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1999-2008年广东省梅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梅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和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对梅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环境变化强度指数对梅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所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梅州市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其中林地所占比例最大(>70%),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增加;梅州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分别为-0.64和-0.29%,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并与梅州市经济和地形地貌的空间差异保持良好的一致性;梅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1999年的0.570上升到2008年的0.595。【结论】1999-2008年梅州市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土地利用的空间差异明显,土地利用正处于调整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信息熵的永州市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结构是人类长期生产实践的结果,深受人口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人类对土地综合体的状态所施加的扰动有正负之分,它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对土地利用系统产生影响。土地利用是人与自然交叉最为密切的环节,土地利用与覆盖的变化必然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区域气候、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生物多样性等产生重大影响。本研究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角度入手,分析湖南省永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演变规律,为区域土地管理决策和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该文根据抚仙湖地区2009—2014年土地利用统计数据,从土地利用速度、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区域差异3个方面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6年来,抚仙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相对较缓,但各区县土地利用变化差异较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是影响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该研究为抚仙湖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德州市1996~2004年土地利用状况相关资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阐述了区域土地利用主要驱动力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提出了区域土地利用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利用特色、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孔伟  张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06-8109
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也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在对扬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有关规划控制指标,借助线性规划模型求解未来该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方案,力求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实现全市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爱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980-598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位山灌区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时间变化特征,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分析,把握位山灌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反映区域内土地资源的特点,为区域土地资源科学管理及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倩  刁承泰  刘雪  黄娟  刘贵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60-3162
根据1996~2004年重庆永川市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其土地利用动态、土地利用程度及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情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社会驱动力进行定性分析,指出影响永川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主要有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以及政治经济政策。然后运用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数据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耕地变化的社会驱动力作定量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土地利用变化与主要社会驱动力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精准扶贫和革命老区振兴都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工作,而贫困地区与革命老区"两位一体"的特殊区域更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对象。土地经济作为区域社会经济重要的一部分,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效益是提高和发展贫困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重要工作内容。掌握贫困革命老区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变化情况能因地制宜发展土地经济,为土地扶贫服务。研究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的遥感影像,利用图形处理软件提取土地利用信息,通过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模型,分析了3个时期左右江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从研究结果看,未利用地、耕地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建设用地、林地面积不断增多,草地、水域面积变化量较小;土地利用动态速率逐渐减慢;土地利用程度缓慢增强。  相似文献   

9.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土地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介绍土地利用相关概念内涵和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历史演进过程,着重分析了国内外土地利用研究历史和现状,为开展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提供借鉴,通过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加强土地利用研究提供参考并对土地利用及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区域研究中的重点内容。在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土地利用及土地资源质量不断发生改变,对地域环境变化起到重要影响。本文基于1990—2010年近20年间江西省赣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采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研究法和动态变化研究法对赣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情况,以期为赣州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区域环境系统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在实地调查了大庆地区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分析了大庆市1988—2001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通过研究区域环境承载力模型确定的方法,构建了大庆地区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对大庆市1988—2001年区域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艳  魏晋  邓良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47-4650
基于人地协同视角,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诊断成都平原城乡统筹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区域土地利用战略框架。结果表明:成都平原人地关系整体上不协同,人地"剪刀差"负效应有扩大趋势、土地利用总体较粗放、土地利用规划与相关规划缺乏有效衔接、部分地域功能模糊、农村生境问题突出和非农就业不畅等,都是区域城乡统筹进程中人地关系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此,应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战略、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农村土地生态整治修复战略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战略,构建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战略体系,促进成都平原人地关系协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念军  常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90-2392
以重庆忠县黄金镇斑竹村等3个村土地整理项目中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在对区域土地利用条件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柑橘用地适宜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柑橘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地种植柑橘总体适宜性很高,均为高度适宜;主要限制因素为排灌条件、交通条件较差,部分土地水土流失较严重。最后提出了克服这些限制因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渝北区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生  廖和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61-1762,1789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地域基础上的综合工作,要联系规划地区的多方面特点,在划分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土地利用区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合区域历年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情况,采用数据对比分析和多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分析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明显,耕地、林地等土地利用方式向城镇、工业园区等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区域固体废弃物、水环境和生态景观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土地价格协调是深化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强化土地资源管理的需要,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土地市场的均衡发展。将城镇土地分等和基准地价平衡结合起来,使土地使用价值与价格相匹配,调整城镇基准地价,建立有序的区域土地价格体系。以武安市为例,采用加权计算得到各城镇的综合地价,利用分等结果对综合地价进行平衡,再通过计算城镇土地底价,可得区域协调的城镇基准地价。武安市城镇地价研究表明,通过城镇土地分等与基准地价平衡,能协调区域土地价格,促进区域土地市场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藏山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的直接体现,信息熵可以作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的一种度量。借助信息熵理论对西藏山南地区1998~2005年及所辖12县(200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熵分别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以揭示山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特征和演化规律,预期为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土地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区1998~2005年期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递增趋势,但是增长幅度较小,土地利用系统向无序方向发展;牧草地、林地、未利用地的高低是影响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大小及区域差异显著的决定性因素;山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值变化的的直接动因主要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地方政策因素,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对土地系统熵值的动态变化也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土地利用系统的角度,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标准.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分目标层、指标层4个层次,并对各指标层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县域单元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吉婷婷  葛兆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106-22108
分别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经济产出等3个方面构建了3级15个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江苏省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空间格局。从江苏省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度来看,可将江苏省分为高集约地区、中集约地区和低集约地区3类。其中高集约地区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中集约地区主要分布在苏中和苏北部分地区;低集约地区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从区域差异来看,以南北差异为主,东西差异为辅,长江成为江苏省土地利用集约差异的南北分界线。  相似文献   

20.
周超  张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847-3849
根据重庆市黔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相关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对其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