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6 毫秒
1.
基于DEM的延河流域河网水系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延河流域30m×30m空间分辨率的DEM为基础数据源,在Arc GIS10.2软件的水文分析扩展模块中,通过填洼、计算流向、汇流累积量,设置不同阈值,依次为100,200,300,400…1 600,间距为100,得到16组河网水系提取的结果。采用均值变点分析法,并结合流域实际河流水系形态,确定最佳汇流阈值。在此基础上,利用网格法计算延河水系分维值。结果表明:延河流域分维数为1.042,处于地貌发育的幼年期,该阶段河流深切,地势起伏大,侵蚀剧烈,易造成水土流失。本研究运用分维数对地貌发育阶段进行定量化分析,不仅有助于认识延河流域地貌发育特征,也能为流域加强水土流失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针对西南成品油管道工程沿线地区山高谷深、河流水系纵横交错,雨量充沛,降水频率高、强度大,土壤瘠薄,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对工程建设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进行了研究。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新增水土流失形式表现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工程建设期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管道的铺设和站场建设以及弃土弃渣堆置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针对西南成品油管道工程沿线地区山高谷深、河流水系纵横交错,雨量充沛,降水频率高、强度大,土壤瘠薄,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对工程建设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进行了研究.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新增水土流失形式表现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工程建设期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管道的铺设和站场建设以及弃土弃渣堆置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USLE模型的重庆仙鱼小流域土壤流失减少比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仙鱼小流域为例,通过对各项措施图斑的平均坡度、坡长、保土措施、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方式等调查,采用USLE方程的各参数因子,计算土壤流失减少比例.仙鱼小流域通过治理后,水土流失减少比例为28.19%,水土流失防治达到目标要求;通过对不同措施图斑水土流失减少比例分析,水土流失减少比例随着坡度或坡长的增加而增加,以25°坡度、70 m坡长作为变化的分界点,当坡度在25°以下或坡长小于70 m时土壤流失减少比例变化趋势较缓,当坡度在25°以上或坡长大于70 m时土壤流失减少比例增长趋势较快;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中,以石坎坡改梯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最好,坡面水系工程措施可有效提高坡耕地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以仙鱼小流域为例,通过对各项措施图斑的平均坡度、坡长、保土措施、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方式等调查,采用USLE方程的各参数因子,计算土壤流失减少比例.仙鱼小流域通过治理后,水土流失减少比例为28.19%,水土流失防治达到目标要求;通过对不同措施图斑水土流失减少比例分析,水土流失减少比例随着坡度或坡长的增加而增加,以25.坡度、70 m坡长作为变化的分界点,当坡度在25.以下或坡长小于70 m时土壤流失减少比例变化趋势较缓,当坡度在25.以上或坡长大于70 m时土壤流失减少比例增长趋势较快;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中,以石坎坡改梯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最好,坡面水系工程措施可有效提高坡耕地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水系景观空间作为徽州水文化重要载体,蕴含了古徽州先民们在对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的理水智慧。徽州聚落水系景观空间秩序与特征分析表明:徽州聚落选址规律分布与徽州水系等级、水系距离和水系周边环境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徽州地区水系可分为条形、曲线形、凹形以及交叉形四类,不同的水系形态造就了聚落与水系不同的空间关系;聚落内部可按形态不同分为面状、线状和点状水系空间,这些要素与周边其他要素组合形成不同的景观空间层次。在当下乡村振兴建设中,徽州聚落的水系环境建设仍需保持自然生态的特征而发挥其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字高程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形分析的基础数据,利用DEM可以提取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高程信息、体积、水系、河网密度等.地形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地表粗糙度等是反映地表起伏变化和侵蚀程度的指标.本文以浙江省低丘红壤区域为研究对象,在ArcGIS的支持下,利用1:10 000地形图的矢量化等高线对研究区域内DEM的生成进行了探索,实现了研究区域内的地形三维模拟;提取了坡度、坡向、坡长等地形特征因子,利用ArcGIS表面分析模块,结合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就地形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红壤地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和祁连山东端,是黄河一级支流及内陆河水系石羊河的源头。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88.94%,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为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坡耕地综合治理,合理设计措施,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同时推动公众参与治理工作,规范运作,强化工程建设管理,使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缓减,人为破坏水土保持设施行为得以遏制,就必须坚持不懈的开展梯田建设,为县域特色产业及经济发展打造基础。  相似文献   

