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建立使用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修饰金电极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新方法。[方法]试验采用电化学方法优化检测条件,建立标准曲线并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试验得出,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修饰金电极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优条件为:电极修饰条件为4℃、8 h,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为7.4。该检测方法对黄曲霉毒素B1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427~150.000ng/ml,加标回收率在94.44%~101.36%。[结论]使用该免疫电化学方法,检出限较低,可以用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真菌毒素,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其对人畜健康、畜牧生产危害极大,并引起世界各地及相关组织的高度重视,并纷纷规定了饲料中最高残留限量作为强制性标准使用。文章对黄曲霉毒素检测的定性与定量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吴瑞阁  李丰玉  张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306+10336-10306
[目的]了解黄曲霉毒素对南阳地区玉米的污染情况,初步评价玉米的安全性。[方法]从南阳市不同区域采集新收获的玉米样品40个,应用HPLC检测技术对玉米进行黄曲霉毒素B1检测并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黄曲霉毒素B1检出率为80%,根据食品和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符合食用标准的玉米占37.5%,不符合食用和饲用的占45.0%。[结论]玉米黄曲霉毒素污染广泛,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玉米流向进行安全性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灵敏、准确的黄曲霉毒素B1的ELISA检测方法,并使其在饲料检验中广泛应用。在生产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基础上,利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研制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对黄曲霉毒素B1最低检出浓度为0.05 ng/mL,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5~2.00ng/mL;对3种饲料做3个加标水平添加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79.5%~106.2%之间。  相似文献   

5.
花生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成为我国花生出口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2004年仅山东省输欧盟花生因超标被预警达43次。为有效规避这一绿色贸易壁垒,推动花生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对我国花生黄曲霉毒素限量及检测标准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对国内和国外制定的花生及制品黄曲霉毒素最大限量值分别予以介绍。结合当前花生贸易需要,提出了加强花生黄曲霉标准制定及国际跟踪采标的建议,探讨了强化黄曲霉检测力度和研究能力的重要性,为提高中国花生及其制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B1具有非常强烈的致癌性,饲料当中存在的黄曲霉毒素B1会损伤动物的肝脏并对其产生很大的毒性作用,严重危害着动物健康。所以准确、快速的对饲料中的AFTB1含量进行检测对养殖业与人们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B1具有非常强烈的致癌性,饲料当中存在的黄曲霉毒素B1会损伤动物的肝脏并对其产生很大的毒性作用,严重危害着动物健康。所以准确、快速的对饲料中的AFTB1含量进行检测对养殖业与人们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并配有大体积流通池的荧光检测器快速检测奶及奶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在样品中按m(牛奶)∶V(乙腈)=1∶2.5的比例加入乙腈,采用涡旋及超声辅助液液萃取法对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提取,经离心后,取上清液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过黄曲霉毒素M1免疫亲和柱进行净化及浓缩;采用V(甲醇)∶V(乙腈)=50∶50及纯水作为流动相,经UPLC BEH C18柱(100mm×2.1mm,1.7μm)分离.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定量限为0.03μg/kg,低于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最低限量标准,符合检测要求;同时,在0.06~1.2μ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其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3个加标浓度的回收率在81.95%~94.20%之间,效果较好;采用大体积流通池检测的灵敏度较普通流通池提高了近3倍;经用于奶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结果与现行标准方法一致;另外,在前处理中,用乙腈对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提取,可以有效地沉淀样品中的蛋白质,从而得到澄清的提取液,在过免疫亲和柱净化时只需利用溶液自身重力作用即能过柱.综上,此定量方法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检测速度快和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对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食品和谷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健康问题.黄曲霉毒素B1(AFB1)具有极强的致突变性和毒性,并且对人类和牲畜均具有强致癌性.有关毒素的脱毒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中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脱毒是主要的脱毒方法.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及主要的检测方法,对黄曲霉毒素物理、化学、生物脱毒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许艳丽  鲍蕾  梁成珠  雷质文  林修光  汪东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10-10212,10228
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检测方法,并利用微生物之间的竞争作用筛选出能抑制产毒黄曲霉生长的菌株,由此来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从根源上解决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复杂食品体系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行为,以黄曲霉毒素B1为研究对象,以乙腈为简单溶剂系统模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辐照前后黄曲霉毒素B1进行定量,研究不同辐照剂量、不同毒素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黄曲霉毒素B1电子束辐射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射能够有效地去除乙腈溶液中的黄曲霉毒素B1。在实验范围内,随着辐照剂量、初始浓度的增加,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中黄曲霉毒素提取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多种溶剂与玉米的不同比例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 B1 的提取效率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用60 % 甲醇水溶液为提取剂,与样品比例为6 :1( ml/g) ;80 % 丙酮水溶液,与样品比例为5 :1 ,6 :1( ml/g) 及90 % 乙腈水溶液,与样品比例为4 :1( ml/g) 的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贵州省辣椒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情况,采用ELISA方法对2009—2010年贵州省9个地区市场销售的669份辣椒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辣椒制品中总体存在黄曲霉毒素B1的轻度污染,尤其是干辣椒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情况较重。  相似文献   

14.
