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塔里木马鹿、甘肃马鹿与塔甘杂交马鹿的产茸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甘杂交马鹿的产茸量整体优于纯种甘肃马鹿且差异显著(P<0.05),塔甘杂交马鹿与纯种塔里木马鹿相比第6锯产茸量高、且差异显著(P<0.05),指出利用塔里木马鹿杂交改良甘肃马鹿,能使杂种后代的产茸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程序对马鹿繁殖效果的影响。选用40只健康、年龄相近的经产天山马鹿母鹿,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对照组在马鹿发情周期内放入孕酮阴道栓(CIDR),在埋栓第12天取出CIDR,同时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撤栓48 h后肌注促排3号(A_3),再过12 h后人工输精,同时肌注促排3号(A_3)。试验组在马鹿发情周期内肌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维生素AD注射液,在肌注第7天再肌注前列腺素(PG),试验1组在48 h后第2次肌注GnRH和维生素AD注射液,16~24 h后人工输精;试验2组在48 h后第2次肌注GnRH和维生素AD注射液,同时人工输精;试验3组在72 h后第2次肌注GnRH和维生素AD注射液,同时人工输精;试验4组在56 h后第2次肌注GnRH和维生素AD注射液,16 h后人工输精。在处理前和人工授精时采集血样,测定血清中孕酮(P_4)、雌激素(E_2)、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的含量。结果表明,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4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100%、87.5%、87.5%、100%)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37.5%)(P0.01),但对照组和试验3组母鹿不返情率(分别为75.0%、75.0%)极显著高于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4组(分别为12.5%、37.5%、25.0%)(P0.01);各组处理后(输精时)的母鹿血清中E_2、LH、P_4和FSH含量整体极显著高于处理前(P0.01),但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方法处理母鹿成本显著低于对照组。采用试验组方法处理母马鹿可保证较高的不返情率,且操作简单、成本低、有效避免母鹿反复麻醉损伤等优点,优于对照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疆马鹿群体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新疆马鹿系统发生关系及分类地位,对塔里木马鹿、阿尔泰马鹿、天山马鹿共3个亚种38个个体的Cyt b全序列(1 140 bp)扩增、测序,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变异以及核苷酸序列差异,并以黇鹿(Fallowdeer,Cervus dama Linnaeus)为外群,分别采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突变转换/颠换比值较高(R=25.665),Cyt b基因密码子碱基使用具有偏倚性;塔里木马鹿与阿尔泰马鹿、天山马鹿遗传距离较远;塔里木马鹿与天山马鹿有部分单倍型与其他亚种聚为一类。因此认为塔里木马鹿与阿尔泰马鹿、天山马鹿属于不同的类群;塔里木马鹿与天山马鹿都受到外种入侵,疑为引种杂交所致。  相似文献   

4.
杨小霞  秦大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85-7185,7187
[目的]为科学开发利用青海茸鹿资源,进而提高茸鹿养殖经济效益提供参考。[方法]引进天山马鹿,与青海马鹿开展了杂交试验,对天山马鹿、青海马鹿与天青杂交马鹿的产茸量进行研究。[结果]天青杂交马鹿前两锯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第5锯产茸量显著高于纯种青海马鹿(P0.05),天青杂交马鹿的产茸量整体优于纯种青海马鹿。[结论]利用天山马鹿杂交改良青海马鹿,能明显提高杂种后代的产茸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马鹿为试验对象,采用上浮法诱导马鹿精子体外获能,以γ氨基丁酸(GABA)诱导顶体反应,旨在摸索出GABA诱发马鹿精子顶体反应的最适宜体系.研究结果表明:0.05~2.50mmol/L的GABA可提高获能马鹿精子的顶体反应率,并以0.50mmol/L GABA处理组的顶体反应率最高(P<0.01),达到(77.94±6.53)%;0.50mmol/L GABA诱导获能马鹿精子顶体反应,在1~30min内各处理时间的顶体反应率均达到70%以上,并以处理10min的顶体反应率最高(77.52±2.96)%;GABA能促进获能马鹿精子的顶体反应,但不能显著(P>0.05)促进未获能马鹿精子的顶体反应.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塔里木马鹿生茸期饲料营养价值与产茸量之间的关系,对试验组Ⅰ(农二师鹿场)、试验组Ⅱ(农一师12团鹿场)、试验组Ⅲ(农一师13团鹿场)饲料中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钙、磷、总能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结合各鹿场茸鹿年均产茸量,完成了对塔里木马鹿生茸期3种饲料的实用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Ⅱ精料原料中的CP含量,青贮类原料中的EE、GE含量,粗料原料棉籽粕中的CP、Ca、P含量均显著高于试验组Ⅰ、Ⅲ(P<0.01),该组每只茸鹿的年均产茸量最高.