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海岸带农林复合系主要植物的养分含量和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海岸带农林复合系统中的池杉、青秆竹、水稻、甘蔗等主要植物种类和生物量与元素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年生池杉林分、青秆竹林分均是叶的养分元素含量最大,树干的最小;其养分元素积累量分别为2689.481和3297.442kg/hm^2,其养分元素各界量排序分别为N〉Ca〉Mg〉K〉Cl〉Na〉P、K〉Cl〉N〉Mg〉Ca〉P〉Na;水稻(杂优)、甘蔗的养分元素各界量分别为1186.083、1161  相似文献   

2.
在生物量、生产力和水量平衡及养分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结果表明:生态系统中养分元素总贮量为N10.940t/hm2,P3.755t/hm2,K154.611t/hm2,Ca169.092t/hm2,Mg18.435t/hm2,S1.487t/hm2;生态系统内养分生物循环遵循Ca>N>K>Mg>P>S的顺序;刺槐生产1t干物质需要从土壤吸收N11.67kg,P0.72kg,K3.66kg,Ca15.08kg,Mg2.25kg,S0.34kg;经过循环利用,生态系统年净积累量N1.8073kg/hm2,P0.2106kg/hm2,K1.3756kg/hm2,Ca2.7881kg/hm2,Mg0.440kg/hm2,S0.0621kg/hm2,根层土壤却年净亏损N89.696kg/hm2,P5.492kg/hm2,K34.479kg/hm2,Ca88.991kg/hm2,Mg15.270kg/hm2,S2.511kg/hm2。此外,所建立的该生态系统的养分动态模拟模型,可用于对各分室养分贮量动态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用发育于Q_2和沙页岩上4种土壤,盆栽油菜,按每kg土施用0.3、0.6和0.9gK_2O,以研究KCl对油菜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施用K_2O0.3g/kg和0.6g/kg,4种土壤上油菜幼苗鲜、干重均较不施对照增加,但两种旱地土壤的增值小于两种水稻土。随KCl施用量的增加,油菜幼苗地上部N、P、Ca、Mg等元素的含量逐渐下降,但Mn、Cl元素的含量则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
液培条件下钾细菌对土壤养分的活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供试钾细菌在有N、无N培养条件下,对黄砂和黄绵土中矿物态K,P,Si,Ca,Fe,Mn和Zn的生物活化作用。结果表明:①供试钾细菌以淀粉、蔗糖和葡萄糖为碳源时均有一定产酸作用。以黄砂和黄绵土为磷钾源时培养液pH分别降低1.2~1.8和0.7~1.2;②接种钾细菌能促进黄砂和黄绵土中矿物态K,P,Si,Ca,Fe及Mn元素的显著活化,较不接种对照分别提高27.9%~39.2%,19.3%,16.1%~71.0%,342.0%,150.6%及1463.9%;③钾细菌在无N培养条件下对矿物态养分的活化作用优于含N培养;④钾细菌对黄绵土中的Zn元素无明显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液培条件下钾细菌对土壤养分的活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供试钾肥细菌在有N,无N培养条件下,对黄砂和黄绵土中矿物态K,P,Si,Ca,Fe,Mn和Zn的生物活化作用。结果表明:(1)供试钾细菌以淀粉,蔗糖和葡萄糖为碳源时均有一定产酸作用。以黄砂和黄绵土为磷钾源时培养液pH分别降低1.2-1.8和0.7-1.2;(2)接种钾细菌能促进黄砂和黄绵土中矿物态K,P,Si,Ca,Fe及Mn元素的显著活化,较不接种对照分别提高27.9%-39.  相似文献   

6.
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降水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大气降水的化学物质输入及其降水淋溶对云南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物质循环产生的影响。通过观测大气降雨过程中大气降水、穿透雨及树干茎流在1991年5月 ̄1993年4月间的变化并测定其相应的水质特征。发现①大气降雨和穿透雨是养分输入的主要形式。其中以穿透雨养输入为主。树干茎流养分输入很小,可忽略不计。N、P、K、Ca、Mg养分元素的输入量是穿透雨:6.099,0.423,5.915,1.789和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龙眼立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珠江三角洲14个龙眼园土壤进行大,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土壤养分吸附试验及盆栽诊断试验。结果表明,全部供试土壤均缺N,93%土壤缺K,Ca,Mg,79%土壤缺P,36%土壤缺S,Zn,Mn,29%土壤缺Cu,Mo。在缺素土壤中若不配施这些P,N,Ca,K,Mg,S,Zn,Cu,Mn,Mo元素,指示作物的干物产量分别下降62%,52%,47%,295,25%,18,%,14  相似文献   

8.
