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利用19612010年广西3个辐射站的太阳总辐射资料和90个国家气象站的日照资料,估算了广西各地的太阳总辐射量,分析了广西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广西全区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各地年太阳总辐射为3682.22010年广西3个辐射站的太阳总辐射资料和90个国家气象站的日照资料,估算了广西各地的太阳总辐射量,分析了广西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广西全区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各地年太阳总辐射为3682.25642.8 MJ/m2,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呈减少趋势,20世纪60年代最大,低值出现在805642.8 MJ/m2,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呈减少趋势,20世纪60年代最大,低值出现在8090年代,进入21世纪初期达到次大值;广西年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呈现南部多、北部少,盆地平原多、丘陵山区少的特点,其中资源很丰富区位于广西沿海及十万大山北坡,是广西太阳能利用的最佳区域,广西南部的梧州、玉林、钦州及南宁南部地区是广西具备一定开发利用潜力的资源丰富区。  相似文献   

2.
海口市太阳总辐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口地面站1971-2008年太阳总辐射和气象资料,对海口市太阳总辐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1-2008年海口太阳总辐射以-248.467MJ/m^2·a的速度减少,月变化与年变化趋势一致。低云量、水汽压是影响其太阳总辐射的主要气候因子。太阳总辐射与气温关系达到置信度为0.001的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该文利用广西辐射观测站的太阳辐射资料和国家气象站的日照资料,计算分析了广西各地的太阳总辐射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广西太阳能资源总储量,并依据广西各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广西各地年太阳总辐射为3 682.2~5 642.8MJ·m~(-2),空间分布呈现南部多、北部少,盆地平原多、丘陵山区少的特点;各地的太阳总辐射集中在夏季最高,年太阳总辐射呈减少趋势,其中以20世纪60年代最大,进入21世纪初期达到次大值;广西的太阳能总储量为1.03×1015MJ,其中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主要位于22.5°N以南的地区,是广西太阳能利用的最佳区域。  相似文献   

4.
王建源  赵玉金  陈艳春  冯建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581-3583,3585
为科学评估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光热潜力变化,根据1971-2007年山东省太阳辐射、日照及温度资料,在与前30年(1971-2000年)平均值相比较的基础上,统计分析2001年以来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光合有效辐射和光热生产潜力的变化情况,并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方法对变化趋势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001-2007年,山东省年总辐射比前30年平均减少72.3 MJ/m^2,标准变化量M为-1.75,整体呈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平均减少231.4 h,标准变化量M为-4.21,呈下降趋势;年光合有效辐射平均减少36.1 MJ/m^2,呈下降趋势;年光热生产潜力平均增加2 397.6 kg·hm^2,M为1.18,呈上升趋势;尽管总辐射有减少的趋势,但由于温度增加的比较明显(M为3.65),且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温度起主导作用,光热生产潜力仍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怒江流域近30年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杜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67-12769,12775
利用怒江流域河谷盆地的9个气象站1981~2008年的日照时数、云量、相对湿度等资料,分析了该流域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等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怒江流域年太阳总辐射1981~1997年呈明显下降趋势,为-161.1MJ/(m^2.10a),1997年之后以111.3MJ/(m^2.10a)的速度上升。年总云量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幅为0.18成/10a;而年低云量表现出与总云量相反的变化趋势,以0.32成/10a的速度增加。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与年太阳辐射的趋势相反,1981~1997年以3.1%/10a的速率增加,1997~2008年为明显的减少趋势,减幅为5.6%/10a。水汽压的变化和相对湿度的变化一致。低云量是怒江流域太阳总辐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它与太阳总辐射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10年广西3个辐射站的太阳总辐射资料和90个国家气象站的日照资料,估算了广西各地的太阳总辐射量,分析了广西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广西全区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各地年太阳总辐射为3682.2~5642.8 MJ/m2,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呈减少趋势,20世纪60年代最大,低值出现在80~90年代,进入21世纪初期达到次大值;广西年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呈现南部多、北部少,盆地平原多、丘陵山区少的特点,其中资源很丰富区位于广西沿海及十万大山北坡,是广西太阳能利用的最佳区域,广西南部的梧州、玉林、钦州及南宁南部地区是广西具备一定开发利用潜力的资源丰富区。  相似文献   

