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逋隐居孤山时,环居植梅三百六十树,对于林逋的隐逸、形象、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林逋以植梅当作隐居生计,为做一个真隐士奠定了物质基础,植梅隐居是林逋选择孤山作为隐居地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二是绕屋而种的梅花营造了充满闲情逸致的隐居环境,陪伴林逋度过了寂寞难耐的隐居生活,梅花滋润着林逋的气节、充实着林逋的内心、丰富着林逋的精神,同时也造就了林逋清逸的形象;三是林逋与梅朝夕相伴,为他咏梅成千古绝唱提供了前提性条件;四是林逋在孤山植梅养鹤,产生"梅妻鹤子"的美谈,促进了林逋不仕不娶的隐逸名闻天下。与此同时,林逋的孤山植梅在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林逋隐逸植梅使梅花被后人视为人品高洁的象征;二是林逋因植梅而咏梅成千古绝唱,不仅影响大,引发后人歌咏不休,而且在咏梅中赋予梅花以人格,因此从林逋开始,梅花成为一种人格之花、道德之花、精神之花。  相似文献   

2.
林逋不娶无子,却在孤山种梅养鹤,因而产生了"梅妻鹤子"的千古佳话。产生"梅妻鹤子"佳话的关键因素是林逋空前绝后的爱梅以及与白鹤的亲密无间的关系。"梅妻鹤子"具有精神意义,即梅花的高洁与白鹤的清逸,也具有人格象征,即自由自主的生存方式与人格独立。"梅妻鹤子"既美化了林逋雅致高洁的隐士形象,又促进了林逋美好名声的千古流芳。"梅妻鹤子"所引发的美谈,所遗留的旧迹,所衍生的景观,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物质遗产。  相似文献   

3.
以林逋孤山种梅为标志,梅花被赋予了代表文人雅士的理想人格的清逸形象,种梅即表示种梅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种梅既是高逸超迈的道德人格的体现或标榜,以梅花的孤高,以种梅之行为表达出文人雅士不同流合污的人格;也是一种超越流俗的精神归宿,往往为那些对现实失望后“独善其身”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归隐方式;同时也是获得极致审美的一种途径,为自在闲适的生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内容,有着无可替代的意趣、情致。在种梅过程中,亲手栽种、月下栽梅、栽梅又种松竹的配置,都映射出种梅者对道德人格和精神品味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论梅花的香味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香不仅给人舒心的感官享受,而且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和人格意义。在哲理层次,梅花在苦寒时节放香,演绎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等哲理深刻的名句。在审美层次,梅花的香味清逸幽雅,别具神韵,被历代文人墨客誉为暗香、幽香、清香、寒香、冷香等。在精神层次,梅香是梅花高风亮节的重要成分,既有林逋“梅花与姓氏俱香”,也有陆游的“只有香如故”,阐述了梅花即便是化作尘泥,也仍然香飘人间的悲壮和高格,还有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与“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表达了宏大的抱负、达观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北京对于梅花引种驯化的记载大抵始于元朝,因此历代各有累进。当代陈俊愉先生自1957年矢志引梅北上至今,北京已成规模花事,创造了梅花引种历史的里程碑,改变了此前北京人多是听说或通过绘画、摄影作品而获得感知的尴尬。北京引种梅花的规模成功为促进梅花成为双国花之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北京梅花文化的欣赏提供了现实条件。梅花文化欣赏是中华民族一种比较特殊的花卉文化现象,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且影响深远。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明载体,从古至今梅花文化欣赏的方式不胜枚举。自2003年以来,笔者有幸在北京梅花引种过程中不断体会梅花文化欣赏之魅力,今尝试归纳赏梅六诀,即花早、香幽、姿美、色繁、韵胜、格高,意在为梅花文化增添心香一瓣。  相似文献   

6.
杜甫与梅花     
杜甫涉及梅花的作品较多,所写多属野梅,花期较今天为早,地点以南方为主。江梅、红梅两大梅花品系的名称都首见于杜诗。杜诗专题咏梅较少,多属写景点缀,尤以即景抒情取胜。"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等诗句,是典型的文士恣意游赏的雅逸情态,对后世文人赏梅影响较大。杜甫以"疏枝"写梅,千古第一人,早于林逋"疏影横斜"两个半世纪,值得重视。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为后世咏梅常用典故,并引发了一段扬州官署植梅的佳话。晚清以来成都草堂多植梅花,并形成人日赏梅风气,体现了人们对杜甫咏梅的深情纪念。  相似文献   

7.
灵峰与西溪、孤山合称为西湖三大赏梅地,历史上先有寺庙后有梅花。宋、明时期灵峰青芝坞一带已有梅花的踪迹,但有关记载较少,而灵峰真正意义上的首次种梅被确定在道光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844—1846年),后毁于战火。宣统元年(1909年)周庆云在灵峰补梅300株。1988年灵峰探梅景点重建后开放,目前梅园占地3750hm2,共有5000株梅花,1200丛蜡梅。  相似文献   

