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药是水体中重要的污染物之一,研究水体中农药降解行为是预防和降低农药对水体污染的主要环节。通过归纳国内外学者在水体中农药降解方面的研究报道,根据农药在水体中不同的降解途径,分别对水体中农药的微生物降解、化学降解和光化学降解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马拉硫磷在环境水体中降解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拉硫磷是一种高选择性、应用广泛的有机磷农药,但其对水生生物具有较高的毒性。为了减少马拉硫磷对水环境的影响,寻求马拉硫磷在水体中降解的最佳环境条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了pH、水质、温度等环境因素对马拉硫磷在环境水体中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pH是影响水体中马拉硫磷降解的主要环境因素,水质和温度次之。在试验选择的各因素水平范围内,pH9、33℃、地下水为水体中马拉硫磷降解的最佳组合条件。通过降解机理讨论可知,马拉硫磷在水体中降解的主要途径为碱性水解,水体中无机盐能促进马拉硫磷的降解。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残留的农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从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种类、降解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且对今后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应用前景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最大的农药消费国,伴随着大量农药的使用,农药包装的随意丢弃也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农药包装随意丢弃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可能更加直接。一方面,包装本身为塑料或玻璃制品,不易降解,对水体、土壤造成污染;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农药包装袋(瓶)通常是在农民稀释农药后直接丢弃在水体中或其周边,其中残留的农药则进入水体或土壤环境。在发达国家,废弃农药包装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生物降解是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去毒或减毒降解的主要方式,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源酶制剂来降解有机磷农药是一个主要努力方向。文章综述了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降解酶及其基因、影响降解速率的因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当前降解有机磷农药微生物的研究热点,为解决环境中的农药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农药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容易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特别是毒害高、难降解的农药。微生物能够降解这些农药的残留物,从而对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本研究首先分析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然后阐述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最后展望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微生物在降解农药方面的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综述了在环境中降解农药的微生物、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在自然条件下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以及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指出了现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在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中,应重视自然状态下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过程,分离构建由天然的微生物构成的复合系,利用微生物复合系进行堆肥或把堆肥应用于被污染的环境,是消除农药污染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农药,尤其是高毒、高残留、难降解的化学农药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而用微生物治理农药污染是一项有效手段,几十年来,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研究.有机磷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均三氮苯类农药是三种最常见的农药,本文综述了降解这三种农药的常见微生物种类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微生物降解农药的降解机理,并在高效农药降解工程菌的构建、混合菌的培养、降解酶或降解基因的改良、降解菌的固定化等方面展望了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方向,最后指出了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是环境中去毒或减毒降解的主要方式,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源酶制剂降解有机磷农药是一个主要努力方向.综述了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降解酶及其基因、影响降解速率的因子以及有机磷农药降解研究趋势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内外对土壤环境中有机氯农药降解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对有机氯农药的主要类型、危害、降解微生物、降解过程,降解酶和降解基因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7.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的冬季足球课难上,本人在教学中关心学生、鼓励学生、认真备课、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植物MADS-box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ADS-box基因是一类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基因,散布在整个植物基因组中.迄今,植物中已发现数以百计的MADS-box基因.多数MADS-box基因在植物生殖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调节营养生长、子房发育、种皮发育、根的形成、胚形态建成和共生诱导等.  相似文献   

20.
Variation in soil properties as a result of the conversion of the tropical rainforest to a monospecific plantation of teak, tectona grandis, was examined in Akure forest reserve in Southwestern Nigeria. Comparison was made in the active rooting zone of 50 cm soil depth.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except in the value of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t the top 10 cm layer but 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the pH and organic carbon changed significantly at the top 10 cm layer. Differences in other 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the available P, exchangeable cations K, Ca and Mg, the exchangeable acidity and the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were minor. This showed that no nutrient was limiting or was likely to be limiting in the soil for subsequent short rotation of plantatio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