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33-136
北京农科城是现代农业的领航者。在北京现代农业价值链整合目标基础上,基于GE模型对北京农科城现代农业产业吸引力和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两维度分析,发现现代农业价值链整合从宏观而言是产业链的完善度及产业集聚性问题,从微观而言是现代农业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及规模问题。北京农科城必须通过现代农业价值链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实现现代农业价值链协同效果,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记者师建霞王雯慧)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展示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下简称北京农科城)建设成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推进成果的应用示范与转化推广,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让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5月31日,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农委和通州区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成果发布系列活动在北京农科城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成功举办。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赵根武、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等领导出席活动。北京市科委委员张虹主持,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致辞。  相似文献   

3.
<正>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展示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以下简称北京农科城)建设成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推进成果的应用示范与转化推广,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让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5月31日,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农委和通州区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成果发布系列活动在北京农科城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成功举办。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赵根武、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等领导出席活动。北京市科委委员张虹主持,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融合作为打通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的重要创新性运营模式,对于深入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因此理清农业产业融合的多样化特征与价值链运作逻辑,进而持续增强农业产业融合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基于这一现实考虑,选取我国猕猴桃产业大县——苍溪县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苍溪县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现存短板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重点面向附带效益、整合效率与集聚效能三重向度构建苍溪县猕猴桃产业融合的策略体系,以期为我国开展农业产业融合工作提供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5.
5月31日,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农委和通州区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以下简称北京农科城)成立五周年成果发布系列活动在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成功举办。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视察了成果发布会,并发表了总结讲话和下一个五年发展的指导意见,希望能通过北京农科城的规划设计模式把北京建成第六产业之都,从而带动现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7,(24):5-6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济源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突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包括优质粮食、高效园艺、生态养殖、现代种业和休闲观光。尤其是今年济源市建设了全国首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全域规划引领,构建产城融合新格局。依据全市农业产业基础,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会议旨在交流新时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探索、新实践,力求切实推进农业产业融合的深度合作发展。本次大会由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分会及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等12家行业协会联合主办。来自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展开了热烈研讨,对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中的政策解读、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等进行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2013,(11):20-21
有些观点认为,“产城融合”是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模式。在此类观点中,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北京农业》2013,(32):20-21
有些观点认为,"产城融合"是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模式。在此类观点中,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城规划先行,实现产城互动。核心在于产业、城市做好前瞻性的规划和定位,避免盲目地城市化导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而产业兴旺的关键是走产业融合之路。农业产业融合主要分为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全产业链发展融合、农业功能拓展融合、先进要素技术对农业渗透型融合以及产业集聚型发展融合。通过推动农业产业融合,能够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降低交易费用,并且促进农业产业升级。通过农业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兴旺,要围绕高质量发展,走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之路,延伸链条促融合,拓展功能促融合,提升内涵促融合,以促创新增活力为重点,在要素整合上下功夫。研究农业产业融合可以为新时代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京郊农业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对2000年京郊农业区空间结构进行时空序列分析、产业结构演化分析;并对比了2008年京郊农业区发展的现状和已有研究成果.结果显示,京郊农业区的不同圈层因城乡功能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京郊各区县的产业发展及城镇体系也因此而产生了空间分异.通过分析认为,2000-2008年京郊农业区的圈层结构虽然没有改变,但其产业基础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近郊平原农业圈受城市化影响其产业结构的空间变化较大;而远郊平原农业圈、山区生态涵养农业圈的空间变化相对较小,但其产业结构和农户行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布局、农业基础、农业产业体系等角度分析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概况,对新时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存在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产成本过高等劣势,但也具有市场空间大、农业产业经验先进和发展契机众多等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即必须进一步提高农业的基础性、融合性、创意性、示范性,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积极培育、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水平,打造特色唯一性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3.
王康杰 《农学学报》2019,9(6):92-100
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悠久农耕文化和独特地域特色的集中体现,具有促进产业集聚和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显著作用,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性。这种融合和拓展也成为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重要引擎。运城市地处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传统农业强市,在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文章以运城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样本,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提出了以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这个区域公共品牌为依托,打造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品质优良的运城农产品品牌形象;构建特色鲜明、环境优好、支撑有力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驱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3个方面的建议和路径,挖掘地理标志农产品这一区域公共品牌的经济价值,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更好的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产业融合的多功能绩效评价与障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产业融合的实质就是拓展农业多功能,从多功能视角来研究农村产业融合的绩效与障碍因子,可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从过程与结果2个维度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多功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以湖北省4个典型案例村为代表,分别表征4种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模式Ⅰ,农户独立经营模式;模式Ⅱ,农业企业/合作社规模化经营模式;模式Ⅲ-A,“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中介组织联动型经营模式;模式Ⅲ-B,“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对其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其农村产业融合的多功能绩效与障碍因子。结果显示:不同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的多功能绩效存在差异,相较于模式Ⅱ,农户协作经营模式(含模式Ⅲ-A和模式Ⅲ-B)的多功能绩效水平较高,其中模式Ⅲ-B的多功能绩效水平更高。不同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的多功能绩效障碍因子不同。模式Ⅰ和模式Ⅱ目前主要以农村休闲观光旅游为主导产业,影响其多功能绩效的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加工业生产、生态系统服务方面;模式Ⅲ-A和模式Ⅲ-B目前主要以农业、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影响其多功能绩效的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旅游服务等非农生产活动方面。结果表明:为了提高不同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的多功能绩效,应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注重多功能协调,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产业。  相似文献   

