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从乡村旅游的特殊性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质以及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发展的互动关系几方面阐述了乡村旅游对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根据沙坪坝区的区位与交通优势、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提出了其在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景点依托型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型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程远清 《农业与技术》2010,30(5):108-111
发展旅游业是实现城乡统筹的一个高效实用的渠道。它利用旅游业广泛的联带性以及旅游资源的可重复循环利用特点,能够带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针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和阐述了丰都县城乡统筹中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并指出乡村旅游模式是当前丰都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并根据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和特点,探讨了丰都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系统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及其意义,分析了城乡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城市和乡村可以互为资源和客源市场,通过提供对彼此各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互动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实现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支援城市,城乡旅游和谐发展的局面。提出了提升乡村旅游、统筹城乡旅游和谐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丰富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体系,同时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激活农村经济的重要路径。在分析滁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其自身条件,指出了滁州发展乡村旅游的不足之处,并从制定规划、培育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保持乡村性、加强宣传营销、关注农民感知等方面对滁州的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瑛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5):192-193
对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郫县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统筹背景下郫县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对策:乡村旅游与城市及城郊旅游联动发展;统一规划,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员培训,进行规范化管理;建设城乡一体化旅游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6.
王瑛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7):242-243
对重庆市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条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实现城乡旅游统筹发展的对策:实施城乡旅游一体化战略,乡村旅游与城市、城郊旅游联动发展;立体化布局重庆旅游产业,扩大品牌旅游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城乡旅游通道建设,保障城乡旅游的共享与互补;加强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主导、引导与控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我国三农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系统阐述了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理论的渊源与演进,全面分析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关系,为推进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也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统筹城乡的就业与收入、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的思想与文化观念,是统筹我国城乡发展的有效路径.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偏重自然生态,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开发具有盲目性,高品位项目匮乏;开发中高素质人才缺乏,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开发乡村旅游,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中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空心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空心化是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突出现实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凭借其独特的乡村规划、文化传承和就业拓展等功能,对缓解农村空心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乡村旅游开发在吸引农村青年劳动力、荒废土地重置利用、农村风貌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作用显著。因此,乡村旅游可在旅游经济体的集聚、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旅游小城镇综合建设等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方面发挥有效作用,同时需要在战略规划、农民参与、具体实践、制度完善、生态文化保护等方面强化配套。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23-13025,13079
分析了浙江省乡村旅游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所经历的产业萌芽发展、产业快速扩张和产业质量提升3个发展阶段,突出了浙江省乡村旅游在拉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经验,主要在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风貌建设、推动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和保障农村民生、促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总结了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在领导、制度、产品、标准化和营销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推进制度创新和标准化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推动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化战略、强化旅游产品的营销推广。在此基础上,深化了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给其他地区带来的启示,主要在于创新乡村旅游组织领导体制、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加大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力度、实施乡村旅游强力营销工程、引导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发展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新发展理念对于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基于原始优势,特色创新不足;政府主导协调,整体效能有待提升;外力驱动生态建设明显,绿色发展任重道远;地域局限性显著,内外联动发展不足;共享性显现,共建共治发展空间大的状况。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强化特色创新、统筹协调优化、深化绿色改革、注重以人为本等层面提出了推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周启刚  陈倩  陈丹  马泽忠  张晓媛  王福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335-2336,2339
从优化目标、优化原则、优化方案以及优化实施效果等方面,系统地讨论了基于统筹城乡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3.
高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46-15549,15569
由于显性和隐性的安全隐患来源渠道广泛,使得乡村旅游安全控制与管理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这对乡村旅游安全管理的科技支撑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基于科技支撑的纬度,从乡村旅游安全管理实践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安全管理和科技支撑的内在共生性,研究乡村旅游安全控制与处理系统的3个组成部分,即从乡村旅游安全确认、乡村旅游安全隔离与控制以及乡村旅游安全处理与解决3个角度论述乡村旅游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科技支撑内涵。以期能够为旅游业安全管理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涛  徐福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102-2104
结合对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内涵和意义的分析,根据系统动力学和推拉理论,从内力,包括农民增收、农村就业和农业现代化压力3个方面和外力,包括市场拉动和政府、要素推动2个方面的层面对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杨晓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487-14488,14491
在梳理统筹城乡改革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的基础上,对成都、重庆2个国家级改革实验城市和宁波、扬州、绍兴、自贡等省级试点城市改革与探索进行了比较,总结提炼出了统筹城乡改革经验与启示:第一,科学规划是前提;第二,推进"三个集中"是核心;第三,发展民生是根本;第四,组织保障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22-12423,12437
论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意义: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市场竞争力。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组织发育不健全;管理机制弱化;保障措施不完善。指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合理路径: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强组织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完善保障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劳动力持续有效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依据知识图谱相关理论,利用Citespace对1992—2015年来自CNKI数据库中的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收录的乡村旅游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相关研究的发文机构、发文作者、关键词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农业旅游、"农家乐"、新农村建设,相关研究呈现出多学科的融合和交叉性,乡村旅游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现状存在区域一致性,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各机构之间缺少合作与交流。提出未来应从基础理论、相关政策、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乡村旅游产权制度、精准扶贫对乡村旅游的要求、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6个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03-16204,16207
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特色旅游开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线。通过对地理位置、资源、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出在新农村建设中特色旅游开发的旅游类型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