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内蒙古阿拉善荒漠灌木适应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灌木叶的形态类型、果实类型、水分生态型进行统计,并且对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红沙(Reaumuria soonorica)、阿拉善沙拐枣(Calligonum alas-chanicum)、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etina)等灌木种子萌发时的水分利用效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阿拉善荒漠灌木叶的形态类型以正常叶为主,占72.29%,变态叶次之,占27.74%(其中膜质叶占7.43%,肉质叶占10.81%,针刺叶占9.5%)。在11种果实类型中,以蒴果、瘦果居多,分别占17.6%和19.6%。其次为胞果、蓇葖果、浆果,分别占10.1%、9.5%、9.5%。在水分生态型中,以旱生灌木为主,占37.2%;其次为中生和强旱生灌木,分别占2.3%和16.9%。灌木种子萌发时的水分利用效率不同。沙冬青对水的响应慢,敏感程度低。梭梭对水的响应快,敏感程度高。红沙、阿拉善沙拐枣、膜果麻黄对水的敏感程度介于沙冬青和梭梭之间。由此可见,阿拉善荒漠灌木对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为:叶为膜质叶、肉质叶、针刺叶;果实以干果为主;水分生态型以旱生为主,灌木种子的水分利用效率方式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动态监测与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霞  廖里平  高永    汪季    党晓宏  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33(6):188-196
阿拉善高原作为我国生态环境重度危急区,定期评价植被动态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保障北方地区生态安全及维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重标极差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从全区及旗县尺度对2000-2015年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从时间变化特征来看,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左旗植被覆盖度均呈增加趋势,其中,阿拉善左旗植被覆盖度最高。总体而言,近16 a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度呈现改善趋势,但以低植被覆盖区为主,植被覆盖区域占阿拉善高原总面积的24.77%。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具有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分布特征。Hurst指数表明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度未来变化趋势为东南部持续改善,西北部严重退化。从驱动因子来看,植被覆盖对降水和潜在蒸散存在时滞效应。此外,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与当地牲畜数量的下降具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5):946-946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阿拉善干早荒漠区生态系统受损机制与重建研究(39730100)”和“中澳技术合作内蒙古阿拉善环境整治与管理”项目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共12章,概括了干旱荒漠区受损与恢复重建的新进展,提出了干旱荒漠草地植被恢复的系列技术体系,揭示了灌木群落水分分配格局,阐明了优势植物种群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本书阐述了极端干旱环境下荒漠灌木植物的生物学适应机理及不同灌木利用有效养分的根际过程,  相似文献   

4.
应用Simpson和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物种优势度指数和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对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植被群落多样性及土壤含水量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荒漠过渡带共有植物12科31属37种。灌木以红砂-珍珠猪毛菜为优势群落,草本以三芒草-苔草群落为优势群落,具有物种组成简单、多样性较低的特点。2)群落在植物生活型上以旱生、超旱生或盐生的小灌木和1年生草本植物占主导地位。3)灌木群落具有较高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而草本群落具有较高的均匀度指数。各群落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4)除干沙层外,每个样地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含水量依次增大,植被丰富度随土层持水量增大而增加,植被多样性和丰富度与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灌木根系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草本根系主要分布在浅层0~20 cm。表明土壤水分对群落物种组成、 植被群落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植被恢复建设中优先考虑土壤水分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兰州地区是我国西北一个具有显著生态过渡性特点的自然单元,从大气环流、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及人文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看,兰州地区是一个水土流失与干旱同在、复杂性与脆弱性并存的生态过渡带。古地理环境变迁和气候的反复交替,加上人类历史时期生产活动的干扰,不断演变为今日温带和温带耐旱植物大量增加的植被类型和分布格局,天然植被以荒漠草原和干草原为主。锦鸡儿属灌木是草原植被灌木层和落叶阔叶灌丛的重要成分。本文着重从兰州地区野生锦鸡儿类的资源状况及利用、人工植被建设发展态势和生态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为锦鸡儿类植物资源在今后植被建设中的利用和发展探索思路,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的重大意义与研究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兰山位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地跨温带草原与荒漠两大植被区域,地形组合复杂,植被类型复杂多样,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研究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对贺兰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区位特征、研究意义做了分析,并将研究内容做了梳理,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1.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特点阿拉善地处干旱荒漠地带,年均气温为7.9℃,年均降雨量在20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3000毫米左右。由于其特殊的地域环境及气候条件,导致该区水资源极度匮乏,其地表水资源总量为0.571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0.862亿立方米,其中可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量为48500万立方米。其土壤类型主要为风沙土,其间分布有棕钙土、栗钙土、盐碱土等。其植被为沙生植物类型,主要植物品种有梭梭、白刺、沙冬青等。其盖度在10%左右,贺兰山地区分布有少量的杨树、油松等,其植被盖度相对较高;地表土层薄易流失。2.阿拉善地区生态治理分区根据该…  相似文献   

8.