华山松种子园针叶养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华山松种子园内无性系针叶养分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的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极显著,尤其表现在Ca,K营养上,而针叶的元素含量顺序为N,Ca,K,Mg,P,Mn,Fe,Zn,B;不同月龄针叶养分含量差异极大,未完全抽长针叶养分含量顺序为N,K,Ca,Mg,P。针叶内微量元素含量与无性系有较大相关性,而不同土壤上华山松针叶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更大,尤其是针叶B的含量,因此土壤施B可在针叶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蔬菜保护地土壤肥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集辽宁省4个重点保护地蔬菜产区不同利用年限的土壤样本80个,进行土壤肥力现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地耕层土壤养分怀相邻粮相比,有机质,全N,P,速效N,P,Cu,Fe,Mn,表现积累,而Ca,Mg,Si,B表现耗竭,K和Zn的增减各半,其中速效P增幅最大,达26.66%-7356%,全P,有机质,全K,速效,N,K增幅分别为16.37%-235.14%,3%-165.86%,1.67%-41.  相似文献   

10.
团头鲂鱼体矿物质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夏花、一龄、二龄鱼种和成鱼的20种化学元素,其在鱼体干物质中的总含量为5.25%~8.04%。其中约40%分布在肌肉中,60%分布在骨骼中。含量高的为Ca、P,占20种元素总量的70.29%~78.61%。Ca:P为1:0.47~1:O.71。含量低于Ca、P的依次为K、Na、S、Mg、Al等。随着鱼体长大,大多数化学元素相对含量减少,只有K、S、Pb的含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1.
选择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城西水库上游的花山流域作为代表性流域,研究江淮丘陵区降雨径流对流域磷素输出的影响。2013—2015三个水文年高频次水量水质同步观测结果表明,流域出口断面径流总磷浓度和输出负荷与降雨、径流变化基本同步。研究期间49%和24%的水样总磷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和Ⅴ类标准,水样超标主要发生在汛期雨洪过程。花山流域单位面积年总磷输出负荷分别为0.72、0.91 kg·hm~(-2)·a~(-1)和3.86 kg·hm~(-2)·a~(-1)。汛期和夏季总磷输出负荷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94%和80%。梅雨期间或台风雨期间单日磷素输出负荷最大值可达全年负荷的12%~18%。2013年和2015年梅雨时期总磷输出负荷占全年输出负荷约60%;2014年梅雨期总磷负荷输出比例仅占全年负荷的11%,受台风"麦德姆"影响,一次台风雨过程磷素输出负荷占全年负荷的22%。花山流域全年10%的时间内发生的5~10次雨洪过程中,约30%的直接径流输出的总磷负荷约占全年总负荷的50%。流域出口断面TP输出负荷主要受流量影响,建立了基于日平均流量的TP输出负荷预测模型。梅雨和台风雨形成的暴雨径流是江淮丘陵区花山流域磷素负荷输出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2.
刘宏伟  余钟波  崔广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759-13762
分析了太湖地区农业小流域逐日降雨径流和暴雨事件对氮素营养物输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流失日平均浓度随降雨量和径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总氮最大,硝态氮次之,铵态氮最小。暴雨事件中,径流起涨初期氮素浓度迅速升高,之后逐渐降低,在退水时期会有所反弹。暴雨事件中的瞬时流量与氮素输出浓度关系按流量大小可分为3段:在小流量段,氯素浓度低且数量平稳;中流量段,各态氮素流失浓度变化大;高流量段,总氮和铵态氮流失浓度显著降低并逐渐平稳,硝态氮浓度略为降低但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3.
