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西北地区冬小麦生产中“旱、冻、薄”问题,1999~2002年度我们从改善冬小麦生长环境、栽培条件和提高降水利用率入手,进行了旱作冬小麦覆膜沟穴播与膜侧条播、周年覆膜穴播、常规覆膜穴播、露地平播、露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冬小麦生育后期实施遮雨,以自然降雨样地为对照,研究黄土塬区旱作冬小麦生育后期持续无降水对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墒充足的条件下,生育后期持续无降水将导致旱作冬小麦小幅减产,但并不显著。原因在于遮雨样地冬小麦利用了深达3.5 m土层土壤水分,与对照样地相比多消耗了37.6 mm土壤储水,但总蒸散量小于40.4 mm,提高了土壤储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由此导致土壤水分亏缺深度和程度明显偏大,土壤水库水分调节功能减弱。夏闲期采取地表覆盖等蓄水保墒措施,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储水量,对于缓解冬小麦生育后期气象干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保证小麦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干旱是限制陇东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膜沟栽培可克服降水利用率低、土壤保墒效果差、地力退化等弊端,使土壤含水率提高0.51-3.17个百分点,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冬小麦单产较常规覆膜栽培和传统平播栽培分别增加899.1kg/hm^2和1331.25kg/hm^2,增产率分别为25.9%和43.7%。  相似文献   

4.
全膜覆盖双垄栽培是一项旱作农业新技术,适用于马铃薯、蔬菜、玉米等高产作物的栽培。这项技术解决了自然降水被大量蒸发、降水保蓄率和利用率低、春季作物无法下种或出现“卡脖子”旱导致减产等问题,破解了困扰旱作农业区降水利用率低的难题,从根本上改变了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小旱小减产、大旱大减产、年年遭旱灾、年年需抗旱的被动局面,结束了旱作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针对陇东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冬小麦生产中干旱问题,从改善旱地冬小麦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提高降水利用率入手,将小垄沟集水和覆膜保墒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旱地冬小麦膜沟栽培水分利用率研究。研究表明,采用膜沟方式栽培,可克服自然降水利用率低等弊端,使使水分利用率(WUE)较露地平播提高13.7kg/(hm2·mm),冬小麦返青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较露地平播提高766g/m2;冬小麦单产较传统露地平播栽培增产23.86%。是陇东旱地冬小麦自然降水高效利用、实现高产稳产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6.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甘肃省结合当地旱作农业特点开发研制的一项突破性技术,它集膜面集雨、增温抑草、覆盖控蒸和垄沟种植为一体,将地面蒸发量降到最低,最大限度保蓄自然降水,使自然降水利用率和土壤水分利用率明显提高。肇东市为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与甘肃省气候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旱作农业。指主要依靠和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农业和集雨补充农业两种基本节水农业的总称。其本质是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旱作农业,指主要依靠和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农业和集雨补充农业两种基本节水农业的总称,其本质是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旱作农业发展现状毕节市地处黔西北,土地面积3412km2,总人口12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0.6万人。全市总耕地面  相似文献   

9.
西北雨养旱作农业区,常年降水较少(400~500mm)且年际分布不均,难以满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通过对传统耕作方式与春免耕和浅耕的对比试验,该技术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最大限度地吸纳自然降水,提高降水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旱作农业就是在难以供水的旱地,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应用综合配套技术,挖掘自然降水利用率的生产潜力,实现旱作稳产高产的农业生产活动.选用推广抗旱品种,是发展旱作农业的前提,调整旱地作物结构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宁夏旱作农业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宁夏旱作农业发展现状的系统分析,指出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生产经营粗放是长期制约宁夏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发展宁夏旱作节水农业的对策是采取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控制水土流失、合理培肥、引进抗旱新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加速旱作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等生物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2.
提高旱作农业产量的根本途径,关键是水,出路是肥,以肥蓄水,以肥调水,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西吉县冬小麦播前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以其产量高、品质优,价格高,而成为我县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年播种面积在1.5万hm2左右,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0%。由于我县是旱作雨养农业区,干旱是困扰冬小麦稳产、高产和持续增产的主导因素,因此,在有限降水条件下要实现冬小麦高产、稳产,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陕西省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指出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产经营粗放是长期制约陕西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发展陕西省旱作节水农业的核心和突破口、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加速旱作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加快生态重建与植被恢复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山西传统旱作农业是为了适应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区的自然环境而逐步形成的,也是与传统生产条件相适应的产物。传统旱作农业是在有限的天然降水的半干旱气候地区从事无灌溉的农业生产,其实质属于雨养农业。作物生产力的高低,决定于有限的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当气候条件优越时,土地生产潜力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得到充分发挥,产量大幅度上升。当出现不利的气候时,土地的生产潜力和农业技术发挥受到限制,产量陡然下跌。  相似文献   

16.
1旱作农业基本概念及意义旱作农业是指依靠和充分利用降水及有限水资源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和集雨补灌两种农业生产活动的总称。其核心是利用各种农艺技术和工程措施,尽可能地提高降水的保蓄率和利用率。旱作农业是实现土、肥、水、光、温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农艺工程技术、低耗节灌技术和科学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是以提高单位农业用水产出和效益为目标的农业。旱作农业的技术取向,将是以工程、农艺、化控和生  相似文献   

17.
旱作地区氮素化肥施肥技术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旱作地区在等氮量条件下,对玉米进行侧基施与追施尿素,结果表明,侧基施使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抗旱、增产、提高氮素化肥的利用率。主要是氮肥通过春季一次性基施,充分利用降水和土壤中水分,调节或缓解作物需规律、施肥与降水时间、降水量之间的矛盾,使作物及时地吸收氮素。  相似文献   

18.
非灌溉旱作农业是通过旱地农业结合一系列旱作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靠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农业稳产,使农林牧业综合发展的农业.具体而言,就是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等地区,即年降雨量在250~800毫米的地区,不靠灌溉而采取一系列抗旱农业技术进行农林牧生产的农业.  相似文献   

19.
豫西坡耕地不同耕作方式麦田水分动态及其生态效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豫西夏休闲坡耕地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田水分变化规律及其生态效益 ,结果表明 :免耕、深松的土体内 ,含水量、接纳降水能力均明显高于传统耕作 ,免耕与深松处理降水贮蓄率分别比传统高1 3 .3 3 %和 5 .84% ,能促使降水在不同坡位中均匀分布 ,其中免耕优于深松。免耕条件下 ,提高了冬小麦出苗率 ,明显地促进生长发育 ,比传统耕作增产 1 9.3 % ,水分利用率提高 1 7.5 % ;深松也提高了冬小麦出苗率 ,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 ,产量比传统耕作提高 9.4% ,水分利用率提高 8.5 %。  相似文献   

20.
彭阳县是典型的旱作区,近几年来干旱现象尤为严重,冬春严重缺少雨雪的干旱,不仅危胁小麦正常生产,还成为大风肆虐起尘扬沙的尘源。推行保护性耕作方式,可蓄集7、8、9月份的大量降水,减少径流,保证冬小麦苗期需水。综述了适于宁夏彭阳县的旱作农区冬小麦种植保护性耕作农艺要求及配套机械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