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油用牡丹是指结实能力强,能够用来生产种籽、加工食用油的牡丹类型,与其他油籽作物相比,油用牡丹具有产量高、出油率高、油质好、适应性广等特点。此外,油用牡丹耐干旱、耐贫瘠、耐高寒且根系发达,可大量在退耕还林地、荒山荒地中种植,不仅不与粮食争耕地,还能起到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作用。目前,我国在油用牡丹品种选育、苗木繁育、产品研发和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先后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2.
<正>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备突出的"三高一低"的特点,即高产出、高含油率、高品质、生产成本低。油用牡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2%,油用牡丹耐旱耐贫瘠,适合荒山绿化造林和林下种植。油用牡丹不但经济效益好,且出油率高,油的品质乃油中之佳品,油用牡丹第三年起开始结籽,结籽高产期为5~30年,产籽寿命可达  相似文献   

3.
正油用牡丹,属毛茛科芍药属,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抗旱,较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花可观赏、做茶,籽可榨油,根可入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品种。为使农技人员和农业园区的朋友了解和掌握油用牡丹的栽培技术,笔者对林州市近年来油用牡丹的种植管理进行了总结、规范,供大家参考。一、油用牡丹的生物学特性油用牡丹属毛莨科芍药属,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抗旱,耐瘠薄,喜凉畏热,其生长以地势高,土层  相似文献   

4.
油用牡丹标准化体系构建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是国家为保障粮油安全和优质食用油有效供给而大力发展的新兴木本油料植物之一。为有效规范油用牡丹生产、市场流通和服务,保障牡丹子、牡丹子油等产品的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深入分析了中国油用牡丹产业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油用牡丹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总结分析了中国油用牡丹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构建油用牡丹标准化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需加快关键环节与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作用,整合产学研资源,建立油用牡丹标准化示范区,加快推进油用牡丹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油用牡丹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木本油用植物资源。油用牡丹产业是我国一项特色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发展好油用牡丹产业,可产生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我国油用牡丹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植者正确掌握并应用相关栽培管理技术,是实现丰产增收的前提。总结介绍了油用牡丹的播种与栽植技术、苗木培育管理技术、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以期为油用牡丹的栽培管理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薛红  王艳 《乡村科技》2019,(8):50-51,53
油用牡丹产业是一项能够拓宽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户收入和助推脱贫攻坚的新兴产业,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采用电子商务手段促进延安宜川油用牡丹网络营销,是消除当地贫困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延安宜川油用牡丹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油用牡丹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以促进当地贫困种植户的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7.
油用牡丹是多年生油料小灌木,具有适应区域广、多年生、耐干旱、耐瘠薄的特点,栽培技术简单,利于管理,经济效益好,在实现经济效益稳定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油用牡丹适宜京津冀地区种植,苗期栽植成活后不用换茬,可长年收益,堪称铁杆庄稼,是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  相似文献   

8.
发展油用牡丹对于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提高油用牡丹的种植效益,结合所在地区实际情况,就油用牡丹(紫斑系列)播种育苗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从油用牡丹的生态学习性入手,针对原州区气候特点及移民后的丰富的土地、人力资源及通过引进企业在我区3年积累的宝贵种植经验,以及中央发展油用牡丹的政策,为我区油用牡丹种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牡丹是一种多年生小灌木,属毛莨科芍药属,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耐高寒,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海拔600~2400米,降雨量250~650毫米,年平均温度约7.5℃,低温-11℃,高温39℃的地区生长,花芽需要经过-10℃低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豫西丘陵区域油用牡丹栽培状况进行了探析,指出了本地区油用牡丹栽培中存在种苗质量无保证、栽培模式不规范、籽实价格波动较大、人工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选育和引进油用牡丹优良品种、建立种子园繁殖高质量种苗、推广高效规范栽培模式和持续拓展油用牡丹产业链等,以期促进油用牡丹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