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试验从同一养殖场选择发育正常、健康的1d、7d、14d、21d、28d、35d和42d的仔银狐各4只(公、母各半),通过测量银狐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肠绒毛高度、宽度、密度,观察不同日龄各段小肠的肠绒毛发育。结果表明:1~21日龄仔银狐各段小肠的肠绒毛高度随着日龄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小肠绒毛宽度没有明显的变化;28日龄以后小肠的绒毛长度和宽度均有显著的增长;42日龄时达到最高值。仔银狐十二指肠绒毛密度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降低,空肠和回肠绒毛密度则在14日龄达到最大,然后随日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Meta分析对有关益生菌对断奶仔猪小肠形态的影响试验进行评价,为解决仔猪生产过程中的肠道健康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CQVIP、Web of Science及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全面检索收集益生菌对断奶仔猪小肠形态影响的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篇研究文献,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137头仔猪,试验组以益生菌作为添加物,对照组为空白.Meta分析结果表明:益生菌组对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的影响显著优于空白组(P=0.01,SMD=0.81,95%CI=0.19~1.44),对隐窝深度的影响显著低于空白组(P=0.0008,SMD=-0.74,95%CI=-1.18~-0.31);益生菌组对空肠绒毛高度的影响显著优于空白组(P<0.0001,SMD=0.97,95%CI=0.49~1.46),对隐窝深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58,SMD=-0.12,95%CI=-0.56~0.31);益生菌组对回肠绒毛高度的影响显著优于空白组(P=0.0003,SMD=1.20,95%CI=0.55~1.85),对隐窝深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9,SMD=-0.58,95%CI=-1.25~0.10).根据益生菌的菌属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酵母菌属组和复合菌株组对十二指肠、空肠的绒毛高度无影响,乳杆菌属组和肠球菌属组可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敏感性分析结果较稳健;发表偏倚结果显示有一定的发表偏倚,但偏倚程度不明显.[结论]益生菌通过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及降低十二指肠隐窝深度,以改善断奶仔猪小肠的形态结构,其中,乳杆菌属组和肠球菌属组对绒毛高度的影响较显著,复合益生菌对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的影响显著.即益生菌在保护小肠肠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潜力,但需要注意同属不同菌种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有氧运动对育肥期滩羊小肠结构的影响,选取同期断奶和体重为(16±2)kg的滩羊母羔羊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全舍饲)、试验1组(每日运动10 km)和试验2组(每日运动5 km),试验期6个月。试验结束后各组随机选取5只试验羊屠宰取小肠组织,H.E.染色和嗜银细胞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小肠生理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十二指肠和回肠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1组空肠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1组回肠和空肠肠绒毛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回肠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1组空肠、十二指肠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2组空肠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加(P<0.05),试验1组十二指肠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回肠和十二指肠肠绒毛杯状细胞数极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180只体重为(59.46±0.09)g的1日龄樱桃谷肉仔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栏),每栏15只鸭,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稻谷-玉米-豆粕型和稻谷-玉米-豆粕型日粮 500 mg/kg或1000 mg/kg复合酶制剂日粮.在试验的第7和14天,每重复选取体重相近的5只肉仔鸭进行屠宰,在十二指肠远端、空肠中端和回肠中端分别截取5 cm和10 cm的两段相邻肠段,观测了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宽度,并测定了黏膜DNA和RNA含量.结果表明,在1~14 d肉仔鸭稻谷型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使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显著增加,而对小肠黏膜DNA和RNA的含量无显著性影响;在8~14 d,添加1000 mg/kg复合酶制剂可显著增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取体重相近[(12.14±0.59) kg]的3月龄白山羊断奶羔羊21只,断奶时间不超过3d,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浓度(0.625 g· kg-1)茶皂素组和高浓度(2.5 g· kg-1)茶皂素组,每组7只,饲喂56 d后采集小肠上皮组织,检测其形态结构变化,并取小肠内容物,分析其微生物组成,探究茶皂素对安徽白山羊断奶羔羊小肠黏膜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茶皂素极显著增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长度及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的比值,极显著降低隐窝深度.