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γ—射线对荔枝蒂蛀虫幼虫检疫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0.10~0.40kGy的60Coγ-射线对新鲜荔枝果实中的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幼虫进行辐射检疫处理研究判断辐照检疫处理的有效性是基于处理幼虫不能羽化为成虫作为标准概率分析结果表明,致使荔枝蒂蛀虫幼虫995%死亡的辐照剂量是0254kGy,95%置信区间是0220-0289kGy,辐照处理与低温(7℃)冷藏相结合,可提高荔枝蒂蛀虫的死亡率.对荔枝果实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经020、025、030kGy辐照处理与对照组之间,其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无明显差异,而总酸度含量、贮藏期间坏果率则处理组比对照低60Coγ-射线既能杀死荔枝蒂蛀虫幼虫,达到检疫处理的目的,又有利于果实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2.
应用0.10~0.40kGy的60Coγ-射线对新鲜荔枝果实中的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幼虫进行辐射检疫处理研究判断辐照检疫处理的有效性是基于处理幼虫不能羽化为成虫作为标准概率分析结果表明,致使荔枝蒂蛀虫幼虫995%死亡的辐照剂量是0254kGy,95%置信区间是0220-0289kGy,辐照处理与低温(7℃)冷藏相结合,可提高荔枝蒂蛀虫的死亡率.对荔枝果实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经020、025、030kGy辐照处理与对照组之间,其还原糖和维生素  相似文献   

3.
荔枝蒂蛀虫辐照检疫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γ-射线辐照检疫处理对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的研究结果表明,果中幼虫经0.2kGy处理后,幼虫死亡率达68.75;经0.25kGy处理后,仅有一头幼虫存活并能结茧化蛹,但不能羽化为成虫,经0.30,0.35和0.40kGy处理后,供试幼虫全部死亡,而对照死亡率仅为1.8%-2.2%,其余幼虫化蛹并羽化成虫虫,辐照处理后对荔枝果实的保鲜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几个辐照剂量,处理后7天,所有处理中的果率均比对照组低,0.35%kGy处理组保鲜效果最显著。0.25kGy γ-射线辐照可作为荔枝蒂蛀虫幼虫的检疫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荔枝蒂蛀虫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观察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广州荔枝园中的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ladley)在挂果时段的发生高峰期再进行多次预测观察。同时,还模拟地下喷药对蒂蛀虫的控制试验,观测了幼虫的爬行距离,以及不同喷药处理与相邻果园的蒂蛀虫危害程度比较。研究发现:蒂蛀虫在果期都会危害果实,目前测定蒂蛀虫高峰期的方法还不够完善,或者说蒂蛀虫在某些年份或某些果园中没有明显的高峰期。文章讨论了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和蒂蛀虫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荔枝蒂蛀虫对荔枝植株生长及果实产量影响很大,但光靠农药防治,效果不是很好。本文介绍了海南荔枝蒂蛀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应用0.25~0.60kgy的~(60)Co-射线对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卵和蛹进行了辐照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卵的孵化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0.60kGy辐照后,卵不孵率和幼虫死亡率达93.64%。前期蛹比4~5天龄的蛹对γ-射线敏感。经0.50kGy辐照后,供试的前期  相似文献   

