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云南怒江红山茶主产区初选的188株野生怒江红山茶中,复选出43株单株作为试验样本,对其7个果实产量性状进行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间果实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冠幅单位面积鲜果产量鲜果质量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鲜出籽率干出仁率。除干出仁率和鲜果质量在各分布点间呈现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果实产量性状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在7个果实产量性状中,干出籽率与鲜果质量、鲜果含油率与鲜果质量、鲜果含油率与干出籽率、鲜果含油率与干出仁率、鲜果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他果实产量性状间相关不显著。各果实产量性状与鲜果含油率的相关程度为:干出仁率(0.444)种仁含油率(0.318)冠幅单位面积鲜果产量(-0.018)鲜出籽率(-0.218)鲜果质量(-0.556)干出籽率(-0.697)。冠幅单位面积产量达到1 kg/m2的有5株,冠幅单位面积产油量达0.06kg/m2的5株,分别为BLT48、FYC32、FYC33、FYC81、LCY75,其中FYC33单株产油量达0.45 kg/m2,以上均为高产油单株,是良好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
海南油茶优树选择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油茶优树选择的行业技术规程,经过4年的调查,从海南当地油茶自然林分中选择出6株油茶优树,单株年产鲜果6.5~61.3 kg,平均每平方米冠幅产鲜果1.04~2.67 kg,平均鲜果含油率6.51%~9.30%,病果率在3%以下。所选择的油茶优树具有产果量高、含油率高、抗油茶炭疽病能力强等特征,可以作为进一步培育海南油茶良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玉屏油茶良种果实性状的通径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可在贵州玉屏推广应用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对47份油茶种质的果实性状进行了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干籽质量受果数及鲜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鲜果产量对干籽质量的间接正效应最显著;干籽含油率受鲜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最大;单株产油量受鲜果产量、果数及干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鲜籽质量对单株产油量的间接通径系数最大。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可分为2个类群,第Ⅰ、Ⅱ类均可划分为3个亚类群,各亚类群中干籽含油率相近的无性系多归在不同小亚亚类群中,说明干籽含油率是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中最重要的分类性状。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施磷量对油茶果实性状、养分含量和产油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磷肥施入量,本研究设置了5个磷肥水平,以赣无性系油茶作为试验材料,在江西玉山县开展单因素磷肥试验。结果表明,赣无性系的油茶果形指数、单果质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籽仁出油率、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油量和果实养分含量都随施磷量的提高而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P3处理(单株年施磷量47.15 g/kg)时达到最大值;鲜果含水率随施磷量的提高而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P3处理时达到最小值;施磷能显著提高单株鲜果产量,并随施磷量的提高呈递增趋势。通过拟合磷肥施入量与单株产油量的响应曲线,确定了赣无性系油茶经济效益最高的钙镁磷肥用量为每株1.00 kg。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经济性状遗传变异特征,筛选核心评价指标,建立优树评价预测模型,为广宁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创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广宁红花油茶核心产区初选的31株优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其冠幅面积、单株产果量和单株产油量等20个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  结果  参试株优树的20个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范围为3.25%~69.47%;各指标间共有38对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15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主成分分析将11个评价指标简化为4个较为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0.23%,保留了供试材料各性状的大部分信息。根据4个综合指标的权重以及隶属函数值,优树综合得分范围为0.151~0.674,其中HY25、HY4、HY20、HY17和HY1综合评价表现较好。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广宁红花油茶优树评价预测模型,筛选出冠幅面积、单株产果效率、单株产油量、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和鲜果含油率等6个核心评价指标。基于6个核心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可将31株样株分为3类,第Ⅰ类属于优质型;第Ⅱ类丰产性和优质性较好;第Ⅲ类属于丰产型。  结论  建立了广宁红花油茶优树评价模型,筛选出6个核心评价指标,获得了5株综合表现良好的单株。图2表6参24  相似文献   

6.
