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如何综合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是社会面临的问题。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模式。【方法】在农业项目的实施工作中,调查分析和总结种养结合综合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的生产情况。【结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耕作方式的改变,农业废弃物正在日益增加。运用"猪-沼-稻(菜)"种养结合模式,科学合理地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质和能量进行循环利用,能够使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结论】综合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可以产生很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并有着很好的应用推广前景,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废弃物污染与利用技术现状的分析,从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生活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西南地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模式,为实现区域农业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和利用提供参考,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废弃物污染与利用技术现状的分析,从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生活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西南地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模式,为实现区域农业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和利用提供参考,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开发沼气对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纽带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卓理  耿鹏旭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913-1915,1934
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是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运用到农业,利用农村种植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城市工业及乡镇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产生显著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生态农业类型。以沼气开发利用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的最佳模式。在介绍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类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村资源与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开发利用沼气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探讨了沼气的未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进驻马店、周口、漯河等地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种植业农作物秸秆和养殖业畜禽粪便以及农村居民生活废弃物(垃圾和污水)三部分,驻马店市科技局组织人员主要针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6.
治理集约化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开展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路径.本文以北京顺义区某村为范例,考察了集约化养殖废弃物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了畜禽废弃物处理措施与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及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实施工业园区化的养殖环境管理制度,采用以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为支撑的废弃物处理措施,开展以生产有机肥料和生物燃料为主的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农牧系统,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及农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山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畜禽养殖场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由于大量的畜禽粪便无法及时得到妥善的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做好农村畜禽粪便、污水处理,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于提高养殖业综合利用效率,增加畜禽养殖收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减轻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循环农业是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农业类型。推广和发展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而现代循环农业生态园区以密集组装农业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为主要特征,成为循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循环农业生产的重要示范载体。  相似文献   

9.
循环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宗宝  林涛  莫彬 《广东农业科学》2009,(2):129-132,144
循环农业遵循3R原则,实现了农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其发展模式包括能源综合利用模式.农村庭院型发展模式、农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模式、绿色有机农业模式.介绍了循环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加强水土资源的管理,高效利用,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开发农村新能源,发展生态农业,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整治农村环境,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转变政府观念,加强对发展循环农业的宣传、规划和协调工作:增加资金投入,扶持和激励发展循环农业;加强科技研究、开发、推广,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确保循环农业健康发展等一系列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河北平原区发展循环农业的需求与技术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河北平原种植业和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能量高耗、环境污染、产业循环割裂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平原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重点:按照循环农业的循环化(Recycle)、再利用(Reuse)、减量化(Reduce)和可控化(Regulation)的"4R"原理,通过农田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农田生物的优化复合配置技术、设施蔬菜循环生产体系关键技术、集约化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设备创制,推进农田资源高效利用与牧业废弃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构建河北平原循环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带动河北平原高效循环农业发展,为全国循环农业发展做出示范。  相似文献   

11.
循环农业是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农业类型。推广和发展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结构框架、提高资源、现代化技术装备利用效率、维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技术关键。而现代循环农业生态园区以密集组装农业、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为主要特征,成为循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有序组织现代循环农业生产的重要示范载体。  相似文献   

12.
为积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通过对辽宁省农业清洁生产现状及问题的调查,结合该省农业资源现状和当前实际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构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农业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农业废弃物资源再生技术体系、农村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和农业公共服务体系5个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唐昱 《农家科技》2011,(Z3):11-12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废弃物数量越来越多,且分布广泛,这既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又是农村主要的环境污染源。本文在阐述如何再利用这些农业废弃物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模式,这不仅解决了农村的能源问题,也对环境保护、进一步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积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通过对辽宁省农业清洁生产现状及问题的调查,结合该省农业资源现状和当前实际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构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农业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农业废弃物资源再生技术体系、农村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和农业公共服务体系5个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姜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04-7605,7634
分析了青白江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策略,即从生态农业园的建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用薄膜回收利用以及农村沼气池建设等方面着手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以便实现"投入品-产出物—废弃物"的循环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盘锦市畜禽养殖业已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畜禽养殖业产生大量粪便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巨大污染源,大量畜禽粪便不经任何处理直接露天存放,释放有毒、有害气体,严重破坏了农村环境空气质量。如何使养殖废弃物资源化,进而更有效地大规模循环利用,是一个蕴藏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本文就生物工程降解法处理养殖业废弃物,以生产生物有机肥,并对有机肥厂敏感点位大气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敏感点位常规因子和特征因子均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判断抽样调查和部门单位走访,对浙江省畜禽养殖废弃物现状和区域差异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畜禽养殖废弃物产生量大,处理现状不容乐观,且区域差异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教育宣传、健全制度规定、加强综合整治、开展循环利用等对策措施,以促进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村(镇)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打造生态泰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泰兴市进行了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主要包括: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工程、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废弃物既是宝贵的资源,又是严重的污染源,南阳市农业废弃物数量巨大,综合利用门类全,方式多,但规模小、数量少,本文详述了南阳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舟山市定海区以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为目的,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产协调发展理念,指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解决对策,探索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途径,推进海岛特色生态型、品牌型高效现代农业的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