7.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y)属鳞翅目细蛾科,在我国荔枝种植区均有分布.荔枝蛀果害虫呈逐年加重危害趋势,其中荔枝蒂蛀虫是蛀虫的主要害虫.其幼虫危害新梢、嫩叶或花梢,也蛀食幼果及其种核而导致落果;在果实发育后期果壳着色后,则蛀食果蒂内种柄,并遗留虫粪于蒂内,造成果蒂处有虫或充满虫粪,严重影响果实品质.该虫已成为发展荔枝、龙眼种植业的一个障碍.当前生产上常用的药剂有40%乐果EC、90%敌百虫晶体、18%杀虫双水剂、20%杀灭菊酯EW、40%氧化乐果EC等常规农药.由于多年的连续使用,蒂蛀虫抗药性增强,防效明显下降.为了明确防治药剂对荔枝蒂蛀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我们选用了几种药剂进行防治荔枝蒂蛀虫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光环境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影响,为荔枝蒂蛀虫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依据广西南宁市日出日落时间及荔枝蒂蛀虫常住地光照强度,在室内条件下研究6个光照时长及8个光照强度处理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影响;在荔枝收获前一个月开始果园夜晚亮灯,调查荔枝落地果及树上果的蛀果率变化.[结果]室内试验结果显示,全亮(24 h光照)条件下荔枝蒂蛀虫产卵前期为10.67 d,显著长于其他处理(2.00~4.67 d)(P<0.05,下同),卵期为1.33 d,显著短于其他处理(9.67~12.33 d),每雌产卵量为0.47粒/头,显著低于常规处理(136.33粒/头);在6:00—19:00光照强度500 lx、19:00—次日6:00光照强度10~900 lx时,荔枝蒂蛀虫产卵量为每雌0~0.47粒/头,显著低于常规处理(136.33粒/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夜晚光照强度为70~130 lx和2~70 lx时的荔枝蒂蛀虫平均蛀果率分别为2.91%和3.65%,均显著低于常规处理(25.87%).[结论]在荔枝收获前一个月开始果园挂灯,每日19:00—次日6:00光照强度2~70 lx的光环境可有效抑制荔枝蒂蛀虫产卵,进而极大降低荔枝蒂蛀虫蛀果率,可作为荔枝蒂蛀虫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初步调查了2007年和2008年蒂蛀虫对荔枝果实的危害率,发现蒂蛀虫在多雨潮湿的2008年上半年,总体危害较轻.平均危害率为21.9%,而在相对少雨干燥的2007年上半年,危害相对较重,平均危害率为42.5%.说明潮湿多雨的环境不利于荔枝蒂蛀虫生存繁殖,即蒂蛀虫具有"厌湿性"文章讨论了利用昆虫的"厌湿性",通过淋水、薄膜覆盖或生草覆盖等的加湿保湿的措施,减少荔枝蒂蛀虫危害.  相似文献   

10.
荔枝蒂蛀虫遍布我国各荔枝主产区,印度、泰国、南非等亦有分布.荔枝蒂蛀虫是荔枝的重要害虫,该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果实为害,造成大量落果或造成"粪果",亦可蛀食花穗和嫩梢幼叶,造成落花、枯梢等.  相似文献   

11.
荔枝蒂蛀虫羽化及交配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荔枝蒂蛀虫羽化规律及其交配行为。[方法]在室内观察荔枝蒂蛀虫的羽化规律、成虫交配行为。[结果]荔枝蒂蛀虫雌、雄茧蛹集中在进入暗期6h后的时间段内羽化,进入暗期2h为羽化高峰;荔枝蒂蛀虫茧蛹第6~9天为羽化高峰期,雌雄性比接近1:1。暗期8h后为荔枝蒂蛀虫的交配高峰期。荔枝蒂蛀虫雌蛾羽化当天不进行交配,2~8日龄雌蛾均可交配.2、3日龄雌蛾进入交配高峰期;1~15日龄雄蛾均可交配,2-5日龄雄蛾进入交配高峰期。[结论]该研究摸清了荔枝蒂蛀虫羽化规律及其交配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不同植物保护剂对荔枝蒂蛀虫的嗅觉反应与驱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荔枝蒂蛀虫成虫对国际有机常用的印楝素、迷迭香、薄荷、薰衣草、柠檬、尤加利、木酢液、木酢液 大蒜和木酢液 辣椒等9种植物保护剂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成虫对9种植物保护剂有明显的负趋向反应.其中,荔枝蒂蛀虫对0.3%印楝素和迷迭香的气味反应较强.0.3%印楝素流量为50、100 mL/s时,荔枝蒂蛀虫的活跃程度相当.9种植物保护剂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室内测定影响结果表明,9种有机植物保护剂处理后24 h的驱避率在65.38%~93.59%之间、处理后48 h的驱避率在47%~83%之间,以0.3%印楝素的效果为最佳,其驱避率分别为93.59%和83.33%.结果还表明,供试的植物保护剂对荔枝蒂蛀虫的驱避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雷州市荔枝产业经济效益较高,但受荔枝蒂蛀虫危害严重,给雷州市荔枝产业带来严重威胁。为提高荔枝安全种植和食用安全水平,保障荔枝高产稳产,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进行混配杀虫剂防治荔枝蒂蛀虫的试验,探索其使用剂量及药效,筛选出安全高效的混配杀虫剂,从而在荔枝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荔枝蒂蛀虫成虫羽化和交尾规律及性信息素释放节律,为开展荔枝蒂蛀虫化学生态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在室内温度(26±1)℃、相对湿度(80±5)%和光照周期14L∶10D条件下,观察荔枝蒂蛀虫成虫的羽化和交尾习性;采用正己烷浸提雌蛾性腺获得粗提物,用触角电位仪测定雌蛾性信息素的释放节律,用Y型嗅觉仪测定雄蛾对雌蛾性腺粗提物的选择趋性反应。【结果】荔枝蒂蛀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在化蛹后7~8d;3日龄成虫交尾最为活跃,交尾高峰期在22:00-01:00;3日龄雄蛾对3日龄处女雌蛾性腺粗提物的触角电位反应较强,尤其对22:30-00:30雌蛾性腺的粗提物反应最强,说明22:30-00:30是荔枝蒂蛀虫性信息素释放的高峰期。荔枝蒂蛀虫3日龄雄蛾对3日龄雌蛾22:30-00:30性腺粗提物具有明显的选择趋性。【结论】荔枝蒂蛀虫交尾与性信息素释放存在一定的时辰节律。  相似文献   

