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20世纪一股重要的哲学思潮,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分化和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秉承马克思“人的解放”这一崇高的理想,并立足于对西方社会中的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批判,结合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人学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木性和粘神实质。实践批判、理论批判和自我批判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完整内涵。“三内涵批判”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关联的、功能互补互动的方法论系统。实践批判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和革命性品格,理论批判赋予了其科学性品格,自我批判赋予了其彻底性和开放性品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释义与还原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建构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只有站在意识形态和历史哲学两个维度上,我们才能够正确的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释义的"前结构"。提出应在思维和存在的现实关系中还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的批判的本真精神。认为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才能正确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据斥对当代性的无根言说。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某些相通之处以及本质的不同,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后现代主义的分析、研究和批判,应该是一种辩证的否定,对后现代主义中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应该作具体的批判、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堂教学贯彻的原则越来越显重要.通过从哲学的视角来阐述教学原则的新发现,从重原理内涵本来的阐述、重原理的批判精神的发扬、重原理的科学基础的发展、重原理的现实功能的发挥、重原理的"存在形式"的发展等5个方面来说明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敏 《甘肃农业》2006,(11):276-277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它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以及德国传统思辩哲学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彻底批判以往一切错误的唯心史观。唯物主义历史现由前提、规律及结论三个部分组成,即现实的人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以及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并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哲学思想的“蓄水池”,康德不仅以其批判哲学实现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而且以其新哲学理念深刻影响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总体发展。康德的批判哲学开德国古典哲学之先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其贡献在于倡导并实践批判的精神。然而康德的批判是不彻底的。当前,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高扬“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精神,“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由康德所奠定的那种高瞻远瞩的理性批判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珍惜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8.
艾思奇是中国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中国和世界的理论武器;二是注重从学理土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三是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9.
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与超越,是马克思建立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起点.以实践为基点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形成的基础,正因马克思扬弃了以往“敌视人”的“纯粹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只将感性存在作为一种对象而不是活动过程的“直观唯物主义”,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或者说以自我意识来掩盖一切现实的物质的世界的思辩唯心主义,才使得“新唯物主义”达到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层次、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批判是从哲学出发的,马克思早期批判自我意识领域中,马克思关注是存在问题以及我们是如何理解存在的问题的,马克思所讲的存在指的是感性的存在,而哲学里讲的存在是非感性、超感性的,是感性以外的东西。国内的一般研究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不是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不是对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变从根本上是从存在论的根本和基础之上发生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