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史前稻作农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前农业作为史前考古的一个重要领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而关于史前稻作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成为目前考古界、农史界的一大热门话题。中国古代农业文化,主要是由北方的旱作农业和南方的稻作农业两大体系构成。安徽地处华东腹地,东邻江苏,北依山东,西接河南、湖北,南连江西、浙江,是连接中原与东南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南北方文化交流、传播、碰撞的重要地区。安徽地区的古代文化有其自身特点,也有其兼容性。对安徽史前稻作农业的研究将会丰富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研究的内容,对中国的史前文化和古代文明发展进程的研究也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再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再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裴安平自1989年笔者在《农业考古》上以《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为题,就洞庭湖地区彭头山文化的稻作新发现以及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表述自己的观点与认识以来,洞庭湖地区的...  相似文献   

3.
海岱地区史前稻作农业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靳桂云 《农业考古》2001,14(3):91-96
1  引言海岱地区这一概念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提出来的(1),其范围是以泰山为中心,包括 山东全省、河北东南部、豫东、皖北和苏北的广大区域。海岱地区史前文化在中国乃 至东亚地区史前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海岱地区史前稻作农业研究的深入开展将推 动对海岱地区和中国史前文化及古代文明发展的综合研究,并丰富中国乃至东亚史前农业研 究的内容。在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2),海岱地区史前农业特别是稻作农业的研究也 取得了初步成果(3)。本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海岱地区史前农业特别是稻作农业 进行初步研究并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的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耀利 《农业考古》2005,(1):33-41,45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稻作农业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早在史前时代中国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就发展出了较成熟的稻作农业。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经历了从起源、产生、发展,到成熟的全过程。大致说来,新石器时代早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时期,新石器时代中期是稻作农业产生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稻作农业最早的发生地。根据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和对古代植物遗存的分析鉴定成果,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大约始于公元前10000年前后,整个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广东史前稻作农业的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安强 《农业考古》2005,(1):149-155
广东史前稻作农业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不多,且年代相对较晚,因而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不被稻作农业起源研究者重视。但随着湖南道县玉蟾岩万年古稻和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水稻硅质体的发现,特别是广东英德牛栏洞水稻硅质体的发现,地处岭南的广东地区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一批学者的重视。将广东史前稻作农业考古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其稻作农业文化概况进行较为系统的综合分析研究,显得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7.
从出土文物谈史前贮种育种及祈殖巫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出土文物谈史前贮种育种及祈殖巫术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李锦山中国不仅是农业大国,亦是农业古国,大量考古资料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新石器时代早期,以黄河、长江为依托的两河流域,分别孕育了粟作文化和稻作文化。正是由于农业经济所产生的强大推动...  相似文献   

8.
舞阳史前稻作遗存与黄淮地区史前农业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舞阳史前稻作遗存与黄淮地区史前农业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张居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孔昭宸,刘长江迄今为止,论者述及史前农业时,多认为河南属粟作农业传统地区,只是在仰韶文化中期之后,稻作农业技术方从长江流域传播过来,但始终未得以推广①。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新发现...  相似文献   

9.
卫斯 《农业考古》2000,(1):114-121
1994年10月在中国湖北召开的“中国·枝江关庙山稻作文化研讨会”上,笔者提交了《关于中国稻作起源地问题的再探讨──兼论中国稻作起源于长江中游说》的论文,文中提出了确定中国稻作起源地的三条标准:1、这一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在全新世中期,必须适合稻谷的栽培,且这一地区有野生稻的广泛分布。2、这一地区考古发现,无论从年代序列上看,还是从文化谱系发展上看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尤其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和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在这一地区都有较为普遍的发现。3、这一地区发现的史前稻作遗存,在年代上不仅有属国内…  相似文献   

