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D2型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含有粗厚山羊草 (6 X)、牡山羊草、瓦维洛夫山羊草等 D2 型异源细胞质的 3个稳定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异质系为材料 ,分别与 6个普通小麦品系杂交 ,调查该细胞质对供试小麦育性、生长势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D2 型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的育性反应差异性显著 ,相对而言牡山羊草细胞质对杂交小麦的生产利用价值更大 ,对普通小麦农艺性状无不良的细胞质效应 ,能改良小麦品质和提高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以含有粗厚山羊草 (6 X)、牡山羊草、瓦维洛夫山羊草等 D2 型异源细胞质的 3个稳定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异质系为材料 ,分别与 6个普通小麦品系杂交 ,调查该细胞质对供试小麦育性、生长势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D2 型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的育性反应差异性显著 ,相对而言牡山羊草细胞质对杂交小麦的生产利用价值更大 ,对普通小麦农艺性状无不良的细胞质效应 ,能改良小麦品质和提高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将瓦维洛夫山羊草(Ae.variloviichem)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研究其对普通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瓦维洛夫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开花习性、小麦的品质、白粉病抗性均表现有利效应;显著降低普通小麦育性;其它主要农艺性状存在明显的不良效应.  相似文献   

4.
将瓦维洛夫山羊草(Ae.variloviichem)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研究其对普通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瓦维洛夫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开花习性、小麦的品质、白粉病抗性均表现有利效应;显著降低普通小麦育性;其它主要农艺性状存在明显的不良效应。  相似文献   

5.
将牡山羊草(Ae.Jevenalis)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研究其对普通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牡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开花习性具有优良的作用,能提高普通小麦育性;除使株高降低外,对其他农艺性状均无明显不良效应;能提高小麦的品质,并对白粉病有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牡山羊草与粘果山羊草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牡山并草(Ae.juvenalis),粘果山并草(Ae.kotschyi)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和其同型保持系各4个品系与5个普通小麦品质杂交,研究其F1杂种的农艺性状效应,结果表明,牡山羊草细胞质与粘果山羊草细胞质在农艺性状上的效应基本一致,但牧山羊草细胞质杂种较粘果山羊草细胞质杂种的种子发芽力提高,抗白粉病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7.
利用单芒山羊草、粘果山羊草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其同型保持系各4个品系与10个普通小麦品系杂交,研究其F1杂种的农艺性状效应。结果表明:单型细胞质与K型细胞质在农艺性状上的效应基本一致,但单型细胞质杂种较K型杂种种子发芽率提高。单型细胞质抗白粉病能力可能较K型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单芒山羊草,粘果山羊草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其同型保持系各4个品系与10个普通小麦品系杂交,研究其F1杂种的农艺性状效应。结果表明:单型细胞质与K型细胞质在农艺性状上的效应基本一致,但单型细胞质杂种较K型杂种种子发芽率提高,单型细胞质抗白粉病能力可能较K型好。  相似文献   