9.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和祁连山东端,是黄河一级支流及内陆河水系石羊河的源头。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88.94%,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为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坡耕地综合治理,合理设计措施,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同时推动公众参与治理工作,规范运作,强化工程建设管理,使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缓减,人为破坏水土保持设施行为得以遏制,就必须坚持不懈的开展梯田建设,为县域特色产业及经济发展打造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英武 《甘肃农业》2002,(11):62-63
一、流域概况 庆阳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总面积17119Km2,其中23855Km2属泾河水系,占泾河流域总面积的53%.北部少部分地区属苦水河及清水河水系,东部林镇、太白一带为北洛河水系.平均海拔1400m,西北部环县毛井乡海拔2033m,东南部宁县正平乡海拔885m,南北高差1000m以上.区内除子午岭林区外,大部分地区植被较差,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中游主要产沙区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淮河流域大别桐柏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波  董召荣  姚孝友  何方  吴楠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37-1138,1202
采用叠加分析法,分析了大别桐柏山区1995~2000年TM遥感影像,获取土壤侵蚀数据。结果表明,大别桐柏山区土壤侵蚀主要以水蚀为主;2000年研究区域土壤中度以上侵蚀较1995年减少,轻度侵蚀明显增加,且98.50%轻度水蚀由1995年微度水蚀转化而来;耕地和林地水土流失是该区域的流失类型,微度和轻度侵蚀占侵蚀面积的95.29%。  相似文献   

12.
坡面林地土壤流失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根据土壤保持原理和系统工程理论及方法,在研究地区坡面林地土壤流失监测资料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坡面林地土壤流失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依据系统内各因子行为模拟土壤流失系统状态。该模型可用于长江三峡地区花岗岩坡面不同林地的土壤流失过程、土壤水分下渗和地表径流过程模拟。一般情况下土壤流失量预测相差在5%以下。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ECR)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水土流失现象,水土保持林以及森林覆盖率与土壤流失量(或侵蚀模数)的综合分析,首次定义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ECR)为在水土保持林防护范围内土壤流失量等于或小于允许流失量时的森林覆盖率。并提出了确定方法,还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为例,初步确定了该区的水土保持林的ECR约为43%,并以黄土高原11个试区(1986~1990年)定位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水土流失治理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根据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实践,以法规政策为依据论述了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法律规定,包括综合治理,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防风固沙体系;坡耕地的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的组织实施以及水土流失治理责任制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旅游干扰下山地景区水蚀强度和经济损失变化规律,以水蚀典型区——西白杨沟流域山地景区为案例地,基于样地调查数据,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CSLE)与水蚀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定量估算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水蚀经济损失,分析西白杨沟景区水蚀经济损失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植被覆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土壤理化性质、植被覆盖度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重度干扰区土壤含水量、饱和含水量及土壤孔隙度的降幅分别为51.67%、32.23%、13.30%;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及有机质含量均随干扰强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而速效钾含量却趋于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轻度、中度、重度干扰区植被覆盖度分别下降14.18%、43.32%、92.35%。随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可蚀性K值与生物措施B值明显增加,土壤侵蚀量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与轻度干扰区相比,中度、重度干扰区土壤侵蚀模数增幅分别为79.31%、204.79%。场内经济损失、场外经济损失及水蚀经济总损失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场内经济损失远大于场外经济损失,土壤养分损失及植被多样性损失作为水蚀经济总损失的主要部分,二者在轻度、中度、重度干扰区分别占水蚀经济总损失的93.56%、92.68%、94.94%,且干扰强度为中度、重度时,植被多样性损失高于土壤养分损失,分别达1.17×104元·hm-2·a-1和2.49×104元·hm-2·a-1。植被覆盖度对水蚀经济损失响应最为敏感,植被覆盖度每减少1%,水蚀经济损失增加4.98×104元。研究表明,旅游干扰强度是影响山地景区水蚀强度和经济损失的关键因素,为此应结合土壤侵蚀参数分析,加强山地景区土体裸露化管理,种植耐践踏植被,核算旅游容量,控制旅游干扰强度。  相似文献   

16.