这表明本研究中试验组Ⅱ的饲料配方最适合生茸期的塔里木马鹿,该组饲料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塔里木马鹿在生茸期对饲料中粗蛋白、粗脂肪、矿物质及能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新疆马鹿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首次对我国新疆3个马鹿品种181只个体的13个血液蛋白位点进行了遗传检测,结果表明:Hb,Pr2,Alb,Gc,Sag,Pa,Prt1,Prt2,Tf,Ptf分别受一个基因位点上的2,1,1,1,2,2,2,2,3,2个等位基因控制。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分析表明:阿尔泰马鹿Prts2,Pa位点,天山马鹿Tf,Prt2,Pa,Ptf位点,塔里木马鹿Ptf,Tf,Prt2位点为平衡位点。多态蛋白位点的平均杂合度的大小依次为:塔里木马鹿(0.2438)>天山马鹿(0.2294)>阿尔泰马鹿(0.2181)。三个马鹿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天山马鹿与阿尔泰马鹿最近(D=0.0274),天山马鹿和塔里木马鹿次之(D=0.0513),阿尔泰马鹿与塔里木马鹿最远(D=0.1078)。  相似文献   

8.
孕酮诱发马鹿精子顶体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鹿为试验对象,采用上浮法诱导马鹿精子体外获能,以孕酮(P4)诱导顶体反应,旨在摸索出P4诱发马鹿精子顶体反应的最适宜体系.研究结果表明:0.5~1000μmol/L的P4可提高获能马鹿精子的顶体反应率;其中,1μmol/L与10μmol/L的P4可显著(P<0.05)促进马鹿精子发生顶体反应,并以10μmol/L的P4处理组的顶体反应率最高(74.44±0.71)%.10μmol/L的P4诱导获能马鹿精子顶体反应在10~20min的处理时间内均获得了较高的顶体反应率(均72.41%以上),并以处理10min的顶体反应率最高(78.40%).P4能促进获能马鹿精子的顶体反应,但不能显著(P>0.05)促进未获能马鹿精子的顶体反应.  相似文献   

9.
283只雌性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随机分为3组。第1组(102只)和第2组(106只)接受同期发情处理;第3组(75只)不接受任何处理,作为对照。同期发情处理:含孕酮药物的马鹿用硅胶板阴道栓放置试验鹿阴道内12d。取出阴道栓时肌肉注射500IUPMSG。第1组在取出阴道栓后24~72h,用试情公鹿试情,揭发发情鹿。随后对发情母鹿连续试情,直到其不接受试情公鹿爬跨时进行人工输精。第2组试验鹿不试情,在取出阴道栓后50h左右进行直肠把握子宫颈法输精。第3组从第1组埋植阴道栓的当日开始一直到取出阴道栓后48h进行试情配种。结果表明:第1组试验鹿的同期发情率平均为91.1%,极显著高于对照组(16.0%,P〈0.01);第1、2组人工输精母鹿的产胎数分别占接受同期发情处理母鹿的57.8%和39.6%,差异显著(P〈0.02)。而第l组和第3组产胎率分别为63.5%和66.7%,差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塔里木马鹿单倍型特性及其与产茸性状的关系,以马鹿Y染色体上的ZFY基因为候选基因,以塔里木马鹿为试验群体,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利用Y染色体ZFY基因片段对塔里木马鹿的单倍型进行分析,共定义了4个单倍型,单倍型Z1、Z2为优势单倍型,利用SAS9.3软件分析单倍型与产茸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ZFY基因对产茸性状有一定的影响(P0.2),其中单倍型2和单倍型3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对已知性别的4份肌肉样品、4份圈养马鹿粪便样品和通过野外马鹿卧迹的排尿位置判断出性别的8份粪便样品进行扩增,其结果与实际性别相吻合。在验证了PCR有效性的基础上,对野外收集的183份马鹿粪便样品中的108份成功鉴定出性别,即:80份为雄性,28份为雌性。同时指出,由于一些粪便DNA样品中存在大量的聚合酶抑制剂,致使无法得到扩增结果。因此,对所有DNA样品均PCR扩增了3次,以提高性别鉴定的准确率和样品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马鹿车尔臣河种群栖息地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方法对车尔臣河下游马鹿塔里木亚种(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栖息地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车尔臣河下游马鹿塔里木亚种栖息地面积为1 758.485 km2,包括湿生芦苇、旱生芦苇、水体、盐碱地、柽柳密灌丛等5种类型。根据马鹿对栖息地的利用频率,把栖息地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等三种类型,其中不适宜区面积占总面积的50.69%,次适宜区为36.64%。同时发现该地区影响马鹿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特别是近年来的芦苇开发利用严重破坏其生存空间导致栖息地的破碎化,从而使马鹿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3.
