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8):101-102
随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的不断扩大,转移支付体制在改善政府间财政关系、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如何分配有限的转移支付资金,平衡地方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地方财政的积极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成了中央政府急需解决的难题。下面笔者就财政转移支付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宏观方面分析,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一是理顺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使之法制化,推动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建设;二是从制度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围绕这一目标定位,作者认为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要以减少财政层级为突破口,合理划分地方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理顺上下级财政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地方二级财政体制,以此来带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虚化市级政府,从制度上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从来源于入世后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繁荣的中国式"荷兰病"理论出发,分析中国式荷兰病通过"体制惰性效应"对中国财政收支体制与财政收支政策的诸多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财政收支状况改善的同时,不仅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明显恶化,而且社会财富加速向公共部门集中,"国富民穷"现象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受到较大制约。因此,应及时对个人、企业进行实质性减税,积极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及领域,增加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学技术以及农业的财政支出比重,进一步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利与义务,从而确保中国经济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的现状 ,分析中央和地方财政风险的危害 ,并研究了各自的形成原因。提出地方与中央财政风险是紧密相连、互为渗透、互相影响 ,应结合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等宏观经济环境 ,将财政体制内与体制外多种影响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防范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5.
在分税制改革的状态下财权与事权不相互对称,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困难。这样地方政府就把眼光投向了土地,以确保财政的基本平衡。本文重点探讨我国分税制以后财政体制与土地财政之间的关系,以解决土地政策中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杰  王骥 《甘肃农业》2011,(12):32-3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初是作为推动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提出的,无论从“十一五”规划纲要,还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等文件来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问题是财政体制改革和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划分,而且越来越强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及其重要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  相似文献   

7.
新的财税体制,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使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更加明确。根据新的财政管理体制要求,增加财政支农支出,巩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已成为中央财政及各级地方财政共同的重要职责。因此,在新的财税体制下,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支农职责,并合理确定各级财政支农财力,是确保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保证资金使用效益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田根  王丽慧 《甘肃农业》2005,(12):68-68
中国农村教育在初步实现普及教育目标后,面临着新的体制、政策和农村经济环境;财政体制改革改变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结构,农村税费改革以及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影响了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农村教育发展困难加重。在目前税费改革中,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采取特殊政策措施,解决贫困地区教育的燃眉之急;加强城乡教育的交流和统筹,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族区域自治权,而民族区域自治权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柱心.民族区域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因此.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时于解决民族地区问题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是一定财政体制下的自治权。它与我国的财政体制有着直接的关系,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根本的关系。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财政体制的完善而完善。  相似文献   

10.
陈净 《山东农业》2001,(1):10-10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家在大力改革企业分配关系的同时,十分重视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经常成为经济改革的突破口。特别是从1994年开始的以分税制为核心内容和突破口的税制改革,是继“分灶吃饭”、“财政大包干”两种改革模式之后的第三种模式的财税体制改革。这次税制改革,为建立规范的分级预算管理体制,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关系奠定了基础。从分税制财政体制几年来的运行情况看,成效是显著的,取得了很大突破,但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认真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地方政府债务与土地违法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土地违法行为与地方政府债务、土地财政均具有正相关性,土地违法行为与地方政府债务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为减少与地方政府债务相关的土地违法行为,应加强对土地一级市场的管理和规范,控制债务规模;改变单一的官员激励机制;调整中央与地方的税收比例,增加地方政府收入。  相似文献   

12.
曾楠  王海 《甘肃农业》2003,(12):26-26
1994年,在全国推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建国以来涉及面最广、力度最大、影响最深、具有历史性突破的体制创新,也是对中央与地方之间利益格局的根本性调整.从几年多的运行情况看,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是成功的,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总体框架基本确立.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原包干制为基础,按照"存量不动,增量调整,逐步提高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合理的财政分配机制"的原则设计,采取了"三分一返一转移"的形式,即划分收入、划分支出、分设税务机构、实行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二是调动了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促进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三是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四是调整和规范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五是体制过渡基本平稳.  相似文献   

13.
董莉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286-286
水利建设资金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小型农田水利、江河堤防、水资源工程建设建设、水土保持等方面的专项资金。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安排的水利基本建设支出、水利事业费是水利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水利基本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就实际工作中如何加强水利建设资金管理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国家中央部门对地方税制的不断改革,其中一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地方政府享受税制改革的成果。地方政府由于要适应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需要有更多的资本注入,那么土地政策为地方政府收集了更多的土地转让资金。政府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逐渐土地政策成为地方政府最为主要依赖的经济来源点。本文通过分析土地政策的成因以及它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联,通过利弊分析,能够对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15.
密婷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4-5,39
目前地方政府把土地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工具,对土地财政依赖严重。该文分析了导致土地财政产生的制度变迁和政府行为选择,结果表明,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激励制度和土地利用制度的综合作用是促使地方政府走向土地财政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对土地财政存在的缺陷和所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土地财政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这是我国财税体制,也是整个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实行分税制,对于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中央适度集中财力,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推动财政转变职能,激励地方财政自求平衡,保证社会长治久安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长远看,对于调节地区之间的财政利益,支持不发达地区和农业地区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住房价格也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直接影响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影响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甚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因此在许多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房地产的发展几乎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将地区经济发展与地产业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房产问题是中央和地方矛盾关系博弈中利益得失的集中表现。因此,本文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博弈过程来探讨房价高涨问题,以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1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分析 1.1财政体制因素 在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财政的集中度大幅度提高。与此相对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却未能彻底进行.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工作几乎没有展开。加之近年来各项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粮食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重大改革。加上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投入要求的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收入增长速度.支撑经济运行的财力匮乏。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县级政府就是我国政府治理的重要层级。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后,重新构建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分配格局,赋予各级政府相对稳定的财源,但制度重构只涉及了财权和财力的分配,并未调整相应的事权。尤其施行“省管县”和“乡财县管”以后,地方政府财政层级明显减少,对县级财政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县级财政能力不足,财政运行效果不佳,势必对经济社会整体运行和协调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扭转县级财政困境,有效保障县级政府的运行已经成为理论探讨和实际工作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在深入分析县级财政面临的问题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缓解县级财政困难的对策建议,对解决渭南市临渭区目前财政困难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聂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59-10860
建立了双任务委托——代理理论模型,证明了地方政府基于财政动机而进行的干预可能是助长林业企业超限额采伐的制度原因。通过对国有林业企业行为与地方财政行为关系的分析,提出改善林区地方财政状况,为地方财政消肿的政策建议,以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较好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