8.
江春林 《百姓》2002,(3):26-27
人人爱梅花,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梅花是品格高尚的象征,是意志情操的体现。历史上的文人雅士留下不知多少赞美梅花的诗篇。王安石就有诗云:“墙角数枝梅,凌霜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国历来有梅妻鹤子之说,道尽了人们对梅花的心仪之情。在当今画坛,出了一位喜梅、爱梅、痴梅、画梅的实力派画家,他就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河南省中国画院画家,河南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英保。他笔下的梅,被称为  相似文献   

9.
梅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该文从7个方面介绍了梅花展览的布置及梅文化活动的开展,旨在宣扬梅花文化,促进梅花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浅议梅花造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梅花具有多种优良的品性,不仅姿态美好,寓意深远,而且易于栽培,是园林设计中的常用花木。该文从梅花生态习性、品种分类、梅花文化欣赏及其与园林其他元素搭配的角度,初步探讨和总结了梅花的造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梅花引种和文化创造的历史上,既有封建王朝功高盖世的皇帝、也有新中国的伟大领袖,不但有旧时代的王公贵族、也有现代伟大的科学家,还有享誉世界的表演和绘画艺术巨匠。他们大多曾以文治武功、文化艺术和科学研究成就征服了世界,他们对于梅花的爱之深、情之切,更为中国梅花的历史留下了真实和有着相当高度和深刻的印记。他们或是慕其风雅、彰其风格,或是立其高标、穷其至理,或是显其至美、传其神韵。他们是中国梅花文化和科学史上的关键人物,梅花之所以能以民族精神一脉相传,北京梅花之所以有其历史地位,这些伟大的政治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梅花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名花之一,古典专类梅花名园有着悠久的造园历史和文化渊源。本文简要综述了前人对我国古典专类梅花名园胜地的起源、历史与梅花文化等研究进展。回顾和总结这些历史发展对我们传承梅花文化精神以及营建现代梅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广东梅州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状况,通过调查梅州城区的公园、景区现有的梅花造景方式,介绍了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主要方式,包括作为主景、配景、用于水域景观、用于公园点缀等。从梅州现有的梅花种植方式出发,结合梅州经济、文化发展实际,提出了梅花在梅州园林造景中的存在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梅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梅花种质资源、繁育、化学成分、梅文化及其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梅花走向世界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着重从中国梅花资源、梅的应用价值、梅文化、科技成果、国际交流等方面,对中国梅花走向世界的优势加以分析,并对中国梅花走向世界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梅文化及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梅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梅文化深厚的意蕴对梅花造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梅花与园林要素结合,可形成"情"、"意"、"景"、"趣"交融的环境;此外,梅花与雪、月、鸟禽等结合,更能烘托梅花的清新明艳,提高园林审美情趣。在现代园林中,梅花应成为植物造景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园林造景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中梅花造景的优良传统及其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7.
梅花是蔷薇科李属植物,观赏性强。虽然梅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耐寒的美称,但是实际上耐寒梅花品种很少。要在较短时间内改良梅花的品性,必须建立梅花再生体系,采用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改变梅花基因,获得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8.
梅花是中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梅花冰清玉洁,风姿神韵。梅花插花在我国历史悠久。以梅花为主题的插花艺术,在现代花艺中的运用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本文讨论了梅花插花艺术中梅花品种的选择、植物材料的选择、花器的选择、作品的命名。通过研究梅花插花艺术可以更好地宣传梅花,发展梅花插花艺术,让人们喜欢梅花插花艺术。  相似文献   

19.
梅花研究六十年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该文首先指出梅花作为中华传统奇葩的优异之点和目前在国内外应用中的地位,再扼要介绍梅花研究各阶段的主要目标及其结果:①早期调查研究阶段(1943~1962年)--调查整理了四川至上海、江苏、浙江以及广东等省市的梅花.②中期扩大系统研究阶段(1963~1989年)--既有"文革"前后之低潮,又在1979后继续前进,并于1989年出版<中国梅花品种图志>.③晚期深入提高阶段(1990年以后)--如把野生梅种质资源基本查清,并有新发现;又经多次修正后,将全国323个品种纳入中国梅花品种分类最新修正体系中;还在育种、古梅、分子水平研究、区域试验、梅文化及国际品种登录等方面有所发现和创造.在1996年主编综合性专著<中国梅花>后,又编辑出版了<梅品种国际登录年报>(1999)及(2000)两本(均中英对照).由于60年来梅花研究取得系统成果及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和梅品种国际登录中心等先后成立,我国已成为梅花与果梅之世界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0.
梅花,以其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年轮,成为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特质的一种植物。梅及梅花的开发利用历史,涵盖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完整过程。本文试图以这种中国特有植物为意象标本,探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与梅花精神之间存在着的必然联系,提出倡导梅花精神对中华复兴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