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播种量和施氮量对稻茬免耕小麦产量和相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以播种量1125 kg·hm-2最高,播种量过多或过少的产量和相对经济效益均降低。播种量75 kg·hm-2,氮肥增加,产量增加;播种量1125 kg·hm-2,氮肥增加,产量差异不显著;而播种量150 kg·hm-2,氮肥施用太多,产量反而降低。播种量1125 kg·hm-2,施纯氮180~240 kg·hm-2,可以达到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父本R364、母本鄱1A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早稻"鄱优364"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鄱优364"的制种产量有显著影响,制种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地上部氮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氮肥有利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增多;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增加,而每穗粒数显著减少;施氮量为210 kg/hm2、栽插密度为34.5万穴/hm2、每穴栽插5根苗的组合条件有利于"鄱优364"高产制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置4个不同氮肥水平的田间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湘南地区双季稻的农艺性状以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的总粒数,而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降低的趋势;晚稻增施氮肥使得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所降低,每穗的总粒数增加.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产量和纯收入,早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高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40.7 kg/hm2、220.1 kg/hm2.晚稻则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以减氮处理最高,晚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高经济施氮量分别为122.3 kg/hm2、104.2 kg/hm2.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对晚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蔬菜生产中肥料施用量过大的问题,进行田间秋播春丰2号甘蓝优化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各氮肥处理中,优化氮肥(尿素570 kg·hm-2)处理下的甘蓝产量显著高于无氮区,且与常规施氮区持平;随着施氮量的增高田间病害发生程度加重,以常规施氮区发病最为严重。综合考虑甘蓝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和环境等因素,尿素570 kg·hm-2是甘蓝最佳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肥施用量对双季稻田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氮肥施用量间油菜产量差异显著,施纯氮 240 kg·hm-2油菜产量最高,为2 3618 kg·hm-2。施用氮肥改善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显著提高干物质积累量,但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显著下降。氮肥施用量在180 kg·hm-2时,能较好地协调油菜高产与氮肥合理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20112012年在江西11个县的双季稻田进行了氮肥不同施用量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位氮素的水稻增产量呈下降趋势,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不断降低。利用拟合方程计算出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条件下的施氮量,结合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确定江西早稻、晚稻的平均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12.6、15.0 kg/667 m2。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紫云英还田配施减量氮肥的作用机制,为南方稻田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在"紫云英-双季稻"复种型农作制度基础上,采用大田试验,设置3个梯度的紫云英还田量,并配施相应的减量氮肥,以常规施肥作对照,分析不同紫云英与氮肥配施比例对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情况以及氮素积累的影响,并利用施氮量和水稻产量建立纯N-紫云英-水稻产量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紫云英27000 kg/hm2+纯N 120 kg/hm2有提高早稻产量的趋势,紫云英45000 kg/hm2+纯N 60 kg/hm2的晚稻产量最高,从全年产量来看,紫云英36000 kg/hm2+纯N 90 kg/hm2表现最佳.与常规施肥相比,翻压紫云英还田可以提高早稻中后期干物质积累比例,提高植株氮素积累量和氮收获指数.紫云英替代系数的变化表明,在早稻供氮量充足的情况下,随着紫云英还田量在全部施肥量中比例的增加,紫云英替代氮肥效应的能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8.
巢湖地区水稻氮肥利用率和最大经济效益施氮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间条件下,对皖稻52和宁粳3号在不同施氮水平(0、60、120、180、240和300 kg·hm-2)下的产量、氮素吸收、累积及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超过180 kg·hm-2后,水稻产量增加较少,超过240 kg·hm-2,水稻产量开始下降。当施氮量从60 kg·hm-2增加到300 kg·hm-2,皖稻52和宁粳3号的氮肥表观利用率(REN)分别为75.1%~49.4%和62.1%~50.2%;氮肥农学利用率(AEN)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为17.3~7.33 kg·kg-1和16.8~8.64 kg·kg-1。通过拟合水稻产量、经济效益与施氮量的回归方程计算,水稻皖稻52和宁粳3号的最大经济效益施氮量分别为178 kg·hm-2和190 kg·hm-2。此时,水稻可维持较高的产量和保持较高的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双季稻氮肥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1~2012年在江西11个县的双季稻田进行了氮肥不同施用量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位氮素的水稻增产量呈下降趋势,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不断降低。利用拟合方程计算出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条件下的施氮量,结合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确定江西早稻、晚稻的平均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12.6、15.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0.
