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的一个根本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有利于调动社会主义资源和社会主义力量参与经济建设,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怎样科学、全面地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 ,是构建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立足点 ,是正确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前提条件。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按要素所有权分配或按要素贡献分配 ,而是按要素所有权分配和按要素贡献分配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出现了新的特点 ,价值的实体是劳动。商品的生产不只是价值的创造 ,也是包括使用价值在内的财富的创造。价值创造只与劳动有关 ,非劳动生产要素为社会财富的创造作出了贡献。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就是不同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三位一体公式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理论,其要害是否定劳动价值论,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相混淆,目的是否认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中通行的分配原则,其实质是按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作的贡献获得相应的报酬,但这种要素收入并不是由生产要素本身创造的,而是所有权在分配中的买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新学习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分析,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原因、特点以及它的实行意义,并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关键词:按劳分配;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分配方式强调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意义重大.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制度决定的,同时也是因为这样的分配方式兼顾公平与效率.坚持按劳分配要正确对待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投融资体制.认真贯彻落实绩效优先、按劳分配和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使广大科技人员的收入符合其劳动创造的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利用系统的数据资料分析了河南农业生产要素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其流转与替代的规律进行了探索,得出了可信的结论,最后作者对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标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河南农业生产要素最佳配置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峰  宋晓娜 《世界农业》2019,(10):80-8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首要目标,而推进从工业反哺农业到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必然面临生产要素双向流动配置问题.本文基于"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构建乡村产业振兴中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机制的解析模型,并对其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机制的"物理"(生产要素—乡村产业系统状态)、"事理"(生产要素双向流动趋势预警)和"人理"(生产要素双向流动管控立法)分别进行内涵阐释与综合分析.为乡村产业振兴及其生产要素流动配置调控提供系统性的研究体系与技术方法支持,为现阶段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及要素配置中因存在多层次、多视角问题所导致的非一致性问题的解决提供新对策,对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士海  曹硕 《世界农业》2023,(12):101-111
基于对山东省和安徽省农业家庭调查的784份数据,本文采用Probit模型、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法,从生产要素配置角度研究土地互换对家庭农业内生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互换能够在总体上促进家庭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促进家庭农业内生式发展。具体表现为:参与土地互换能够显著扩张农业家庭经营面积,促进土地流入并抑制土地流出;同时,促使农业家庭劳动力转移到农业生产中,并增加农业家庭农业资本投入。异质性分析发现,土地互换会吸收部分缺乏就业机会的闲置劳动力参与农业并促进其进行土地规模扩张,但对高龄农民生产要素投入的效果不明显。据此,本文认为出台完善的农村家庭承包土地自主互换制度和高龄农民市场化有偿退出制度是缓解土地细碎化问题和实现家庭农业内生式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宋凤敏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2908-2913,2925
分析了皂素生产中废水的污染现状及污染特点,对皂素废水的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以及皂素的清洁生产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几个方面的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皂素生产中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废水处理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发展适于深加工优质专用玉米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世界玉米生产和加工情况,提出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方向为稳定普通玉米生产,迅速扩大专用玉米生产,从粉、糖、酒、酸、油5个方面研究、开发相应的加工技术,从而发挥我国玉米资源优势,解决玉米相对过剩的问题,为玉米深加工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了解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形态和迁移规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化学迁移、地形、生物、人类活动4个影响化学元素迁移的因素入手,分析了石家庄地区土壤化学元素的迁移情况。针对石家庄地区土壤化学元素分布规律和分布情况,提出合理利用土壤、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及调整农业种植模式等一系列措施,为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不同耕作方式和工作深度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比较不同耕作方式和工作深度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场进行了两组对比试验,试验土壤为沙壤土和粘壤土,试验作物为玉米。第一组试验中安排了5种耕作方式,分别为犁耕加圆盘耙(MB+DH),凿形耕(CH),圆盘耙两次(DH2),旋耕(RT)和不耕(NT),第二组试验中安排了2种耕作方式,犁耕加圆盘耙(NDL)和犁耕、圆盘耙加深松(NL)。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耕作方式和工作深度对土壤容重、土壤耕  相似文献   

15.
果品产量是衡量区域农产品生产功能的重要指标。果品产量的空间离散化,有助于揭示区域内部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获取微观尺度的果品产量数据。该研究依据地形起伏度和土地利用分区将平谷区划分为平原区、浅山区和深山区,并分别建立离散化模型进行修正,将村果品产量离散到500 m×500 m格网下的果园图斑上。结果表明:(1)村果品模拟产量与果品实际产量的相关性系数由总体样本建模的0.585提高到分区建模的0.690,表明分区建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2)各区影响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存在差异。平原区果园面积对果品产量呈现线性影响;浅山区和深山区果园面积对果品产量的影响较为剧烈,呈幂指数关系,并且增加海拔高度和坡度2个变量后模型的拟合效果均有改善。(3)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综合影响下,平谷区果品产量呈现地带性分布。其中,产量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于地形相对平缓、自然本底较好、农民劳作便利的浅山带;而平原区和深山区分别受政策限制和地形限制,果品产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和总结了农户层次对保护地蔬菜这样一种技术接受过程中的不同影响因素,反映了技术推广的复杂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选取周口10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气候线性倾向率法、相关分析法、ArcGIS空间插值等,分析周口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7年周口夏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年际变化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年际波动较大;光合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带状分布,光温生产潜力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气候生产潜力呈辐散型分布。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齐齐哈尔市水稻生产力,通过对齐齐哈尔市水稻种植环境、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基础建设、推进水田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生产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发展精深加工以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政策措施,以期促进齐齐哈尔地区水稻发展。  相似文献   

19.
山西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玉米在山西粮食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重视玉米生产,进一步挖掘玉米生产潜力,对实现山西"十二五"粮食生产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山西玉米生产中不利的自然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山西加快培育不同生态类型品种、加大抗旱节水技术应用、大力推广深松改土和秸秆还田实用技术、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控制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和蔓延以及努力提高机械化应用程度和水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根据我区几年来,粮食生产和社会消费量的历史资料,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数学模型,经验证,模型符合要求,用此模型预测了我区近中期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变动趋势。根据预测结果的分析,到1995年实现我区粮食自给是可能的,但必须在提高单产和增加细粮生产的问题上,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