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曲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稻曲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适碳源浓度为2%~3%,黑暗条件、pH4.0~8.0、完全培养基有利于稻曲病菌生长,稻曲病粒浸出液能影响水稻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
稻曲病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一种有毒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高浓度的稻曲球水浸出液对稻种萌发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稻曲球浸出液对稻种萌发有促进作用。用90%的甲醇,可以提取稻曲病菌的粗毒素。把粗毒素稀释100倍后对水稻种子萌发仍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用层析方法,将粗毒素大致分为4个组分,其中第3个组分的稀释液对稻种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化学定性法鉴定初步认为这种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物质是生物碱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菌病毒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曲病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一种有毒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高浓度的稻曲球水浸出液对稻种萌发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稻曲球浸出液对稻种萌发有促进作用。用90%的甲醇,可以提取稻曲病菌的粗毒素。把粗毒素稀释100倍后对水稻种子萌发仍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用层析方法,将粗毒素大致分为4个组分,其中第3个组分的稀释液对稻种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化学定性法鉴定初步认为这种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物质是生物碱类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适合皖南烟区稻曲病防治的杀菌剂,为皖南烟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南粳9108水稻稻曲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及病原菌鉴定,同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稻曲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南粳9108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较严重,发病率达62%;稻曲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稻绿核菌属绿核菌;6种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不同,30%苯甲·丙环唑EC和6%井冈·枯芽菌WP的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分别为0.245 7和3.150 1μg/m L。[结论]30%苯甲·丙环唑EC和6%井冈·枯芽菌WP的防治效果较好,可进一步用于大田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5.
水稻稻曲病主要发病于水稻穗部,故而又称为黑穗病、谷花病,本地农户又叫稻曲谷。这种病是水稻后期的主要病害。此病所含病原菌主要是有色毒素,严重影响稻米品质,食用后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要充分了解稻曲病的危害病理及特征,及时掌握防治技术,减少其对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国内稻曲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全面概述了国内稻曲病在病原菌特性、侵染源、侵染时期、发病规律、品种抗性、病菌毒性和毒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对该病的防治措施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因本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减产5%~10%。但是该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一、稻曲病的发病规律1、发病规律稻曲病是由真菌中的担子菌亚门,类绿核菌侵染后而导致发病。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  相似文献   

8.
水稻稻曲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绿核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对水稻的高产稳产危害较大.本文对引起水稻稻曲病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稻曲病菌的侵染规律和水稻稻曲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防治稻曲病的高效生物药剂,采用菌丝干重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7种生物药剂对稻曲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并进行了测试药剂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种供试药剂在室内测试试验剂量下对稻曲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都达80%以上,其中井冈·蜡芽菌、井冈·枯芽菌、枯草芽孢杆菌对稻曲病病原菌菌丝抑制率都为100%;对稻曲病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在70%以上的生物药剂有井冈·枯芽菌、蛇床子素、井冈·嘧苷素和井冈·蜡芽菌;田间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是井冈·枯芽菌和蛇床子素,两者防效都在70%以上。研究结果证实在破口期前7 d左右和齐穗期前后施用6%井冈·240亿CFU·g-1枯芽菌可湿性粉剂或1%蛇床子素水乳剂,可提高对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4个品种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与分化,研究了稻曲病病原菌粗毒素为选择压力进行抗稻曲病突变体的筛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供试的水稻各品种在细胞水平的抗性与田间的抗性相一致,因而可以以制备的稻曲病菌粗毒素为选择压力进行抗病突变体的筛选。对得到的抗性愈伤组织的抗性稳定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继代后愈伤组织的抗性仍得到了保持并得到了分化植株。这说明毒素筛选体系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