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戴礼飞  王秀茹  吴骁博  郭志起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3):183-186,199,封4
以乌梁素海苗八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6—200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时间加权数学平均法构建土地利用空间转移概率矩阵,应用CA-Markov模型探索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A-Markov模型在苗八流域的最佳模拟尺度为5 m,模拟精度较高。时间加权数学平均方法运用于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的构建能够帮助CA-Markov模型准确模拟流域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在此基础上,还对本流域未来4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显示,苗八流域未来40年内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趋势与研究期间相同。  相似文献   

2.
利用火地塘林区1958、1988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获取该地区景观格局转化数据,应用马尔柯夫转移矩阵模拟该地区景观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火地塘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和主要林分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实际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用该模型模拟火地塘景观未来的变化情况,但是对火地塘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模拟结果要明显好于对主要林分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模拟。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对其未来的土地利用情景进行模拟预测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马尔科夫链预测2030年各类用地总量,按照《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的设想,利用PLUS模型设置自然发展情景和交通规划情景,模拟广州市203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分析两种情景下的地类转换特征和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交通规划对人造地表的影响较大,在交通线路3 km范围内,交通规划情景下人造地表的面积比自然发展情景增加22.06 km2,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移而来。两种情景下人造地表均以“外延式”发展为主,自然发展情景下人造地表在各个区域的蔓延速度相对一致,交通规划情景则集中于中心城区外围分布,在远离市中心地区的分布概率较低;相比于自然发展情景,交通规划情景中斑块的优势度更高,斑块形状更复杂,具体表现为人造地表优势度明显上升,耕地和草地的形状更破碎复杂。研究表明,依据交通规划,利用PLUS模型进行城市未来用地格局模拟具有合理性,模拟结果能为未来国土空间管控及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苏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85年、1995年、2005年、2008年4期遥感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定量研究了1985年以来苏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式、方向及其景观格局特征。研究表明1985年以来:(1)苏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耕地为最主要的转出土地类型,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转入土地类型;(2)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水平来看,区域景观格局愈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增加,土地利用在向着多样化和均质化方向发展过程中呈现波动态势;(3)从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水平来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不同用地类型的景观格局特征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特点各异,如耕地景观优势度降低、林地聚集度下降而未利用地破碎性增强等。  相似文献   