15.
科研人才是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我国农业科研人才数据,使用空间统计与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其空间分布与收敛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检验农业科研人才空间分布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探索影响路径。结果表明:①我国农业科研人才空间分布表现出不均衡特征,总体呈现出东部地区密集、西北地区稀疏的特点,北京、山东和广东是农业科研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区域。②我国农业科研人才分布呈现一定的空间相关性,总体来看,我国农业科研人才的冷点集中在甘肃、青海等西部地区,无明显的热点区域。博士人才的热点区域包括上海、江苏、北京、天津,冷点区域则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硕士人才热点区域包括江苏、上海与安徽,冷点区域集中在西部地区;本科农业科研人才未表现出明显的冷热点变化。③我国全体农业科研人才、博士及硕士人才集聚情况未表现出落后地区追赶领先地区的收敛趋势,但本科农业科研人才存在落后地区向领先地区收敛的趋势。④农业科研人才对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这种提升作用是基于农业科研人才空间分布带动了当地技术进步水平这一路径实现的。上述结果对于培养和引进人才战略提供参考,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战略的定位,提高农机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水平,完善、发展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为京郊农业做好现代物质装备和科学技术支撑,成为促进北京市农机推广工作紧紧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7.
阐述中国大城市郊区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总结了代表性模式,系统地分析了房山区循环农业发展的3个典型模式,即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为特征的循环农业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循环农业模式,以主导产业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园区型循环农业模式。在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房山区循环农业发展的3条对策建议:一是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二是延伸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业链条;三是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方式。最后,提出了中国大城市郊区循环农业发展可参照的模式类型。  相似文献   

18.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当前创新活动中最活跃、创新实力最突出的群体,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了标志性引领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改造传统农业、建立现代农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北京市488家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度发展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北京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农业高新产业发展的特征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加强支持北京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会展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产物。文章以北京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为例,结合北京草莓产业发展现状,确定了产业国际化发展目标,分析了农业会展对优化草莓产业布局、拓展科技合作与交流、打造草莓产业文化品牌等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促进北京农业会展发展的建议,如政府主导型运行模式、以产业为基础办会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速度、推进产业管理体制建设、拓宽主要农产品交易渠道等。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力,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关键。乡村振兴首要是产业兴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现产业兴旺的主要路径,抓住产业园,也就牵住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文章以山东省栖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阐述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现状、目标、措施及特色,并系统总结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