②与对照组相比,茶皂素组广古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红椿杆菌纲、产芽孢菌纲、双歧杆菌目、甲烷杆菌目、双歧杆菌科和甲烷杆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茶皂素组放线菌纲相对丰度显著下降;与低浓度茶皂素组相比,高浓度茶皂素组红蝽菌目、红蝽菌科和丹毒丝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升高.综上所述,茶皂素能促进白山羊羔羊小肠各段发育,提高肠道有益菌群丰度,降低有害菌群比例,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感染鸭疫里默氏菌后鸭肠道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方法测定鸭感染鸭疫里默氏菌1、2、3、5、9、14 d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3个小肠段肠黏膜厚度、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并计算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比值。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鸭疫里默氏菌1~9 d后,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黏膜厚度和肠绒毛高度变化一致,均表现为明显下降;隐窝深度在3个小肠段的变化不同;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值在感染鸭疫里默氏菌的3个小肠段中总体均呈下降趋势。说明感染鸭疫里默氏菌显著影响了鸭小肠形态结构,该研究为鸭疫里默氏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军民  高振川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0):1264-1268
 选用日龄和体重相近的大长北仔猪 4 0头 ,公母各半 ,2 1日龄断奶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等氮等能的原则配制日粮 ,试验组日粮添加 1.2 %的谷氨酰胺。分别在 35日龄和 4 9日龄每组屠宰 5头性别相同的仔猪 ,以研究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对早期断奶仔猪小肠粘膜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可显著增加试验组仔猪空肠DNA含量 ,但对回肠DNA和肠道蛋白质无显著影响 ;可显著增加试验组仔猪 35日龄粘膜厚度和 4 9日龄空肠绒毛高度 ,对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粘膜厚度无显著影响。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可以改善 35日龄仔猪空肠中段微绒毛的形态和结构 ,减少小肠上皮细胞的损伤。因此 ,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可防止空肠绒毛萎缩 ,对维持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28日龄早期断乳仔猪为对照,研究了添喂大豆蛋白酶解物对21日龄早期断乳仔猪消化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胃内容物的胃蛋白酶总活性较对照组高3.22%,但差异不显著,十二指肠内容物胰蛋白酶总活性较对照组增高136.05%,差异极显著(P<0.01),十二指肠内容物淀粉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仔猪胃窦黏膜厚度、中部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以及中部回肠绒毛高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中部十二指肠、前段空肠和中部回肠的绒毛宽度以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之比值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黄芪多糖对1~14日龄肉仔鸡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PS)对肉仔鸡生长前期的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256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分别饲喂含0.0.2%、0.4%和0.6%APS的饲粮,饲养试验为14 d,然后采用组织学技术研究肉仔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形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APS对1~14日龄肉仔鸡小肠形态结构有显著影响。各试验组的小肠形态结构都比对照组完整;各试验组在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绒毛高度和宽度、黏膜厚度、绒腺比值及绒毛表面积均高于对照组;APS对小肠形态结构发育影响的效果在1~7日龄阶段高于1~14日龄阶段。结果显示,添加APS可增加肉仔鸡小肠绒毛的高度和宽度、黏膜厚度、绒腺比及绒毛表面积,而且以0.4%、0.6%的添加剂量较为突出,但随着日龄的增长,效果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中草药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肠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ⅡⅢ和Ⅳ组均能一定程度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平均采食量,促进仔猪的生长速度,且试验Ⅳ组效果最好;试验Ⅱ,Ⅲ和Ⅳ组的各肠段绒毛长与隐窝深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且试验Ⅳ组的十二指肠、回肠和试验Ⅲ组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试验Ⅱ(P<0.05);对于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而言,试验Ⅱ,Ⅲ和Ⅳ组均比对照组增大,其中试验Ⅱ组的空肠和试验Ⅲ组的十二指肠、回肠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罗伊氏乳酸杆菌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的有益乳酸杆菌,研究表明,口服罗伊氏乳酸杆菌能显著降低腹泻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研究罗伊氏乳酸杆菌I5007(Lactobacillus reuteri I5007)对新生仔猪肠绒毛发育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9窝1日龄的杜×长×大初生仔猪,每窝挑选8头体重相近、出生状况良好的仔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3窝仔猪。