5.
基于CA-Markov模型的永春县景观格局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景观类型划分出3期永春县景观格局图;并利用IDRISI软件构建CA-Markov模型,对永春县2010年景观格局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景观格局的Kappa指数为0.8415,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再利用该模型对永春县2015年景观格局进行模拟,结果表明:2010-2015年永春县耕地、林地面积趋于减小,建设用地面积增大,其余景观类型略有变化;与2000-2010年相比,永春县耕地和林地面积下降速度没有明显减缓.因此,迫切需要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作用,加强对耕地和林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基于GeoSOS-FLUS模型的河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不仅有助于明确其与自然、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的关系,还可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本研究以面临新发展机遇的河北省为研究区,利用GeoSOS-FLUS模型模拟2030年土地利用情况,基于景观生态学软件Fragstats探讨区域景观格局演变态势.结果表明:(1)在模拟结果层面,河北省未来建设用地占比增至11.94%,林地、草地面积略有增加,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占比降至46.35%、2.62%、0.71%,Kappa系数和FoM系数的计算结果均说明GeoSOS-FLUS模型的模拟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2)在景观格局层面,耕地平均斑块面积下降明显,林地、建设用地优势度提升,草地、水域被不断分割;区域整体蔓延度指数降低,分裂指数由1990年的9.37增至2020年的12.71,景观格局变化具有空间异质性.在现行土地政策机制下,2030年景观格局虽向良性态势发展,但依然面临建设用地无序扩张,耕地破碎化严重等问题.本研究结果对于合理规划、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平衡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东缘贡嘎山地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5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 8.1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贡嘎山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变化. 主要结果如下:①1995—2000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下降,而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②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度均增加;③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优势度变化不大,耕地和林地的优势度减小,草地和水域优势度增加, 表明研究区景观格局由耕地、林地向草地和水域转变; ④交通干线(公路)附近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加强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基于RS和GIS的莆田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莆田市1995-2015年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以1995、2005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借助RS与GIS技术对3期的影像进行解译,得到莆田市3期土地利用型图。选取10个类别层级和5个景观层级的景观指数,对莆田市20a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结构变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利用Shannon多样性t检验方法检定莆田市及5个行政分区不同时段的景观格局是否发生显著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995-2015年间,农地、林地、水域和裸露地表现为减少趋势,建设用地大量增加。林地仍为莆田市的优势景观类型,农地和裸露地破碎化程度加大,且农地的形状逐年趋于规则化。莆田市整体景观的空间聚集度逐渐下降,破碎化程度日益加深,形状趋于复杂化。3个时段的莆田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均发生极显著的变化。除1995-2005年间城厢区和荔城区的景观格局变化不具有显著性,该时段内的其他行政区和其他时段的全部行政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均具有极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4年龙海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DEM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共设计7个模拟尺度,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对试验区有重要贡献的10种驱动因子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并对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龙海市模型的最佳模拟尺度为125 m×125 m,在该尺度下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格局模拟精度分别为:82.73%、76.65%、69.52%、88.49%.龙海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各驱动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高程、人口、可达性因素是决定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变的重要因素,可为研究龙海市未来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3期TM影像(19891、996、2005)进行解译判读,获取北京西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同时应用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分析1989—2005年间区域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6年来耕地、沙荒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明显减少,而城市及建筑用地和林地的面积在连续增加;各景观组分间的转移过程频繁,其中耕地斑块向城市及建筑用地斑块的转移数量最大,沙荒地向林地的转变最为明显;1989—1996年间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率较1996—2005年间的大,变化集中表现在西北城郊过渡区域;各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形状趋于简单,景观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呈现增加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在逐渐减小;城市及建筑用地的不断扩张,林地景观平均斑块面积持续减小,并呈现破碎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过程响应.要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生态功能的良性发挥,须注重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1.
在对2006—2019年合肥市农业碳排放时序与组成变化分析的基础上,采用Tapio脱钩弹性模型分析合肥市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基于EKC模型原理结合岭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并运用Python3软件拟合三次函数对合肥市农业碳排放进行科学预测。结果表明: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谷物种植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比最大;农业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之间主要有弱脱钩、扩张连续、强负脱钩与强脱钩四种类型,其中主要以弱脱钩为主,且现阶段有向强脱钩发展的趋势;未来10年,合肥市农业碳排放量将逐年下降。总体表明,合肥市低碳农业发展良好,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省域中心城市具有经济体量大但综合承载力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特点。合肥市2010—2019年综合承载力数据表明,合肥市承载力发展情况良好。2014年后合肥市已经实现在理想城市综合承载力内实现可持续发展。10年间硬件承载力取代软件承载力成为制约城市综合承载力发展的因素,管理、资源和土地承载力代替科技和设施承载力逐步成为较大的障碍因子。建议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环境整治手段、强化基础产业引入和促进产学研进一步融合发展等方面促进合肥市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持续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13.
合肥市环城公园生态风景林的景观评价及生态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及3S技术,依据合肥市环城公园特点,采用样方法和Citygreen软件对公园的景观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生态风景林斑块及其生态功能。结果表明:环城公园内生态风景林景观斑块面积65.44hm2,占整个景观的43.91%;一般绿地景观斑块面积1.39hm2,占整个景观1%;水体景观斑块面积53.38hm2,占整个景观35.82%;裸地景观斑块面积1.13hm2,占整个景观0.76%;建筑及硬质铺装面积25.82hm2,占整个景观17.33%,说明生态风景林已具有较高的环境控制能力。公园内以木本植物为主的群落结构表现相对稳定,丰富了城市景观资源,形成了城市特色景观风貌。环城公园生态风景林的生态功能体现在:固碳效益折合人民币价值约8050407元;清除有害气体总价值约271164元;有效截流暴雨径流总量34162.85m3,价值约18468438元;对改善和维持合肥市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肥料中氮源类型对结球甘蓝产量及生物学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肥料中氮源类型即有机和化学氮的配比试验,研究了6种肥料处理对结球甘蓝生物学产量和商品产量的影响,比较了不同肥料处理下干物质积累规律,并开展了结球甘蓝的储存试验。结果表明:当氮源同时来源于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时,结球甘蓝的商品产量、生物学产量及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经济系数及耐储性能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以合肥市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地理国情数据为数据源,运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研究区2015—2017年的景观格局;基于景观格局指数评价法建立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探讨城镇扩展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2015—2017年间,合肥市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城镇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及水域面积总体呈增加态势,而耕地、园地、林地及草地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合肥市2015—2017年间的景观生态风险均处于极低状态,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期间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景观生态安全的压力增大,且城镇扩展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合肥市近50年来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合肥市城区为研究对象,以1978、1985、1991、1994、2000、2005年6个不同时期的航片及同期城市规划图为信息源,在GIS系统下根据解译结果绘制不同时期的城市景观格局图,并建立数字库。在该基础上,选用边界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多样性指数、分维数和均衡度等景观指数对城市景观整体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合肥市城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78~2005年,合肥城市布局由"三叶草形"逐步演变为"桑叶形";景观均衡度和多样性在1991年以前较高,而1991年后下降,用地结构较合肥市发展前期不合理;直至21世纪初趋于稳定;各类型边界密度逐年上涨,绿地边界密度较小;平均分维数呈平稳过渡状态;各类型的形状指数基本呈增长趋势,其中交通用地增长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7.
对 7个早籼恢复系和 7个不育系分期播种的观测表明 ,在合肥地区 4月 6~ 16日播种 ,一般 6月下旬~ 7月初始穗 ;播期每推迟 5d ,播始历期缩短 2~ 4d ,主茎叶片数呈略减趋势或变化不大 ,穗粒性状无明显规律性变化。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和各亲本系播始历期的长短 ,提出其春播复制的播期只宜安排在 4月 5~ 2 0日 ,抽穗扬花期在 6月 3 0日前后 ;父、母本行比 2∶10~12 ,每穴栽双株  相似文献   

