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GIS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适宜生境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隐蔽物、水源、人为干扰等多个影响因素确定了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适宜生境,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丹顶鹤适宜生境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自1979年以来,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适宜生境面积不断萎缩,破碎化现象严重,对于丹顶鹤的生存极为不利.适宜生境退化是由于天然降水的波动,但最主要还是人为活动干扰所致.虽然保护区内适宜生境呈现明显的退化,调查表明丹顶鹤的数量却逐年增加,一方面是丹顶鹤的数量还远远未达到保护区湿地的承载量,另一方面可能是丹顶鹤对于退化的生境具有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在对四川二滩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植被和保护对象调查观测的基础上,走访了保护区管理机构和保护区内的原居民,研究了保护区的栖息生境现状,提出了主要问题和保护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扎龙湿地恢复初期丹顶鹤孵化期觅食生境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02—2005年3—5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因子测定法等对丹顶鹤孵化期的觅食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积累濒危鸟类繁殖生态学的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孵化期丹顶鹤对觅食生境的选择具有特异性和非随机性,警戒因子、食物保障因子和生境类型是其觅食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林  董原  郭继勋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87-6590
在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选择羊草、羊草寸草苔、星星草、寸草苔、芦苇5种群落,对土壤动物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扎龙湿地的5种群落中,共获得大型、中小型土壤动物31类3 211只,隶属于4门7纲11目16科,优势类群是蚁科、线虫纲。大型土壤动物有23类1 620只,隶属于3门5纲9目16科,优势类群是蚁科、棘跳虫科;中小型土壤动物共获得15类1 591只,隶属于3门5纲8目5科,优势类群是线虫纲。土壤动物的水平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基本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表现为羊草寸草苔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最高,丰富度指数(E)最高,该群落物种最丰富,生境条件最优越;寸草苔群落的各种指数都最低,该群落生境条件最差,土壤动物的相似性指数反映了扎龙湿地的土壤动物组成的共性与个性。5个群落中,土壤动物的类群数、个体数与土壤温度变化、pH值大小、有机质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与含水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秃杉原生种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秃杉生境的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并提出了保护秃杉母树和恢复其自然生境采取的各种对策。  相似文献   

6.
7.
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了保护区湿地保护和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湿地保护、恢复和开发规划;提高科研监测水平;实施湿地恢复工程;加强环境监测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RS和GIS的扎龙湿地丹顶鹤生境时空的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5年、2000年和2004年扎龙湿地的Landsat TM影像为遥感数据源,采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生境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建立生境适宜性(HSI)评价模型,完成对丹顶鹤生境适宜性评价;利用FRAGSTATS分析景观格局的组成、各类型斑块特征和景观格局指数,并利用质心迁移模型对生境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性区域在整个研究区域中占绝对的优势,比例为65.18%、59.92%和62.44%,主要分布在核心区,构成区域的控制性生态景观;次适宜区域的平均斑块分布数较大,不适宜区域最小;适宜区域的破碎度和分离度最小,连接度较高,具有很好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不适宜区域的破碎度最大;适宜性区域的质心坐标的转变方向为东北部→西南部→东北部,一般适宜区域的质心坐标的转变方向为东北部→西南部→西北部.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套侧重水鸟保护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指标体系经过专家咨询和会议讨论确定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指标体系共分为目标层1项、系统层5项、准则层11项和指标层26项.将获取资料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按国家有关分类标准与原则归为3个类型(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物类型),每个类型内的自然保护区再结合自身湿地主体进一步划分为4个小类型(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实例分析了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类型中的以近海及海岸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中的以沼泽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类型中的以河流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并依照保护价值指数进行了等级划分.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和发展地位,总体规划和改建变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春雨 《甘肃农业》2012,(8):36-38
论述了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概况及其生物多样性特点,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扎龙芦苇沼泽繁殖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扎龙自然保护区林甸保护站周围的芦苇沼泽中选取芦苇沼泽,明水面,自然泡三种小生境。从1996年5月15日7月15日,对三种小生境内的繁殖鸟类种类数量进行统计。共记录繁殖鸟类39种。三种小生境中鸟类组成上各自有典型种类相似性系数表明,明水面和自然泡的种类组成相似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扎龙湿地夏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6—9月份对扎龙湿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区域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43个分类单位,分别隶属于8门、12纲、22目、38科、82属、243种。初步分析了扎龙湿地夏秋两季典型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果表明:种类组成最多的为硅藻门,共90个分类单位,占37.04%,其次为绿藻门88个分类单位,占36.21%;数量组成也以硅藻门最多,为14.51×104个.L-1,占总数量的50.33%,绿藻门次之,为6.54×104个.L-1,占22.69%。根据种类组成及分布初步推断,扎龙湿地浮游植物夏季为硅藻—绿藻优势型;秋季为硅藻—绿藻—裸藻优势型。夏季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 Kutz.)和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Hass.);秋季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Ehr.)Ralfs)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 Kutz.)。扎龙湿地总体处于贫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3.
运用微波消解-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扎龙湿地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铬(Cr),着重对其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在保护区范围内,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补给,而地下径流补给对于表层土壤影响并不大;扎龙湿地内铬顺着地表径流流向逐渐减少,东升水库测定的铬明显高于下游地区,而在保护区东北有地表径流补给的方向铬急剧升高向保护区内又逐渐减小;正常的人类从事第一产业部门的生产活动对于湿地的重金属污染很小;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在湿地内沼泽土中的铬高于草甸土。  相似文献   