小兴安岭白桦林降水转化过程元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究小兴安岭白桦林生态系统在降水转化过程中养分循环及养分平衡的变化特征,采用生态系统野外长期定位观测和采样的方法,并利用ICP发射光谱分析仪对小兴安岭白桦林穿透雨、树干径流以及林外雨中的K、Ca、Si、Mg和Mn共5种养分元素进行了测定,结合白桦林对大气降雨的截留再分配比例,计算了白桦林内各元素的输入量,结果表明:1)大气降雨中各养分元素年均质量浓度Ca为最高(10.807 mg/L),Mn最低(0.069 mg/L),其排序为Ca>K>Si>Mg>Mn;大气降雨中养分输入量排序与养分年均质量浓度有相同排序规律;2)穿透雨与树干径流中的各元素年均质量浓度规律一致,均为Ca>K>Mg>Si>Mn;与大气降雨相比,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中养分元素的年均浓度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3)大气降雨中除Ca元素外,其他元素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其中K的变异系数最大(1.514),Ca的变异系数最小(0.827);白桦林穿透雨、树干径流中Mg元素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分别为0.989和0.827,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Si(0.46)和Mn(0.459);与大气降雨相比,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中各养分元素的变异系数均小于降雨中该元素的变异系数;4)白桦林各元素年净输入量为K>Mg>Si>Mn>Ca,且Ca元素的年净输入量为负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淮河流域农田非点源输出、区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与管理,以河南淮河流域典型土壤(潮土)及其是否秸秆还田为对象,人工模拟0.5、1.0、1.5、2.0、2.5、3.0 mm·min-1降雨强度下的径流、泥沙和氮输出负荷。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大,相同时间段内的累积径流量、累积泥沙量、氮输出量以及三者的产出速率均越大;径流中氮元素的浓度在降雨初期的20 min内变化较大,具初期冲刷效应,随后波动并趋于相对稳定或略有降低,其平均浓度在未掺混秸秆时以2.0 mm·min-1降雨强度时最大,其次为3.0mm·min-1,掺混秸秆后以1.5 mm·min-1时最大;未掺混秸秆时氮元素泥沙输出量占总输出量的98.25%以上,但掺混秸秆后输出量有所降低(最低值为65.12%)。秸秆还田后,分别可在<1.0 mm·min-1与<1.5 mm·min-1的低降雨强度下减少径流与泥沙流失量,高降雨强度下则增加泥沙流失量;径流氮元素浓度比未掺混秸秆的高,增加了氮元素的累积输出量。累积径流量与累积泥沙量间及两者分别与氮元素输出量之间均存在良好的幂函数与对数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00以上。研究表明,降雨强度、秸秆还田均对径流、泥沙、氮输出等产生影响,引起氮输出明显变化的降雨强度在未掺混秸秆时为1.0 mm·min-1,在掺混秸秆时为1.5mm·min-1;减少农田非点源氮输出负荷的重要途径包括控制产流初期氮流失与泥沙流失。  相似文献   

15.
以彩叶草(Coleus blumei Benth.)为材料,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硒(Se)处理对浓度为1.0 mmol·L-1 Pb2+胁迫下彩叶草根、叶的形貌变化及其组分形态等变化,从光谱学角度初步探讨了硒对重金属铅毒害的缓解机制。结果表明:铅胁迫下的彩叶草根系C、K、Ca含量减少,O、Mg、Al、Si、Fe、Pb含量增加,叶片中的C、Mg、Al、Si、K、Ca、Fe含量减少,O、Cl含量增加。铅胁迫下硒处理的彩叶草根元素种类及其元素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根中晶体情况及其晶相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不同降雨强度中度石漠化地区氮、磷、钾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式,研究了中度石漠化山地N、P、K流失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度下,径流中N、P、K流失浓度,K>N>P,且径流中N和K的浓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P流失没有明显下降.随着降雨历时,径流中的N、K浓度波动性较小,而P波动性较大.不同雨强,营养元素间关系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雨强和植被盖度对稻田径流及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明径流及养分流失特征对制定农田径流削减策略、降低面源污染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稻田径流和氮素流失对雨强的响应,分别在水稻生育前期(低植被盖度)和后期(高植被盖度)选择3个降雨强度[低雨强(SI),30 mm·h-1;中雨强(MI),60 mm·h-1;高雨强(LI),90 mm·h-1]进行了田间降雨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径流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径流率峰值随雨强增大而增加。不同降雨强度下径流率峰值分别为72.58 (SI)、126.45 (MI)、234.90 (LI) m3·hm-2·h-1(低植被盖度)和41.94(SI)、70.02 (MI)、83.30 (LI) m3·hm-2·h-1(高植被盖度)。径流氮素浓度在初始产流期较高,不同植被盖度和雨强下径流氮素浓度随径流时间的变化均可以用对数函数方程进行描述[Y=a-b×ln (X+c),P<0.01]。与浓度表现不同,受径流率影响,径流发生后的前40min内的氮素流失风险较高,特别是在径流发生后的20~30 min (流失率峰值时间)。低植被盖度下氮素流失率更易受降雨强度影响,两种植被盖度下氮素流失率峰值分别为0.07 (SI)、0.10 (MI)、0.27 (LI)kg·hm-2·h-1(低植被盖度)和0.05 (SI)、0.04 (MI)、0.06 (LI)kg·hm-2·h-1(高植被盖度)。因此,不同雨强下氮素流失负荷在低植被盖度条件下差异显著,且高降雨强度的氮素流失量(10.02mg·m-2)显著高于中、低降雨强度,铵态氮(NH4+-N)是稻田径流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占比约41%~52%)。氮素流失负荷与径流发生前期(0~20 min)和中期(20~40 min)的径流率及氮素浓度密切相关。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期是稻田氮素流失的高浓度风险期,而径流发生后的20~30 min内氮素流失最快,低植被盖度下径流发生更易受雨强影响。  相似文献   

18.