7.
利用延吉站1990—2019年的太阳总辐射资料,采用Q=Q_0(a+bs)模型估算月太阳总辐射,并通过线性回归建立逐月太阳总辐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计算模拟的延边地区1—12月太阳总辐射绝对误差在15 MJ/m~2以内,模拟效果较为显著,可用于模拟延边地区无辐射观测站点的月太阳总辐射。对延边地区太阳总辐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季节上夏季为最多,空间上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0~2010年格尔木辐射观测站的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水汽压、能见度和云量等月气象资料,建立了适用于柴达木盆地太阳总辐射的多元回归方程,利用方程计算了柴达木盆地的太阳总辐射,进而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太阳能资源变化特征和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太阳总辐射年变化曲线呈双峰态,从1月份开始增加,2~4月增长最快,至5月出现最大,5~7月变化平缓,8月份以后开始下降,最小值出现在12月份;柴达木地区年太阳总辐射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均减幅为78.5 MJ/(m2.10a),平均下降幅度为11.3%/10a;夏秋季太阳辐射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春冬季变化不明显;年太阳总辐射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夏季太阳总辐射的减少造成的。区域内各气象站年和四季的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与整个区域的气候变化趋势不完全同步;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辐射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开发利用潜力大;空间分布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春、夏、秋和冬季分别占全年太阳总辐射的30.0、32.4、22.0和15.6%。  相似文献   

9.
陈建新  刘伟  陈燕  祝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09-8510
利用南阳市1990-2007年逐年、逐月太阳总辐射与日照百分率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该市的太阳总辐射计算公式,进而推算出广大无辐射观测地区的逐年、逐月太阳总辐射。结果表明,南阳市太阳总辐射历年变化相对较小,全市年总辐射为4 372.17-4 697.17 MJ/m^2,分布趋势为东部和南部多,北部和西部少,其中年总辐射最大值出现在社旗(4 697.17 MJ/m^2),最低值出现在淅川(4 372.17 MJ/m^2);在太阳能资源区划中,南阳市属于4级。  相似文献   

10.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林冠层表面辐射通量动态与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林冠上层能量特征的观测,得出太阳总辐射库存3095-4368MJ.m^-2。光合有效辐射1038.3-1305.4MJ.m^-2,年总辐射与年降雨量呈负相关(R=-0.72),总辐射最大原月份出现在5月,直射辐射和有效光合辐射变化具有相同特点,季节和月变化较为平稳,呈单峰曲线,最大值一般出现在5月或6月。  相似文献   

11.
辽西作物生长季光热资源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为了农业合理布局与作物结构调整服务,采用气候倾向率和标准偏差的方法,分析了辽宁西部1961—2010年农作物生长季光照、热量资源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辽西作物生长季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327 MJ(/m2·10 a),-51.251 h/10 a;21世纪10年代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太阳总辐射平均减少5.94 MJ/m2,日照时间平均减少212 h,每日减少日照时间约1 h;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108℃/10 a,呈升高趋势,但不显著;≥10℃积温显著增加,气候倾向率为44.990(℃·d)/10 a,近20 a平均增加227(℃·d)。光照资源减少、热量资源增加可相应调整弱光短日照喜温生育期较长的作物,增加复种指数;气候变暖具有利弊双重性,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可监测低温寡照灾害。  相似文献   

12.
唐山市太阳总辐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Angstrom模型对唐山市11个观测站日照百分率逐月资料进行拟合,并计算唐山市太阳总辐射值。结果表明,Angstrom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达0.67,日照百分率与太阳总辐射具有较强正相关关系,可用于唐山市太阳总辐射值计算;太阳辐射以80.3 MJ/(m2·10年)的速率逐年下降,1998年之前太阳辐射下降明显,之后缓慢上升,辐射变化阶段性突出;太阳辐射月变化呈单峰分布,5月最高,12月最低;太阳辐射呈"西北少、东南多"的空间分布特征,地形因素可能是太阳辐射分布不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辽宁康平地区太阳能资源特征变化及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福义  康敏  姜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78-17679,17795
利用1961~2009年康平县太阳总辐射和日数时数资料对康平太阳能资源特征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康平太阳能资源年总量及月值均呈下降减少趋势;在49a里总辐射年总量减少534.20MJ/m^2,年日照时数减少228h,在近10a太阳能资源略有回升;康平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历年变化稳定,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评估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光热潜力变化,根据1971~2007年山东省辐射、日照及温度资料,在与前30年(1971~2000年)平均值相比较的基础上,统计分析2001年以来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光合有效辐射和光热生产潜力的变化情况,并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方法对变化趋势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001~2007年,山东省年总辐射比前30年平均减少72.3MJ/m2,标准变化量M为-1.75,整体呈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平均减少231.4h,标准变化量M为-4.21,呈下降趋势;年光合有效辐射平均减少36.1MJ/m2,呈下降趋势;年光热生产潜力平均增加2397.6kg.hm2,M为1.18,呈上升趋势;尽管总辐射有减少的趋势,但由于温度增加的比较明显(M为3.65),且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温度起主导作用,光热生产潜力仍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19,(9):91-93
探明甘肃省河西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状况,为其利用提供参考,基于河西地区的3个太阳辐射站1993~2013年的辐射资料及1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年尺度和月尺度日照资料,采用空间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太阳辐射、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敦煌、酒泉、民勤的年太阳总辐射为5 302~6 672兆焦/(平方米·年),属于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河西地区全年日照总时数在2 956~3 241小时,5~8月日照时数最多,12月至次年2月最少,季节变化与太阳总辐射相同,太阳能资源表现为自西北向东南逐级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个河西有4个站点的日照时数出现显著上升趋势,2个站点有显著下降趋势,其他站点变化趋势不显著。河西地区太阳辐射相对稳定,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6.
红松人工林能量环境与光能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28年生的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到达林冠作用层的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以及林分辐射平衡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揭示了红松人工林的能量环境特点。在一个生长季内到达红松人工林林冠上层的太阳总辐射为2580.64MJ/m~2,其中直接辐射为1508.52MJ/m~2,散射辐射为1072.12MJ/m~2;透过林冠到达林地的太阳辐射为277.25MJ/m~2,透射率为10.74%。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的有机物以生物能量表示的年净生产量为16.89MJ/m~2,生长季内系统接受的太阳净辐射为1091.88MJ/m~2,从而推算出以生长季内太阳净辐射为基础的红松人工林的光能利用率为1.55%。  相似文献   

