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农业科学》2015,(9):118-120
河北省作为重要的农产品物流集散基地,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粮食、绿色蔬菜和优质果品集中产区之一,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对接京津虽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多样的物流主体,但仍存在河北省农业发展与京津经济圈不相协调、河北省农产品在京津市场不占优势、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主体缺乏整合、京津冀农产品物流的设施不够健全等问题。促进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协调发展,须做好京津冀发展规划,重新定位物流合作战略地位,提高河北省服务京津市场的功能,实现物流双向对接,整合物流主体,变农业大省为农业强省,健全区域农产品综合物流设施,建立京津冀合作平台等。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4):108-109
河北省毗邻京津,是农业生产大省,在京津鲜活农产品的市场供应份额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鲜活农产品对接京津市场流通环节中仍然存在三地物流"绿色通道"尚不完善、鲜活农产品物流渠道环节过多、鲜活农产品流通缺乏有效组织以及三地农产品信息平台尚未建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积极推动"绿色通道"及平台建设、勇于拓展环节少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着力培育鲜活农产品新型流通主体以及加强规范新活农产品市场监管制度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北鲜活农产品顺畅对接京津市场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从河北省的角度,用系统优化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京津冀农产品物流的协同发展。提出河北省在京津冀农产品物流协同发展中的两个定位;构建京津冀农产品生产、消费及物流供应优化模型,实现京津冀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最佳匹配;构建承接京津农产品物流节点转移的选址模型,实现对京津农产品物流节点转移的科学承接。  相似文献   

4.
多元化的农产品物流主体及其彼此间的良性互动是构成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依据农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所涉及领域,将农产品物流主体分为行业监管主体、产品产销主体、服务供给主体、消费需求主体。通过对农产品物流监管主体、产销主体、消费主体以及交易方式等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规范市场监管主体行为、提升产销主体功能、完善市场服务主体功能、保障消费需求主体权益、创新交易方式等若干优化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建议,以期实现农产品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当前偏远山区农产品流通所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分析了中国邮政发展偏远山区农产品物流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中国邮政的偏远山区农产品物流模式,阐述了该模式中生产服务层、生产层、流通服务层以及销售层四个层次的功能,并对这一模式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中国邮政发展偏远山区农产品物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供应链的角度对我国农产品物流进行分析,界定了农产品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内涵,提出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的集约模式,并从物流管理目标系统化、经营机制市场化、物流服务综合化、产品流通标准化、过程控制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小规模的土地种植作业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阻碍,为此政府提出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传统的满足分散需求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已不再适用。为解决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引入农民合作社,构建非服务导向和服务导向2种农产品物流模式,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发展这2种模式的建议,以期更好地完善农产品物流,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农产品物流运作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南省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海南省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根据海南省自身的区域优势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特性,提出了3种农产品物流运作新模式,即农产品生产基地模式、冷链核心企业模式和本地配送中心模式.阐述了3种模式运行的形式和特点,分析了其对应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产品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在传统的交易方式基础上,相继出现了农超对接、农网对接等新型农产品销售业态,使得农产品产业链上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不断融合,现代农产品物流也随之加快发展。本文就我国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和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国外农产品物流相比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实现产销零距离对接模式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农产品物流理论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将供应链理论引入农产品物流领域,发展供应链模式的农产品物流,并对发展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