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伟 《世界农业》2005,(10):43-46
近些年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玉米收获的机械化程度却相当低。随着粮食安全战略的提出和中国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飞速发展.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玉米收获的机械化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中国玉米生产迫切需要来一场革命性的发展.使玉米机械化收获实现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饲用、工业加工和食用等多种用途。因此,需求广泛。中国是世界玉米产量第二大国,玉米产地多集中在北方地区,玉米生产和消费的区域不平衡性,使我国玉米成为流通环节最大的粮食品种。文章以吉林省玉米为例,分析粮食流通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物流和信息流方面状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保证粮食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平衡,缓解目前玉米库存积压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构元镇羊山村辖3个村民小组,329户,全村1133人,劳动力715人,耕地面积4082亩。地处秦岭南羊山腹地,平均海拔1500米,是旬阳县典型的高寒山区,粮食生产以洋芋、玉米为主,玉米是羊山村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800亩左右,总产量420—500吨。占粮食播种面积的64.9%,占粮食总产量的62.2%。  相似文献   

4.
主粮能基本自给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份,中国粮食包括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作物的品种进口数量合计是1077.5万吨,同比增长了294.5%。有人因此质疑中国粮食自给率能否守住95%的政策“红线”,甚至引发一股中国粮食进口“威胁论”。  相似文献   

5.
《农家顾问》2013,(10):10-10
2013年9月16—17日召开的中国玉米市场形势分析及产销衔接会上.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玉米分会副秘书长刘笑然分析.世界玉米消费量快速增长阶段已经接近结束,玉米消费将转入正常增长阶段。预计2013年我国玉米产量可达2.14亿吨以上,2013/2014年度国内消费量为1.975亿吨,产量大于消费量1400多万吨,库存量将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6.
王晓辉 《农业展望》2006,2(4):19-22
对2005/06年度中国粮食市场供需形势作了分析和基本判断:2005/06年度国内粮食产量同比提高,需求刚性增长。但当年产量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缺口在600万t左右,国内库存水平在继续下降,这种局面将影响未来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和价格水平。对2005/06年度中国玉米供需状况作了分析和基本判断:产量同比增长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内需求刚性增长,不考虑出口因素,国内玉米产量超过需求。分析了中国玉米的需求现状与未来趋势:中国玉米每年的需求量在1.22亿t左右。并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2005年的国内消费量预计达到1.325亿t。玉米深加工需求已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提出了中国玉米市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日前在吉林省举办了“全国玉米大豆优质高产创建活动启动仪式暨技术培训班”,农业部就此正式启动了全国玉米大豆优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将重点联系13个粮食主产省和受表彰的50个粮食生产先进县,兼顾非主产省粮食生产地区范围,以实施良种推广补贴和重大适用技术项目为手段,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和示范典型带动,2006年在稳定粮食面积1.04亿hm^2的基础上,全国粮食单产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优质高产创建示范区提高2个百分点,力争到2010年全国粮食平均单产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1994,(6):34-35
按照国家关于大宗商品实行联合统一经营的改革精神.中国玉米出口联营公司3月28日成立.作为今后我国玉米出口经营的唯一窗口.这家公司是由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粮食贸易公司和9个玉米主产省区的粮油或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联合建立的.公司的宗旨是;以促进我国玉米出口、  相似文献   

9.
《油气储运》2010,(7):4-5
据悉,中国日前进口了11.5万吨美国转基因玉米。包括新希望集团在内的中国企业,近期和美国粮食出口商签订了购买转基因玉米的合同,总量为8船。按照每船6万吨计算,进口总量将达到48万吨。新希望是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该公司将把进口的转基因玉米用作饲料。  相似文献   

10.
1.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中央一再强调,要建立自己的粮食保障体系河南两大粮食作物:一是小麦,二是玉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缺粮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小麦年总产从不足90亿公斤上升到200亿公斤以上。玉米位于秋粮之首,从年总产50亿公斤上升到100亿公斤以上。玉米是最活跃的粮食作物,一直畅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2008—2009粮食年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公主岭市支行累计发放贷款30.42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191万吨,其中:向中央储备粮公主岭直属库发放国家临储粮贷款25.79亿元,支持该库收购国家临储粮玉米160万吨;向粮食购销企业发放粮食收购贷款4.63亿元,支持购销企业收购玉米31万吨。受国家临储粮出库压力影响,粮食购销企业自行收购玉米销售形式极为严峻。  相似文献   