模拟降雨条件下农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洱海流域农田径流总氮污染严重、入湖总氮负荷较高的特点,采用室外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20、40、60 mm·h~(-1)三种雨强条件下农田径流产流过程和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农田径流的产生主要受降雨量控制,当雨量达到(20±2)mm时才会产生径流,雨强主要影响其产流后流量的增长速度以及稳流后流量的大小,雨强越大,产流增长速度越快,平稳后径流量也越大;径流中氮素流失量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而且雨强越大,氮素流失速度越快,雨强60 mm·h~(-1)时线性拟合方程的斜率最大为1.28;三种雨强条件下均无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不宜通过截留初期农田径流来控制农田径流氮污染;径流中氮素浓度随着降雨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其浓度峰值受雨强影响较大,雨强大的浓度峰值高,且浓度峰值均出现在径流量趋于稳定时段附近;氮素浓度变化与悬浮物浓度变化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建议通过加强水土流失管控及在湖周采取截蓄净化等措施有效控制洱海流域农田径流中的氮污染。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油松水源保护林主要养分元素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29年生油松水源保护林的生物量为92.627 kg/hm2,油松林5种养分元素N、P、K、Ca和Mg的储存量为695.17 kg/hm2,各器官中5种养分元素储存量排序是针叶>枝>干>根。油松林每年从土壤中吸收的5种养分元素量为85.37 kg/hm2,吸收量占0~30 cm土层中5种养分元素总量的0.34%、有效养分量的3.30%;年吸收量中存留量为35.91 kg/hm2,凋落物归还量为49.46 kg/hm2,降水输入的养分元素量为26.04 kg/hm2。5种养分元素的吸收系数排序为N>P>K>Ca>Mg,利用系数排序为Mg>K>P>N>Ca,循环系数排序为Ca>N>P>K>Mg,周转期排序是Mg>K>P>N>Ca。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中伴随降雨分配过程的养分循环变化及养分平衡特征,采用定位研究的方法,于2015年5—9月份对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研究基地樟子松人工林内穿透雨、树干径流以及林外大气降雨进行了观测和取样,测定了水样中NO3-、PO43-、SO42-、Cl-、F-、K、Ca和Mg的浓度,分析了伴随降雨分配过程中各养分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和输入规律。结果表明:生长季内,NO3-、PO43-、SO42-、Cl-、F-、K、Ca和Mg在大气降雨中的输入量分别为11.508、1.654、13.625、6.122、2.219、7.778、17.853、1.005 kg·hm-2;穿透雨的输入量为14.038、0.890、10.677、3.058、1.908、4.299、9.463、0.862 kg·hm-2;树干径流输入量则为3.448、0.192、2.103、1.004、0.298、2.298、5.194、0.668 kg·hm-2。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的养分输入均以NO3-、SO42-和Ca为主,且3种养分输入量之和均占8种养分总输入量的69%以上。生长季内,8种养分的净淋溶总量为-1.365 kg·hm-2,而其中仅NO3-和Mg的净淋溶量为正值。在降雨分配过程中,樟子松人工林的冠层能够少量过滤掉大气降雨中的PO43-、SO42-、Cl-、F-、K和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