马鹿冬季生境破碎化因子斑块尺度结构的地理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理统计学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半方差分析技术,研究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冬季马鹿生境破碎化因子的斑块尺度结构,揭示了马鹿数量分布与生境因子斑块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①马鹿冬季生境因子中的9个生境破碎化因子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其Moran’sI值的显著性达73%;其他有蹄类的干扰等6个生境因子在不同距离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自相关的特征,说明在不同空间尺度下表现出马鹿生境不同尺度的结构特征;居民点、农田和废弃运材路这3个因子在全部14个距离梯度下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特征,这不仅说明它们对生境破碎化在大尺度的空间格局上影响的高度一致性,而且说明这3个因子在马鹿冬季生境破碎化过程中影响的范围较大,发挥着一定的作用;②马鹿在冬季破碎化的生境中,数量分布的半方差随空间距离梯度的变化呈“巢状结构”特点,反映出马鹿数量分布的空间格局存在着多尺度的变异,而马鹿分布数量的分维数D接近于2,说明马鹿数量分布的空间格局变异主要发生在较小的尺度上,表明了马鹿生存微生境的重要性,但较大的标准差也表明,在较大的尺度上的居民点、农田和废弃运材路等人为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表现为样点内马鹿足迹链数量的差异很大,较高的数量持续一段时间后往往随之以较低的数量.这充分显示了马鹿数量分布的多尺度和生境因子等级斑块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微生境的脆弱性,即一旦一定微生境因子的斑块尺度发生变化,则可能导致马鹿数量分布空间格局的较大改变.此外,揭示马鹿生境破碎化因子在不同空间尺度上自相关的特性和分布的格局,对今后关于马鹿的生境研究时应用取样尺度的有效性、独立性和代表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8日至5月22日,对北京动物园圈养的一只雄性东北马鹿鹿茸生长进行了研究。每间隔8~12d对鹿茸进行拍照,按比例测算鹿茸的相对长度,在锯鹿茸当日测定鹿茸重量。结果表明:圈养条件下,东北马鹿鹿茸主干生长随时间变化呈"S"型生长曲线,即呈缓慢、快速和减速生长3个阶段。第1阶段为第0~29天,平均生长速度为0.17cm/d;第2阶段为第30~56天,平均生长速度为1.30cm/d;第3阶段为第57天后,鹿茸平均生长速度为0.94cm/d。鹿茸3个阶段生长速率差异显著(P〈0.01)。第72天鹿茸锯下时重量4.0kg,平均增重0.05kg/d;右角主干长度54.5cm,平均生长速度0.76cm/d;左角主干长度56.5cm,平均生长速度0.78cm/d。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季节变化对马鹿肉质品质的影响。[方法]测定分别在秋前和秋后屠宰的9头性成熟马鹿的肉色、大理石纹状结构、pH值、系水力、熟肉率、剪切力和营养成分。[结果]结果表明,秋后肉质色泽变深(P<0.01)、大理石纹状结构明显减少(P<0.01)、系水力(53.16%)和熟肉率(62.43%)均极显著下降(P<0.01),剪切力值达6.05 kg/cm2,极显著高于秋前(P<0.01)。秋后肉质脂肪含量下降极显著(P<0.01),水分和蛋白质也呈下降趋势(P<0.05),而干物质含量和灰分则有所增加(P<0.05)。脂肪含量与肉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与肉色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46,P<0.01),而与大理石纹状结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12,P<0.01)。