12.
这是农业领域的一场“革命”:中国在加大支农政策力度和投入力度的唰时,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已培育出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豆五大农作物100多个新品种,突破了中长期粮食增产的技术瓶颈,将深刻影响未来10至20年中国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食收购政策在实施7年之后,即将迎来一次大改革。从今年夏粮收购开始,国家对小麦、水稻实施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对油菜子、大豆和玉米实施临时收储政策都将实行有计划的“控制收购”。改革后的粮食托市政策将聪确定位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为唯一执行主体.而中储粮在执行政策中也将“有计划地控制收购粮食的数量和质量”.每年在限期内收购粮食,将不会像过去一样“敞开收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探究世界粮食贸易的发展格局与趋势,有助于中国对国际粮食贸易市场做出合理地预判,进而更有效地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方法】基于1990—2020年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粮的世界贸易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世界粮食贸易网络模型,利用复杂网络相关测度指标对世界粮食贸易的格局与趋势分析。【结果】31 a间,世界粮食贸易网络经历了迅速扩张到缓慢增长的过程,贸易网络日益复杂化;1990—2020年世界粮食贸易网络连通性增强,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呈现“抱团化”趋势;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粮贸易的核心出口国(地区)变化不大,而核心进口国(地区)波动性较强;中国在出口贸易中拥有众多合作伙伴,是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在进口贸易中,贸易集中度高(尤其是玉米),对贸易伙伴的依赖性较强。【结论】利用国际粮食贸易补充与保障中国粮食市场时,应充分考虑世界粮食贸易网络的复杂性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1.认真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各地要积极主动地调减双季稻地区的一季稻面积,恢复和发展双季稻生产,提高复种指数,力争2005年双季稻地区调减一季稻面积6.7万公顷以上。我省饲料玉米需求量大,生产的玉米不愁销路。因此,各地要加大杂交玉米的发展力度,力争2005年全省杂交玉米面积扩大3.4万公顷以上。  相似文献   

16.
建始县在粮食生产中以旱粮为主,在旱粮作物中玉米占主头,常年播种面积为1.67~1.87万hm,占耕地面积的50%强,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近50%。为确保玉米增产,在进行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的同时,从1997年开始进行玉米种子包衣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通讯》2004,(3):46-46
该成果深入分析了近期中国粮食生产及其品种产需情况,提出适时调整我国粮食总量平衡目标与粮食生产临界线的观点;计算了1994~1998年全国31个省(市、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总产、单产、经济效益、商品量四个单项优势指数及其综合优势指数,提出了水稻、小麦、玉米品种生产的“四单一综”(四个单项及其综合)优势区。  相似文献   

18.
罗诺 《北京农业》2008,(10):3-4
<正>10年前,美国学者布朗质疑:谁来养活中国?10年后的今天,中国粮食连续五年丰收的情形则让近期饱受粮食危机困扰的国际粮食市场带来了些许希望。"虽然在短期情况下,中国还没有出现看得见的粮食短缺,但在这次粮食危机爆发期间,中国玉米、小麦和  相似文献   

19.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止2004年11月底.全国国有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粮食超过750亿kg,其中小麦302亿kg,稻谷195亿kg,玉米270亿kg。2004年粮食收购比较平稳.价格稳中有升。小麦收购价保持在0.35元/kg左右.比2003年增加近0.1元/kg。早籼稻收赌价总体保持在0.35元/kg的最低收购价以上.较2003年同期高出0.1~0.15元/kg。目前中籼稻收购价格也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20.
《农家顾问》2009,(9):9-9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表示.中国粮食自给率多年来保持在95%以上。2004年以来,粮食生产连续5年增产,除大豆产需缺口通过进口解决外,小麦、稻谷和玉米等主要谷物品种产需平衡有余,三大品种进出口数量有限,占世界贸易量的比重也很小.因此国内市场粮价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近年来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努力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看,国内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虽略有波动,但幅度大大低于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