18.
纬度对内陆低海拔地区一些冬型小麦品种生育天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红3号、新冬2号和泰山4号属于冬型小麦品种.1982-1985年,在北京、石家庄、济南、郾城和合肥,进行了秋播试验.这些地点属我国内陆低海拔地区.试验结果表明,纬度南北变动1度,播种至成熟的生育天数约减少或增加2~3天.  相似文献   

19.
以兖州市为例,分析了1985年以来高产粮区的肥料施用和养分平衡状况。结果表明:1985- 1993年兖州市的化肥施用量呈逐年递增趋势,1993年以后化肥施用量基本趋于稳定。小麦单产从 1985到1997年稳定增加,1997年以后有下降趋势;玉米单产从1985-1994年稳定增加,1995年以 后变化很大。粮食总产和单产在1985-1994年稳定增加,1995以后波动比较大。化肥用量与粮食总 产和单产之间显著相关。施肥现状调查表明,小麦上化肥N、P2O5、K2O平均用量分别是289.3 kg/hm2、 212.1 kg/hm2、112.7 kg/hm2。分别占粮食作物肥料总投入量的22.6%、16.6%和8.8%;玉米上化肥N、 P2O5、K2O平均用量分别为462.3 kg/hm2、143.0 kg/hm2、58.8 kg/hm2,分别占粮食作物肥料总投入量的 36.2%、11.2%和4.6%。  相似文献   

20.
合肥市中低产田现状及改造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合肥市中低产田现状,总结了其中低产田改造措施,分析目前合肥市在改造中低产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改造合肥市中低产田、实现科技增粮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