黄曲霉毒素B_1致雏鸭肝脏细胞DNA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1)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不同染毒水平(3,30,300μg·kg-1BW)染毒后,在不同时间点导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情况;(2)探明AFB1染毒剂量及染毒时间与雏鸭肝细胞DNA损伤之间的关系,为AFB1遗传毒性提供研究模型。【方法】96只雄性北京鸭雏鸭,随机分为16组,每组6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至6组为低剂量(染毒)组、第7至11组为中剂量(染毒)组、第12至16组为高剂量(染毒)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雏鸭分别灌胃25%DMSO水溶液,0.25,2.5,25μg·mL-1溶液各1mL,对照组于灌胃1h后,各剂量染毒组分别于灌胃染毒1、2、8、24、48h用彗星试验检测肝细胞DNA损伤。【结果】试验表明,雏鸭对于AFB1导致的肝细胞DNA损伤非常敏感,肝细胞DNA损伤程度与AFB1摄入量以及摄入时间有关。经口染毒2h左右DNA损伤达到高峰,所有染毒组在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尾矩、Olive尾矩等指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AFB1染毒剂量增加,DNA损伤程度加深、持续时间延长。【结论】(1)AFB1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的效应非常强,低剂量(3μg·kg-1BW)AFB1暴露就能够引起雏鸭肝细胞DNA发生显著损伤。(2)经口染毒AFB12h后雏鸭肝细胞DNA损伤达到高峰,此时DNA损伤程度与AFB1暴露之间的量效关系最为明显。(3)雏鸭是研究AFB1遗传毒性的一个良好动物模型,彗星试验能够反映AFB1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利用微生物去毒法,初步筛选出32株生长良好的活性菌株,再添加AFB1标准品(菌液毒素终质量浓度2.5μg/m L),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AFB1降解率,结果显示,从鸡粪中分离并命名为F6的菌株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达83%。对菌株F6进行细胞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初步判断为芽胞杆菌属,16S rRNA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与蔬菜芽胞杆菌国际标准株ATCC700005(登录号NR043325.1)核苷酸同源性为99.3%,由此可确定,F6菌株为蔬菜芽胞杆菌,命名为Bacillus oleronius GX01(登录号KP297896)。分离菌株F6发酵液各组分,检测得上清液AFB1降解率达83%,而菌悬液、胞内液的AFB1分别仅为22.8%、17.4%,初步鉴定其降解活性成分可能为胞外酶。  相似文献   

16.