以乌拉特荒漠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野外调查、植物标本鉴定,依照植物生态学知识,运用统计学知识对乌拉特荒漠植被进行分析,了解乌拉特地区的植被组成,研究乌拉特不同群落对短花针茅草本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乌拉特地区有野生灌木植物51种,隶属于11科,29属;野生草本植物131种,隶属于28科,79属.②当群落中没有灌木出现时,草本植物的根系就不需要太深入土壤汲取水分和养分.③同一地区的不同群落草本层片生物量随群落中的灌木生物量增加而减少,随灌木高度增加而减少,随灌木盖度增加而减少.研究表明,乌拉特地区植物种类较少,以旱生、超旱生植物为主,植被生存环境差,灌木对草本植物生物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给植被恢复与模拟重建近自然的乡土植被提供技术支持,根据野外样方统计,分析了深圳山塘仔地区灌丛群落的物种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深圳山塘仔地区有维管植物43科69属74种。群落中乔木个体数量很少,主要由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组成。地理成分以热带性类型占优势(86%)。群落生活型主要由小高位芽植物组成(27.03%)。物种多样性以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最高,藤本植物分布最均匀。  相似文献   

10.
宁夏香山荒漠草原区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性及数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在样地调查的数据基础上,对群落分布及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山山地荒漠草原区植被主要为灌丛植被和草本群落植被,符合干旱环境下具有长期放牧史的山地植被发育特征。由于山体岛屿化结构明显、生境碎化严重,植被景观斑块状明显,植被在山体内垂直分布格局不明显,受海拔因素影响较小。灌丛和草本植物群落分布主要受水分梯度差异的影响,不同群落类型的群落多样性有差异,灌丛群落多样性较高。群落数量排序、分类结果与植被生态地理分布以及物种组成分析相吻合。数量分类易于生境解释,因此在群落分布生境分析上有重要意义。灌丛植被在该山地生态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是生态功能维持的主要因子。所以,在本地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该重点放在灌丛植被。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定期采摘大果红山茶果实,分别测定了其横纵径、干重油脂含量及脂肪酸含量,以了解其果实发 育特性。结果表明大果红山茶在果实发育早期茶果迅速膨大,直至7 月下旬果实大小基本确定果实干物质的积累 总体上呈线性增长其中茶籽干物质的积累在6 月下旬至10 月下旬进行。茶籽从7 月下旬开始积累油脂茶籽含油 率呈直线增长,收获时可达29.72%。随着果实发育茶籽油中各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有所变化。其中含量不断增大的 是油酸和硬脂酸,含量不断降低的主要有棕榈酸和亚油酸,总体上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断增加,饱和脂肪酸的含 量则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调查和观测结果表明:山杏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株间自然传粉是结实的主要途径,自然落果发生在果实速长期。山杏果实及其各部分的生长动态均呈“S型曲线。各部分出现生长高峰的时期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果实、果核和胚珠的迅速增大,以及青皮和核壳的迅速增长;第二阶段是胚的迅速增长;第三阶段是胚中干物质量的迅速增长。硬核期从果实基本停长后的5月下旬开始,至6月中旬结束,此期胚球已达到成熟时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草莓植株形态与其果实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亚洲型、欧洲型、美洲型及自育草莓品种果实大小与其它12个性状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花冠径,叶面积,花茎粗,株高,花瓣面积与果实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花茎长、花萼面积与果实大小呈显著正相关;花茎直立度,熟性与果实大小,叶形指数与果形指数,叶片颜色与果实颜色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农科6号番茄是以ZX318-56为母本、AL5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种,2010年4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植株表现为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结果多且大小均匀,果实长圆形,成熟果鲜红色,平均单果重130 g左右;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VC 218 mg/kg、总糖4.2%、糖酸比为4.5;果实坚硬、耐贮运,抗青枯病和中抗病毒病,畸形、裂果率低,商品率高,平均产量为97952.8 kg/ha左右,适宜在华南地区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5.