玉屏油茶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对自然生长群体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个体间单株鲜子重、鲜果产量及鲜果含油率间存在明显差异,干子含油率最高为42.23%、最低为17.19%;单株鲜果产量与单株总果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9);鲜子含油率与干子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4),与果皮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397);12个数量性状可归纳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产量因子、含油量因子、果型因子和果皮厚度因子,积累贡献率为76.887%。为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系,可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以主成分为单位选育优质高产的油茶个体,优先选择果大、皮薄、高干子含油率性状结合的个体作为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油茶林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以及减少病虫害,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间种百喜草、波斯菊、金鸡菊3种间种模式对油茶幼林座果率、产量及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幼林内间种百喜草、金鸡菊和波斯菊均能极显著提高油茶幼林座果率,华金品种的幼林座果率为间种金鸡菊波斯菊百喜草,3月5日调查座果率分别是CK的1.59倍、1.47倍和1.23倍,10月17日调查的座果率分别是CK的2.13倍、2.10倍和1.56倍。当幼林品种为湘林210时,3月5日调查的座果率分别是CK的1.41倍、1.43倍和1.40倍,10月17日调查的座果率分别是CK的1.61倍、1.68倍和1.66倍,但3种间种模式间的座果率差异不显著。3种间种模式同样均能极显著提高油茶幼林产量,3种模式中以间作百喜草的油茶幼林产量最高,华金和湘林210的单株产果量分别为4.23 kg和6.00 kg,分别是CK的1.71倍和1.45倍。3种间种模式也均能极显著降低油茶幼林病虫害的发生,病情指数分别比CK减少了36.1%、44.5%和38.9%,其中以间种金鸡菊病情指数最低;虫害指数分别比CK减少了54.5%、44.4%和55.0%,其中以间作波斯菊虫害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赣州油1号’‘赣州油2号’‘赣州油3号’‘赣州油4号’‘赣州油5号’油茶Camellia oleifera新品种的经济性状,以这5个8~10年生油茶新品种2011-2013年的调查数据为材料,对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赣州油’1~5号油茶新品种果实性状指标的差异明显,果形以桃形、球形、橘形等3种为主,果色主要有红色、黄色和青色,果实越大,果皮越厚,500 g鲜籽个数越少,平均果形指数为1.07;产油量是由含油率及产果量决定,鲜果含油率大小依次为‘赣州油3号’‘赣州油2号’‘赣州油4号’‘赣州油5号’‘赣州油1号’,666.67 m2产油量分别为‘赣州油1号’‘赣州油2号’‘赣州油3号’‘赣州油4号’‘赣州油5号’;果实经济性状指标间相关性显著,果径与果皮厚度之间(r=0.944 3);果形指数与500 g鲜果数(r=0.858 0),鲜果出籽率(r=0.807 1),干出籽率之间(r=0.849 7);500 g鲜果数与500g鲜籽数(r=0.842 6),干出籽率(r=0.896 3),鲜果含油率之间(r=0.837 4);500 g鲜籽数与干出籽率(r=0.800 4),种仁含油率(r=0.804 3),鲜果含油率之间(r=0.946 4);鲜果出籽率与干出籽率之间(r=0.892 2);干出籽率与鲜果含油率之间(r=0.917 8),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果形指数与鲜果含油率之间(r=0.650 6);500 g鲜果数与鲜果出籽率之间(r=0.684 2);鲜果出籽率与鲜果含油率之间(r=0.666 0,);种仁含油率与鲜果含油率之间(r=0.656 4),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果高与500 g鲜籽数(r=-0.748 4),种仁含油率之间(r=-0.812 4);果径与果形指数(r=-0.746 