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红颈天牛为害桃、杏、李等核果类果树,是主要的蛀干害虫。幼虫为害树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为害部位隐蔽,防治困难。近年来,桃红颈天牛在保定顺平桃园发生频繁,为害严重,加强该虫研究刻不容缓。对桃红颈天牛的分布范围、发生为害特点、生活习性和防治技术等进行阐述,旨为相关研究以及生产上高效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桃红颈天牛雌雄成虫之间的差异,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昆虫数学形态学手段,系统研究了雌雄成虫各形态学指标。结果表明,雌雄个体间在足间距和触角长度方面差异显著,而体长、前胸背板长和前胸背板宽等参数差异不显著。因此,个体大小(体长)不能单独作为区分其雌雄的参数。在成对性状比较上,桃红颈天牛左右鞘翅宽度在3个数据集(雌性、雄性和雌雄)中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成对性状在不同数据集中的差异显著性不同。在参数比值上,桃红颈天牛雌雄成虫在鞘翅长/宽、触角各节/触角总长、前足腿节/前足长、中足各节/中足长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桃红颈天牛雌雄成虫身体两侧多个被测参数存在波动不对称性。因此,利用昆虫数学形态学技术可以区分桃红颈天牛雌雄成虫间的差异,并发现多个性状存在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桃红颈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红颈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Red-collaredLongicornandItsControl桃红颈天牛(AromiabungiiFald)是核果类果树桃、杏、李等的重要害虫,遍布我省各地。桃...  相似文献   

4.
<正>桃红颈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俗称水牛、铁炮虫、木花,是桃树主要蛀干害虫之一。幼虫蛀食枝干基部韧皮部和形成层,易造成树势衰弱,严重时整株死亡。桃树在盛果期后受害更加严重,常给果农造成严重损失。桃红颈天牛在河北省各桃产区普遍发生,严重的果园被害株率达88%以上。本文结合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桃园桃红颈天牛的发生规律,对桃红颈天牛的有效防治方法进行总结。1形态特征桃红颈天牛成虫体长28~37 mm,  相似文献   

5.
桃树生长过程中的主要虫害有桃蚜、桑白介壳虫、桃小食心虫、螨类、桃潜叶蛾、桃红颈天牛等;病害有桃褐腐病、桃炭疽病、流胶病、桃穿孔病、桃树黄叶病、桃疮痂病等。一、桃蚜(一)防治时期4—5月间,发芽前、落花后。(二)农业防治在桃树行间或果园附近,不宜种植烟草、白菜等农作物,以减少蚜虫的夏季繁殖场所。树干涂白。  相似文献   

6.
防治天牛一良方树干上面涂药浆天牛食性杂,能为害所有果树。大部分以幼虫蛀食树干或主枝,少数蛀食根系,能使枝条或整株果树死亡,损失严重。其中为害果树最严重的有桑天牛、褐天牛、星天牛、云斑天牛、桃红颈天牛和葡萄虎天牛等。过去在防治天牛时,常采用钩、捉、刮、熏、塞等措  相似文献   

7.
<正>桃树红颈天牛主要危害桃、李、梨、梅、樱桃等。幼虫在木质部蛀隧道,造成树木中空,皮层脱离,使树木衰弱,常引起死亡。一、桃树红颈天牛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28~37毫米,体黑色发亮,前胸背面大部分为光亮的棕红色或完全黑色。头黑色,腹面有许多横皱,头顶部两眼间有深凹。触角蓝紫色,基部两侧各有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危害症状、防治方法等4个方面介绍了桃树虫害桃红颈天牛、桃球坚介壳虫,以期为桃树虫害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1为害症状红颈天牛主要为害桃、李、杏、樱桃等果实。它的幼虫蛀食树干木质部,造成树干中空,皮层脱离,使树干衰弱,严重时造成树体死亡。  相似文献   

10.
近年在本省建湖、盐城、无锡、吴县等地发现鞘翅目叶(虫甲)科角胫叶(虫甲)属食害麦田杂草的益虫篇蓄角胫叶(虫甲)(Gastrophysa atrocyanea Motschul-sky).该虫有成虫、卵、幼虫、蛹四态.成虫蓝黑色,有光泽.雄虫体长5~5.5毫米,雌虫体长6.5毫米左右.触角串珠状,11节,长1.5毫米;鞘翅肩角突出,头部插入前胸前缘,胫节无距,基节窝不分割腹板;前、中、后足胫节末端呈角状向外侧伸出,故称角胫叶(虫甲).雌虫产卵期腹部肥大,尾端裸露在鞘翅之外.幼虫体长6.5~8.2毫米,黑色,体节有突起的疣毛,气孔9对.裸蛹,桔黄色,长4.5毫米,前胸背板靠前缘有10根刚毛,并列似“一”字形,前胸背板后缘有9根刚毛分散排列.卵长椭圆形,乳黄色,光滑,长0.8毫米.  相似文献   