即:对照组(灌服0.1%无菌蛋白胨溶液),前4日龄灌服组(1-4 d,每日每头灌服活菌总数为1.2×1010 CFU 的L. reuteri I5007)和隔4日龄灌服组(1、5、9、13、17和21 d灌服,灌服剂量同前4日龄灌服组)。试验期21 d,试验期间仔猪由各自母猪哺乳饲喂。于试验第7、14和21 天,每个处理组随机选取4头仔猪,空腹称重、麻醉和屠宰,截取相同位置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测定其肠绒毛形态,并测定试验结束时(21 d)空肠和回肠二糖酶活性和紧密连接(TJ)蛋白的表达。【结果】灌服L. reuteri I5007对仔猪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不同阶段仔猪的肠道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7 d时,隔4日龄灌服组与对照组相比,仔猪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杯状细胞数和回肠杯状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5),前4日龄灌服组仔猪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杯状细胞数和回肠杯状细胞数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仔猪(P<0.05),但对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无显著影响(P>0.05);14 d时,隔4日龄灌服组仔猪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回肠杯状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4日龄灌服组仔猪的回肠杯状细胞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却低于隔4日龄灌服组(P<0.05);21 d时,隔4日龄灌服组显著提高了仔猪十二指肠和回肠的杯状细胞数(P<0.05),前4日龄灌服组与对照组相比,仅提高了回肠杯状细胞数(P<0.05),反而降低了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另外,前4日龄灌服组仔猪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隔4日龄灌服组仔猪(P<0.05),但其十二指肠杯状细胞数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显著低于隔4日龄灌服组仔猪(P<0.05)。在二糖酶活性上,隔4日龄灌服组仔猪空肠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4日龄灌服组仅提高了仔猪空肠麦芽糖酶活性(P<0.05),且该组空肠蔗糖酶活性和麦芽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隔4日龄灌服组(P<0.05)。隔4日龄灌服组对仔猪空肠和回肠的3种TJ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均有显著的促表达作用(P<0.05),前4日龄灌服组仔猪空肠Claudin-1、ZO-1和回肠Claudin-1的表达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其空肠Occludin显著低于隔4日龄灌服组(P<0.05),且其回肠Claudin-1(P = 0.1)和ZO-1(P = 0.1)相比于隔4日龄灌服组也有降低的趋势。【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新生仔猪隔4日龄灌服L. reuteri I5007(1.2×1010 CFU/头/日),能有效促进仔猪肠绒毛发育,提高空肠二糖酶活性,促进仔猪肠上皮细胞TJ蛋白的表达,在改善新生仔猪的肠黏膜屏障功能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代乳粉中添加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s,MOS)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同质性良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双羔)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每只为1个重复,对照组羔羊饲喂不含MOS的代乳粉,试验组羔羊饲喂含0.2 % MOS的代乳粉,试验期21d。羔羊28日龄时,两个试验组各随机选择8只羔羊屠宰,取出消化道,称量各胃室和肠段包含内容物的质量和净质量,量取各肠段长度,用以计算各部位的相对质量和内容物分布,以及各肠段的相对长度。多聚甲醛固定皱胃胃底腺区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段的组织样品,测定组织形态和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率。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黏膜样品,测定紧密连接蛋白1 (claudin 1)、闭锁小带1(zonula occludens-1,ZO-1)和闭锁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量。【结果】除空肠相对长度外(%全肠长度,P=0.040),MOS对羔羊胃肠指数(%活体质量)、胃肠相对质量(%全胃质量、%全肠质量和%全胃肠质量)、肠道相对长度(%全肠长度)、内容物相对活体质量(%活体质量)、胃肠内容物相对总胃/肠内容物及总胃肠内容物相对质量(%总胃内容物、总肠内容物、总胃肠内容物)、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和小肠黏膜claudin 1蛋白mRNA的表达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MOS显著提高羔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并显著降低绒毛宽度(P=0.033,P=0.047,P=0.015),显著上调空肠ZO-1蛋白mRNA表达量(P=0.028),此外,MOS有提高羔羊回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隐窝深度、皱胃肌层厚度及回肠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75,P=0.078,P=0.085,P=0.084,P=0.052)。【结论】MOS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相对质量、长度和内容物分布基本无显著影响,但可改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及肌层的组织形态,维持小肠屏障功能,有利于提高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13.
