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阐明赤拟谷盗[Triboliumcastaneum(Herbst)]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其各虫态间的变化关系,以期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微量滴度酶标板法,分别对其10d龄和20d龄幼虫、蛹及成虫体内AChE的生化及毒理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赤拟谷盗各虫态AChE酶源蛋白含量、酶活力和比活力差异显著,酶源蛋白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10d龄幼虫<20d龄幼虫<成虫<蛹;AChE活力和比活力依次为:成虫<蛹<10d龄幼虫<20d龄幼虫。酶动力学分析发现,AChE米氏常数Km值大小依次为:蛹<成虫<10d龄幼虫<20d龄幼虫,但成虫和蛹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此外,幼虫AChE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亦显著高于成虫和蛹。通过对幼虫AChE离体抑制作用测定表明,毒扁豆碱、马拉氧磷和西维因对20d龄幼虫的抑制中浓度I50均高于10d龄幼虫,说明20d龄幼虫体内的AChE对3种抑制剂的抑制作用更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仙鹤步甲各虫态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方法]从仙鹤坪保护区采集成虫进行饲养,同时在仙鹤坪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结果]在贵州黔西南地区,仙鹤步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4月下旬至10月中旬发生,6月中旬开始产卵,每次产5~10粒,单雌一年产卵总数50~300粒,平均160粒,卵散产在2~3 cm的土壤下,卵历期一般4~6 d;幼虫共3龄,各龄历期分别为6~10、8~12、6~8 d,幼虫历期一般20~30 d,长的达60 d;平均气温28℃下,蛹历期18~29 d;成虫、幼虫多以蜗牛、蚯蚓和鳞翅目幼虫为食。[结论]为仙鹤步甲的人工饲养、繁殖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工饲料对大草蛉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米蛾卵和以黄粉虫蛋白为主要成分的人工饲料对大草蛉的饲养效果.[方法]用米蛾卵饲喂大草蛉幼虫、用基于黄粉虫蛋白的人工饲料饲养成虫,记录相关生物学参数,以米蛾卵和大豆蚜分别饲喂大草蛉幼虫至成虫为对照.[结果]米蛾卵饲喂大草蛉效果良好,茧的大小、成虫体长、结茧率、羽化率、成虫获得率、卵孵化率、成虫寿命和总产卵量均和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幼虫发育历期、茧的发育历期和产卵前期延长,发育整齐度稍下降.以人工饲料饲养的大草蛉成虫寿命、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天数明显延长,卵孵化率明显上升.但是成虫存活率,雌虫产卵率显著下降,总产卵量略有降低.[结论]米蛾卵可以作为实验室繁殖大草蛉的人工饲料,以黄粉虫为主要成分的大草蛉成虫人工饲料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有效实施烟草储藏害虫综合治理、确保烟草及其制品品质提供新方法。[方法]研究不同温度(25、35、45、55、60、65℃)下处理不同时间(60、75、90、105、120 s)对烟草甲成虫、蛹、幼虫和卵的致死作用。[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温度、不同处理时间对烟草甲各虫态的致死作用效果差异显著。在处理温度为25、35和45℃时,该试验各个处理时间对烟草甲各虫态均无致死作用,而在处理温度为55℃以上时对烟草甲各虫态均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在处理温度为60℃时,对烟草甲成虫、蛹、幼虫和卵达到100%致死作用的最短处理时间分别为90、120、75和75 s。[结论]高温处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害虫防治方式运用到储烟害虫综合治理当中。  相似文献   

5.