近50年来黄土高原中部水土流失的时空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近5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水土流失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揭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时空演化特征,该文选择了黄土高原中部4种典型地貌区域,以年径流深度和年侵蚀模数为水土流失过程参数,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周期和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不同地貌区域的水土流失特征及近50年来各地貌区域水土流失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近50年来,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无明显变化,黄土残塬沟壑区和水土流失较轻的土石山区水土流失总体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持续减弱,而水土流失较轻的黄土山区则表现出总体递增的趋势. 黄土高原各地貌区都存在20~21 a、6~7 a和2~4 a的变化周期. 周期外延和多元回归的混合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预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周期波动与总体递变相叠加的演化趋势,可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监测与预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石灰岩地区有必要实施坡改梯工程,减小地面坡度和缩短地面坡长,降低坡面迳流速度和水土流失量;采取局部客土和取石还土措施,增厚土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大“土壤水库”容量,增大耕地有效面积;修建农田水利工程,形成拦、蓄、灌、排系统网络,做到水不乱流、泥不下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修建田间道路工程,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紫色土柑桔园氮流失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紫色土柑桔园在不同配方施肥,不同施肥深度和不同耕作方式处理下氮素流失规律及其控制力变化.以重庆紫色土柑桔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一氮磷钾配方施肥水平,2个施肥深度与3种耕作方式组合,以地面撒施肥与中耕2次为对照,单次计量分析各处理地表径流量、0~40cm土层和40cm以下至母岩层侧渗流渗出水量及养分流失量,并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园同一耕作方式下,降雨量越大,地表径流及侧渗流总量越大;单次降雨中,覆盖处理流失水量最大,其流失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覆盖深施肥、覆盖浅施肥、中耕2次地面撒施肥、生草深施肥、清耕深施肥、生草浅施肥、清耕浅施肥;本试验一年中约1.39%~1.71%的化肥氮被雨水淋洗出土体并排放到环境中(对照为1.64%),各处理0~40cm土层侧渗流氮最大,其次是40cm以下至母岩层,地表径流中氮最小,侧渗流是桔园土壤氮流失的主要途径;生草深施肥有增加氮流失趋势,氮肥浅施比深施氮素养分流失量小10%以上.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紫色土柑桔园地耕作制对柑桔果园氮养分流失有很大影响,地面撒施肥和生草深施肥有增大氮流失趋势;氮肥浅施、调节土壤容重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氮流失.  相似文献   

19.
以朱溪河小流域2007年遥感数据为基础,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USLE模型计算该流域土壤侵蚀量,并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计算流域土壤侵蚀造成的养分损失(N、P、K、有机质含量)、水分损失、土地损失、泥沙滞留损失及泥沙淤积损失等5种经济损失总值。结果显示:2007年朱溪河小流域土壤侵蚀总量为42 893.96 t,土壤侵蚀模数达954.047 t/(km2.a),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总值达957.507万元。土壤侵蚀导致流域内土地的年经济损失为21.296 7万元/km2,相当于该县单位面积农副经济年产出的27.33%。土壤侵蚀直接导致流域内土地生产力下降和农业发展受阻。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石台县水土保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土锁  王海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51-452,482
论述了安徽省石台县的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危害,进行了较细致的原因分析;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对策,即进行合理的农林区划、保护植被、建设自然保护区,防止农业水土流失与发展生态旅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