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鑫宏 《农业考古》2012,(1):280-282,292
1928—1930年,豫陕甘三省发生了特大旱灾,这次旱灾造成三省土地荒芜,灾民遍野,使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遭受巨大损失。在此次豫陕甘旱灾中,以甘肃灾情最为严重,陕西次之,河南灾情在三省之中较轻,但即使如此,河南仍被时人称为"灾上加灾"的荒情奇重地区。以往少见对此次旱灾之中河南的区域性研究,因此本文对此次旱灾之中河南的灾荒概况、灾荒影响、政府及民间赈灾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明代晋北地区干旱灾害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搜集晋北地区的历史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利用数理方法对该地区旱灾年际变化、季节变化以及周期性变化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明代晋北地区共发生旱灾100次,平均每2.7年发生1次。其中,中度以上旱灾比重高达90%,表明明代该地区域受灾程度严重。明代晋北地区旱灾年际变化呈现出一个不太典型"W"型摆动式,主要特点为多发期和少发期交替波动。该地区春旱、夏旱和春夏连旱时常发生,占旱灾总数的86%。晋北地区具有指示该时代气候特征的2次干旱事件,分别是明代1521—1525年的连续5年大旱和1628年的大旱灾。明代处于气候史上的干冷期,年降水量减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厄尔尼诺现象和太阳黑子的数量变化等自然因素易引发旱灾。人地矛盾突出,人类大肆垦荒与砍伐树木加剧旱灾频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明代江西地区历史文献中干旱灾害记载的整理统计,分析了该时期江西地区旱灾的时间变化特征、等级和成因。结果表明,在明代276年间,江西地区共有140个年份发生过旱灾,占比为50.7%。明代江西地区旱灾主要分为2个发生阶段:1370~1500年代旱灾偏少和1510~1630年代旱灾多发期。整个明代时期,江西地区旱灾发生次数较多,频次呈较明显增加趋势,特别是中后期为旱灾发生波动变化较明显的时期。明代江西地区干旱灾害可划分为4个等级:(1)一级轻度旱灾和二级中度旱灾,各发生109次和107次,分别占旱灾总次数的44.5%和43.7%;(2)三级大旱灾发生24次,平均每11.5年发生1次,占旱灾总次数的9.8%;(3)四级特大旱灾发生次数最少,仅有5次,约占旱灾总次数的2.0%。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明代江西地区历史文献中干旱灾害记载的整理统计,分析了该时期江西地区旱灾的时间变化特征、等级和成因。结果表明,在明代276年间,江西地区共有140个年份发生过旱灾,占比为50.7%。明代江西地区旱灾主要分为2个发生阶段:1370~1500年代旱灾偏少和1510~1630年代旱灾多发期。整个明代时期,江西地区旱灾发生次数较多,频次呈较明显增加趋势,特别是中后期为旱灾发生波动变化较明显的时期。明代江西地区干旱灾害可划分为4个等级:(1)一级轻度旱灾和二级中度旱灾,各发生109次和107次,分别占旱灾总次数的44.5%和43.7%;(2)三级大旱灾发生24次,平均每11.5年发生1次,占旱灾总次数的9.8%;(3)四级特大旱灾发生次数最少,仅有5次,约占旱灾总次数的2.0%。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省灾害史料为依据,对清至民国期间旱灾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灾发生比较频繁并呈现波浪式递增的趋势,有些旱灾持续时间比较长;受气候变化及农作物生长期的影响,旱灾在夏季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和冬季则相对较少,并表现出多季连旱的特征;从旱灾发生的周期来看,160年为甘肃省旱灾变化的主周期,75年为次周期;在地域空间分布上,陇中旱灾频次最高,其次是陇东,陇南和河西地区旱灾发生的频次相对较少,而甘南最少;旱灾以中灾和重灾次数最多,并常与水涝(或暴雨)、冰雹等多种灾害相继发生或交替发生,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受灾程度。旱灾的发生与甘肃省气候变化及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省灾害史料为依据,对清至民国期间旱灾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灾发生比较频繁并呈现波浪式递增的趋势,有些旱灾持续时间比较长;受气候变化及农作物生长期的影响,旱灾在夏季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和冬季则相对较少,并表现出多季连旱的特征;从旱灾发生的周期来看,160年为甘肃省旱灾变化的主周期,75年为次周期;在地域空间分布上,陇中旱灾频次最高,其次是陇东,陇南和河西地区旱灾发生的频次相对较少,而甘南最少;旱灾以中灾和重灾次数最多,并常与水涝(或暴雨)、冰雹等多种灾害相继发生或交替发生,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受灾程度。旱灾的发生与甘肃省气候变化及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5,(4):130-131
利用成武县1961—2010年历史气象资料,从干旱发生的时段、干旱危害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阐明成武县干旱分布形成规律及成因,针对干旱引起的旱灾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切实为"三农"服务,为成武县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汾河下游地区民国期间旱灾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及数据处理,对该时期的旱灾等级、成因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民国的39年中汾河下游共发生旱灾31次,平均每1.25年就有一次,说明当时遭受的旱灾比较严重,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占到了29%,而中度以上旱灾也占到67.7%,超过了旱灾总数的一半以上。民国早期的旱灾数量很少,1927年以后,几乎年年有旱灾,且等级以中度旱灾以上为主。这也极大增加了难民数量,加剧了社会动乱。旱灾频次与气候波动变化有密切关联,在气候的暖干化趋势,降水偏少,气温升高明显,旱灾频发;而人为因素又是旱灾的助推剂。研究旨在帮助揭示当时旱灾发生特点规律,为当代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业要闻     
《云南农业》2010,(4):4-4
<正>王学仁:千方百计抗旱灾努力实现"三个确保"3月16~18日,省政协主席王学仁深入石林、泸西、师宗、罗平等县调研。调研期间,王学仁在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座谈时指出,去年秋季以来,我省发生了近百年不遇的旱灾,库塘蓄水减少,水源日趋紧张,小春基本绝收,人畜饮水困难,虽然广  相似文献   

10.
旱灾是广东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春、秋季,湛江、汕头、肇庆及佛山等地区的发生频率较高.广东旱灾具有较大破坏性,不仅造成生命伤亡与财产损失,还带来系列社会问题.把古代与现代的旱灾预防与治理措施结合起来,实现旱灾的综合防治,对广东的防灾减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