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化进程中征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失地农民的积极和消极损失,最后,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为稳步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国各省(区、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实践和经验,分析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对策建议。【结果】主要存在保障水平低、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现有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一定难度、失地农民再就业难度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征地补偿标准偏低等问题。【建议】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完善征地程序、合理设定征地补偿内容和补偿水平、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资金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建立留地安置制度,以保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为稳步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国各省(区、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实践和经验,分析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对策建议。【结果】主要存在保障水平低、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现有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一定难度、失地农民再就业难度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征地补偿标准偏低等问题。【建议】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完善征地程序、合理设定征地补偿内容和补偿水平、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资金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建立留地安置制度,以保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大,成为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健全,本文从我国征地补偿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部分省份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创新,提出完善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农转非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我国征地规模不断扩大,失地农民的人数逐年增多,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亟待为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中非自愿失地农民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本身,还有一系列与土地息息相关的权益和保障。根据我们最近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来看,城市化中突出的征地矛盾、不同时期各异的安置政策以及过低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形式化的职业培训成为影响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和生计可持续性的突出问题。因此如何从改善现有征地和土地管理制度出发,积极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和建立社保制度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征地补偿标准低、就业安置力度小、缺少必要的养老保险等原因,致使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出现问题。为此,从提高征地补偿费、加强就业安置、建立养老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业用地变成了非农用地,一大批农民成为失地农民,成为新的困难群体,因而促进失地农民就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云南省楚雄市鹿城镇失地农民现状出发,结合当前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原因,从城镇化、征地政策和农民自身等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业用地变成了非农用地,一大批农民成了失地农民,成为新的困难群体,促进失地农民就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失地农民现状出发,对当前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原因,从城镇化、征地制度和农民自身等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4年到2006年掀起土地开发的热潮,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收,失地农民成为新的弱势群体,面临着严重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征地过程中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提出要保障失地农民利益,首先要改革征地制度,使征地程序更加合理化,其次要积极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使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同时还要创新征地安置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要消除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制度性排斥,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最后政府要规范土地征收行为,避免乱征地,还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使失地农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郊区失地农民保障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郊区首当其冲成为发展的战略要地。城市郊区失地农民不仅失去土地,也失去了基本的生产、生活和就业保障。分析了征地保障现行办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新型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以及实现与现行保障良性对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日益增多。当前,土地产权模糊、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土地管理制度混乱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失地农民权益得不到保证。因此,必须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妥善解决当前失地农民问题,为失地农民提供生存和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障碍。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现状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土地制度。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从根源上加快改变现行征地制度的步伐,就现阶段来说,应提高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力度,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低保体系,建立养老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中国21世纪的两大发展战略之一.理应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民利益的漠视和现有征地制度的缺陷等问题,大量耕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导致部分农民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我们制订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标准,改革现行征地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为失地农民提供长期稳定的生活来源,使失地农民公平地分享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失地农民的数量在急剧膨胀,给我国城乡社会的稳定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造成农民失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征地补偿理论和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二是在征地过程中,政府,集体,农民三者之间利益的分配不公平。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提高土地征用补偿费标准,完善征地补偿办法,推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征地规模逐日扩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基于此,从失地农民社区融入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设立社会保障机制、采取措施促进就业、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等失地农民社区融入策略,为失地农民的社区融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必然要占用一部分耕地。但是在目前征地和补偿安置政策条件下,失地农民的权益很难得到充分保护,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成为当前的焦点、难点问题。本文着重从承包土地被征占用时损害失地农民的权益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春凤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4):219-22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以土地管理法的修订为背景,分析了征地中的公共利益界定、失地农民的生活安置和征地补偿程序等制度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从明确法律规定、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增加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议中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雪雁  尹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52-7653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原来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失去土地,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现行的征地安置标准过低且方式单一,导致大量失地农民又转化为城市贫民,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隐患。因此,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尤其是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让他们与市民一样拥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是当前全国上下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失地农民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是,近年来不少被征地的农民由于自身及社会环境因素等原因,难以在城市实现新的就业,长期游离于城市生活之外,逐渐发展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新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及其所面临的困难,进而分析了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