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研究了太和樱桃大鹰柴甘桃品种雌雄配子体,授粉受精和胚的发育阶段及时间。结果表明,3月初花粉粒发育成熟,3月13日开花时胚囊发育成熟,授粉后26h花粉管进入子房,然后进行双受精作用,形成初生胚乳核和合子。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太和樱桃栽培现状,找出了太和樱桃产量和品质降低的诸多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分析了太和樱桃产区具备的多种优势,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相应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樱桃的特性及其早结果早丰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樱桃发枝多,树冠形成快。早期产量与干径有密切关系。幼树短果枝数量多,座果率高;长果枝是主要结果枝,其产量占全树总产量的50.69%.试验园采用选择园地、土壤,挖大穴施足底肥,选用优良品种,搭配授粉树,合理整枝修剪和加强土肥管理等综合措施。栽后第2年平均产量为25.0kg/667m~2,第3年单株平均产量7.7kg,最高为22.5kg,平均产量为275.7kg/667m~2,达到早果丰产目的。 相似文献
4.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春秋两季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樱桃番茄品种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果实耐藏性等差异明显。超甜,902两品种早期生长热强,开花成熟早,花数多,着果率低,后期易早衰,品质差;卡罗生长势,果实耐藏性中等,糖酸比高,品质好,产量高;9613果型大,产量高,品质中等,果实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5.
7.
喷布CPPU对樱桃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运涛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11(2):27-31
对两个樱桃品种进行了不同浓度不同时期的CPPU处理。结果表明,在“红艳”樱桃上,盛花期喷布1次5mg;L^-1和CPPU,能极显著地提高樱桃的单果重,花后2周喷布1次5mg;L^-1和CPPU也能明显增大果个,而盛花期喷布10mg.L;^-1的CPPU处理对果实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伊犁霍域大西沟野果林的天山樱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花粉量、花粉形态和花粉生活力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天山樱桃每花药平均为407.5粒花粉,花粉量明显低于栽培樱桃早大果和布鲁克斯;天山樱桃花粉形态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个体花粉极面观为三裂圆,极面平滑,辐射对称,萌发沟明显细长,长至两端,均属三沟型;花粉离体萌发试验发现,在所设梯度中最适宜的培养基为:1%琼脂+20%震糖+0.01%硼酸,萌发率高达51.07%。 相似文献
9.
《天津农业科学》2017,(4):1-5
以布鲁克斯和美早樱桃为试材,通过对其生理及光合特性的测定分析,了解其对土壤条件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种植于沙土中的樱桃,MDA和可溶性糖含量、POD和CAT活性极显著高于种植于粘壤土中的樱桃;而种植于粘壤土中的樱桃,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种植于沙土中的;在2种土壤条件下,樱桃的SOD活性和色素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布鲁克斯的净光合速率、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及POD活性极显著高于美早,而美早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可溶性糖和MDA含量较高;2个品种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SOD活性差异不显著。土壤条件与樱桃品种对可溶性糖含量、净光合速率、MDA含量和根系活力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对抗氧化酶活性、色素含量不存在互作效应。综合各指标分析以及植株的生长表现认为,粘壤土比沙土更适合樱桃的生长;布鲁克斯比美早对土壤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11.