为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品种选育、体色分化及免疫防御研究提供参考,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并结合分光光度法,对黄、黑2种色型黄粉虫各发育期的酚氧化酶(包括单酚氧化酶和二酚氧化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2种色型黄粉虫的各发育期,共发现迁移率不同的单酚氧化酶(MPO)同工酶酶带6条、二酚氧化酶(DPO)同工酶酶带5条,其中MPO酶带分布在3个泳动区,DPO酶带分布在2个泳动区,黑色型卵比黄色型卵多1条MPO特征性酶带;并且黑色型卵、幼虫和成虫的MPO和DPO活性显著高于黄色型卵、幼虫和成虫;但在蛹期,MPO活性黄色型比黑色型高,而DPO活性则是黑色型比黄色型高;此外,同一色型黄粉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MPO和DPO同工酶酶带数、酶活性强弱及迁移率变化明显,其中,卵期有MPO和DPO特有酶带各1条,幼虫期只有1条DPO特有酶带;同时,各发育阶段的MPO和DPO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变化规律不同,由卵至成虫期,MPO活性变化趋势为:卵期>蛹期>成虫期>幼虫期,DPO活性变化趋势为:幼虫期>成虫期>蛹期>卵期。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黄粉虫的体色分化、免疫防御和品种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自交F1代与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杂交F1代各组织免疫相关酶的活性。[方法]比较星斑川鲽F1与杂交F1代肌肉、肝脏、脾脏和肠中3种重要的非特异免疫相关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差异。[结果]杂交后代肌肉、脾脏、肠中ACP,AKP的活力都高于自交后代,肝脏中ACP,AKP的活性与自交后代无显著差异,SOD活性除肌肉组织中稍增加外,其他组织显著下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星斑川鲽的杂交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自交F1代与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杂交F1代各组织免疫相关酶的活性。[方法]比较星斑川鲽F1与杂交F1代肌肉、肝脏、脾脏和肠中3种重要的非特异免疫相关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差异。[结果]杂交后代肌肉、脾脏、肠中ACP,AKP的活力都高于自交后代,肝脏中ACP,AKP的活性与自交后代无显著差异,SOD活性除肌肉组织中稍增加外,其他组织显著下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星斑川鲽的杂交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区黑纹粉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南京地区黑纹粉蝶各虫态形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方法]通过生境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黑纹粉蝶卵的孵化情况,幼虫的取食行为及幼虫的历期,幼虫的危害特点,化蛹的部位,成虫的习性等。[结果]生境调查和室内饲养表明,黑纹粉蝶在南京地区1年2~3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中越冬,成虫3月下旬始见,幼虫共5龄。在室内饲养的条件下,卵期为4~5 d,幼虫期为12~15 d,蛹期约为9 d,世代重叠严重。其寄主为油菜、白菜、甘蓝、芥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幼虫以花蕾,叶片为食。[结论]黑纹粉蝶的取食量在3龄幼虫期加大,应在该阶段加强对黑纹粉蝶的危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杞柳瘿蚊形态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杞柳瘿蚊(Rhbdophaga SP)的形态特征。[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对安徽省霍邱县沿淮环湖区域杞柳瘿蚊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幼虫和蛹分别进行了龄期和历期的划分。[结果]对杞柳瘿蚊各虫态(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分级特征作出了细致描述。根据幼虫的发育和蜕皮次数,确定幼虫有3龄(1、2、3龄),其形态、大小差异变化较大;蛹为裸蛹,根据其发育可分为前期、初期、中期、后期4个阶段。[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杞柳瘿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杞柳瘿蚊(Rhbdophaga SP)的形态特征。[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对安徽省霍邱县沿淮环湖区域杞柳瘿蚊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幼虫和蛹分别进行了龄期和历期的划分。[结果]对杞柳瘿蚊各虫态(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分级特征作出了细致描述。根据幼虫的发育和蜕皮次数,确定幼虫有3龄(1、2、3龄),其形态、大小差异变化较大;蛹为裸蛹,根据其发育可分为前期、初期、中期、后期4个阶段。[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杞柳瘿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或不还田"与"地下水或黄河水灌溉"对小麦各生育期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济麦2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种植试验,研究"秸秆还田或不还田"与"地下水或黄河水灌溉"对冬小麦各生育期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的小麦根际脲酶活性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折线变化趋势,转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总体均成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秸秆还田处理在4个生育期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小麦根际脲酶活,同时,除灌浆期外,地下水灌溉比黄河水灌溉更利于小麦根际酶活性的提高。各处理对小麦转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生育前期,各处理对小麦根际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在拔节期,秸秆还田处理和地下水灌溉处理能显著提高2种磷酸酶的活性,促进植物和微生物对磷素的吸收和转运;孕穗期地-还处理下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另外3种处理方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分析土壤酶活性与作物生长及土壤根际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动态变化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或不还田"与"地下水或黄河水灌溉"对小麦各生育期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济麦2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种植试验,研究"秸秆还田或不还田"与"地下水或黄河水灌溉"对冬小麦各生育期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的小麦根际脲酶活性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折线变化趋势,转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总体均成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秸秆还田处理在4个生育期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小麦根际脲酶活,同时,除灌浆期外,地下水灌溉比黄河水灌溉更利于小麦根际酶活性的提高。各处理对小麦转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生育前期,各处理对小麦根际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在拔节期,秸秆还田处理和地下水灌溉处理能显著提高2种磷酸酶的活性,促进植物和微生物对磷素的吸收和转运;孕穗期地-还处理下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另外3种处理方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分析土壤酶活性与作物生长及土壤根际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动态变化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申荣艳  郑正  骆永明  李定龙  刘建国  张继彪  肖莉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06-14408,14411
