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民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为单位独立或相对独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家庭经营能够充分利用劳力、资金、劳动时间等生产要素,能够协调调动成员主动性积极性,灵活安排农业生产,可以与不同的所有制、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物质技术条件、不同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家庭经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适合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家庭经营的特点与优越性决定了家庭经营会占据长期的历史地位。收入结构是指家庭经营各业收入的构成及各收入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本文就以陕西省靖边县为例,对农民家庭经营与收入结构做一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河南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266-9268
综述了河南省农民家庭收入概况,探讨了制约河南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提高的因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提高河南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促进农民增收,为河南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郊区农民家庭收入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大幅提高,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也在逐渐上升,而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例稳步下降.京郊农民家庭收入的变化,主要是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家庭经营第三产业规模扩大、财产性收入快速增加的结果.为进一步提高京郊农民家庭收入,政策的着眼点应放在如何增加农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和促进家庭经营第三产业方面.  相似文献   

4.
基于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农业科技推广费用与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显著。从长期来看,农业科技推广费用每增加1%,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将增加0.18%;农业科研经费投入每增加1%,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将增加0.59%。  相似文献   

5.
首先应当认识到现阶段农民家庭经营与传统的小农经济有本质的不同。这是因为现阶段农民家庭经营存在于一个全社会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宏观环境之中,农民家庭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不可能全部靠自己生产,而主要依靠市场供给。……  相似文献   

6.
农村三产融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路径。结合2000—2016年安徽农民收入数据,分析安徽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变动趋势,研究表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持续增长,在安徽农民收入中占有最大比重,是安徽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三产融合通过农业内部融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先进技术要素嵌入农业以延长利润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促进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建议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农民,确立合理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农村产业融合社会服务体系以提高安徽农村三产融合水平,促进安徽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王泰群  秦方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725-5726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民素质水平与收入呈正相关性,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收入受素质水平影响最大。提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培养生产经营型,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加快培养生产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以提高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8.
如何实现农民增收,一直是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文中总结了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民收入来源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从农民收入来源的视角对如何实现农民增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劳动报酬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包括家庭经营农业收入和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人力资本作为“活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更高的贡献率。以浙江省为例,利用回归模型,对农民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分别与农民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成正相关关系,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广东农民家庭收入来源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广东省农村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农民家庭收入及其来源构成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人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有限.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常住人口外出从业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牧业、渔业、农业等第一产业.在此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农民家庭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以1995-2013年重庆市财政支农资金和农民人均总收入的数据为支撑,运用协整模型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财政支农规模与农民人均总收入之间的关系不确定,财政支农的投入对农民转移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显著,总体上看,财政支农直接作用于农民增长的效应偏弱,重庆市财政支农需要在增加量的基础上,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性支出,对农民家庭经营提供全方位的帮助,支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2.
《油气储运》2011,(20):44
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第一节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入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稳步提高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完善大宗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鼓励农民优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2010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542元。从农民收入结构来看,工资性收入5494元,占52.1%;家庭经营纯收入3798元,占36%;财产性纯收入966元,占9.2%;转移性纯收.3,.284元,占2.7%。工资性纯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主要支撑,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基础性来源,财产性收入增长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14元,较上年增加153元,增长4.57%.从构成看,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19.47%,工资性纯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纯收入分别下降30%左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5.
研究农民收入问题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85-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岭回归分析影响家庭经营纯收入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与农民经营性收入呈负相关关系;国家财政农业支出、农村集体单位引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川量与农民经营性收入呈正相关父系:其中农作物播种面积是影响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120-122
以丘陵县(区)统计数据为研究基础,以农民收入结构为主要视角,研究四川省丘陵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表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仍占主体地位,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已超越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稳中有升,财产性收入逐渐成为农民增收亮点。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化进程缓慢等因素制约农民收入增长。提出了四川丘陵地区农民增收的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多数村级行政不具备经济组织职能,传统组织观念仍占据一定地位,现阶段农民的合作制度与组织发展趋缓。其滞后性已严重制约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业市场体系的建立,危及农业的家庭经营基础和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在农业家庭经营基础上不失时机的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尽快建立与完善外部制度环境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制度,引导和推动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健康、稳步发展,是关系到现阶段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快速增长,我国的CPI指数也保持着不断攀升的势头。本文基于19782011年共3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与CPI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只在农产品价格变动对CPI上涨的推动大于CPI变动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推动时,CPI对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0年新疆阿瓦提县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回归建立了统计模型,得出了影响农民增收因素的综合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营收入、农民户均耕地面积、农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农户户均政策补贴收入、农民非农活动收入、户均受教育年限这7个变量对农民增收有正向作用;棉花价格、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和非农活动人数这3个变量对农民增收起负向作用。最后实证分析了影响阿瓦提县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影响四川农民现金收入波动因素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采用2003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三季度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收入、转移性收入与现金收入的季度数据,借助Johansen协整检验,运用VEC模型分析了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对现金收入波动的影响。【结果】短期看,前一期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对当期四川农民现金收入具有正效应,其中前一期的家庭经营收入对当期现金收入的正效应最大;长期看,工资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对当期现金收入具有正效应,但是家庭经营收入对现金收入产生负效应。【结论】该分析对四川省政府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