以晚熟白肉枇杷品种‘贵妃’为材料,研究不同结果母枝的性状对自然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疏果的情况下,梢长和叶片数是影响春梢果实穗重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其中梢长是影响夏梢果实品质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叶片数是影响夏梢坐果的主要生物学指标.贵妃枇杷生产上采用不疏果的栽培措施,若以春梢作为结果母枝,宜选择粗度大于0.9 cm、长度大于20 cm、叶片数为15~19的枝条;以夏梢作为结果母枝,则宜选择粗度大于0.7cm、长度大于30 cm、叶片数大于20的枝条.探讨不疏果条件下白肉枇杷贵妃的果实品质,认为运用贵妃的优良性状,辅以选用优良结果母枝,贵妃枇杷不采用疏果技术而生产优质果的栽培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樱桃授粉结实和果实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樱桃短柄和尖嘴品种在日平均气温4~5℃花芽开始萌动,12℃左右开花,14℃左右盛开。在10~25℃范围内花粉发芽率随气温上升而增高。在15℃条件下花粉经过4~8h开始发芽。短柄樱桃花粉发芽适应的气温范围广,低温下发芽率高于尖嘴樱桃。雌蕊授粉结实能力一般持续4~5 d,阴雨潮湿天气相应延长。以开花后1 d授粉的座果率为最高,第6 d明显下降。开花后4 d内平均气温和座果率呈直线回归,达到显著水平。以自然传粉的授粉方式,座果率为最高,同品种不同单株授粉座果率低,但高于自花授粉。樱桃有3次落果高峰,采前落果严重。果实生长期从盛花至果熟约47~55d.果实鲜重增长最快时间在采前10~15d.果肉干重在采前15d达到高峰。果实纵横径增长均表现为迅速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甜樱桃品种果实性状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8个甜樱桃品种的果实性状进行差异性研究,为徐淮地区甜樱桃优良品种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以红灯、桑提娜、黑珍珠、美早、早生凡、艳阳、萨米脱、砂蜜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甜樱桃品种的果形指数、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柄长度、可食用率、果实硬度及果实色泽的差异。【结果】各品种果实形状表现不完全一致,大部分为心形;单果重以黑珍珠最高,美早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早生凡最高,美早最低;果柄长度以黑珍珠最长,桑提娜最短;各品种果实可食用率均在92.4%以上;果实硬度以艳阳最大,早生凡最小。【结论】黑珍珠在8个品种中综合表现最好,适宜在徐淮地区推广种植,萨米脱次之,其他品种可有选择的适当发展,以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 7年生露地甜樱桃‘红灯’为试材 ,通过对一定结果量枝条进行遮阳处理 ,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 (1 0 0 % ,70 % ,48% ,30 %和 1 1 % )及不同弱光时期 (果实生长 期、 期、 期 )对樱桃坐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自然光相比 ,1 1 0 0~ 1 50 0μmol.m-2 .s-1 以下弱光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樱桃坐果率、单果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皮花青苷含量。在上述 3个生长时期中 , 期遮荫对果实影响最大 , 期次之 , 期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红蓝光和外源钙对番茄果实生长及品质形成的影响,为高品质番茄果实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樱粉1号’番茄品种为试材,采用1/2倍的霍格兰营养液,以椰糠为基质进行盆栽试验,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叶面喷施蒸馏水+自然光(CK)、叶面喷施10 g/L CaCl2溶液+自然光(Ca)、叶面喷施蒸馏水+补充红蓝光(LED)、叶面喷施10 g/L CaCl2溶液+补充红蓝光(Ca+LED),其中在番茄初花初果期叶面喷施蒸馏水或者10 g/L CaCl2,在果实转色期进行补充红蓝光或者自然光处理,取各处理第1穗和第2穗完全转色的番茄果实,测定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生长特性、氮代谢、糖代谢、品质以及不同组分钙含量,分析各个指标的相关性,并且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番茄果实综合评价。【结果】与CK相比,Ca处理番茄果实的单果质量、糖酸比、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升高了38.45%,37.83%,40.80%和23.08%;LED处理番茄果实的糖酸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升高了25.76%,11.30%,58.60%和22.84%,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11.58%;Ca+LED处理糖酸比、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3.80%,30.49%和61.60%,番茄果实硬度、纵径和果型指数均有升高趋势,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9.28%。