0),500 g鲜果数(r=-0.977 0),500 g鲜籽数(r=-0.932 3),干出籽率(r=-0.863 9),鲜果含油率之间(r=-0.889 4,);果皮厚度与果形指数(r=-0.847 0),500 g鲜果数(r=-0.958 9),500g鲜籽数(r=-0.872 7),鲜果出籽率(r=-0.803 3),干出籽率(r=-0.981 3),鲜果含油率之间(r=-0.934 6),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果径与种仁含油率之间(r=-0.663 4)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施硼量6个主要栽培因素对甘蓝型油菜产油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已有的研究资料和笔者的试验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油量与播期呈负相关,与密度多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与氮肥施用量和硼肥施用量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与磷、钾肥呈直线相关关系。高油份品种(44.00%以上)获得最高产油量的施氮量平均为185.18 kg/hm2,在此条件下,它们的产油量平均为1 442.60 kg/hm2,而含油率较低品种(42.00%以下)的产油量平均为1 247.84 kg/hm2,高含油率品种产油量比含油率较低品种的产油量平均高15.61%。含油率较低品种获得最高产油量时的施氮量平均为286.28 kg/hm2,在此条件下,它们的产油量平均为1 350.57 kg/hm2,而高含油率品种产油量比含油率较低品种的产油量平均高6.81%。油菜品种含油量与获得最高产油量的施氮间呈极显著负相关(-0.980 0**)。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高油份品种高产保优栽培措中氮、磷、钾、硼肥施用量分别为187.5-195、105-120、135-150、15-22.5 kg/hm2。密度和播期根据各地栽培习惯而定,贵州油菜移栽播期9月10日-16日,密度6×104-1.05×105株/hm2。[结论]该研究明确了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甘蓝型油菜产油量的影响,提出高油份品种高产保优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31个油茶无性系进行综合评判,较全面地分析了各品种的综合表现及各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油茶无性系的加权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XLC48,XLC36,XLC55,XLC41,XLC42,XLC59,XLC58,XLC43,XLC44,XLC56,XLC61,XLC33,XLC46,XLC50,XLC37,XLC31,XLC54,XLC57,XLC45,XLC49,XLC40,XLC38,XLC47,XLC39,XLC35,XLC51,XLC60,XLC52,XLC34,XLC53,XLC32;各经济性状与产油量关系密切程度的顺序依次为:鲜果出籽率,干籽含油率,抗病性,果形指数,总叶片数,单果重,冠幅面积,单株产果量,为今后油茶定向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膏桐的优良单株果实为材料,对果实的8个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各性状在优良单株间存在差异,表现出多样性和变异性;单果重与果实纵径、种子厚度,单粒种子重与种子厚度、单果重,含油率与种子厚度、单粒种子重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含油率与单粒种子重、种子厚度、种子纵径和单果重的回归经验式,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均是影响含油率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套袋对帕拉英达芒单果重的影响进行试验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种不同规格和不同材质的袋子,进行适时套袋后,套袋果实在同一套袋期内都能提高果实单果重,其中处理1(外复合内黑大袋)能显著和极显著提高果实单果重,处理2(白色单层袋)、处理3(外复合内黑小袋)、处理4(赤牛涂黑内黑袋)不能显著提高果实单果重。因此在套袋时应根据商品性要求综合考虑选择适宜材质和规格的袋子进行。  相似文献   

13.