[目的]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施入城市污泥对不同类型土壤中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为城市污泥的安全农业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培养试验,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4种不同类型土壤和2种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后2种城市污泥施入对不同类型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整个培养期内,与对照土壤相比,不同类型的施污泥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量均不同。但总体来讲,与培养初期(15d)相比,培养后期(105d)绝大部分处理土壤中磷酸酶活性变化不明显。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变化与土壤性质、污泥性质等有关。土壤和污泥pH值、氮、磷、有机质等性质及污泥的有机、无机污染物的含量等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论]在整个培养期内,与对照土壤相比,城市污泥处理的绝大部分土壤中磷酸酶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刘艳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76+8946
[目的]探讨大头艾纳香甲醇提取物对萝卜蚜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冷浸法制备大头艾纳香甲醇提取物,采用叶片喷雾法研究大头艾纳香甲醇提取物对萝卜蚜体内蛋白质含量及3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大头艾纳香甲醇提取物显著降低了萝卜蚜体内的CAT活性,显著提高了SOD活性,但对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无影响。[结论]为新型植物性杀虫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不同出菇处理方法对巨大口蘑菌丝体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巨大口蘑菌丝体为试验材料,研究几种不同出菇处理方法对其在不同时间内3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能形成原基的3个处理组从菌丝恢复期到原基形成、现蕾阶段,酪氨酸酶活性相对比较稳定,不能形成原基的2个处理组酪氨酸酶先上升后下降,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说明酪氨酸酶过高反而抑制了原基形成;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在原基形成前都得到有效的激活作用,酶活性显著高于不能形成原基的2个处理组。[结论]试验结果为实现巨大口蘑从传统的袋子覆土栽培向瓶子无土栽培出菇的转变,了解巨大口蘑形成原基的相关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肥处理对桑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桑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转化酶酶活性的影响,为桑园合理施氮和生产优质桑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按不同氮肥施用水平:N1(120.75kg/ha)、N2(172.50kg/ha)和N3(207.00kg/ha)设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并与桑叶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脲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大。土壤蔗糖转化酶与脲酶活性、转化酶与磷酸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与桑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合理施用氮肥能提高桑园土壤蔗糖转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桑园土壤性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凡纳滨对虾胚胎发育的时序及特征,为其雌核发育诱导中染色体加倍最佳操作窗口的确定及人工苗种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人工培育成熟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的受精卵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描述不同水温下卵子从产出受精至幼体孵化出膜的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结果]根据凡纳滨对虾胚胎发育的形态特征变化,可分为7个阶段: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肢芽期、膜内无节幼体期和出膜幼体期.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在水温30.5℃、盐度28.6‰的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11.5~11.8 h.水温变化对凡纳滨对虾受精卵极体的排出和孵化时间有明显影响,水温每下降1℃,孵化时间需增加0.6h;在28.0~30.5℃的水温范围内,受精卵第一极体释放时间为7~13 min,第二极体释放时间为8~14 min,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11.5~13.0 h.其中,在30.5℃的水温条件下,第一极体释放的时间为7~9 min,第二极体释放的时间为8~10 min,即在水温30.5℃、盐度28.6‰的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受精卵染色体加倍诱导的最佳时间在卵子受精后8~10 min.[结论]在确保凡纳滨对虾受精卵正常发育的前提下,适当调低培育水温能延迟胚胎发育速度,为人工诱导受精卵染色体加倍创造较充足的操作窗口期.此外,受精卵是否均等分裂是判断凡纳滨对虾卵子受精与否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采后后熟软化过程中菠萝贮藏品质及果胶酶活性的变化,探讨菠萝果实成熟软化的原因.[方法]试验以菠萝为原料,测定常温贮藏过程中菠萝果实的色差、硬度、呼吸强度、可滴定酸(TA)、抗坏血酸(VC)、可溶性固形物(TSS)等品质指标,同时分析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β-半乳糖苷酶(β-Gal)3种果胶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菠萝果实的后熟软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提高,其果肉硬度逐渐降低,呼吸强度、TSS及TA含量逐渐增强,VC含量先上升后下降.PG等果胶酶的活性先升后降,且与菠萝果肉硬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3种酶参与了菠萝果实的后熟软化.[结论]研究可为菠萝果实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墨  安家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403-4404
[目的]系统研究玉米在发芽过程中的3种酶活力的变化,确定玉米最佳发芽条件。[方法]以玉米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发芽温度、发芽时间和含水率对玉米发芽过程中酶活力的影响,在确定最佳发芽条件下比较各种酶活力的变化趋势。[结果]正交试验表明,玉米最佳发芽条件为:发芽温度25℃,发芽时间6 d,含水率46.1%。玉米α-淀粉酶活力主要在发芽阶段形成,发芽促进了α-淀粉酶活力的快速增长直至达最高值;-β淀粉酶活力随发芽进行缓慢增加至最大值;纤维素酶活力也随着发芽进行缓慢增加至最大值。[结论]-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纤维素酶酶活力都呈现随着时间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第5天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