单色光对肉雏鸡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色光对肉雏鸡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为阐明单色光影响肉雏鸡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LED(Light-emitting diodes)灯作为光源,选用刚出壳AA肉公雏120羽,随机分为4组,分别提供红(660 nm)、绿(560 nm)、蓝(480 nm)和白(400~700 nm)4种光源,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人工光照光强度均为15 lx,光照时间23 h,试验期7 d;分别于0、7 d时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利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黏膜结构变化、杯状细胞数量以及空肠肠腺上皮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7日龄时,绿光组各项检测指标比其它光色组明显增高,与红光组相比,绿光组能够促进雏鸡空肠肠腺上皮细胞的增殖(115.5%,P<0.05),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上皮的杯状细胞数量(分别为71.8%,35.8%和27.2%,P<0.05),增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分别为207.9,93.9和63.9 μm,P<0.05),黏膜厚度(分别为262.2,184.6和185.6 μm,P<0.05)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分别为18.9%,54.5%和77.8%,P<0.05)。【结论】在15 lx光强度下,肉鸡生长早期(0~7 d)选用绿光照明,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肉鸡小肠黏膜结构,提高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从而促进肉鸡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5-羟色胺(5-HT)增多是否通过影响肠黏膜屏障引起断奶仔鼠的腹泻,检测断奶腹泻仔鼠小肠绒毛高度(VH)、隐窝深度(CD)变化。采用21d刚断奶ICR仔鼠,分为6组,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第2组为应激腹泻组,番泻叶(0.4kg/L)按体重15mL/kg灌胃同时后肢束缚应激处理,第3组为氢溴酸西肽普兰(CH)对照组,用CH进行腹腔注射处理,第4组CH+腹泻组,CH药物处理4h后进行应激腹泻处理;第5组对氯苯丙氨酸(PCPA)对照组,PCPA腹腔注射;第6组PCPA+应激腹泻组,PCPA药物处理4h后进行应激腹泻处理。连续处理5日后处死小鼠,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测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由HE染色结果发现,应激腹泻组、CH+应激腹泻组和PCPA+应激腹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肠绒毛顶端出现充血,绒毛变短,裸露固有层等病理现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应激性腹泻组小鼠肠绒毛高度降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分别降低14.80%(P0.01),6.89%(P0.01)和19.31%(P0.01),隐窝深度分别升高14.09%(P0.01)、4.85%(P0.05)、11.53%(P0.01),故VH和CD的比值(V/C)降低:CH处理组与应激腹泻组小鼠变化趋势相同;而PCPA处理组则无明显变化。与应激腹泻小鼠相比,CH+应激腹泻组小鼠肠绒毛高度降低,尤其空肠显著降低11.18%(P0.01),隐窝深度升高,尤其十二指肠显著升高4.86%(P0.05),故V/C值也降低,而PCPA+应激腹泻组小鼠绒毛高度升高,分别为4.83%(P0.05),4.15%(P0.01),10.60%(P0.01),隐窝深度降低,分别为27.46%(P0.01)、19.21%(P0.01)、16.74%(P0.01),故V/C值升高。断奶腹泻仔鼠小肠黏膜机械屏障遭到破坏,而肠道内5-HT含量的升高也会使断奶仔鼠出现腹泻现象,同时小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增加。因此5-HT升高可能通过损伤断奶仔鼠小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从而引发腹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观察应激状态下孕早期母鼠摄食量、体重以及小肠组织学结构的变化,探究应激对孕鼠消化能力的影响,以期揭示应激对妊娠的影响机制。以妊娠早期孕鼠为研究对象,束缚制动方法建立制动应激模型,每天1次,每次4h,于妊娠3、5和7d取材,记录食物摄取量和体重变化,应用PAS染色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应激对孕鼠妊娠早期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杯状细胞及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制动应激组孕鼠食物摄取量和体重均出现显著下降,在E3d、E5d和E7d食物摄取量分别下降了15%、11%和19%,体重分别下降了71%、90%和105%;应激组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绒毛高度、杯状细胞数量和肠腺上皮细胞中的PCNA阳性细胞率均出现显著降低。制动应激显著抑制孕鼠的肠黏膜组织生长发育,可能由此降低孕鼠的消化能力,从而不利于妊娠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仔猪人工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龙涛  葛晨霞  黄海龙  胡桂学  高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45-15646,15678