地面覆膜对椪柑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地面覆膜在贵州山区椪柑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以8306椪柑为试验材料,在贵州天柱、从江和锦屏3县试验点采用果园对比试验研究地面覆膜对椪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覆膜椪柑果实的总糖含量、VC含量、糖酸比、固酸比、果形指数、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分别为10.60g/100mL、39.29mg/100mL、9.53、11.65、0.89、143.04g、13.03%和69.24%,分别比地面裸露增加19.64%、33.95%、41.40%、36.74%、8.54%、20.20%、1.83百分点和3.2百分点;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优质果产量分别为57.9kg/株、3 323.8kg/667m~2和2 854.5kg/667m~2,比对照分别增加13.98%、14.74%和85.9%,平均优质果率达85.9%,比对照64.3%增加21.6百分点,且椪柑果实着色早、着色均匀一致,并可提早10d上市。  相似文献   

16.
观赏辣椒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观赏辣椒种质资源的农艺和观赏性状,为观赏辣椒在家庭园艺中应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对40份观赏辣椒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果数和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最易发生变异,株幅的变异系数最小,遗传最稳定。22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06。株高与株幅、主枝长、单株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形呈极显著负相关;株幅与叶形和花梗着生位置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横径与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果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纵径与果顶形状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果质量与单株果数、果形呈极显著负相关;老熟果色与花冠色、花柱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形与叶缘和果形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缘与花梗着生位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冠色呈显著负相关。上述主要农艺性状数据及其相关性,可以为后续筛选适合家庭园艺种植的观赏辣椒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灰枣主干形和小冠疏层形产量及品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灰枣简约化 主干形与常规小冠疏层形树形的对比,分析主干形简约化栽培模式的示范推广,为机械化生产和统一标准化栽培模式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计数统计法,从2017年起连续两年分别对5~6年生两种灰枣树形的产量构成因子进行调查分析,果实品质的测定采用常规检测。【结果】产量构成方面:主干形树形的枝组数、二次枝数以及二次枝枣吊数和枣果数均极显著低于小冠疏层形树形,且单株产量主干形4.71 kg/株显著低于小冠疏层形5.74 kg/株。灰枣小冠疏层形树冠上、中、下3个层次的果实单果重、果肉厚度和果实硬度值均小于主干形树形,且树冠层次越高,其该位置的果实性状表现越优良,主干形果形指数为1.45、小冠疏层形为1.54;两种树形的单果重、果核重、果实纵横径、果核纵横径、果肉厚度以及果实硬度值均以枣吊中部最大,枣吊基部次之,枣吊尾部值最小,且枣吊不同部位间主干形果实性状较优于小冠疏层形。主干形树形不同层次间果实可溶性糖、还原糖、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小冠疏层形;果实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为枣吊中部>枣吊基部>枣吊尾部,而VC含量表现为枣吊中部>枣吊尾部>枣吊基部,可滴定酸含量表现为枣吊基部>枣吊中部>枣吊尾部,且枣吊不同部位间的果实营养品质均以主干形较优 。两种树形的果实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表现为干枣>吊干枣>鲜枣,VC含量表现为鲜枣>吊干枣>干枣。【结论】灰枣小冠疏层形树冠枝量较大,产量较高,但其果实品质较差,而简约化‘主干形’树形树冠结构简单,枝量较少,便于机械化操作,且果实品质较优,商品性较好,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红肉火龙果桂红龙系列‘金都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测定从果实谢花后第1天到果实成熟采收时,果实果形指数、鲜重、干重及含水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火龙果成熟时果形指数1.14,主要表现为近圆形,花后8~23 d为果实的快速生长期,平均增长速率为20.5 g/d,快速生长期结束后(果实开始转红),果皮厚度下降,果皮鲜重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种质圃的荔枝品种(种质)和海南的霸王岭、尖峰岭等地采集的野生荔枝果实的主要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海南荔枝品种(种质)的果实形状、果实大小、果皮龟裂片、果皮颜色、果实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等方面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整枝方式对厚皮甜瓜源库调节的效应,于2009年3-6月对大棚厚皮甜瓜进行双蔓双瓜(T1)、双蔓四瓜(T2)、单蔓双瓜(T3)、单蔓三瓜(T4)等不同整枝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整枝留瓜处理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甜瓜平均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差异显著,双蔓整枝处理在开花坐果期即可达到最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其叶面积指数分别为1.76和1.56。在果实成熟期,双蔓四瓜和单蔓三瓜的处理出现明显的早衰现象,叶面积指数迅速降低。双蔓双瓜处理的叶果比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其次是单蔓双瓜。双蔓四瓜的生殖器官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双蔓四瓜和单蔓三瓜能有效地提高产量,但平均单瓜质量较低,品质劣于T1和T3处理。综上所述,厚皮甜瓜爬地栽培时,双蔓双瓜是调节源库关系、延缓功能叶早衰的适宜整枝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