。将系统应用于樊9集气站煤层气集输管网,得到整个管网系统的流动状况,可为调度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量化数据。  相似文献   

6.
油田地面集输管网优化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混输的模型方程并结合网络图论理论,对油气集输管网系统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推导出了适用于管网系统的多相水力学计算的基本方程,该方程由节点连续性方程、环能量方程和两相流模型方程组成.建立了管网优化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算例.  相似文献   

7.
樊北煤层气因其低压、高密、大起伏、小流量的特征,使得其集输管网系统结构复杂、压力敏感、流动参数变化细微,工艺分析和调度管理工作困难。以PNS(Pipeline Network Simulation)管网仿真软件为核心,结合樊北煤层气集输管网三维地理信息系统、SCADA系统及实时数据库,描述了樊北煤层气集输管网动态仿真调度系统的构架,阐述了动态仿真模型、模型自适应及在线仿真的实现过程,讨论了动态仿真与GIS地理信息系统交互式作用及自动建模和动态查询展示的方法和过程,实现了动态仿真调度系统在线分析和跟踪煤层气管网系统的流动,量化集输管网系统运行状态并分析评价指标,直观搜索、查询及展示系统中各个部分的运行参数,为大型、复杂煤层气地面集输管网系统的调度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分析手段和决策依据,协助调度方案的决策和实施。将系统应用于樊9集气站煤层气集输管网,得到整个管网系统的流动状况,可为调度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量化数据。  相似文献   

8.
集输管网规划具有高度非线性的特征,优化集输系统,建立适用模型对于提高管网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神经网络、MDOD、混合遗传算法、分级优化法和动态规划法在油气集输管网规划优化中的应用,指出了管网规划优化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集输管网规划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惠立  徐慧  李苗  李维  宋艳萍 《油气储运》2011,30(11):808-810,3
在集输管网的复杂系统中,包含了大量数据和多种学科领域的交叉。为了对这些数据进行更好的管理和利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操作,针对油田集输管网要素多、地域广、难管理的特点,基于先进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即Skyline技术,运用大型数据管理平台—Oracle数据库和C++等编程语言技术对油田集输管网的数字化管理进行了研究。将GIS技术与集输管网相关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详细介绍了集输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设以及编辑、查询、分析、可视化等数字化管理功能的实现过程。以陕北某油田集输管网为例,对基于Skyline技术的油田集输管网数字化管理系统的部分成果进行了展示。  相似文献   

10.
申秀英 《油气储运》1998,17(10):7-9
在油田集输和原油处理过程中,联合使用破乳剂和缓蚀剂既可对原油进行化学处理,又可实现管道系统的防腐。介绍了濮城油田为了降低集输管道内腐蚀速度及原油处理成本,将大罐加药改为端点计量站加药的集输工艺。该工艺的实施使油井产出的液体来不及乳化就与药液相互作用,大大提高了破乳效果,同时管道的缓蚀率提高了60%以上。端点加药工艺简化了联合站流程,节约了处理设备及大量的能源,既实现了节能降耗又利于系统防腐,使整个集输系统的运行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顺序输送新压能平衡方程与工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泵站和管道组成的统一的水力系统中,管道消耗的能量必然与泵站提供的能量相平衡,即压能平衡.以科尔布鲁克公式为基础,摈弃了分区计算、混合摩擦区采用近似公式的传统压能方程,建立了新的系列化的顺序输送新压能方程,同时给出了用计算机进行解算的计算流程,可以不分区更准确地对顺序输送工况和最大可行流量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2.
油气水混输技术在石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南油田基东集输管道起点压力高,部分计量配水站的气液无法进入集输系统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采用三相混输公式求出的管道各段压降预测值与实测值较接近,误差在5%~30%之间,且较安全.根据压力预测结果选择油气水混输泵,在基东集输管道起点区域增建了混输泵站及配套控制系统,有效解决了其混输难题,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资源型城市GDP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尤其是以油气为主要资源支持经济发展的城市,因油田的开采、油气运输和利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无法避免的.选择位于新疆中部的库尔勒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安全评价PSR概念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结合均方差权值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从时间尺度上评价城市生态安全和发展趋势,针对城市生态安全问题提出了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油气集输系统拓扑布局优化的混合遗传算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给出了油气集输系统拓扑布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对其计算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根据模型的特点,采用了混合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将局部搜索算法的快速性与遗传算法的全局收敛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避免了因初始值不同对优化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实例计算表明,混合遗传算法优于传统的分级优化法。  相似文献   

15.
油气集输系统规划方案优化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分级优化策略将油气集输系统规划方案优化问题分解为拓扑优化和参数优化两个子问题,并通过中间站的位置变量将这两个子问题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为该系统的优化设计开辟了一条新思路。实例计算表明,给出的油气集输系统规划方案优化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可以用于工程实际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原油正常集输,必须加热输送,提出利用太阳能间接加热输送原油,分析比较了几种常用太阳能集热器的特点及性能,提出适合大庆油田使用的太阳能集热器型式,并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吉效科  李中和 《油气储运》2003,22(11):61-63
随着长庆油田陇东华池区块原油产量的不断增加,在保证华悦管道原油顺序输送的基础上,对华联站进行扩建改造,对靖吴华马输油管道实施了增输技术改造,论证了改造技术方案的必要性,分析了实施增输后的经济效益,提出了增加靖吴华马输油管道分输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彭阳县集流造林整地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干旱地区水量平衡的基础上,根据水文气象条件将全县分为4个区域,分别设计出相应荒山、荒坡及陡坡退耕坡地的人工造林集流工程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