14.
2006-2009年对扎龙湿地内的游禽类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并将结果与1983年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调查共记录到游禽鸟类3目3科24种,夏季游禽类繁殖鸟种类少、繁殖种群数量低,春秋季节迁徙鸟类种类多、数量高.在调查期间内游禽鸟类年际间的数量变动略呈下降趋势.1983年记录的37种游禽中有13种在本调查中未见.本研究6-...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999年,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芦苇沼泽生境内对大麻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麻于每年4月初迁徙至扎龙自然保护区,4月下旬开始进入繁殖期.大麻属于分散营巢繁殖鸟类,4月末开始产卵,卵大小均值为(53.85±2.07)mm×(39.66±0.42)mm,窝卵数(5.75±0.50)枚.雌鸟单独孵化.孵化期23~25 d,雏鸟为半晚成雏.在对2个巢共10只雏鸟的统计中,雏鸟的食物共17种,其中以鱼类为主.整个繁殖期两亲鸟多单独活动,针对其他种鸟类的护巢行为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应用扎龙湿地周边5个测站1961 ~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扎龙湿地的干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年平均气温为3.9℃,平均气温突变年份为1986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气温显著升高,近50年升温速率0.42℃/10a,年平均气温存在2~8、10~30年的周期变化;扎龙湿地年平均降水量为412.3 mm,富裕站的降水存在减少趋势,其他4站的降水有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变化存在3个转折点,分别位于1966、1982和1998年,扎龙湿地周边地区降水量存在2~8、10和20 ~30年的周期变化;干燥指数存在增大(变干)趋势,其中林甸站干湿变化最为平稳,泰来站干湿变化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17.
以扎龙地区四期Landsat影像为基础数据,经过几何纠正、大气纠正等数据的处理工作,生成四期的扎龙地区的归一化差值指数图像。利用MATLAB分析扎龙地区主轴和副轴方向上的归一化差值指数变化,并由此分析扎龙湿地的植被覆盖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扎龙地区主轴和副轴方向上的归一化差值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说明2个方向上的植被质量在下降。  相似文献   

18.
扎龙保护区散养与野生丹顶鹤孵化期觅食生境选择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2005年3—5月份,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因子测定法等对散养与野生丹顶鹤孵化期的觅食生境选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孵化期散养与野生丹顶鹤觅食生境类型一致,均选择芦苇沼泽;因子分析表明:觅食微生境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均具有特异性和非随机性,影响散养丹顶鹤取食的前3个因子分别是食物因子、警戒因子和食物保障因子为主,而野生丹顶鹤的前3个因子分别是食物因子、食物保障因子和警戒因子为主。得出结论:孵化期,在扎龙保护区繁殖的散养丹顶鹤繁殖对的觅食生境选择策略与野生丹顶鹤繁殖对还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