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性的成因及其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1978-2008年其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平均为30.33%。运用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采用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具有波动频繁、周期短、幅度大等主要特点。针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特性,系统分析了政策导向及粮食价格、耕地总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物质和技术投入、粮食流通体制等经济社会因素方面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际,从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和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生产预警机制、稳定粮食生产价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提出了稳定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出发作出的整体战略部署。”要求“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  相似文献   

3.
许多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认为,中部地区作为重要的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要实现崛起,必须做足做好“三农”文章。中部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山西六省,总面积102.7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0.7%;总人口3631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8.1%。  相似文献   

4.
解放以后,中国的地区粮食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1984年以来,总的变化趋势是:粮食生产从南方地区向北方地区转移。虽然目前还没有明显转移到西部地区,但从发展的观点看,西部地区将成为中国的在粮食生产的区域之一。在203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将达到7亿T,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35%50%和15%,坍民北方地区的比例是1:1.5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百临着产量高,经济效益低的主要矛盾,这主要是由于国家宏观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低等原因造成,因此,国家和地方应用时采取相应对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促进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元成斌  张野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40-6841,6843
针对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农业政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在于农业的崛起,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地位的维持必须要有特殊的扶持政策;规模经营仍不规范,保持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必须保证种粮大户等现代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相对稳定;农民要钱与国家要粮矛盾突出,粮食增产离不开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农业发展的整体政策和具体措施基本得当,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必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粮食形势的变化,粮食供给短缺,全球粮食储备水平进一步下降,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与世界粮食形势形成反差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八年连续增产。中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3以上,对全国粮食增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部地区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建设现代农业是我国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思路、优化模式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吴伟丽 《河南农业》2016,(28):54-55
正粮食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直接关系到粮食的有效供给,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目前,我国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尚未达到400kg,总体并不宽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是国家粮食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一、荥阳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荥阳市地处河南省中部,是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总面积908km~2,总人口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系统灾害的类型及其防御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西中部地区是重要的粮食产区。防御各种农业灾害对本地区粮食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通过近几年来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干旱、雨涝、霜冻、大风、冰雹,病虫草鼠等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並寻找灾害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长春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其中玉米占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玉米科学施肥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不断总结该地区的玉米科学施肥方法,我们借助长春地区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总结出长春市地区玉米科学施肥指南。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部地区是重要的粮食产区。防御各种农业灾害对本地区粮食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通过近几年来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干旱、雨涝、霜冻,大风、冰雹、病虫草鼠等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並寻找灾害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今日农村》2002,(5):11-13
◆问:为什么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有哪些重要意义?答:经省委、省政府研究,报国务院批准,今年在我省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江西人民的极大关怀和支持,是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重要行动,它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社会稳定和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了一个重要机遇。首先,开展农村税费改革是在农村工作中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纵观我党的历史,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  相似文献   

14.
粮食生产生态效率测算与改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态效率是衡量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的重要指标。将面源污染纳入到粮食生产效率测算体系,运用改进的SBM-DEA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的粮食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根据生产过程中各投入产出因素的冗余率或不足率提出改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研究期间中国粮食生态效率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粮食主产区生态效率增长幅度明显;从地区来看,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粮食生态效率依次递减;从省市自治区来看,上海、西藏、青海、吉林和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粮食生态效率较高,而山西、甘肃、广东、浙江、河北和陕西等省份的粮食生态效率相对较低;中国粮食生态效率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资源投入过多和污染排放指标较高,降低粮食生产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是提高中国粮食生态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运用超效率EBM-GML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04—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时空演变情况进行分析,以为我国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发现:2004—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粮食GTFP总体上比粮食全要素生产率(TFP)偏低,考虑碳排放因素能更准确地反映粮食生产的真实效率;粮食GTFP整体呈上升趋势,其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为技术进步,但粮食GTFP表现出“中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特征,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的粮食GTFP贡献最大,技术效率仅对中部地区的粮食GTFP有所贡献;2004—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粮食GTFP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上呈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异质性逐渐减弱,空间集聚程度不断提升,大部分省份粮食GTFP处于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集聚性较强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粮食生产中的环境规制政策;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效率;促进区域合作,推进协调发展;注重因地制宜,完善支持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安徽省明光市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积极应对影响小麦高产的不利因素,对粮食生产和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明光市的耕地条件、气候条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对策及建议等方面来研究中部地区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由于出口国粮食出口限制及转变粮食用途将对粮食价格产生战略影响,而过度消费则提高了粮食生产价格和二次粮食资源转化成本。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我国是季风气候区,农业的维系长期主要靠"水利共同体"的形成,其农村的特征是"高密度稻作社会"的农村空间。季风地区发展农业粮食生产要克服"共有地的悲剧"问题,及时将粮食生产与消费紧密结合的共同农村空间的形成是今后农业和粮食安全长远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和资源研究所陈同斌研究员认为,从全国来看,东部地区虽然粮食生产潜力大,但是增产潜力小,由于施肥量较大,增施化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因此建议.今后国内的化肥应该重点考虑投向中部和西部地区。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完成的研究报告的研究结果认为.合理施用肥料并维持现在的生产技术水平,中国粮食可增产8825万吨。  相似文献   

19.
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融斌 《农业考古》2007,(6):351-353
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龙彪  胡春晓  杨欢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35-2437
如何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中部地区在区域间协调发展战略中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重中之重。笔者从中部地区农村人才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着手,分析中部地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意义,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重视农村教育、增加“三大”投入、树立新时期农民“四个理念”等几方面,提出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