脂肪含量影响肉质的系水力和熟肉率,且呈显著的正相关(r=0.726、0.689,P<0.05);脂肪含量越小,肌肉剪切力值越大(r=-0.672,P<0.05)。[结论]秋后屠宰,鹿肉色泽鲜红,可接受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直肠B超技术监测了经过2种同期发情处理(CIDR+PG+PMSG和1G)的9头吉林梅花鹿发情周期卵泡动态发育情况。实验得出:梅花鹿的卵泡发育均呈波形发育,1个发情周期由1—3个卵泡波组成。3个1波周期,3个2波周期,2个3波周期。1波周期的长度是5.3d±0.6d,2波周期的长度是12.3d±4.0d,3波周期的长度是25.5d±2.1d。未发情的216号梅花鹿在整个观察期中出现2个卵泡发育波,而未发情的1号鹿卵泡发育没有出现明显的波。1波周期梅花鹿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5.4mm±0.5mm),比2波周期中第1个(5.1mm±0.6mm)和第2个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4.8mm±0.5mm)和3波周期中第2个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5.2mm±0.4mm)都大(P〉0.05),比3波周期中第1个和第3个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分别是5.6mm±0.3mm和5.7mm±1.1mm)小(P〉0.05)。2波和3波周期中的所有内波的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差异显著(P〈0.05),2波周期中的最大卵泡比3波周期中的直径小。2波周期的内波间隔(6.0d±1.4d)比3波周期的所有内波间隔(9.8d±1.5d和5.7d±1.rid)明显短(P〉0.05)。1波周期生长持续期是4.5d±0.7d,2波周期生长持续期(4.7d±1.5d和4.0d±1.7d)和3波周期中卵泡的生长持续期(4.5d±2.1d、6.5d±2.1d和2.5d±0.7d)差异不显著(P〉0.05)。2波周期中第1波(0.5mm/d±0.3mm/d)和第2波的生长速率(0.5mm/d±0.2mm/d)没有显著差异(P〉0.05)。排卵波和闭锁内波的卵泡生长持续期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完达山林区马鹿的冬季食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3~2004年在黑龙江省完达山林区,根据野外啃食痕迹调查,对马鹿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榆、紫椴、榛、暴马丁香、杨、黄檗是马鹿主要的冬季食物(44.31%、10.07%、7.60%、7.17%、6.56%、6.38%),组成马鹿冬季大宗食物。马鹿对榆、核桃楸、龙牙楤木、紫椴、毛接骨木、黄檗、水曲柳、狗枣猕猴桃、柳、托盘、疣枝卫矛表现出正选择。杨、榛和暴马丁香虽然是马鹿的主要食物,但相对于它们较高的可获得性而言,马鹿对它们表现出负选择。  相似文献   

18.
CIDR在林麝同期发情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利用CIDR和PMSG对林麝进行同期发情试验,研究其对林麝的应用效果,寻求操作简便、效果良好、稳定的林麝同期发情方法.把CIDR放人林麝阴道内,11d后取出同时注射PMSG,观察发情情况.结果表明,取栓后7d内同步发情率达到85.7%.CIDR诱导发情在林麝上的首次应用研究,效果优于巴报道的其他林麝同期发情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取梅花鹿生茸骨膜干细胞可溶性总蛋白抗体。本试验培养了梅花鹿生茸骨膜干细胞,从该细胞中提取可溶性总蛋白。以其可溶性总蛋白为抗原,通过淋巴结和皮下注射两种方式免疫试验动物,注射的抗原量分别为70μg/只和280μg/只。分别于末次免疫后第10天和第20天采血,分离血清,通过ELISA试验检测血清中抗体滴度。结果表明,280μg皮下免疫和70μg淋巴结免疫均获得了较好的免疫效果,末次免疫后第10天的抗体滴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