9.
粗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细胞核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粗山羊草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 ,研究其对普通小麦细胞核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粗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开花习性具有优良的作用 ;能增加小麦的株高 ,提高小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发芽势 ,但延迟小麦的生育期 ;对其他性状影响不显著 ;粗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细胞核之间有一定的核质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将粗山羊草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研究其对普通小麦细胞核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粗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开花习性具有优良的作用;能增加小麦的株高,提高小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发芽势,但延迟小麦的生育期;对其他性状影响不显著;粗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细胞核之间有一定的核质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1.
 检测了Ae. speltoides和Ae. ovata叶绿体基因组的一个长度热点突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并与普通小麦、四倍体Ae. crassa 以及Ae. squarrosa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从rbcL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到cemA基因内的HindIII位点,Ae. speltoides和Ae. ovata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2 808 和 2 810bp。与四倍体Ae. crassa的序列相比,在普通小麦和Ae. speltoides中各有一个791 bp的大片段缺失,在Ae. ovata中存在一个793 bp的大片段缺失。Ae. ovata的缺失片段比普通小麦和Ae. speltoides的长2个碱基,推测Ae. ovata的大片段缺失在进化上是独立发生的。Ae. speltoides的大片段缺失与普通小麦的完全相同,支持Ae. speltoides是普通小麦叶绿体基因组供体的假说。除了大片段缺失外,在这个区域还检测到了7 个插入/缺失和15个碱基替换突变。研究结果表明,这个长度热点突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是研究小麦与山羊草叶绿体基因组之间遗传变异关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山羊草及普通小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微卫星荧光标记-全自动基因分析仪(3700 DNA Analyzer),用43对D染色体组引物标记76份普通小麦、粗山羊草、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和尾状山羊草品种和材料,将其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共聚成四类:普通小麦被聚成一类,粗山羊草被聚成两类,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尾状山羊草和部分来自巴基斯坦的粗山羊草聚成一类。聚类结果与现有的植物学分类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了4份节节麦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工合成多倍体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igh-molecular-weightgluteninsubunit,HMW-GS)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4份节节麦AS60-1、AS60-2、AS77和AS2383在Glu-D1位点上出现了4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分别为2 10、5 12、5 10和2.1 10;2份节节麦人工加倍形成四倍体AS2390、AS2410的HMW-GS分别为2.1 10、5 10;3份节节麦—圆锥麦人工合成双二倍体RSP、SHW-L1及SHW-L2的HWM-GS分别为2*、17 18、5 10;2*、17 18、2 10和2 10。谷蛋白亚基呈现了共显性遗传,表明了节节麦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能在人工多倍体情况下得到正常表达。此外,还对利用节节麦优良基因的方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对 3个普通小麦 F94 - 111,772 ,785 9及其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核代换系 ,在花药发育的不同时期倒二叶、花药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小麦核代换系 SOD,CAT活性均低于其核供体普通小麦 ,二者变化趋势一致 ;核代换系表现不同程度的雄性不育性 ,育性普遍低于其核供体普通小麦 ;核代换系的育性与其 SOD,CAT活性呈正相关关系。异质系核质关系不协调 ,酶代谢失调 ,SOD、CAT活性下降 ,活性氧积累导致膜系统损伤 ,可能是异质系花粉败育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小麦D~2型胞质光敏雄性不育器官同源异型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  张爱民  国凤利  郭小丽  聂秀玲 《中国农业科学》2001,34(3):240-243,T001,T002
 研究证明,在晚春播条件下,北京地区晚春播长日照条件可以诱导具有Ae.crassa细胞质(属D2型细胞质)的小麦品种农林26表现雄性不育,用16个小麦品种与农林26杂交,F1晚春播,有6个组合表现近乎完全的雄性不育。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系统地观察了这种小麦D2型光敏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CMS)雄蕊发育的形态及细胞结构,表明这种光敏雄性不育系在长日下表现为雄蕊向雌蕊的同源异型转变,其内部结构变化不同于其它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结果还证明产生雄性不育的光敏感期为小花分化期;同源异型转变发生在雄蕊原基发育时期。认为应结合分子生物学深入研究其机制,为两系杂种小麦用于生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D2型异源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粗厚山羊草(6X)、牡山羊草、瓦维洛夫山羊草等D2型异源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研究它们对普通小麦籽粒品质的的影响。结果表明,D2型细胞质对提高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作用很明显;对干面筋含量的影响因品种本身含量高低而不同,对低面筋含量品种的提高作用较大;对沉淀值的影响主要因核型不同而异。认为将D2型异源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是一条有效的品质改良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工合成小麦可以同时将四倍体小麦和节节麦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六倍体遗传背景。人工合成小麦可通过两种途径自发产生非整倍体:一是通过减数分裂核再组形成的非整倍配子结合,在合成小麦的第一代就产生非整倍体,另一种是通过新形成人工合成小麦的细胞学不稳定,产生非整倍体。人工合成小麦自发产生的非整倍体,可以专门用于四倍体小麦或节节麦质量性状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该细胞学定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基因的四倍体小麦或节节麦材料;②创制人工合成小麦;③筛选目标性状存在差异的植株;④鉴定缺失染色体。该方法对四倍体小麦或节节麦目标基因转移的同时,实现对目标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相似文献   

18.
利用长休眠节节麦(Ae.tauschii)与四川的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矮兰麦(T.turgidum)杂交并加倍合成的新的抗穗发芽普通小麦"RSP"与"绵阳11"D染色体组的单体系列杂交,对来源于节节麦的晚生育期基因进行定位分析,以期在利用其穗发芽抗性时,克服其生育期较晚的特性。结果表明:该节节麦的2D和5D染色体上均存在晚生育期基因,2D的作用较5D更强。  相似文献   

19.
<正> Two accessions of Aegilops tauschii Cosson. one collected from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other from Henan Province of China. were crossed with Triticum aestivum ssp. yunnanense King. Chromosome pairings were analysed at metaphase Ⅰ. Meiotic configurations of the hybrids were 14.14Ⅰ+5.32 ring Ⅱ+1.52 rod Ⅱ for the Middle East Ae. tauschii x T. aestivum ssp. yunanense; 14.06Ⅰ+5.29 ring Ⅱ+1.69 rod Ⅱ for Henan Ae. tauschii x T. aestivum ssp. yunnanense. The frequencies of cells which had 7Ⅱ+14Ⅰconfiguration were 87.04% and 97.05% for the Middle East Ae. tanschii x T. aestivum ssp. yunnanense and Henan Ae. tauschii x T. asetivum ssp. yunnanens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 genome of T. aestivum ssp. yunnanense is unchanged compared with the D genome don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