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江汉平原棉区麦后移栽棉模式最适宜施氮量,以中棉所63为研究对象,于2018-2019年连续2年进行不同施氮量(0、90、180、270、360、450 kg·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氮量对麦后移栽棉的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株倒4叶SPAD值呈增加趋势,花铃期倒4叶SPAD值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一元二次关系。以施氮量在270~360 kg·hm-2之间籽棉占整株干物质量比例较大,且氮素向生殖器官转移速率最大。施氮量360 kg·hm-2处理的棉花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贡献率均最高。采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得出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为318.75 kg·hm-2(2018年)、310.64 kg·hm-2(2019年),产量潜力可达到4 463.58 kg·hm-2(2018年)、4 662.53 kg·hm-2(2019年)。综合棉花生长、产量、氮素迁移及利用的结果,推荐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为310.64~3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江汉平原棉区麦后移栽棉模式最适宜施氮量,以中棉所63为研究对象,于2018—2019年连续2年进行不同施氮量(0、90、180、270、360、450 kg·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氮量对麦后移栽棉的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株倒4叶SPAD值呈增加趋势,花铃期倒4叶SPAD值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一元二次关系。以施氮量在270~360 kg·hm-2之间籽棉占整株干物质量比例较大,且氮素向生殖器官转移速率最大。施氮量360 kg·hm-2处理的棉花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贡献率均最高。采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得出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为318.75 kg·hm-2(2018年)、310.64 kg·hm-2(2019年),产量潜力可达到4 463.58 kg·hm-2(2018年)、4 662.53 kg·hm-2(2019年)。综合棉花生长、产量、氮素迁移及利用的结果,推荐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为310.64~3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2.
氮肥施用量对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氮肥用量在晚稻上的施用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04、5、90、135、180、225、270 N kg/hm^2对长沙县干杉乡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有效穗数、稻谷产量,稻谷和稻草的氮吸收量,但施氮量超过180 kg/hm^2后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其效果相应降低。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农学效应均随氮肥施用量的提高而降低。综合考虑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推荐该地区晚稻的氮肥适宜用量为135~180 kg/hm^2。  相似文献   

13.
氮肥施用量对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氮肥用量在晚稻上的施用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04、5、90、135、180、225、270 N kg/hm2对长沙县干杉乡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有效穗数、稻谷产量,稻谷和稻草的氮吸收量,但施氮量超过180 kg/hm2后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其效果相应降低。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农学效应均随氮肥施用量的提高而降低。综合考虑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推荐该地区晚稻的氮肥适宜用量为135~180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滴灌条件下设施番茄适宜的氮肥施用量,选择北京市顺义区代表性日光温室进行田间试验,设置0、90、180、270、360、450 kg·hm-2 6个氮肥水平,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设施滴灌栽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累积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为0~360 kg·hm-2时,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增高;当施氮量超过360 kg·hm-2时,番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却呈下降趋势。番茄品质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施氮量为450 kg·hm-2时,番茄果实的糖酸比最高,风味较佳。随着施N量的增加,各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增加,尤其当施氮量大于270 kg·hm-2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施氮量360 kg·hm-2为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增加的拐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与0~360 kg·hm-2施氮量呈线性相关。结合北京郊区土壤肥力状况,番茄氮肥推荐施用量为270~360 kg·hm-2,在当前农民习惯施氮量450 kg·hm-2条件下,减少氮肥用量20%~40%,可以达到设施番茄高产、优质,且环境风险较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刘荣杰 《浙江农业科学》2014,1(7):1005-1007
对单季稻甬优17的不同施氮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7施氮肥水平以300 kg·hm-2左右最好,产量可达1323 t·hm-2。氮肥用量过多,叶片披,叶色深绿,易倾斜,碰上雨天或大风天极易引起倒伏,且病虫害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从而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摸索最佳施氮量,对5种不同氮肥施用量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的潴育潮沙田中,每667m^2施腐熟栏粪500kg、P2O5 4kg、K2O 9kg的基础上,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量后,产量下降;最高产量施氮量:667m^2施纯氮量早稻为10.92kg,晚稻为12.15kg,晚稻施氮量略高于早稻;早稻667m^2施纯氮10.07kg。晚稻667m^2施纯氮11.03kg,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父本R364、母本鄱1A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早稻"鄱优364"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鄱优364"的制种产量有显著影响,制种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地上部氮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氮肥有利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增多;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增加,而每穗粒数显著减少;施氮量为210 kg/hm2、栽插密度为34.5万穴/hm2、每穴栽插5根苗的组合条件有利于"鄱优364"高产制种。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氮量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及最佳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二代日光节能温室不同施氮量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全盐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pH则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量超过600 kg.hm-2时,冠幅显著增加,造成枝叶徒长。番茄产量与施氮量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即施氮量低于600 kg.hm-2时,随施氮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增加;但进一步增加的施氮量导致产量下降,产投比也显著降低。施氮使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总酸度下降,糖酸比的增大,Vc含量的增加,硝态氮的累积均达显著水平。设施番茄最高产量施氮量为646 kg.hm-2,最大经济效益施氮量为604 kg.hm-2。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两优2208、扬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水稻全生育期每667 m2分别施氮肥0、6、9、12、15、18、21 kg,研究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产量增加,盐两优2208及对照扬两优6号均为每667 m2施用氮肥12 kg时产量最高;施氮量对水稻品质有一定调节作用;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生育期延长。  相似文献   

20.
双季水稻精确施氮参数的确定与验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多年试验结果,得出基于Standford方程的江西南昌地区双季水稻精确施氮参数。在不施氮条件下,双季早、晚稻生产100 kg稻谷的需氮量分别为1.5 kg和1.37 kg,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5 039.49 kg/hm2和5 347.49 kg/hm2,氮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40%和45%。所确定的参数与大田验证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可用于指导江西南昌地区双季水稻精确施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