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模拟黄曲霉毒素抗原的活性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笔者实验室前期免疫并构建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库,应用此抗体库筛选、制备可以用作黄曲霉毒素无毒替代抗原的纳米抗体。本研究旨在探明已筛选出的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Phage 2-5用作黄曲霉毒素替代抗原的活性,为后续纳米抗体的合成以及黄曲霉毒素绿色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前期,笔者实验室对羊驼免疫黄曲霉毒素抗原(AFB1-BSA),经过5次免疫后,取血,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并采用PCR技术对抗体可变区VHH区域进行扩增,与载体pComb3X偶联,构建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库;经过吸附-洗脱的淘选过程筛选出能够与黄曲霉毒素竞争结合抗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1C11的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Phage 2-5。本研究通过将抗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1C11固定在酶标板上,以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Phage2-5作为竞争抗原,与反应体系中的游离黄曲霉毒素竞争结合抗体,构建酶联免疫分析(ELISA)体系,检测游离黄曲霉毒素含量,并分别对该方法的灵敏度、交叉反应率、缓冲液和样品基质对反应体系的影响进行测定。【结果】采用棋盘法确定了抗体最佳包被浓度为1.25 mg·mL-1,噬菌体最佳使用浓度为5´1011 pfu/mL。在最优条件下建立基于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Phage2-5的ELISA法,对黄曲霉毒素B1的IC50值为0.054 ng·mL-1,对黄曲霉毒素B2、G1、G2、M1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38.6%、70.1%、14.5%、14.6%;反应最高耐受甲醇浓度为20%;当pH值为7.0时,反应灵敏度最高,升高或降低pH对反应灵敏度均有影响;盐离子浓度对反应灵敏度影响不大,反应体系在5´PBS的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活性,但纯水溶液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因此,该反应的最佳反应缓冲液是pH值为7.0的0.01 mol·L-1 磷酸盐缓冲液(PBS),花生、大米、玉米基质对反应体系无显著影响。【结论】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Phage2-5具备良好的模拟黄曲霉毒素抗原的生物活性,用作替代抗原建立的免疫分析方法灵敏度高、甲醇耐受能力强,并且样品基质效应不明显,具有进一步研制黄曲霉毒素模拟抗原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分布广、肝毒性强,能够导致肝脏氧化性损伤。本研究通过注射AFB1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探究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对肝损伤的干预效果及方式。实验设置空白组、COS对照组、模型组、COS干预组、阳性对照组,连续灌胃8天,模型组、COS干预和阳性对照组仅在第6天注射1 mg/kg AFB1。以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肝脏组织切片评价COS对肝损伤的干预效果,并利用RNA测序(RNA-Seq)技术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以分析COS干预方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COS干预组显著降低了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肝脏切片观察显示COS有利于改善大鼠肝脏形态;RNA-Seq数据表明,COS干预组和模型组比较共有968个DEGs,富集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条目主要与肝脏代谢功能、氧化应激反应和蛋白质合成相关。综上,COS对AFB1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为COS用于预防AFB1诱导的肝损伤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去除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去除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介绍了各类方法的技术内容、去毒机理、去毒效果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黄曲霉毒素B1(AFB1)单一及联合染毒对小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抗氧化性能和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取96只18日龄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ON组、AFB1组和AD组(DON+AFB1组),每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500 μg·kg-1 DON、200 μg·kg-1 AFB1和200 μg·kg-1 AFB1+500 μg·kg-1 DON,连续灌服45 d。分别于试验的第0、15、30、45天,每组随机选取6只小鼠,麻醉后处死,取脑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并检测脑组织氧化与抗氧化指标及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ON组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NO含量显著升高(P<0.05);AFB1组小鼠脑组织中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AD组脑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CAT、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MDA)和NO含量显著上升(P<0.05);各染毒组脑组织ZO-1和Occludin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研究结果表明,DON与AFB1单一及联合染毒均能造成小鼠脑组织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降低抗氧化性能及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 mRNA的表达量,且DON与AFB1的联合毒性大于单一毒性。  相似文献   

20.
彭俊  励飞  刘维  聂勇 《饲料博览》2020,(1):28-32,36
黄曲霉毒素B1(AFB1)和呕吐毒素(DON)是由寄生曲霉、黄曲霉、镰刀菌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饲料及其原料中,不仅给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也给动物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传统脱除AFB1和DON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但上述两种方法都具有局限性,而利用微生物脱毒方法安全、高效,绿色环保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且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对AFB1和DON的特点、危害和致毒机制以及生物脱毒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