11.
天牛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其体中至大型,长筒形;触角特长,至少超过体长之半,常超过体长,最长可达体长的5倍,触角11节(少数种类具12节),着生在触角基瘤上;复眼环绕触角基部,呈肾形,呈上下两叶;足的附节为假4节型。天牛是植食性昆虫,大部分危害木本植物,如松、柏、柳、榆、柑橘、苹果、桃和茶等,一部分危害草本植物,如棉、麦、玉米、高粱、甘蔗和麻等,少数危害木材、建筑、房屋和家具等,是林业生产、作物栽培和建筑木材上的重要害虫。共记录了4亚科,48个属,62种天牛,并对亚科形态特征及种的世代和寄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1光肩星天牛 1.1形态特征 1.1.1成虫。体长20~35mm,雌成虫体大,雄成虫体型小。体黑色,有光泽,雄虫触角较长,雌虫较短,触角鞭状,触角除第一二节外,其余各节为蓝灰色,前胸两侧各有刺突1个,每个鞘翅上有大小不等的白斑数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并确定一种能快速、准确、无损伤地鉴别蓝翅天牛(Bacchisa atritarsis)雌雄成虫的最佳方法,以简化鉴别过程,提高鉴别效率。【方法】通过解剖蓝翅天牛雌雄成虫生殖器以准确区分成虫性别,并观察雌雄生殖器形态结构;在体视显微镜下分别对蓝翅天牛雌雄成虫的触角长、体长、触角长与体长之比、前胸背板长、前胸背板宽、前胸背板长比宽、腹部第5节长、腹部第5节超出鞘翅长度,和触角腹面及背面形态、腹部第5节形态10个主要鉴别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蓝翅天牛雌雄成虫的触角长、体长、触角长与体长之比、前胸背板宽、腹部第5节长5个鉴别特征差异显著,差值均为1 mm左右;前胸背板长、前胸背板长宽比、腹部第5节超出鞘翅长度3个鉴别特征则差异不显著;雌成虫触角腹背两面形态和雄成虫基本一致;雌成虫腹部第5节较宽长,且腹面正中央明显有一纵线,雄虫腹部第5节较窄短,且腹面中央无纵线。将根据成虫腹部第5节腹面有无纵线分组得到的雌雄两组成虫,分别解剖其生殖器加以验证,各组验证准确率均达100%。【结论】腹部第5节的腹面形态特征是鉴别蓝翅天牛雌雄成虫的最佳鉴别特征,通过观察蓝翅天牛成虫腹部第5节腹面中央是否有一纵线是在室内外快速、准确、无损伤地鉴别蓝翅天牛雌雄成虫的最佳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桃红颈天牛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桃红颈天牛成虫和幼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成虫在蛹室内羽化后平均经17.3d发育成熟后,沿虫道经羽化孔出洞,田间发生期在6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有趋化性;幼虫越冬3次历时33~34个月.提出了封闭羽化孔、糖醋液诱杀、树干包扎塑料膜或涂白防治成虫,以及喷树干、点涂、堵洞和局部熏杀防治幼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桃红颈天牛、桃球坚介壳虫是危害桃树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桃树长势。本文总结了这两种虫害的防治技术,以期为果农提供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16.
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桃红颈天牛施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着重研究了4个线虫品系的线虫对不同树种-桃,杏树上桃红颈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及不同贮藏期-1个月和一年对桃红颈天牛幼虫侵梁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调查李树天牛为害情况及发生种类,比较李树天牛对芙蓉李、大红李和黑李等3种李树的嗜好性,结果表明:李树易受天牛成虫及幼虫为害,发生种类有11属14种,对芙蓉李、大红李和黑李等3种李树造成为害的主要是星天牛、桃红颈天牛和粒肩天牛;天牛对3种李树的嗜好性,以黑李最强,芙蓉李次之,大红李最弱。  相似文献   

18.
<正> 梨小食心虫又叫桃折梢虫,简称梨小,是一种重要的杂食性害虫,可为害梨、桃、李、杏、樱桃、批枇杷多种果树,在我国南北各水果产区普遍发生,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多种果树混栽区发生较重。 1.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梨小食心虫成虫灰褐色,体长6~8毫米,翅展10~12毫米,幼虫淡红色,老熟后长10~13毫米,该虫在我国南北各  相似文献   

19.
夏秋之季,是果树生长最旺盛的季节,现将科学实用、防效显著的三种夏秋果树害虫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树干涂药法防治山楂、樱桃等果树的蚜虫、金花虫、红蜘蛛和介壳虫等,可在距地面1~1.50米高的树干上涂抹40%乐果农药。药液被树木吸收后能运输到树体各部位,害虫一旦取食就会中毒死亡,防效可达85%以上。如果在涂药部位包扎保湿物品,药效更好。2注射农药法有些钻蛀性害虫,如天牛等,蛀害树干、树枝、树木皮层。对钻蛀性害虫在防治上要区别对待。树木表面有虫孔的,可用注射器向虫孔注药。例如,当发现虫孔外有新鲜木屑,表明虫孔深处有天牛等幼虫存在,这时可用40%乐果的5倍液(一份药液对五份水)向虫孔注射1~2毫升,或每孔注射40%乐斯本乳油2~3倍液1毫升,然后用烂泥封口,防止药液向外挥发,防效率达95%以上。对树木表面看不见虫孔的,只能看到树干上、大枝上出现的大“肿瘤”,可先在“肿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找一种防治桃红颈天牛切实有效的方法.对桃红颈天牛进行了“输液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防治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喷雾法”。受刮风、下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省时、省工、省力,方便适用,对于防治桃红颈天牛及其它果树林木害虫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成本低、效果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