对华中五味子果实性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穗长、穗粗、柄长、粒纵、粒横、每穗粒数、单穗质量、穗轴质量、千粒质量、千粒果皮质量等10个果实性状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F值依次分别为42.735、39.675-72.310、39.584、255.988、255.193、39.616、14.487、11.463和81.467,在20个预选无性系中有进一步选择的必要;综合不同无性系的果穗性状和果粒性状可以看出,9903、9919两个无性系的果实性状最优,可以作为高产无性系的备选;在供试的20个无性系中,果实入药率差异不大;均在92%~94%,其中预选品系9929果穗入药率最高,为94.12%显著.对华中五味子果实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穗质量与穗粗、粒纵、穗轴质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是和穗柄的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人参果中挥发油和无机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GC-MS-DC)法首次从人参果中分离并鉴定了26种挥发油成分,测定了他们的相对含量,并与人参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比较。同时,应用美国JARRALL-ASH800系列Mark-Ⅱ型电热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配同PDPBA计算机,首次对人参果中无机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人参果中存在24种以上的无机元素,各元素的相对含量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河北涿鹿地区的6种中国沙棘的果实,在成熟期的4个不同阶段的含油量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沙棘含油量在12月5日的样品中达到高点,种子油为6.9%~11.4%,果肉油为6.1%~8.9%。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在12月5日的样品中达到高点,含量的总平均值为86.6%,其中维生素F占59.8%。而果肉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总平均值为64.8%,但其中的维生素F仅占6.9%。  相似文献   

16.
黄连木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黄连木果实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黄连木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到60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41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9.788%。黄连木果实挥发油主要成分是(Z)-3,7-二甲基-1,3,6-辛三烯(13.529%),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12.229%),(E)-3,7-二甲基-1,3,6-辛三烯(7.704%),D-柠檬烯(7.461%),1-甲基-4-(1-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6.537%),3-蒈烯(5.314%)等。  相似文献   

17.
刺山柑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挥发油测定器从新疆野生刺山柑干果中提取挥发油,用GC-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分离出57个峰,确定了其中53种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94.19%,主要化学成分为 (Z,Z)-9,12-十八碳二烯酸(26.40%),棕榈酸(15.35%),十八碳-9-烯酸(11.41%),1,2-苯二酸二(2-甲基丙基)酯(5.77%),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4.41%),2-甲氧基苯酚(2.94%),肉豆蔻酸(2.67%),月桂酸(2.47%),(Z,Z)-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2.03%),Z-11-棕榈酸(1.86%),α-吡咯乙酮(1.04%),棕榈酸甲酯(1.02%).以上12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77.37%.  相似文献   

18.
研究百里香精油(thyme oil)与不同浓度的碳酸钠(Na2CO3)结合使用对桠柑果实采后酸腐病(Geotrichum citri-aurantii)的防治及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百里香精油与Na2CO3结合使用对桠柑果实酸腐病害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当1 600μL·L-1的百里香精油与0.5%Na2CO3结合使用时能够完全抑制桠柑酸腐病害的发生;400μL·L-1的百里香精油与1%Na2CO3结合使用使桠柑酸腐病害发病率降低了60%,且处理后对桠柑果实的硬度、抗坏血酸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连木果柄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已分析黄连木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对黄连木果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GC-MS分析,以对二者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黄连木果柄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黄连木果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到50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37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1.917%。黄连木果柄挥发油主要成分是[1S-(1,α7,α8 aβ)]-1,2,3,5,6,7,8,8 a-八氢-1,4-二甲基-7-(甲基乙烯基)-薁(11.979%),3-蒈烯(10.640%),β-水芹烯(9.504%),1-乙烯基-1-甲基-2,4-二(1-甲基乙烯基)-环己烯(7.760%),β-蒎烯(6.227%),α-蒎烯(6.065%),D-柠檬烯(5.070%)等。黄连木果实和果柄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有差异,但主要成分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茶树油对莲雾果实储藏品质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茶树油分别用浸泡法和熏蒸法处理莲雾,测定储藏后的莲雾果实品质指标,同时运用滤纸扩散法研究茶树油处理对莲雾采后致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茶树油处理可以减缓莲雾果实在贮藏期间腐烂指数上升,维持较高的硬度,保持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较高的含量,从而显著提高莲雾采后贮藏的保鲜品质,其中以10%茶树油浸泡和500 u L·L~(-1)熏蒸处理莲雾保鲜效果最好。同时实验证实茶树油能显著抑制莲雾果实主要致病菌茶褐斑拟盘多毛孢菌与棕榈疫霉菌的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