10.
《古今农业》2005,(3):71-71
(本刊讯)南京大学历史系刘兴林副教授所著《史前农业探研》一书,最近由黄山书社出版。该书分“史前农业的发生”、“动物的驯化与农业的起源”、“史前稻作农业”、“史前旱作农业”、“史前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史前先民的食物构成与粮食加工”、“原始农业宗教与文化”、“史前农业的发展和文明的起源”、“史前农业研究的展望与思考”九个方面,对史前农业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许多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淮河流域稻作起源再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淮河流域稻作起源再探任重,马绍林,任尔平关于中国稻作起源的研究,本文第一作者曾在《淮河下游流域史前农业探述》[1]一文中提出:江淮稻作起源于当地,没有接受长江下游河姆渡稻作的传播。但作为一种探讨性学术观点比较笼统,有必要再作较深层次的探述。我国稻作起...  相似文献   

12.
《江淮东部的原始超作农业及相关问题的讨论》的补充说明南京博物院,江苏农科院张敏,汤陵华江淮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史前稻作农业栽培区。根据对江淮东部地区所发现的史前稻作农业遗存的研究,我们撰写了《江淮东部的原始稠作农业及相关问题的讨论》一文,在《农业考古》1...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祥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长江中游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祥地华南农业大学向安强长江中游在中国稻作起源与传播中的位置至关重要,此已毫无疑义。长江中游成为研究中国稻作起源问题的热点地区,始自本世纪80年代末期湘鄂两省彭头山、城背溪稻作文化的发现。当时,笔者首倡中国稻作最先起源于长江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稻作文化东传日本的方式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作、米的历史是与日本的历史共同开始的。稻作与米可以看作日本历史的象征,至少是 日本历史形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日本民族固有的生死观 、世界观乃至宇宙观,都可在这成为日本人生存根基的稻作文化中得到解释(2)。这 种使日本列岛的社会历史发生了最深刻变化的稻作文化,一般都承认是中国稻作文化的东传 。然而,中国的稻作文化到底在什么时候从哪条路线传入日本?对此则众说纷纭。有的主张 “陆路说”,有的主张“海路说”,有的主张“北路说”,有的主张“南路说”,也有的干 脆提出“多路说”…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0月23-28日,在中国江西南昌召开的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日本神奈川大学河野通明教授提出了一个“江南汉族稻作文化”与“江南非汉族稻作文化”的概念。他将公元307年晋代南渡后大规模民族移动中,从黄河流域的中原南下定居的汉族稻作情景,称为“江南汉族稻作文化”,而把汉族南下以前,江南地区通行的稻作,称为“原江南非汉族稻作文化”。他认为,江南汉族稻作文化体现在自南宋以后多次绘制过的耕织图中,其特点是:(1)男子插秧;(2)收获的稻谷经过脱粒、脱壳而以米的形态保存于地窖;(3)未见…  相似文献   

16.
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5):823-824
着重从考古学方面论述了史前稻作农业的发展概况,并阐述了城的出现与稻作农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水稻栽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原来的题目为《史前日本的文化变迁——日本群岛对稻作农业的接受》,共分:序言、环境背景、日本的水稻栽培、绳文居民的渔捞适应、日本的海洋狩猎采集者及其对稻作农业的反应、余论等六部分,这里发表的是其中一、三部分,并由编者作了一些删节。  相似文献   

18.
稻作文化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稻作文化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归纳分析了稻作文化的起源、传播及演变形式,对稻作文化的现代发展实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稻作文化的现代化传承模式,为稻作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自中国的先秦时代开始,随着稻米民族百越人向东南亚的播迁,中国与东南亚的稻作文化交流便业已展开。唐宋以后,造船和航运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郑和下西洋后,中国与东南亚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东盟各国在接受从中国传入的稻作文化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稻作文化输出到了中国。交流使中国和东盟间形成了许多共同而又独特的稻作文化。本文将从稻田、稻作、稻种和民俗等方面展示中国和东南亚的稻作文化交流中的一些重要的片段。  相似文献   

20.
惠富平 《农业考古》2005,43(1):60-63,72
中国是亚洲稻作农业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稻作起源的研究是学术界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农业历史研究的热点。确定中国的稻作起源地,是研究中国稻作起源问题的基本内容,有关探讨已持续了半个世纪。早期稻作遗存的不断发现和研究手段的更新,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甚至修正以前的说法,其间提出多种起源假说。这里就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中外学者对中国稻作起源地问题的探索,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