Ca、LED和Ca+LED处理均能促进果实可溶性钙含量的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番茄果实的硝态氮与总酚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与类黄酮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呈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与类黄酮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钙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综合评价排名为Ca+LED>LED>Ca>CK。【结论】叶面喷施CaCl2和补充红蓝光均能促进番茄果实生长和品质的改善,并以两者共同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省威宁地区种植的5个大樱桃品种为试材,探讨品种间果实外观及内质指标的差异显著性,并对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大樱桃引种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等12项果实品质指标差异显著。单果质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及固酸比,可溶性固形物与横径,固酸比与糖酸比、可溶性糖,呈显著相关性;12项指标反映的品质可用3个主成分来表示,累计贡献率达93.55%,第1主成分值在综合品质评价上起关键作用,5个大樱桃品种中布鲁克斯和斯帕克里综合品质较优,桑提娜属中等,黑珍珠和艳阳较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混种对樱桃番茄富硒栽培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红(Y20-1)、黄(小番茄-4-1)、紫(咖番-13-1)樱桃番茄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混种模式(红色、黄色、紫色单种,红黄、红紫、黄紫两两混种,红黄紫混种)对果实品质和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混种模式降低了红色和黄色樱桃番茄的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提高了紫色樱桃番茄的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提高了3种樱桃番茄根、茎、叶与果实中的硒含量。黄色和紫色混种提高了紫色樱桃番茄的番茄红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3种基因型混种提高了红色樱桃番茄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相互混种提高了红色和紫色樱桃番茄的果实品质,并且提高了3种樱桃番茄各部位的硒含量,所以混种有利于樱桃番茄的富硒栽培。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多级结果蔓栽培模式和单级结果蔓栽培模式下百香果大田生长时间、产量与品质相关指标表现特征,于2020—2021年开展百香果大田生产试验,并以紫果类主栽品种台农1号百香果和黄果类品种芭乐味百香果为材料,观察或测定2种栽培模式下百香果开花、结果、产量与品质相关指标,并分析果实品质指标间,以及果实品质指标与果实成熟期内温度、光照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与多级结果蔓栽培模式相比,单级结果蔓栽培模式下,百香果植株现蕾期、始花期和始果期的时间均较迟,果实发育成熟所需时间缩短,成花率和坐果率显著增加,且花蕾期、成花率、果实发育成熟期和坐果率的变异系数均较低,台农1号和芭乐味从定植到采收结束时所需时间分别比多级结果蔓栽培模式缩短69~71 d和51~58 d;2)从实收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看,单级结果蔓栽培模式下单株产量显著低于多级结果蔓栽培模式,且其全部由一级蔓产量组成,而多级结果蔓栽培模式下单株产量由主蔓、一级蔓、二级蔓和三级蔓产量组成,各级结果蔓产量在总产量占比上表现不一致;与多级结果蔓栽培模式相比,单级结果蔓栽培模式下百香果单株结果数量显著减少,但平均单果重和中大果比率显著提高;3)与多级结果蔓栽培模式相比,在单级结果蔓栽培模式下,果实总酸含量显著降低,果皮重、果汁量、可食率、总糖、糖酸比提高,且果实品质中7项指标值的变异系数均较低,温度、光照等气象因子与果实品质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百香果在单级结果蔓栽培模式下可缩短大田生长时间,而且开花、结果、产量与品质相关指标表现特征均优于多级结果蔓栽培模式,各项指标值变异系数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樱桃皱叶病严重危害了樱桃的产量和品质,但是国内尚无樱桃皱叶病详细观测和有效防治措施的相关报道。通过对北京香山附近樱桃园的248株树成龄红灯连续两年的系统调查,总结发现:樱桃皱叶病主要对叶子形态、果实发育形态、果实品质和产量有影响。叶子表现为叶面粗糙、叶子变窄、叶片不规则变形伴有颜色变浅。果实表现为发育缓慢甚至有畸形尖端,皱叶和畸形果实存在位置对应关系。成熟果实的形状表现为更短薄,重量变轻,成熟期推迟。皱叶病红灯和正常红灯相比,产量显著下降。发病范围可能是几片树叶,一个枝组,也可能是整棵树。发病情况逐年不同,严重皱叶病植株的表现相对稳定。春天展叶期到硬核期以及果实成熟以后是观察樱桃皱叶病的最佳时期。另外,对严重皱叶病树进行了嫁接试验,经过初步观察接穗没有皱叶病表现。 相似文献
20.
以新红1号苹果为试材,分别授以新红星、嘎啦、秦冠、首红、藤牧和金帅的花粉,分析授粉对新红1号果实品质的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品种对新红1号苹果果实单果重、种子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糖影响显著,而对果柄长度、果柄粗度、果点密度、Vc含量、酸度和着色等影响不明显。结合生产实际,认为首红和金帅可做为新红1号苹果的优良授粉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