17.
以辽宁西部小凌河上游凌源、喀左、羊山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等资料为基础,采用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技术,分析了该地区光照资源年际和作物生长季变化趋势、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辽西小凌河上游年太阳总辐射、年日照时数总量和生长季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呈波动性减少,递减速率分别为1.964 MJ/(m2·10 a)、56.224 h/10 a和1.357 MJ/(m2·10 a)、38.705 h/10 a;年太阳总辐射、年日照时数总量气候突变分别发生在1979年和1985年,突变前后分别减少5.5 MJ/m2和162 h;生长季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持续减少,没有明显的突变时间。掌握辽西小凌河上游光能资源气候变化规律,对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光能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湖南省长沙市1970-2014年的总辐射曝辐量、日照和气温合并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统计检验等方法,研究长沙年、季、月总辐射、日照和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总辐射、日照和气温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年平均总辐射曝辐量线性趋势为0.036 MJ/m2/10 a下降,日照和气温分别为1.978 h/10a、0.376℃/10 a的上升速率。日照仅2000-2003年有超临界值显著性下降变化,气温从2001年开始突变,甚至超过0.001的显著水平。三者年际之间的相关性较差。第二,四季线性趋势,总辐射曝辐量春季为0.361 MJ/m2/10 a上升,其它三季为下降趋势;日照冬季为2.936 h/10 a下降,其它三季为上升趋势;气温四季都表现为上升趋势,以春季0.527℃/10 a最为明显。总辐射曝辐量无显著性变化,日照春季2002年发生突变,2007年后有超临界值0.01的显著性上升变化,其它三季变化不明显。气温四季均有突变上升,甚至过临界值0.01的增温现象。三者四季之间的相关性为极高相关。第三,月平均值最大三者均出现在7月,次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总辐射曝辐量、气温出现在1月,次小值出现在2月,日照最小值出现在2月,次小值出现在1月。1970-2014年,月平均线性趋势皆呈上升趋势。总辐射曝辐量无显著性突变现象,日照发生突变表现以显著性下降为主,气温的突变则是以显著性增温的形式表现。三者月值的相关为极高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霜期设施农业生产期光资源变化问题,以期为合理掌握和推进霜期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气候倾向率和标准偏差方法,分析1961~2010年霜期设施农业生产期光照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设施农业生产期为10月至翌年4月,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669MJ/(m2·a)和-2.0369h/a;2001~2010年平均每日减少日照时间0.49h。12月至翌年2月寒冷期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存在减少倾向,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192MJ/(m2·a)和-0.4589h/a。光照资源的减少严重影响设施农业的发展,应及时调整和改进目前的日光温室大棚设施结构和栽培管理形式,增设调控设备,确保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辽宁西部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0.
《农技服务》2017,(6):9-11
根据武汉市气象站2016的逐日、月、年的地面辐射和日照百分率观测资料,通过气候学方法,推算出黄冈各县(市)各月的太阳辐射值,与武汉市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太阳能资源的评估。结果表明:黄冈市2016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4169.56MJ/m~2,略大于武汉市的4136.37MJ/m~2,东北部总辐射相对较小,南部总辐射较大;黄冈市和武汉市的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根据气象行业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QX/T 89-2008),黄冈市太阳能资源丰富,但是不稳定,采用直射比作为衡量指标,黄冈市属于辐射主导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