15.
进入4月份,粤西地区的荔枝大部分已谢花进入座果期。随着果实逐渐膨大,蒂蛀虫也将日益增多。据广东省气象台预报,3月份平均气温比常年略偏高,大部分地区雨量略偏少,荔枝龙眼花期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目前蒂蛀虫处于中等发生阶段。专家提醒广大果农,  相似文献   

16.
夜晚光照影响荔枝蒂蛀虫生活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广州市天河区罗通山脚龙眼果园荔枝蒂蛀虫危害特别轻的原因,采用荔枝落地果在室内开放式饲养荔枝蒂蛀虫,研究荔枝蒂蛀虫对夜晚光照的反应变化,观察到蒂蛀虫在不同虫期都对夜晚光照有异常的反应:幼虫推迟了脱果爬行成茧的时间:蛹延后羽化;成虫的活动减少或时间规律紊乱;部分成虫长睡不醒;成虫蛰伏高度总体降低;生存率低于对照等.试验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没有"趋光性".讨论了利用夜晚人工光照等物理防治方法来建立果园新的生态平衡.辅助控制或减轻荔枝蒂蛀虫危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环境龙眼园中荔枝蒂蛀虫危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初步调查了荔枝蒂蛀虫在不同环境龙眼园的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受果园湿度和夜晚光照的强烈影响,地面环境湿度高的、夜晚路灯光照的果园,蒂蛀虫危害时间推迟且危害率低。指出荔枝蒂蛀虫具有"惰光性"和"厌湿性",并提出了在龙眼开花坐果期利用地面保(加)湿或夜晚人工光照等物理防治措施来辅助控制荔枝蒂蛀虫危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荔枝蒂蛀虫辐射检疫处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使用C_0~(60)r—射线辐射处理荔枝蒂蛀虫,试验结果表明,0.25KGy以上的辐射剂量均可导致该幼虫100%死亡。我们建议0.30KGy为该幼虫的辐射致死剂量。  相似文献   

19.
毒·氯乳油防治荔枝蒂蛀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属鳞翅目细蛾科,主要为害荔枝和龙眼.该虫以幼虫钻蛀荔枝、龙眼的果实、花穗和新梢、嫩叶,是荔枝、龙眼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20.
γ—射线对荔枝蒂蛀虫卵和蛹的杀虫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0.25~0.60kgy的~(60)Co-射线对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卵和蛹进行了辐照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卵的孵化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0.60kGy辐照后,卵不孵率和幼虫死亡率达93.64%。前期蛹比4~5天龄的蛹对γ-射线敏感。经0.50kGy辐照后,供试的前期蛹不能羽化为成虫,经0.50和0.60kGy辐照4~5天龄的蛹后,蛹的羽化率分别为74.93%和67.68%,而且羽化出来的成虫为不育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