[目的]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在仔猪体内的发病规律,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JL分离株口服接种1周龄仔猪,10TCID50/只。应用RT-PCR方法检测发病和死亡仔猪的粪便处理液;采取病猪心脏、肝脏、胃、肺脏、肠管,制成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接种动物48h后出现典型的传染性胃肠炎临床症状,表现为短时间呕吐,伴有黄色水样腹泻和脱水。剖检发现肠管扩张,充满液体,小肠壁变薄。PCR结果为TGEV阳性。十二指肠近端黏膜绒毛轻微萎缩变短,远端绒毛明显缩短;上皮细胞脱落,呈浆液性或卡他性炎症。空肠、回肠绒毛显著萎缩,肠黏膜皱褶减少,大肠出血,并见卡他性炎症。胃壁变薄,淤血,出血。肺脏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病理变化。[结论]攻毒仔猪表现出典型的TGE病理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黄淮白山羊肠道黏膜组织结构和杯状细胞分布特点,取成年健康黄淮白山羊3头,经麻醉后颈静脉放血致死,立即取小肠和大肠各3段,投入到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72 h,制作组织切片,经HE和PAS染色后,观察黄淮白山羊小肠和大肠黏膜组织结构和杯状细胞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黄淮白山羊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上皮细胞呈高柱状,固有层分布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回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呈低柱状,黏膜下层中含大量的集合淋巴小结,盲肠、结肠和直肠的上皮细胞呈低柱状,大肠腺发达,腺体间弥散着淋巴细胞,直肠的固有层中可见淋巴小结,上皮之间的杯状细胞呈顶浆分泌的形式分泌黏多糖。黄淮白山羊小肠杯状细胞分泌的黏多糖以中性为主,大肠杯状细胞分泌的黏多糖以酸性为主。大肠三段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P<0.01)高于小肠杯状细胞,大肠中结肠杯状细胞数量显著(P<0.05)高于盲肠和直肠,小肠中回肠杯状细胞数量显著(P<0.05)高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因此,黄淮白山羊从十二指肠到回肠,上皮细胞由高柱状逐渐向低柱状变化,杯状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肠,在结肠中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8.
Twelve litters of new born pigle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groups Ⅰ, Ⅱ, Ⅲ and Ⅳ, and weaned at 17, 21, 28 and 35 days of age, respectively,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weaning age on pancreatic and intestinal chymotrypsin activity in pigle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and specific activity of pancreatic chymotrypsi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12h after weaning compared with that of sucking piglets at the same age and then decreased and remained low for 2 - 3 weeks after weaning. Total pancreatic chymotrypsin activity had no change with the increase of pancreas weight during day 18 - 50 regardless of weaning (P >0.05). Chymotrypsin activity of jejunum had the same change as that of pancreas during sulking stage.Jejunum chymotrypin activity decreased in the first week post-weaning in the piglets weaned before day 28, but had no change in groups weaned at 28 or 35 days. The earlier the weaning age, the longer the restoring time.Chymotrypsin activity in jejunum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effects of weaning age than in duodenum and ile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